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宁市郊区土壤中汞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来自南宁郊区5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这5个不同地点的土壤中的汞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汞含量最高的是安吉地区,达到1.647mg/kg。同时还对种植在这些土壤中的蔬菜的汞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的蔬菜的汞含量明显偏高。研究结果也说明,蔬菜中汞的含量与土壤中的汞污染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培养探讨不同富里酸/胡敏酸(FA/HA)、腐殖酸含量、汞污染浓度对灰棕紫泥中汞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降低汞的活性,腐殖酸各处理均能促进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和酸溶态汞向碱溶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汞转化。FA/HA≤0.7时,腐殖酸能够促进土壤中的活性态汞向惰性态汞转化,但当FA/HA≥1时,腐殖酸对土壤汞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含碳2%的腐殖酸对土壤汞的固定效果好于其他碳含量(0.5%,1%,1.5%碳)腐殖酸;当土壤中汞污染浓度达到3mg/kg时,腐殖酸对汞的固定效果要降低。  相似文献   

3.
自然源汞释放对全球大气汞的贡献和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地表过程释汞是大气汞重要的自然源,土壤空气汞浓度与大气汞浓度差决定着土壤/大气汞的交换通量。基于目前测定土壤空气中汞浓度的缺点,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空气汞浓度的方法。本研究在南京六合循环农业生态区采集了水稻土壤剖面空气,并对样品总汞浓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本实验装置,真空泵在低流量下连续抽取土壤剖面空气并预富集于金管上,并结合冷原子荧光法(CVAFS)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为0.023 ng m-3,水稻土壤空气汞浓度变化范围在6.0~18.9 ng m-3。平行实验装置在同时测定实验室大气和农田土壤空气汞浓度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同时对比实验证明没有采集土壤表层大气。实验装置简单,野外操作方便,能准确和精确的测定水分不饱和土壤空气中汞浓度。  相似文献   

4.
土壤汞吸附和甲基化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吸附和甲基化过程对土壤中汞的化学行为及效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影响它们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为土壤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结合东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贵芬  青长乐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4):255-256,F003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腐殖酸结合汞的研究成果,腐殖酸在土壤中虽然含量不高,但结合汞的容量大,且结合汞后有一定的活性,并指出,人们对腐殖酸结合汞是抑制还是活化土壤东的认识分歧在于腐殖酸组分对东的络合能力和合合物稳定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不同外源汞施用量对土壤和小麦的汞污染、迁移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土壤全汞和有效汞含量逐渐增加,使小麦吸收汞增加。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汞与小麦根、茎叶、籽粒吸收的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汞含量逐渐减少,继而降低小麦对汞的吸收。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汞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肥对土壤有效汞的抑制效果以低汞高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苗期达到58.94%,收获期达到62.29%。有机肥施用量与苗期低汞处理下小麦茎叶和根部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的所有汞处理下小麦茎叶、根部和籽粒汞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低汞处理,施用有机肥完全抑制了土壤中汞向籽粒中转移。所有处理小麦各器官汞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  相似文献   

7.
土壤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对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对土壤汞污染研究的工作进展作了系统的综述。主要包括土壤汞污染的途径、迁移方式和治理办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土壤汞的释放及生物修复治理土壤污染。最后,还介绍了土壤汞形态的分析方法以及土壤挥发性汞释放通量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连续提取法对贵州省万山汞矿区周边土壤的形态与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汞含量在1.34~291.71mg·kg-1之间,明显高于我国土壤汞背景值。表层土壤中汞含量在东部区域普遍较高,西部区域相对较低,并呈现随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剖面土壤中的汞则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规律。研究区土壤中汞的形态主要以残渣态、难氧化降解有机质及某些硫化物结合态和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汞为主,且不同形态的汞含量与总汞含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汞作为五大毒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不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土壤pH是影响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作用机理的不断探索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概述了土壤中汞的来源、危害及存在形态,并从汞的生物有效性及迁移转化过程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酸性条件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增加,进而导致其生物有效性提高,迁移能力增强;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络合-螯合、氧化-还原及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分别体现在离子竞争吸附、价态变化及甲基化促使因子的合成等方面。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及汞污染扩散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婷  饶熙  龚琳  李小霞  肖仲久  彭宇龙 《土壤》2023,55(5):1146-1151
对贵州务川汞矿区不同水平汞污染植物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资源分布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研究选取的务川汞矿区3个样地土壤汞含量在94.1~268.0 mg/kg,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土壤汞含量,汞污染极其严重。随着汞含量增加,AM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显著降低,AM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仍有部分对汞污染耐受性较强的AM真菌有较高的分布。另外,管柄囊霉属AM真菌在5个样品中均有较高丰度,球囊霉属AM真菌在火棘根际的相对丰度随着汞含量升高而升高,因此,火棘–管柄囊霉属AM真菌或火棘–球囊霉属AM真菌联合进行汞污染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崇  刘芬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2024,56(1):128-134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汞的固定与释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水俣病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汞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中汞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汞来自地壳中的矿藏,通过种种途径进人土壤乃至植物,再以食物的形式经由人体,动物最后又回到地壳中去,在环境中形成循环。土壤-植物体系在这个循环中具有节制作用,所以研究土坡中汞的固定(珊境厅水贡保全局土竣旋菜裸,1973)和释放及其与粮食中汞含量的关系,对于控制土壤中汞进人作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菜轮作下不同浓度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稻菜轮作体制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菜收获后,不同浓度汞处理后土壤各微生物学指标和酶学指标均表现为在较低浓度汞处理(<2 mg/kg)时有促进作用.在较高浓度汞处理(≥2 mg/kg)时表现出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土壤代谢商是对汞处理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学指标.青紫泥不同浓度汞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大于小粉土.脲酶是对土壤汞胁迫比较敏感的生化监测指标.且汞对小粉土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的生态毒性强于青紫泥.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太原污灌区农田土壤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山西太原污灌区农田土壤中汞污染状况 ,并采用盆栽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小麦产量以及地下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污水灌区土壤中汞的累积量明显高于清水灌区 ,随着汞污染程度的加重 ,对土壤酶活性及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强 ,长期利用污水灌溉 ,土壤中汞会下移 ,从而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刘静  秦樊鑫  罗谦  呼艳姣 《土壤通报》2022,53(6):1461-1470
  目的  探究三种钝化剂(碳酸钙、氧化钙和硅酸钙)对污染土壤汞(Hg)的钝化效果及辣椒吸收汞的影响。  方法  以贵州万山汞矿区汞污染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碳酸钙、氧化钙和硅酸钙为钝化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三种钝化剂对土壤pH、汞化学形态和有效汞变化的影响,同时考查在外源钝化剂的驱动下,辣椒植株汞含量和汞转运系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  碳酸钙、氧化钙和硅酸钙的施用分别使土壤pH提高0.74 ~ 2.28、2.11 ~ 5.24和1.79 ~ 2.62个单位,土壤活性态汞含量显著降低,残渣态汞含量显著升高,有效汞含量显著降低,且施加0.1%的氧化钙对土壤有效汞降低效果最佳。三种钝化剂均可使辣椒根、茎和果实汞含量降低,且随着钝化剂施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氧化钙对辣椒根部汞含量降低效果最好。三种钝化剂对辣椒植株各组织汞转运的影响存在差异,施用三种钝化剂均可促进辣椒根中汞向茎和叶中转运,但抑制辣椒根中汞向果实转运。  结论  三种钝化剂均可作为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材料,且均显著抑制辣椒吸收汞,其中,0.1%的氧化钙对土壤汞的钝化修复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汞在茶园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摸清汞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茶园土壤剖面0~20 cm、20~40 cm、40~60 cm中5种形态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永川区茶园土壤汞的含量状况良好,离子交换态汞含量只从表层土壤中检测出来,茶园土壤呈酸化趋势,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20~40 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铁、锰含量均以20~40 cm剖面含量最高;通过对茶园新梢样品分析测试发现,采集的28个样品中,汞的检出率为3.5%。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土壤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农业土壤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包括了土壤环境中汞的来源,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汞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影响汞对植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同时讨论了汞对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土壤中汞污染对食物中汞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及通过食物链途径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了汞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措施,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中汞、镉污染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研究了陕西优势苹果产区果园土壤中汞和镉含量、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及对苹果绿色食品生产的影响.2003~2006年在陕西全部27个苹果基地县481个代表苹果园,每一果园采用"S"形法选取20个样点,采集0~40 cm层土样,分析了土壤中汞、镉含量.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受到汞、镉的轻度污染;土壤中汞、镉频数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其含量适宜的表示方法为几何平均值,汞,0.051 mg/kg,镉,0.055 mg/kg;土壤中汞、镉浓度与pH值相关性极显著,在pH值7.6~9.7范围内,土壤pH值越高越有利汞、镉的累积.果园土壤受到汞、镉的轻度污染,对绿色食品苹果生产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李家飞  刘鸿雁  陈竹  饶程  姜畅  李政道 《土壤》2020,52(1):160-166
为揭示不同污染区重金属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选取万山汞矿区、大龙燃煤电厂区为研究区域,以无污染区花溪区为对照,选择优化的Tessier连续化学浸提法进行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与大龙燃煤电厂的土壤总汞平均值分别为22.7 mg/kg和0.648 mg/kg,均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5 mg/kg),无污染对照区土壤总汞平均为0.179 mg/kg。在水平方向上,万山汞矿区靠近污染源的土壤汞含量相对较高,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大龙燃煤电厂区土壤汞在距燃煤电厂2.5 km范围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汞矿区土壤汞主要以残渣态(66.6%)为主,其次为有机结合态(30.0%);燃煤电厂则主要以有机结合态(75.7%)为主,其次为残渣态(17.46%);无污染区主要以残渣态(59.1%)为主,其次为有机结合态(28.9%)。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显示,万山汞矿区的土壤污染指数为107,为重度污染,这与污染源强度大有关,2004—2017年,总汞含量呈下降趋势;大龙燃煤电厂土壤污染指数为1.57,为轻度污染,同时土壤汞以有机结合态为主,潜在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5种土壤矿物对Hg的吸附容量与吸附强度均表现为MnO2 >Fe2 O3 >膨润土 >高岭土 >CaCO3 。MnO2 对Hg吸附容量大且固持能力强 ,CaCO3 则与之相反。各土壤矿物结合汞的形态分布特征表明各土壤矿物结合汞在不同环境的稳定性及相应数量比例。挥发试验结果表明各土壤矿物结合汞的环境活性 (挥发活性 )大小受土壤矿物对Hg吸附容量与吸附强度制约 ,并与矿物结合汞的形态分布特征相关 ,水溶交换态和酸溶态比例越高则土壤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越强 ,碱溶态和残渣态比例越高则土壤矿物结合汞挥发活性相应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