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生物钟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健康目标明确后,便 要解决如何达到的问题,正如过河要解决桥或 船的问题那样,寻找通向"6字人生最佳境界" 的最佳养生方法--"自我保健法"。 古今中外已存在过的养生保健方法约 400种。在我围流行过的有40多种,都有一定的 科学根据,都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达到某些健康  相似文献   

2.
(一)规律生活与生物钟养生 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生之道"千差 万别,但"规律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世界 卫生组织(WHO)最近把原来的四大健康基石 补充修改为"规律生活、心理平衡、适当运动、合 理膳食、科学饮水、戒烟限酒"六大健康基石,把 规律生活列为六大健康基石之首,认为人体内 有-个"预定时刻表"即"生物钟"在支配着生命 正常运转的节律,人的一生有100多个"生物 钟"构成了"生物钟之网",在严格、准确、连续地  相似文献   

3.
曹富生先生撰著的《天人合一养生术》一书,既有中华传统文化中之精髓--天人合一、形神合 一的养生理论,又有现代科学之有关诠释和实践验证。 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愿望和实践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有学者说,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的时 代,人类将追求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故对养生的愿望更加迫切。获得科学的养生方 法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很多学者在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理念。曹富生 先生的这本书即属此例,且有一定的代表性。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 一"命题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天人合一"中的"人"当然是芸芸众生,而"天" 可简化理解为"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类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同大自然交朋友,了 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纵观中医的历史传承,"天人合一" 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脉络。对此,近些年相继接触到的一些养生保健书籍都或多或少地带有 这种思想倾向。而曹富生先生的这本书却是开宗明义地阐述"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他的表述形 式既不同于院校教科书,又有别于单纯的临床归纳。而是从理念到实践,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操作, 从对传统医学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对天文、地理、人 体变化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中认识到,季 节、时辰的变化,温热寒凉甚至朝夕光亮 的强弱,对人的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的影 响。 用"生物钟"养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 方法,这源于时间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相结 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时间医学"。早在 2000多年以前,中医名著《内经》就曾精 辟地描绘了时间生物学的雏模,提出了人 体功能随月盈亏而变动,应四时变化而呈  相似文献   

5.
张希然  罗旋 《土壤》1988,20(2):103-105
海涂土壤是指发育于涨潮淹没,落潮露出的潮间带内的土壤。由于潮间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海涂土壤对发展沿海经济和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心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101-102
21世纪的养生主题是心理养生。有识之士 指出:"疾病80~90%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因 此,提高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商"已是刻不容 缓。 心灵商是什么呢?这要从"α节律"说起。在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人们都热衷于"α节 律",并树立"α节律保健"的观念。科学家经过 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神经,尤 其是大脑都存在着电,人的脑电波有4大类(α 波、β波、Q波和δ波),其中的一大类即α波。 我们到医院里去做脑电图时,医生先在你头部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 卒于公元683年,活了102岁,有经典著作《千 金翼方》、《千金要方》以及《卫生歌》与《保生铭》 等养生典籍传世。他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3 个朝代11位帝王。他品性高雅,医德高尚,终生 不慕仕进,隐居山林,专心研究医学和养生之 道,人称"药王",又号"真人"。他总结其养生要 妙,归纳为十大要术。 一日"啬神"啬神之法即荞性之术。他提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F002-F003
中华民族继而光大的天地养生之道,正孕育着天人 合一的自然养生医学。它不仅是呼唤伟大生态建设时代 到来的主旋律,而且是保护人与天地协调有序发展自然 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更是阐明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 自身健康、安全、幸福生存的总建设方向。 天地人复合生态系统出现一些重大失衡的形势相当 严峻。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又是中华历史由来  相似文献   

9.
人类愈来愈认识到,健康的概念已不仅仅 是肉体本身,还包括心理在内。心理养生将成为 21世纪的健康主题,与之相应的心理治疗也将 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之后的又一次医 学革命。 中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哲人无不重视 精神调养,而且有许多精道的论述。庄子说: "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则精复, 则精神不会消耗,与天地为一",大意是说:把世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82-82
老年人保健养生的基本原则,当年毛主席 的保健医生傅连璋同志对老干部所作的保健报 告中就精辟地总结过。这个养生经验,虽经历 40多年,仍然没有过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傅老认为养生长寿首先是精神因素,一个 人情绪乐观愉快才能长寿,反之必然损害健康, 其次是调摄饮食和睡眠,"百病起因,宿食为 根"。 老年人饮食一是保证营养,二是不贪食过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87-88
陈立夫四个"老"的长寿之道要点如下: 一、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 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流水不腐。"因为它常 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 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 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  相似文献   

12.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92-93
在张群68岁生日时,应记者的要求,他谈 到现代医药卫生进步,生活条件改善了,长寿已 经不稀奇,所以应该把"人生七十古来稀"改为 "人生七十方开始"。这句话对老年人极富鼓舞 性,已经成为健康老人对生活抱有乐观情绪的 写照。 张群写过一首《自我歌》来阐述自己的养生 心得:  相似文献   

13.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111-112
睡眠具有使大脑细胞解除疲劳的重要作 用,躯体在不使用时就可得到休息、解除疲劳。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是人体充电的最好方法。 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都有许多论 述。例如:"睡为天,食为地""养生睡为先。""睡 眠是头脑老化的晴雨计"。莎士比亚在描述睡 眠时是这样写的:"使我们从精神和肉体的疲 劳中解脱出来的睡眠是一天的生命终结,是艰 苦劳动之后的热水浴,是心灵创伤的良药,是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是人生餐桌上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77-78
用"奇人、奇事、奇招"来概括毛主席的养生 习惯,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按毛泽东自己 的话来说,他跟医生的关系长期以来也是"三分 合作、七分不合作"的。虽原则上配合医生,但 又时不时同医生搞搞"小摩擦"。摩擦的结果, 就是形成了一套既汲纳了医生的部分意见、又 有他自己个性特色的"毛氏养生术"。 曾有医生试图让他改变作息规律,彻底改  相似文献   

15.
顺应生物钟。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的儿女。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体内的生理代谢与自然界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都与生命的规律有关。冬季天寒,血管收缩,血压就偏高;冷风过境,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血压就波动;夏季血管扩张,血压就偏低,加上出汗一多,血黏度偏高,就容易形成脑血栓。  相似文献   

16.
古人常把水比做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也曾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师在造园时越来越重视水景的利用和引入。文章介绍园林水景的分类,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园林水景应用的基本形式及设计手法,提出园林水景应用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步云乡地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生态养生环境优越,自然景观奇特,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生态养生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分析步云乡生态养生旅游发展条件。结果表明,步云乡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优势明显,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对步云乡发展生态养生旅游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曾有多少伟人、学者以走路作为 保健延寿的良方。古人走路多是游历名山大 川,既锻炼体魄,又陶冶性情,还可赏玩大自然 的风光。大诗人李白、大文豪苏轼都喜爱这种 运动形式。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循虚舟》诗中 写道:"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佩不 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这对一般人是难以办 到的,但平时坚持散步却非难事。当今的领袖  相似文献   

19.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而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89-90
张学良享年101岁,他的长寿之谜也成为 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有人称之为"张学良现 象",也就是逆境人生中却能实现长寿的现象, 这在世界政治人物中也是罕见的。 被囚禁的一开始,张学良也接受不了现实, "终日绕室长叹",大发睥气,内心非常忧郁。有 着杀父之仇、失地之恨的堂堂爱国将领,看着日 本军队横行中国大地,竟然整天枯坐赋闲,幽居 深山,他哪能不满腔怨恨、愁苦不堪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