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前库区流域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及植被类型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黄前库区流域现有植被类型的调查和主要类型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分析,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黄前库区植被的建设中,从生态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全面考虑,远山、陡坡和山上部可以刺槐林等水源涵养林为主;山坡中部和管理不便的立地条件较好的远山可以柿树、板栗、枣树等干果林为主;近山中下部土壤条件较好,樱桃和杏树等经济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继鹏  王芳  高甲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111-113,125
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为:虎榛子林(2.85 mm)>沙棘林(2.38 mm)>刺槐林(1.88 mm)>油松×刺槐林(1.31 mm)>油松林(0.77 mm)。不同植被类型0~60 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2 mm)>油松×刺槐林(241.0 mm)>刺槐林(210.2 mm)>草地(209.8 mm)>油松林(198.1 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通过对沙质海岸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和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贮水能力明显优于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2 ) 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纯林>柽柳林>刺槐纯林;表层土壤高于底层土壤;(3)各植被类型枯落物的饱和持水率在10 5 12 % 4 5 3 6 4 % ,水容量在4 5 833 17t/hm2 之间;刺槐纯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大;(4) 5种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量在14 76 6 6~1870 38t/hm2 之间。各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量占总涵养水源量的98%以上  相似文献   

4.
苏南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 8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的结构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森林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数量特征及其水文功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森林类型地被层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为 :栎类混交林 >麻栎人工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板栗经济林 >毛竹林 >火炬松林 >黑松林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典型植被水文功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人工干扰强度与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植被类型的优化配置是充分发挥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前提.在对晋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蔡家川流域内6种主要林分类型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垂直结构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垂直结构好,相应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强.该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天然次生山杨林>天然次生槲栎林>人工刺槐侧柏林混交>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应用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结果对该流域中嵌套的刘家凹小流域现有林分的面积进行调整,调整后该小流域的水源涵养总体能力提高了35.99%,其中土壤有效持水量增加了46.39%,增加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黄前库区经济林土壤水文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刺槐林和自然灌丛为对照,研究了黄前库区流域主要经济林类型土壤的水文生态效益。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持水性能、降雨后土壤中水分的变化动态及土壤连续持水的能力等指标,总体评价库区经济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益介于刺槐林和自然灌丛之间,说明库区植被的建设中,在避免自然植被破坏的前提下,可以将灌丛改造成为经济林,以增加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7.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中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选取林冠截留率、枯落物层蓄积量、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土壤稳渗速率、土层厚度、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为青冈林>杉木林>毛竹林>香樟林>马尾松林>板栗林;青冈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属较好等级,杉木林、毛竹林、香樟林为中等,马尾松林、板栗林较差。  相似文献   

9.
矿区复垦植被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矿区复垦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蓄水性能及渗透性能和枯落物持水量等方面探讨了复垦矿区复垦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与新造地相比,土壤的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改善,而且植被对平台土壤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平台上土壤饱和蓄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刺槐×柠条>刺槐林>草地;斜坡上土壤饱和蓄水量依次为草地>刺槐林>柠条林.枯落物的持水量依次为草本>刺槐>油松.因此,乔灌草配置,针阏叶林混交,增加物种多样性,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特别在复垦初期.  相似文献   

10.
燕山北部山地典型植物群落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燕山北部山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群落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截留量在地上植被层总截留量中占有最大比例,地上植被的截留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人工落叶松林(4.39mm)>天然次生杨桦林(3.81mm)>榛子灌丛(1.70mm)>绣线菊灌丛(0.18mm);土壤最大持水量及总孔隙度都以榛子灌丛为最大,其次分别为天然次生杨桦林、人工落叶松林和绣线菊灌丛。土壤渗透速率以天然次生杨桦林为最大,榛子灌丛与人工落叶松林相近,绣线菊灌丛最低;群落水源涵养总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榛子灌丛(272.52mm)>天然次生白桦林(239.61mm)>人工落叶松林(221.53mm)>绣线菊灌丛(194.85mm)。地上植被层截留量在水源涵养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截留量不能完全说明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说明在燕山北部山地,天然次生杨桦林和榛子灌丛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绣线菊灌丛水源涵养能力较差,需采取合理措施对该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绣线菊灌丛进行改造,以提高其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贮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是经济林(板栗林)〉水土保持林〉农田;(2)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层深度上变化较小;(3)研究区域土壤总碳贮量为41573.67t,土壤碳贮量以经济林(板栗林)最大,达到了46.02%,水土保持林次之,而农田贡献最小,仅占5.43%。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有明显影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经济林虽然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但由于人为投入较大,土壤碳贮量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水源保护区浑河上游新宾县土地利用变化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指导当地或类似地区土地利用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法]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新宾县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运用InVEST模型评估1995—2015年区域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1) 1995—2015年新宾县土地利用类型始终以林地和草地为主,21年来,林地、其他用地(湿地为主)、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均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大,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在减少;(2) 1995—2015年,林地、其他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来源于耕地和草地;(3)新宾县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564×109m3,水源涵养量为6.2×108 m3,作为重点水源涵养区域,新宾县平均水源涵养能力193.62 mm,多年来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产水量的变化与分布、土地利用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水源涵养量大小;(4) 1995—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土门西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密云水库水质影响北京市地表饮用水源质量,非点源污染成为密云水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水资源管理规划,在密云水库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根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选择6个径流小区,主要有:板栗林、油松林、刺槐林、混交林、灌木林、梯田,于2007年对小区地表径流进行水质水量的监测。运用RUSLE公式和SCS法估算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利用ArcGIS工具绘制了土壤侵蚀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侵蚀,泥沙中的吸附态是非点源污染物存在的主要形式;其次土门西沟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单位面积的污染负荷输出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经济林>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混交林>梯田。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经济林来增加混交林用地面积,提高水源林的覆盖率,梯田可以维持现有的用地状况,禁止陡坡栽种农作物,坡脚和沟道农地采取梯田的耕种方式,以此来达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目的。跟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梯田非点源污染负荷比林地小,主要是因为梯田相对坡耕地大大增加了地表入渗量,此外是因为梯田施用有机肥料,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益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平县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大型丛生竹林的内外土壤理化性质、降雨、地表径流等进行对比实验定性观测和定量测定和对大型丛生竹水土保持效能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型丛生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明显水土保持效益,这有利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对大型丛生竹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土保持》1990,(8):41-43
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及前期降雨情况相同的前提下,乔木纯林(无枯落层和草灌等覆被物)比裸露地的面蚀还强烈。纯刺槐乔木林的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分别比裸露地大8%和1.5%;纯侧柏林的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分别比裸露地大41%和2.9%倍。乔灌草结合且的枯枝落叶的完整林地体系水土保持作用显著。作者据此提出了应该科学地发挥林地保持水土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选择台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雪岭云杉林、灌木林、草地植被,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3个层次及综合性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云杉林林冠截留能力优于灌木林,穿透降雨量及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均大于灌木林。除草地外,各样地枯枝落叶未分解层平均厚度均大于半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蓄积量明显大于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半分解层的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未分解层,云杉林枯枝落叶层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均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和云杉林的枯枝落叶未分解层有效拦蓄量均高于半分解层。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草地灌木林云杉林,土壤孔隙度的平均值大小则与之相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自然含水率、饱和含水量及非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而不同植被类型30cm深土层的蓄水能力变化则存在差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在181.06~237.63mm,综合、有效水源涵养能力均表现为云杉林灌木林草地,其中土壤层的涵养贡献率最大,总有效蓄水量远小于总持水量。综上所述,台兰河上游云杉林和灌木林具有较好的涵养水源能力,放牧强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尤其是生境脆弱的草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官厅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北京延庆上辛庄径流试验站的裸地鱼鳞坑、侧柏鱼鳞坑、裸地水平条、板栗水平条、板栗树盘和休闲地坡面径流试验小区2001—2006年58次降雨的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北京山区官厅水库上游常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研究结果表明:裸地鱼鳞坑、侧柏鱼鳞坑、裸地水平条、板栗水平条、板栗树盘的多年平均减水效益超过60%,减沙效益超过90%;鱼鳞坑、水平条和树盘的多年平均工程措施因子值分别为0.08、0.09和0.10,侧柏和板栗的多年平均生物措施因子值分别为0.41和0.48,且降雨量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都存在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土壤侵蚀防治效益定量评价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基础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的各种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 ,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十分显著 ,表现在延滞径流产生时间、减少径流量 ,涵养水源蓄存水量 ,缓冲雨强、减弱水力侵蚀强度 ,减少表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 ,增加降水的有效性 ,培肥地力等方面 ,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由此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凉城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林的保水保土效益做出的客观分析论述 ,为该县进一步合理利用宜地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也为其它受水土流失危害的黄土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