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施用羊粪条件下人工草地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C(Soil-Resin-Core)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草畜配套体系中羊粪还田量与硝态氮淋失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本身即可产生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羊粪施肥量越高,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全氮含量就越高。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全氮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硝态氮含量因降雨、气温和牧草生长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元月份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季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影响20cm土层中硝态氮的淋失量,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提高了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但施肥量过高,草地产量下降,增加了氮素损失的可能性。在一定的产草量下,人工草地可容纳的羊粪量高于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羊只所产生的羊粪量。说明在三峡库区发展集约化的种草养羊业,羊粪直接还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大田蔬菜地春季硝态氮淋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对上海浦东新区大田蔬菜地试验田按照不同施肥(常规、减量、无肥)处理水平、不同土壤深度(30 cm、50 cm、70 cm、120 cm),利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硝态氮淋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降雨量和氮肥施用对土壤硝态氮淋失有显著性影响。施肥试验区施肥后各土层硝态氮浓度均很高,4月份淋溶浓度普遍高于3月份。常规施肥区不同深度的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区,减量施肥区含量则介于二者之间。施肥区部分氮素硝态氮随降雨在土壤中不断向下淋溶,尤其在施肥初期较多的氮素由土壤表层不断淋失到土壤深层,在接近地下水位120 cm的剖面处产生渗漏液的硝态氮浓度超过国家限量标准(20mg L-1)。  相似文献   

3.
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免耕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洗问题,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的稻田土壤氮素特征,为免耕稻田氮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在我国双季稻典型区湖南省宁乡县长期定位试验田进行,该试验地自2005年设置免耕秸秆还田(NT)、旋耕秸秆还田(RT)、翻耕秸秆还田(CT)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0)4种耕作处理,重复3次。使用定水头法分层测定0~80 cm土壤导水率,测定分析各处理80cm处土壤渗漏液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NT 0~80 cm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较CT提高了63.14%,NT铵态氮、硝态氮渗漏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秸秆还田措施使早稻耕作覆水初期渗漏水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从全年淋失总量估算结果来看,各处理铵态氮渗漏量约是硝态氮的2倍。总之,相对于耕作处理,免耕会使氮素淋失量增加,而长期淹水条件下稻田铵态氮渗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硝态氮淋失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SRC(Soil-Resin-Core)装置,研究了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硝态氮淋失的差异以及硝态氮淋失与硝态氮含量、有效氮含量、降雨和气温等4个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的硝态氮淋失量最大,而黄壤与碱性紫色土的硝态氮淋失量较小。酸性紫色土硝态氮含量、有效氮含量与硝态氮淋失量之间显著相关,而黄壤和碱性紫色土的硝态氮含量、有效氮含量与硝态氮淋失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降雨量、气温也是引起硝态氮淋失的原因。农田施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受施肥量、施肥次数、降雨量和气温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可采取控制氮肥用量,减少施用人粪尿,避免在降雨量大的时期追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8,自引:9,他引:68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耕作,少耕特别是旋耕还田方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土壤0~60 cm层次硝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以旋耕还田为主的耕作体系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主要耕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红壤、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和紫色土等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在这些土壤中,氮素累积与硝态氮迁移的动态特征,并对氮素的淋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失过程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高浓度快速降低阶段和低浓度缓慢降低阶段。硝态氮淋失过程存在明显的拐点,该点对应的累积入渗量(拐点入渗量)变化范围为38.1 - 219.7 mm,且随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加,表明随硝态氮含量的增高,其淋失风险呈加速增大的趋势。硝态氮淋失强度随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初步估测,我国亚热带地区年降水入渗量700 mm和土壤硝态氮累积水平为N 20 mg /kg条件下,表层土壤(0-20cm)的硝态氮年平均淋失量为N 484.9 kg /hm2,土壤间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5%。土壤硝态氮含量是影响硝态氮淋失强度的决定性因素,其它土壤性质的影响均相对较小,因此,控制土壤氮素累积和化肥施用水平是降低其淋失风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条件下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41  
利用河北辛集潮土(21年)和北京昌平褐潮土(9年)两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农田氮素平衡和硝态氮淋失风险。结果表明,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有限,昌平试验点甚至出现减产现象;而适量有机肥与氮磷或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氮素盈余。单施氮肥时,辛集和昌平土壤硝态氮峰值分别达20.7和30.0.mg/kg,出现在160200.cm和9012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高且大部分集中在根区外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大。氮磷或氮磷钾肥配施时,硝态氮峰值出现深度上移3040cm,根区和根区外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大幅降低,淋失风险明显减弱;在氮磷或氮磷钾肥基础上适量施用有机肥时,硝态氮峰值出现深度进一步上移至根区土壤,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下降,淋失风险低。过量施用有机肥或过量施用氮肥时,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大幅增加,甚至超过单施氮肥处理,淋失风险大大增强。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作物产量、控制农田硝态氮淋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片麻岩新成土中氮素淋溶迁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研究片麻岩新成土中不同肥料、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垂直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淋溶浓度增大,氮素淋失量增多。中等施氮量下施用有机无机混合肥可以减少氮素淋失。尿素、有机无机混合肥、氮磷复合肥中硝态氮淋失总量比值为671∶583∶629。尿素硝态氮淋失率平均为29.0%,氮磷复合肥硝态氮淋失率平均为27.8%,有机无机混合肥硝态氮淋失率平均为23.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60cm处和90cm处硝态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两处硝态氮淋失量比值为1∶1.03,铵态氮的淋失量增加显著,两处铵态氮淋失量比值为1∶2.4。在片麻岩新成土壤地区,土壤培肥应本着少量多次原则。  相似文献   

9.
休闲与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季节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休闲、施肥与夏玉米生长季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玉米可明显降低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且主要减少100cm土层以下的硝态氮残留量,但对铵态氮残留量及其剖面分布无明显影响.夏玉米吐丝期,种植玉米0~200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是198.1kg·hm-2,休闲小区的残留量是562.2kg·hm2,前者比后者降低364.1kg·hm-2.施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并影响其剖面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夏玉米出苗期施用氮肥处理的0~200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是857.3kg·hm-2,而不施氮肥处理仅为165.7kg·hm-2,前者比后者增加4.2倍;与不施肥相比,出苗期施肥不仅增加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且表层硝态氮随降水和灌水淋失到200cm土层;施肥处理收获期60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在180~200cm存在硝态氮的累积峰.  相似文献   

10.
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壤硝态氮残留迅速增加。作物生长当季的硝态氮残留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施氮超过160 kg hm-2时,达56.8~211.7 kg hm-2,来源于当季施用氮肥的残留占64%~90%。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发生淋失的土层深度和硝态氮淋失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 = 0.988 9和0.994 0),施氮量超过160 kg hm-2时,每增加100 kg hm-2的氮肥投入,硝态氮淋失深度和淋失量增加量分别高于27 cm和80.4 kg hm-2。平均每10 mm的夏闲期降水可使离开原土层发生淋溶的硝态氮向下移动2~4 mm。施氮量对硝态氮淋失的深度没有显著影响。夏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于当季施入土壤肥料氮被生物固定后的再矿化量分别为51.8~160.9 kg hm-2和31.6~109.2 kg hm-2。基于本研究,建议渭北旱塬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46~163 kg hm-2,以保证旱地小麦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残留,减少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于培育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稻麦轮作耕作方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后出现了水稻田面水质恶化的问题。该研究设置不同秸秆还田以及不同进气量的微纳米加气灌溉6个处理,开展水稻盆栽试验,观察分析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水化学指标以及氮磷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田面水与渗漏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浓度以及氮磷浓度的起伏变化主要受施肥因素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田面水COD浓度、总氮(Total Nitrogen,TN)浓度、铵态氮(NH4+-N)浓度、硝态氮(NO3--N)浓度均有所提升,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有所降低;水稻渗漏水COD浓度、NH4+-N浓度在秸秆还田后会有所升高,TN浓度、NO3--N浓度会有所降低;微纳米加气灌溉有利于降低秸秆还田后稻田水的COD浓度、TN浓度、NH4+-N浓度,其最优去除率可达19%、31%、45%。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田氮磷利用率,但是会增加氮素损失量,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秸秆还田后稻田的氮磷损失量,综合考虑改善稻田水COD浓度、减少氮磷损失以及保证水稻产量,推荐使用0.7 L/min进气量的微纳米气泡水对小麦秸秆还田后的水稻进行灌溉。该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区水稻灌溉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冒辛平  刘汝亮  赵营  王芳  洪瑜  马丁 《土壤通报》2022,53(6):1447-1452
  目的  研究水旱轮作条件下灌淤土磷素形态的变化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作物施肥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水稻-玉米轮作体系下,设不施氮肥(T0)、常规施肥(T1)、优化施氮(T2)、70%优化施氮 + 30%有机肥氮(T3)、80%优化施氮 + 20%有机肥氮(T4)、秸秆还田 + 70%优化施氮 + 30%有机肥氮(T5)、秸秆还田 + 80%优化施氮 + 20%有机肥氮(T6)7个试验处理,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灌淤土全磷、速效磷和无机态磷含量的影响。  结果  在水旱轮作过程中,不同施肥措施对各季作物土壤全磷含量和旱地玉米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和有机肥(T5、T6)能提高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水稻季和玉米季最高含量分别达56.4 mg kg?1和40.4 mg kg?1。由水田改为旱作后,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降低了7.6 ~ 18.1 mg kg?1。水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无机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铝结合态磷除外);旱作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交换态磷、钙结合态磷含量影响不大。水田或旱作条件下,闭蓄态磷和钙结合态磷都是灌淤土无机磷的主要赋存形态。  结论  在宁夏引黄灌区水旱轮作体系下,有机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是灌淤土磷素有效化调控的最有效手段,且在水稻季的调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农田裂缝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干缩开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目前关于土壤干缩开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裂缝的最终形态特征,并且以室内试验为主。本研究通过室外大田试验,结合动态计算机图像分析及水氮运移模拟软件WHCNS,研究土壤干缩开裂的动力学过程、特征及其对农田水氮运移的影响。利用原位熔化石蜡浇筑得到了裂缝三维结构形态,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仪量化裂缝的几何特征,发现每平米裂缝平均长度为4.58m,裂缝上表面平均宽度为5.72 mm,平均深度为9.06 cm。基于三维扫描仪提取得到的裂缝几何参数,通过WHCNS仿真模拟,发现相较于无裂隙情况,裂隙的存在分别增加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情况下97.40%和256.43%的硝态氮淋失量;与优化施肥模式相比,传统施肥模式更容易造成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在模拟灌溉模式对硝态氮淋洗情况的影响时,其差异不明显;强降雨的设置同样增加了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导致硝态氮的年均淋洗量增加83.61%。裂缝的存在严重影响农田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通过优化施肥量、更改灌溉模式以及避免强降雨前施肥都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垄膜沟灌对旱区农田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引黄水量的执行性削减加剧了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取合理的节水灌溉模式对缓解河套灌区农业用水紧张、改良盐渍化土壤、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垄膜沟灌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果,通过4次田间沟灌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水、中水、低水及高肥、低肥6个组合处理条件下土壤盐分以及土壤硝态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高于施肥量,中水处理土壤全盐量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且稳定的水平。灌水量和施肥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低水处理后期硝态氮的淋溶显著低于高水处理。垄膜沟灌种植模式下中水低肥处理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抑制了土壤反盐,减少了垄上硝态氮的淋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利于生物量的累积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配额减少与漫灌洗盐方式严重浪费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为当地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通过4a(2007—201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土壤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及其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24.2%、20.8%、9.5%和50.3%、46.6%、34.8%(P〈0.05);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提高幅度达21.1%~23.1%(P〈0.05);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在0~60cm各土层内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大小顺序均为高量秸秆还田〉中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各秸秆还田处理较CK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碳累积矿化量与不同形态碳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宁南半干旱区采用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矿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2、CH4和N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排放主要在水稻灌浆和成熟期,CH4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而N2O排放关键期在水稻的分蘖和拔节期。与N0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以及稻田GWP;常规施氮处理中CO2、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446.87、146.57 kg C·hm-2和2.93 kg N·hm-2;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内稻田CO2排放,但使灌区稻田CH4和N2O排放分别显著降低了24.42%和36.28%。总的来看,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使宁夏引黄灌区稻田GWP显著降低了26.70%。未来应结合土壤有机碳氮形态和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技术,分析长期优化施氮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flooding water and those in the leachate of various soil depths were monitored,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leaching losses of N and P from a paddy plot during rice cultivation was estim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outhern Korea. Even flooded conditions nitrification in subsurface soil was identified, but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leachate were less than 10 mg/L, the standard drinking wa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 set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e NO3‐N and ortho‐P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chate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rface flooding water. Field data implied that leaching losses would not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under the flooded conditions of the paddy field when using the N and P concentrations of surface flooding water and infiltration depth. The leaching losses of NO3‐N from paddy fields were high immediately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roper fertilization and irrigation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to reduce leaching losses of NO3‐N from paddy fields.  相似文献   

18.
盐渍化灌区玉米施氮量阈值DNDC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保障农业生产和环境友好的适宜施氮量,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2 a田间试验数据对脱氮-分解作用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进行了率定与验证,模拟并研究了影响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关键因素,以及玉米施氮量阈值。结果表明:1)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情况,率定和验证过程中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时土壤0~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纳什效率系数与R2均不小于0.75,标准均方根误差为9.26%~21.48%。2)施氮量和追肥次数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大,而耕作深度和灌水量对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较小。且过多施用氮肥不会促进植株吸氮量和产量的增加,反而会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造成环境污染。3)植株吸氮量和玉米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长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此外,当追肥次数为3次时,生育期植株吸氮量较追肥1次和2次时的植株吸氮量平均高167.18%和31.27%。4)当追肥次数相同时,硝态氮淋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相同时,随追肥次数增加,硝态氮淋失量逐渐降低。当追肥次数为2次和3次时,生长季硝态氮淋失量较追肥1次时平均减少41.96%、59.75%。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硝态氮淋失量和植株吸氮量,当施氮量为165.50~200 kg/hm2,且分别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进行追肥为较优的施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减少河套灌区地下水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氮措施对芹菜-白菜轮作体系中的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W2N3(推荐施氮)处理与传统灌溉(W1N3)(推荐施氮)的处理相比,芹菜的产量、吸氮量分别高12.2%、14.7%,白菜的产量、吸氮量分别高22.4%、4.4%。在氮素平衡方面,推荐施氮处理氮素损失比传统施氮损失分别低53kghm-2(传统灌溉)、30kghm-2(节水灌溉)。节水条件下推荐施氮处理的土壤剖面上的无机氮残留浓度,减少量分别达到3~13kghm-2。节水灌溉下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含量均比传统灌溉低,而且主要分布在0~60cm表层,推荐施氮量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含量又比习惯施氮量低。  相似文献   

20.
RZWQM2模型模拟牛场肥水施用夏玉米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华北平原种养结合中养殖肥水的合理施用,减少典型农田水肥施用后土壤氮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北省徐水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应用RZWQM2模型验证牛场肥水施用玉米农田的可行性,对2014—2016年玉米种植前后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值分别在0.000 6~0.070 7 cm~3/cm~3和0.21%~21.44%之间变化,土壤硝态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值分别在0.000 8~2.617 3 mg/kg和0.03%~18.58%之间变化,其中牛场肥水施用土壤中硝态氮主要在0~120 cm土层发生变化,说明RZWQM2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华北平原牛场肥水施用对土壤水分、硝态氮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动态变化。利用率定和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夏玉米农田硝态氮淋溶的验证与预测,表明硝态氮淋溶浓度随肥水氮量的增加而增加。RZWQM2模型可以应用于牛场肥水施用农田的模拟,为预测和评估土壤适宜的肥水施用提供更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