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引发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类活动更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日趋严重.首先分析了各种旅游活动及相关服务设施对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探讨了旅游活动强度及其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旅游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模型,并据此提出了旅游风景区水土流失防治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建君 《核农学报》2011,25(2):397-403
本文概述了核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核事故时进入生态环境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具生物学意义的几种重点核素的生态环境行为,主要包括137Cs、95Zr、90Sr、131I、3H和14C,为正确认识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状况,维持社会稳定,对制定应急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魏翔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45-247,264
每年在世界陆地生态系统中大约有750亿t的土壤被侵蚀掉。农用地土壤流失速率在13~40 t/(hm2.a)之间,因为土壤形成非常缓慢,这就意味着土壤流失速率是更新速率的13~40倍。降雨和风力是耕地或裸地的两个主要侵蚀营力,当土壤缺乏植被覆盖保护时侵蚀就发生了。土壤侵蚀造成水分、养分、土壤有机质、生物区系、土壤厚度等的流失或减少因而使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侵蚀加剧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的威胁。于是人们便开垦森林以弥补荒废的侵蚀农用地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急剧转变并显著影响城市的土壤环境。城市化过程加快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外源输入速率,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其排泄物导致城市土壤氮磷失衡,引起土壤富营养化;城市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引起城市土壤有机物污染;城市的厂房、住宅、道路等建设造成城市土壤孔隙分布、剖面结构和土壤的水、热、气、养分等发生变化;与农村土壤相比,城市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呈多样化,但微生物总量减少,种群不稳定;城市的"三废"及郊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重了郊区土壤污染。为了维护、改良城市土壤,提出了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土壤保护、制定合理的土壤安全管理政策、探索城市土壤修复新技术、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树立城市土壤可持续利用观等土壤保护及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酸雨是当今许多重要的环境问题当中的一个。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同样也是林业与水资源发展的障碍。这一问题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煤的能源利用。关于酸雨对植物与动物的影响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文章,酸雨对土壤的影响目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方面的报导还不多见。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取决于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决定于以下四个主要因素:(1)由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安定、经济强盛的重要条件,而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农业发展后劲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将导致气候变化,从而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影响。文中从三个方面综述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1)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面积的影响;2)气候变化包括大气中CO含量增加、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和牲畜负载力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家畜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农业是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不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强化了农田排放源的特征,同时弱化了吸收汇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免耕减少了农田CO2排放,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不明确;另一方面是秸秆还田以后部分秸秆C以气体形式释放进入大气,增加了农田CO2、CH4排放,但秸秆还田相对其他用途提高了土壤固碳潜力,减少了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耕作与秸秆管理对温室气体排放资料的整理分析,指明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的农田管理措施,为保护性耕作的温室效应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间伐对森林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质量对森林间伐效果的响应,将国内外有关森林抚育间伐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间伐作为森林经营的关键性措施,会引起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数量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已有学者将土壤作为森林间伐效果的评价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间伐对土壤水动态和交换性能的研究,建立间伐对森林土壤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覆盖作物有助于防治土壤侵蚀 ,阻止土壤养分淋溶 ,固定大气中的氮 ,改善土壤状况和保护幼苗。但是它也会耗用土壤水 ,因此而影响下茬作物的土壤水状况。这种土壤水的耗用 ,在降雨充足的地方 ,也许不会引起下茬作物水短缺 ,但在半干旱地区会导致减产。当覆盖作物是用来增加入渗和减少蒸发、或是排除湿地中过多水分以使下茬作物及时成苗时 ,它的影响是积极的。而当覆盖作物限制了下茬作物土壤水分或恶化了湿地状况时 ,它的影响是消极的。覆盖作物更适合于降雨较可靠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非降雨有限的半干旱地区。没有利用覆盖作物的地方 ,利用保土耕作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弥补许多失去的覆盖作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evapora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zoo from three remoulded clay soils and a clay aerogel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electron and incident-light microscopy. Neither flexing of the fabric during recession of the liquid film, nor reorganization of clay domains during shrinkage, was detected.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贵信  朱兆良 《土壤学报》1983,20(3):272-278
淹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是土壤有效积温的函数.用淹水密闭培养法,预测田间种稻下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过程时,其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季别的水稻在这方面的异同,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16.
Twenty-five soils, having a wide range of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extracted with anhydrous formic acid containing 10 per cent acetylacetone, and the extracted material precipitated in two fractions with diisopropyl ether. Precipitates comprised from 5.1 to 51.1 per cent of the original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proportion extracted tending to be greatest from acid soils of fairly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least from neutral or slightly alkaline soils of low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clay content appeared to have no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matter extraction, bu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oil factor govern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soil-N extracted. Amounts of N extracted ranged from 10.2 to 57.8 per cent of the original soil N content, extraction efficiency being greatest with soils of low clay content and low pH. There wa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soil clay afforded some protection to N compounds against extr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mic acid/acetylacetone is most effective with soils in which much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only partly humified.  相似文献   

17.
沈善敏 《土壤学报》1986,23(1):10-16
用室内培养和15N技术研究了土壤氮的矿化和固定,结果表明:无机氮添加不能引起土壤有机氮的加速分解;无机氮添加可显著增强添加氮的生物固定,但以减弱对土壤氮的固定为交换,因此培养期的总固定氮量并无显著增长。培养期间土壤净矿化氮因添加无机氮而有所增长,这一现象(时常被称为氮激发效应)看来主要是由于添加氮在土壤氮固定过程中替代了部分土壤氮之故。  相似文献   

18.
赵诚斋  赵渭生 《土壤学报》1979,16(3):265-276
本文就苏南地区二种粘质水稻土的土壤紧实度和土块组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方法耕作后耕层土块的组成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指出:土壤紧实度和土块/细土比例的不同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土壤紧实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对根的机械阻力,抑制土壤养分的转化及水分物理特性的改变所致;而土块组成的影响可能主要是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研磨细了的土壤转化成NH4-N的量最高,土块大于1厘米者对NH4-N的产生受到严重抑制,因此认为,春耕后耕层中小于1厘米的土块是评定春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耕层土块大于8厘米时妨碍栽秧操作,8-4厘米者影响次之,1-4厘米者对栽秧无影响。对于要获得较小土块组成的耕作质量,旋转耕作效果最好,机耙最差,但土壤经过充分晒垡后,各种耕作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相同效果,这时,对合适机具的选择主要可从经济效益考虑。渍水条件下土垡经过挤压受损后,可使土块膨软,这或对土壤养分的释放有利,故一般用于春耕机具,只考虑其切割效果而不同时考虑挤压作用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土壤水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近代对土壤水分能量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土壤本身,而且把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系,统一考虑其能量关系,这是土壤水分能量研究的必然趋势[1,2]。用热力学函数表述水分能量水平和状态,可以统一应用于土壤、植物和大气。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景冈 《土壤学报》1982,19(1):1-11
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末以来的地壳运动,它与土壤的形成、分布有密切关系,作者有过一些论述[3,4]。近年来在长江三角洲的野外考察中,又看到很多较复杂的土壤剖面,感到用一般的土壤发育观点很难解释,但如联系地壳运动的概念,则可得到较恰当的说明。由此,我们整理本文提出分析成土因素必须有地壳运动的概念,方能阐明其本质。对苏联道库查耶夫提出的五大成土因素学说,我们曾作过评论[4],认为他的贡献虽大,但未能就更具综合性的地球内力作用方面进行分析,似还有不足之处。本文也是再次提出一些评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