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192-196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和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的分析,阐述了农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工程综合集成优势,通过提供科技支撑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农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发挥六大集成技术优势: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集成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生产生活生态设施集成技术、生物质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农村能源与村舍民居集成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农业循环经济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调研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作为商品,其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和营销信息对接等。提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系统工程。借鉴他国经验,给出了具体建议: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资助,科研院校和企业通过政府项目支持,完成机械装备、仓储设施的技术开发。以农业经营现代化为载体,下功夫培训、培养农民经营者,组织健全农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地农业生产条件,产品优势等特点树立地方标准,面向消费市场需要,立足自主经营和创新、打造当地品牌。该文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构建方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设施园艺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投资与规模增长很快,但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问题也愈加突出,通过构建科学、完整、系统的工程集成模式来指导和支撑设施园艺发展已经成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途径。该研究将模式建立转化为复杂系统与组织构建的过程,利用系统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以政府、经营组织、种植者为应用主体,通过整体与还原相结合、自组织与他组织相配合的方式,获得在构建技术、组织、产业3种模式的基础上耦合形成适用于不同层次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系统方法,并初步提出了模式的评价体系。该研究成果为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构建打下了方法论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指导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和中国设施园艺的产业发展。不仅对设施农业其他领域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也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是贯彻落实农业工程建设目标的技术手段,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农业工程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该文在分析中国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认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应遵循统筹兼顾、逐项突破等原则,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可用层次结构和三维坐标来表示,从而为指导农业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双福  王骞  张赟 《南方农业》2008,2(2):67-69
建设新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的新思路和新机制.由于农业研究领域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分工不明、协作不力、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依然存在,使得重大技术的攻关、集成、试验、示范和区域共性、协作方式等问题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构筑高效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组建创新团队,紧扣重点产品单元,围绕产业主线,理清农产品链条的技术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将有利于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对发展农业工程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工程学科要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农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的需要,缩小传统农业工程的规模,发展农业生物系统工程与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技术;精细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生产体系;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园艺业作物生产机械与技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等等.各院校应结合自己的条件,办出自己的农业工程学科特色,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加大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为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保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提出,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作业和管理等环节,使农业机械装备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整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文中介绍了参数化设计、基于知识工程的农机产品设计、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的并行协同设计等农机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与网络制造等农机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农情信息采集、农业机械导航、田间管理等农业机械作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调度等关键技术。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信息化的不足,总结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应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加强农机装备的信息技术创新,该文建议,应突破一批智能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自动导航协调控制技术及农业装备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大田和设施农业生产作业系统、果园作业智能装备和畜禽水产精准生产装备等重大技术产品;构建一批水肥药田间精准作业系统、畜禽水产自动饲喂系统和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农业机械精准作业系统,从而进一步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据农业部信息 ,今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在资金投向上作适当调整 ,重点向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方面倾斜。与农业工程有关的内容有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继续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建设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环境检测体系。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改善方面 :由普通农产品生产向优质专用型品种生产、加工转变。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 :切实加强耕地、草原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利用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因地制宜,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研究开发工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与电气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能源驱动的现代设施农业成为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互割裂,无法应对温室停电、农电负荷过载等连锁风险。因此,该文将农业科学、信息科学与电力科学相关理论融合,考虑设施农业环境、农作物和能源系统状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和电力工程交叉学科的应用,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农业能源互联网智能预警理论进行评述与展望。该研究可为保障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的升级和发展,实现农业园区的信息化和电气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进展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基础上,国家应加大对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节水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完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实现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工程化路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在一个高速变化的社会巨系统中发展进步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先导性核心要素之一,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也在不断提高,需要用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方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综合效益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该文以工程硬件特征明显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现代化要求下的农业基础设施概念、内涵、特征、内容、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的概念、特征、内容、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总体上就是将工程的理念、方法、技术、结果运用到农业工程建设领域,在路径上要在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加以推动,微观上要将工程战略、工程决策、工程准备、工程实施以及工程运营的工具和方法贯穿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宏观上就是将各类建设事项的综合决策、实施、评价3个环节科学衔接,在整体推进的时间、程度、目标等方面实现系统化、协同化和最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长期稳定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推进的现实下,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的内容亟待丰富、水平亟待提高,该研究提出的观点、方法、工具将对推动这一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的内涵与层次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角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农牧结合自净体系、沼气生态农业自净体系、立体农业自净体系、现代农业高效清洁生产自净体系以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自净体系等5种典型农业生态自净体系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农业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在农业污染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程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农业工程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农业工程技术进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下,农业现代化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其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加。农业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已不能仅靠本系统的力量孤立发展,而需在农业现代化这一更高层次系统的剧变中发现自身与系统中其他构成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更好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共赢。该文以"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为基础,综合利用有组织系统和先进生产力构建的理论、工具、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系统目标、系统构成以及农业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其他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农业工程发展的数量、质量、运动量、结构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工程受现代农业发展环境、要素影响较大,而农业工程则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结构,特别是劳动力、土地、产品的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并表现出许多同向性,因此农业工程可以通过主动发展、协同发展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为农业工程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机械化农业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以此为指导,建立了机械化农业系统的微分动力模型,并以北京地区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为背景,分析了机械化农业系统的演化特点。最后得出结论,组织创新是实现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的网络化动态管理、成果示范推广、动态跟踪、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和利用等需求,基于ASP.NET技术、数据库MySQL,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管理平台。平台包括综合平台、交流平台、创新团队特色展示系统、全程管理系统、农业厅管理系统多个子系统,并详细阐述了管理平台的设计方案、实现方案以及平台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保持酒泉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在分析酒泉市农业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产业联盟、延长经营产业链以构建特色农产品“经济圈”、补齐农业短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提升市场知名度和产品价值、多形式拓宽农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工程的发展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69-275
阐述了农业工程发展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农业工程科技有助于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完备的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体系,服务于农业、食品、生态和环境领域。系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文章指出,政府的倡导和政策支持是中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驱动力,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及其创新是关键,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是发展的基础。农业工程有效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教育培训农民,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方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农业工程的任务、特点及研究领域,农业工程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介绍了农业工程科技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