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坡耕地蓄水保土耕作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土丘陵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以利于蓄水、保土、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退耕陡坡,还林还草,促使农业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转变。为此,在大面积推广水平沟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覆盖、留茬倒垄、沟内加土挡,坡地草田带状间作轮种、粮草灌宽带间作、川平地覆膜间作套种、深耕密植等水保耕作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并对各种技术措施的蓄水、挡泥、培肥地力、增产增收效益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垄作区田在黑龙江省坡耕地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黑龙江省坡耕地沟垄耕作在保持水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改垄作为垄作区田的有关技术及垄作区田的蓄水保土及其增产效益。结果表明,在传统垄作基础上,利用L=165.49θ-0.47确定的最佳土间距值修筑垄作区田,可使垄向坡度在5°以下的坡耕地承受10年一遇、历时30分的特征降雨量37mm;与传统的垄作相比,垄作区田可减少径流量36%以上、减少冲刷量65%以上,农作物平均增产17%左右。改垄作为垄作区出投资少,效益显著,方法简便,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4和2015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牡丹江试验基地内11个径流小区的两次产流的泥沙和径流观测数据,对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作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理措施不同的试验小区,泥沙冲刷量和径流量差异显著;双垄、横向垄作和顺坡垄作的作物产量差异为-1. 49%~0. 91%。试验区内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蓄水保土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双垄和顺坡垄作较之对照,蓄水保土能力较差,虽然产量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研究针对东北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垄向区田技术可以提高坡耕地大豆产量,有效保持了土壤中的水分,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黑土区垄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黑土区不同垄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调控效果,为该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5°和10°坡耕地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强度为50,100 mm/h,垄作方式包括:横坡垄作、垄向区田、顺垄+底部横垄和横垄+排水沟,对照处理为传统顺坡垄作。[结果]试验条件下,与顺坡垄作处理相比,横坡垄作、垄向区田、顺垄+底部横垄和横垄+排水沟处理均可有效调节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量,但不同垄作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5°坡耕地,横坡垄作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最佳,产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分别稳定在15.0 mm/h和0.2 kg/(m~2·h)以下。在50,100 mm/h降雨强度下,与顺坡垄作处理相比,其径流量分别降低92.3%和83.9%,土壤侵蚀量分别降低96.8%和94.6%;而垄向区田方式对径流和侵蚀的调控效果略大于顺垄+底部横垄处理。在10°坡耕地,横坡垄作方式在降雨前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但在降雨后期垄体易损坏,造成土壤侵蚀量剧增;横垄+排水沟方式在降雨前期能够蓄水保土,在降雨后期能够较好地进行排水。[结论]在坡度平缓的坡耕地,应...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中部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沟稻垄杂”耕作法是在旱坡地实行垄沟植稻、垄上种植红苕等杂粮作物的一种保土耕作方法。据在川中遂宁等地试验、示范、推广,采取这种耕作方法可使坡地径流量减少96.03%,土壤冲刷量减少98.77%,亩增产稻谷99.1公斤。本文介绍了沟稻垄杂耕作法的试验推广情况、保土增产效果和具体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径流泥沙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南方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应,通过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5a的定位观测资料,对3种耕作措施(横坡间作,纵坡间作和果园清耕)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碳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和保土减沙效应,其减流率在21.16%~75.32%,减沙率在38.08%~80.57%,红壤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从优至劣排序为:横坡间作〉纵坡间作〉果园清耕;(2)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增加土壤碳库的作用,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为37.24%~66.34%,土壤碳储量增加幅度为35.23%~55.34%,红壤坡地各项耕作措施实施5a后的表层土壤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储量大小排序均为:纵坡间作〉横坡间作〉果园清耕;(3)间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益优于清耕措施,适宜在红壤坡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黑土坡耕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制约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对北方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储水量、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了几种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功效。结果表明:横坡免耕、横坡种植、深松区田、垄向区田、深松、免耕储水量分别为常规耕作的112.6%,110.8%,107.0%,104.9%,103.8%,102.5%。横坡耕作和垄向区田能够有效减少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水分环境。  相似文献   

9.
坡耕地垄向区田水分入渗规律及蓄水保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黑龙江省黑土、白浆土坡耕地应用垄向区田技术,对水分入渗及蓄水保土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是探讨不同土壤类型的坡耕地,应用垄向区田技术对土壤渗透特征及蓄水保土规律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坡耕地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效果的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旱坡地截流蓄水种植沟耕作技术及其水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宁南山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现状,通过截流蓄水各植沟,保护垄(埂)和地膜覆盖为 ,采取耕作、栽培、轮作培肥、蓄水保墒管理,在坡耕地截流蓄水沟耕作技术下,以夏秋作物单种、套种等形式,建立了以旱坡耕地截流蓄水保墒,促进农田水分转化效率与大幅度提高农田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耕作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项耕作技术能有效地增蓄天然降水,控制水土流失,提高作物防旱抗旱能力,明显提高作物对有限降水的生产效率。粮油作物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分析了“四荒”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提出了以改革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大“四荒”拍卖力度的新举措,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四荒”拍卖的可行性,在拍卖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供有关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黄土丘陵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肥力与生产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由于长期土壤侵蚀的影响,该区山坡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虽然全磷和全钾含量相对较丰富,但其有效性不高,土壤水分条件差且多变,土壤肥力贫瘠.严重的水土流失、干旱和土壤肥力低下是导致该区山坡地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因素,因此,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控制水土流失和合理增加肥料投入是提高山坡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江源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源区水环境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饮用水安全;但近年来由于果业开发导致东江源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质呈恶化趋势.为防治东江源区坡地果园水土流失,应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结合地形、地质、土壤条件,通过设置山边沟、草沟等工程措施,同时配合采用梯壁植草、节水覆盖等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达到改善东江源区水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侵蚀坡地采用条沟一草块的特殊建植草地方法。在治理后的3个月内,用条沟一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土壤侵蚀量仅为140kg,比整地未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的小区分别减少了823k、249kg和670kg。用条沟一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当年土壤侵蚀为1500t/km^2,比整地未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分别减少了10591t/km^2、3514t/km^2和7760t/km^2;第2年以后,条沟一草块草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在700t/km^2以下,严重侵蚀区减轻为轻度流失区。治理当年,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85%,能在短期内控制水土流失。治理3年后坡地草被物种由6种发展到16种,促进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侵蚀坡地草被快速恢复与控制水土流失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侵蚀坡地采用条沟—草块的特殊建植草地方法。在治理后的3个月内,用条沟—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其土壤侵蚀量仅为140 kg,比整地但无种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的小区分别减少了823,249和670 kg。用条沟—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当年的土壤侵蚀为1 500 t/km2,比整地但无种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分别减少了10 591,3 514和7 760 t/km2;第2 a以后,条沟—草块草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在700t/km2以下。治理3 a后侵蚀坡地的草被物种由6种发展到16种。在侵蚀坡地治理当年,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就可达85%,能在短期内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种植年限典型的人工柠条林及对照坡耕地和荒坡地表层土壤的几个水分物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和比水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0 a以内的人工柠条林对土壤的黏化过程已经有一定影响,同时也较明显地改善土壤容重;通过对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大小比较得出,其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大小均为46 a柠条林>30 a柠条林和21 a柠条林>荒坡地>坡耕地。由此可见,尽管人工柠条林不能快速地提高侵蚀土壤的发育状况,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促进土壤正向发育。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坡耕地资源普查及成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已有的土壤调查数据、图件以及地形图上提供的地理信息,对全省的坡耕地资源进行分类与分级.在查清坡耕地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坡耕地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为坡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侵蚀的遥感普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对建设工程迹地岩土坡植被营造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岩土坡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植被营造技术措施。在植被营造过程中,始终采用林、草、藤结合模式,加强坡面植被多层次覆盖,起到明显的蓄水保土的效果。据测定,植被营造之后,暴雨平均减少径流量15.5%,保沙率41.0%;大雨平均减少径流量26.7%,保沙率64.0%;中雨平均减少径流量32.0%,保沙率73.0%;小雨平均减少径流量75.0%,保沙率100%。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侵蚀坡地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省25°以下的未开垦利用的侵蚀坡地,通过多年的开发与整治,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且建立了水果生产基地。然而,在侵蚀坡地,尤其是在中、强度侵蚀坡地上开垦的果园,土壤肥力尚未得到改善,坡地生态系统仍然较脆弱。因此,在侵蚀坡地果园上必须通过套种绿肥(牧草),以增加园面覆盖和生物归还量,促使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环境条件的改善。研究证明,这是保证侵蚀坡地持续利用的一条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