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日光温室白菜棵间土壤蒸发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蒸发在农田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温室白菜的棵间土壤蒸发,对白菜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白菜棵间土壤蒸发随着白菜生育期的推移有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39.57%~42.03%,棵间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本研究对合理制定温室白菜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覆盖免耕土壤棵间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翻耕、铁茬等常规耕作为对照,采用Micro-1ysimeter对覆盖免耕夏玉米田的土壤棵间蒸发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同翻耕、铁茬等相比,免耕有效地减少土壤棵间蒸发,免耕土壤日蒸发量最低,铁茬其次,翻耕最高;从阶段土壤棵间蒸发量变化看,翻耕的蒸发量较高,前期与免耕和铁茬差异较大,后期差异减小,免耕最低;从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看,翻耕蒸发比例高,免耕比例最低。免耕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蒸发量,增加作物蒸腾耗水。  相似文献   

4.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棵间蒸发过程,分析了3个不同灌溉量下的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试验过程和实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在喷灌条件下土壤棵间蒸发的规律,为制定喷灌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作物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及减少棵间蒸发的措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棵间小型蒸发器测定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大豆、谷子、高梁和棉花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随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这几种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棵间无效耗水大约占总耗水量的1/4~1/3。影响棵间蒸发速率的主要因素除气象条件外,还有土壤表层含水量和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秸秆覆盖、中耕锄划、调控表层土壤根系分布等可作为减少土壤蒸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17  
棵间土壤蒸发是农田土壤耗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两种规格的微型棵间蒸发皿(Micro-Lysimeter)分别测定沟灌夏玉米田沟、垄土面蒸发量,并对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相对棵间土壤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以及棵间土壤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全生育总耗水量的33.06%~34.35%,棵间土壤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叶面积指数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灌溉或降雨后2~3 d内土壤蒸发强度较大,受大气蒸发力影响明显。因此,在不影响作物蒸腾的条件下减少表层土壤的湿润面积和湿润次数是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农田生态环境中分别测量了作物的棵间蒸发量和叶面蒸腾量,为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非生产性水分消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物棵间蒸发及叶面蒸腾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田生态环境中分别测量了作物的棵间蒸发量和叶面蒸腾量,为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非生产性水分消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棵间蒸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田水量平衡公式计算了冬小麦耗水量,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农田土壤棵间蒸发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土壤扩蓄增容肥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冬小麦生长期间农田棵间蒸发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施加土壤扩蓄增容肥后冬小麦生育期平均耗水量较对照平均减少了491.67 m3/h㎡,可明显降低冬小麦棵间蒸发,同时可降低播种到拔节期阶段棵间蒸发占阶段耗水量的比例;灌水量2250 m3/h㎡3理(T2)水分利用效率达2.62 kg/m3;灌水量1950 m3/h㎡的处理(T3)可增产32.68%.  相似文献   

10.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的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间水分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在节水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传统深耕(CT),旋耕(RT),全免耕(NT),秸秆粉碎免耕(SNT)四种耕作方式对棵间蒸发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免耕对抑制小麦棵间蒸发效果明显,其日蒸发强度仅为传统耕作的59%和旋耕的74%。耕作方式对土壤蓄水的作用差异主要发生在作物生育前期,对于不同土层主要影响耕层50 cm深的土壤剖面。免耕条件下冬小麦植株高度降低,生物量增加,但产量偏低;而深耕和旋耕的田间植株密度高,最终产量也最高。从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旋耕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日光节能温室建设的技术发展及机理,介绍了高寒地区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方法和技术要求,提出了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的含量、累积及其分布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西安郊区和杨凌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生长期间及收获后土壤剖面矿质态氮(铵态氮及硝态氮)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形态氮素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番茄的生长,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降低的幅度因土壤层次不同而异;土壤剖面铵态氮以3月份含量最高,11月份与5月份相近。番茄收获后土壤剖面残留矿质氮以硝态氮为主,约占土壤剖面矿质氮的比例为80%~90%;残留的铵态氮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相对较为一致。蔬菜生长期间及收获时日光温室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均表现出在土壤表层相对累积现象,且温室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残留量仍高于露地及高产农田。为减少硝态氮淋失带来的环境问题,除合理施用氮肥外,如何减少日光温室蔬菜作物收获后残留硝态氮的淋溶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黄瓜非均质冠层光合生产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均质冠层结构的光合模型来模拟非均质的日光温室黄瓜冠层光合速率则误差较大.该文所建立的日光温室黄瓜非均质冠层光合速率模型考虑到日光温室黄瓜冠层内光照分布以及叶片光合特性的不均匀性,其包含了非均匀冠层的透光模型和描述冠层叶片光合特性差异的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冠层光照分布和冠层光合速率的模拟结果表明:当模拟时所取的植株高度小于1.2 m,则冠层内直射光透光率和散射光透光率的模拟结果与验证值相比符合程度较好,但是对于模拟冠层单位体积内叶面积的总光合速率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作物热环境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日光温室实际生产管理中的气象保障问题,该文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考虑了温室内作物对热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日光温室内作物生长情况下的温度预测数学模型。将温室内部系统分为5个部分,建立了5个方程,联立方程组,运用高斯主元素消去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对各个面的温度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用试验温室的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室内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平均相对误差为5.1%,模拟的精确度较高,可以为温室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本文还对模型模拟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茄果类蔬菜为供试材料,探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显著提高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蔬菜产量分别较不施化肥对照提高16 44%、17 23%和21 54%,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1mg/kg、213mg/kg和223mg/kg。  相似文献   

16.
砂性层状土柱蒸发过程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利东  黄明斌 《土壤学报》2014,51(6):1282-1289
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层状土柱蒸发特性,利用砂土和砂黄土2种土壤,设置3种不同厚度分层土柱(11.25、22.5、45 cm)和2种均质对照土柱,测定了土柱蒸发过程中累积蒸发量、相对蒸发速率和剖面含水量的变化;同时利用2种均质土柱排水过程优化的土壤水力参数和Hydrus-1D模型对2种均质土柱和3种不同类型层状土柱蒸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砂黄土蒸发第一阶段持续长达34 d,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均质砂土和其他3种不同类型分层土柱,土柱剖面含水量变化进一步证明表层覆盖砂土可显著抑制土壤蒸发。利用排水过程优化的水力参数,HYDRUS-1D可以较好地模拟层状土柱蒸发过程。研究结果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栽培下不同种类有机肥氮素矿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季节不同种类有机肥(鸡粪、猪粪及牛粪各2个)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180 d)供试的6个不同有机肥氮矿化率差异较大,在1.1%~19.09%之间,平均7.5%;不同种类有机肥相比,鸡粪的平均氮矿化量及矿化率最高,其次为牛粪及猪粪,这与鸡粪C/N比相对较高有关。各培养阶段有机肥的氮矿化量与相应阶段的土壤积温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但随着春季土壤温度增加,这一阶段有机肥氮素的矿化量呈增加的趋势;培养期间有机肥的氮素累积矿化量与日光温室土壤的积温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土壤温度是影响有机肥氮矿化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