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角度,对比了城乡水污染防治的不均衡性,凝炼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特点,分析了水污染防治在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存在治理进度缓慢、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今后应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教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生态建设重城镇周边、轻偏远农村和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修编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构建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城乡关系演进的基本态势。为有效解决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012 — 2020年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新型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生活状况、要素流动是影响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口要素流动、交通通达性、土地要素流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应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促进人口、土地双向流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甘肃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洪富  胡绪荣 《南方农业》2008,2(6):55-56,61
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本文通过分析秀山农村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实现"武陵之心,边城示范"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内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构建3阶段DEA模型对2006—2018年浙江省69个县(市、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浙江省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差距明显,规模水平是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各县(市、区)的城市用地效率水平差距小,而农用地效率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3)2006—2018年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的效率耦合度与协调度波动上升,城乡耦合度与协调度受取决于农业用地效率水平;(4)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结论]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加强乡村建设,提高农用地效率是实现城乡协调,达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不协调、不和谐发展的局面,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该文结合河北省乐亭县实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秀琴 《南方农业》2022,(6):137-141
基于相关数据资料阐述了我国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概况,指出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仍存在农村土地市场配套体系不健全、经济较落后地区农地市场发育发展不充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市场化配置水平较低及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并从建设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完善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大力推进城乡...  相似文献   

8.
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山东省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分析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中"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管理、水文化"六大体系评价指标的关系。针对当前生态资源紧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结合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出下一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是当前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水环境面临的短缺、污染、流失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生态建设的目标、工程措施与防污节水措施、资金筹措等措施,以实现山川秀美、河水清澈、鸟语花香、环境宜人的新威远。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业》2010,(3):1-1
2010年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一圈两翼”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机制。坚持政策扶持和环境构造并重,造血与输血并重,一手抓市场环境建设,做大做强城镇经济;一手抓帮扶机制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发展共赢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构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可为协调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着眼制度建设,健全环保长效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本文阐述了构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五大内容:构建政绩考核机制是前提,构建环境管理机制是根本,构建资金筹措机制是关键,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重点,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是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增加,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渐成为现下生态建设的重点,尤其是过去为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以后,环境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也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阐述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根据实际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市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评价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用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年城乡发展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10个地级市城乡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各市综合得分、主因子得分及载荷特点,对陕西城乡协调发展市域差异的整体表现特征、各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10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按综合得分可分为4个梯队,各市城乡协调特点在空间上与陕西三大地理区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关联性不是很强;(2)各市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所表现的优势与劣势差异显著。(3)在10市中,存在多种城乡关系类型,有的城乡发展水平都高,有的城乡水平都低,有的城乡水平差距很大等。(4)在影响各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多种因素中,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评价陕西省各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为分类指导和制定各市的城乡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纯 《南方农业》2009,3(6):1-5
阐述抓好农业信息化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积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抢抓城乡统筹机遇,推进重庆农业信息化的“四大行动”。  相似文献   

15.
对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危机迫使人类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流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目标,必须运用多目标决策对投资、经济与环境政策进行评价和优化选择。应搞好流域内区际关系的协调,建立生态环境损失补偿机制和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九龙坡区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西部,是重庆都市经济圈的重要组分。该区属城乡共存的主城区,区内以中梁山为自然轴分为东城、西乡2部分,东部主城与重庆其他区主城组团构成重庆都市核心区;西部山、水、园、林、田立体分布,城乡资源的多样性为都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简述九龙坡区都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提出"建立战略发展中枢系统,确立新兴战略产业地位;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区域重点突破路径;实施产业发展三大战略,打造都市休闲旅游精品;健全体制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南方农业》2009,3(6):7-7
近日,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日报共同举办的“2009中国(重庆)小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高峰论坛”暨“最具活力小城镇”颁奖典礼在南岸区长生桥镇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以地处西南丘陵地区的重庆江津区为例,在对土地利用冲突发生的机制及表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江津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冲突问题,结果表明:江津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冲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非农用地扩张与农业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保护之间、农用地内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生态环境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土地需求量的提高与土地质量退化之间.文章分别对4个方面冲突的发生机制及表现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协调土地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璐莹  乔伟峰      杨泓川  柴逸贝    何天祺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70-378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结合是破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前提,研究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可为城乡共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构建了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理论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县域尺度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并针对两者耦合协调程度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空间格局大体上呈现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县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不均衡性较为明显。(3)绝大多数区县的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呈协调状态,仅有丰县和雎宁县呈轻度失调状态。(4)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耦合程度可划分为双滞后型、农村发展滞后型、城镇化滞后型和协调型4种类型,新时期应当因地制宜采取调控策略实现城乡协同治理。综上,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好,但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机制以及城镇化对农村发展的拉动机制,构成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在成都和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而大力推进了城乡统筹的进程.农业园区多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敏感位置,可作为城乡统筹改革的试点.从规划层面上出发,结合重庆千秋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对比传统农业园区规划,探讨在城乡统筹进程中新型农业园区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