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期秸秆还田对潮土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33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不同氮磷用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淮海低平原区潮土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P2O5用量0~240 kg hm~(-2),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无机磷总量及无机磷中Ca2-P、Ca8-P、Al-P和Fe-P均显著增加,O-P和Ca10-P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低于作物输出磷量时,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全磷、无机磷总量、Olsen-P和无机磷中除Ca8-P外的其他各形态磷均无显著变化;当土壤输入磷量高于作物输出磷量时,随秸秆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Olsen-P和无机磷中的Ca2-P、Ca8-P、Al-P均显著增加,其中以Olsen-P增幅最大,无机磷中以Ca2-P增幅最大,其次为Ca8-P,再次为Al-P;土壤磷素盈余和亏缺量与土壤中各磷形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分和添加物料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轻粘质土壤 ,模拟石灰性土壤中不同的组分因素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向其它无机磷形态转化 ,主要转化为Fe-P ,其次是Ca2-P、Ca8-P和Al-P ,而很少转化为O-P和Ca10-P。其转化规律受不同培养组分因素的影响。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 (200g/kg)利于Ca8-P、Al-P向Fe P和Ca10-P的转化 ,过高的水分含量 (200g/kg)有利于Ca10-P的活化与Fe-P的大量生成 ;不同量CaCO3加入促进了Fe-P、Al-P以及Ca2-P向Ca8-P、Ca10-P方向转化 ;秸杆、腐植酸的加入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量以及无机磷总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 ,Al-P、Fe-P等形态的磷量减少 ,Ca8-P、Ca10-P形态的量增加。不同量秸杆以及腐植酸的加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速效磷下降的幅度 ,提高了土壤速效磷水平。  相似文献   

3.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4.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北方一般耕地和蔬菜保护地为供试土壤 ,研究了不同种植条件下土壤磷素状况 ,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机磷、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耕地土壤的 2.7~14.0倍 ,土壤Olsen P占全磷的比率 ,Ca2-P ,Ca8-P ,Al-P占土壤无机磷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耕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磷素主要积累在 0~20cm土层 ,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磷素的含量逐渐降低 ,各土层Olsen-P ,Ca2-P ,Ca8-P ,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 ,O-P ,Ca10-P含量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5.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0-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肥力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年份变化和剖面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性能、土壤需磷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效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中的磷组分变化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含量,其无机磷组分变化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随着施肥时间延长,土壤磷组分以有效性较高Ca-P和Al-P增加为特征。施肥对土壤的耕层磷组分影响最为显著,对深层土壤影响相对为弱,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料促使磷的下移,增加深层磷的含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小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处理(CK),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其中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中解吸磷可占吸附磷的47.72%,单施有机肥处理(M)占42.89%,而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CK)中解吸磷数量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小于8%。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PFI显著低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对照处理(CK)。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壤磷剖面分布及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通报》2015,(5):1025-1033
以珠江三角洲平原由三角洲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滨海沉积物发育形成的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水田、果园、菜地3种利用方式下不同发生层土壤全磷(TP)、有机磷(Po)、有效磷(AP)、无机磷(Pi)组分的含量和剖面分布特征,并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NMR)技术测定了耕层土壤中磷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平原农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耕层土壤中全磷、有效磷、Al-P和Fe-P明显富集;菜地和果园耕层土壤中全磷、有效磷、Al-P、Fe-P、Ca-P和O-P含量均高于水田。土壤磷素以无机磷形态为主,无机磷、有机磷占全磷比例平均值分别为71.3%和28.7%。土壤无机磷组分以O-P和Fe-P为主,Al-P最低。Al-P、Fe-P、Ca-P、O-P与全磷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有效磷与Al-P、Fe-P、O-P、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Fe-P和Al-P是土壤有效磷的主要贡献者。31P-NMR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磷形态均以正磷酸盐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磷组分,菜地耕层土壤中磷形态包括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和焦磷酸盐,水田和果园包括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和焦磷酸盐;水田土壤中正磷酸盐所占比例最低,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所占比例最高;成土母质对水田耕层土壤各形态磷所占比例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与数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刚  关连珠  汪景宽 《土壤通报》2002,33(6):425-428
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开垦后黑土全磷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土壤有效磷数量显著上升,在土壤磷的组分上,土壤有机磷数量显著下降,而土壤无机磷明显升高。在土壤无机磷的6个组分中,Fe-P、O-P占比例最大;其次Al-P、Ca10-P;再次Ca2-P、Ca8-P。垦后无机磷6个组分含量都有升高,绝对升高量顺序为Fe-P>Al-P>Ca2-P>O-P>Ca10-P>Ca8-P。上升强度顺序为Ca2-P>Al-P>Ca8-P>Ca10-P、Fe-P>O-P.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地利用下黑土磷素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春  韩晓增 《土壤通报》2007,38(5):928-933
通过对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3种土地利用下共5个处理(裸地、草地、无肥耕地、施化肥耕地、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的典型黑土中的磷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20年长期定位试验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中草地全磷含量比裸地高17.5%,速效磷含量比裸地高22.9%;无肥耕地土壤全磷含量比裸地高7.9%,速效磷含量比裸地高80.1%。施化肥耕地全磷含量比无肥耕地高17.1%,速效磷含量是无肥耕地的3.3倍;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全磷含量比施化肥耕地高46.3%,速效磷含量是施化肥耕地的3.3倍。土壤无机磷分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中Ca2-P、Ca8-P、Al-P、Fe-P含量差异显著,而O-P、Ca10-P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中Ca2-P、Ca8-P、Al-P、Fe-P的含量,草地与裸地相比分别提高了30%、38%、17%、6.2%;无肥耕地与裸地相比提高了110%、75%、7.7%、-25%,与草地相比提高了62%、27%、-7.8%、-29%。施化肥耕地与无肥耕地相比,土壤中Ca2-P、Ca8-P、Al-P、Fe-P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153%、124%、92%;施化肥和有机肥耕地与施化肥耕地相比分别提高了341%、357%、136%、69%。对土壤磷的吸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为:无肥耕地>草地>裸地;耕地的3个处理中施化肥和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桂林毛村岩溶区旱耕地、灌丛、林地、水田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全磷含量较高,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无机磷含量在49.87~489.80g/kg之间,占全磷的比例在6.08%~56.64%之间。各无机磷形态分布除Fe-P以外,均以水田最高,总无机磷含量水田也为最大。在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次上,Ca2-P、Ca8-P、Al-P、Fe-P、Ca10-P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O-P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对比各无机磷形态含量大小发现:Ca10-PO-PFe-PAl-PCa8-PCa2-P。对各无机磷形态与速效磷相关性分析表明:Ca2-P、Ca8-P、Al-P、O-P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无机磷形态之间,除Ca2-P与Ca10-P相关性不显著,Ca8-P、Al-P、Fe-P与O-P、Ca10-P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形态无机磷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除了水田耕层为2.5%2.0%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PAC均小于2.0%,说明岩溶区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茶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南省石门、临澧、桃源、长沙、安化、资兴等6县(市)的茶园为采样点,对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及无机磷的不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在根际富集明显;土壤无机磷含量及占全磷的比例差异都很大。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无机磷组成也不同,板页岩母质发育的根际土壤中Al-P含量最高,Fe-P其次,O-P最少。花岗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根际土壤Fe-P最高,Al-P其次,O-P最少。3种母质发育的非根际土壤中均为Fe-P含量最高。根际无机磷中的Al-P,Fe-P和Ca-P含量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非根际Al-P和Fe-P与土壤有效磷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非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pH值相关性不显著,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菜田和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学军  孙权  陈晓群  程淑华  张艳  王黎明 《土壤》2005,37(6):649-654
以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灌淤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类型菜田(露地菜田和蔬菜保护地)及农田土壤的P素状况,以及蔬菜保护地土壤P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露地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全P、无机P、有机P、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农田土壤的1.43~8.30倍,土壤Olsen-P占全P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P素主要积累在0~3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P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各土层Olsen-P、Ca2-P、Ca8-P、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O-P、Ca10-P。  相似文献   

13.
叶炳  王虹 《土壤学报》1984,21(1):21-28
目前应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来探讨土壤对磷酸离子的吸附作用,较为广泛.自从Olsen(1957)系统地报道以来,从机理到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我国近年来也有研究.由于土壤本身组成的复杂性,多数学者用纯物质(如纯粘土或铁与铝的含水氧化物等)进行吸附等温式的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结果.  相似文献   

14.
贾萌萌  刘国明  黄标 《土壤》2021,53(1):30-36
以江苏省水耕人为土和潮湿雏形土两种土壤类型为对象,研究了设施菜地利用强度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利用强度增加,两种土壤类型的各磷形态含量均有所增加,以水溶态磷和铝结合态磷(Al-P)增加最为显著(P<0.05)。而水耕人为土闭蓄态磷(O-P)占总磷百分比和潮湿雏形土残渣态磷占总磷百分比随利用强度增加则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有效磷主要来自于铁结合态磷(Fe-P)和Al-P;潮湿雏形土有效磷主要来自于水溶态磷和钙结合态磷(Ca-P),且以前者更为重要。另外,设施蔬菜生产增加了土壤磷淋失的风险,尤其是潮湿雏形土。水–旱轮作并结合减少施肥量可能是降低设施土壤磷淋失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磷的吸附和淹水下磷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强  安然  胡红青  万成炎  胡莲  王素梅 《土壤学报》2012,49(5):1128-1135
三峡水库建成后在库区周边形成落差30m的消落带,消落带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和磷的去向直接影响到周围的水环境。通过批处理和模拟培养法研究了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沿岸消落带的黄壤、紫色土在淹水期间铁的形态变化,磷的吸附及形态转变,结果表明:(1)供试黄壤和紫色土在淹水后,晶形铁氧化物含量明显下降,非晶形铁含量有增加趋势,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2)淹水期间土壤Olsen-P含量呈下降趋势,而Fe-P和Al-P含量增加,模拟显示黄壤和紫色土在淹水15d后的磷吸附容量增加70.8%和9.5%;(3)用pH 5和pH 9的0.1mol L-1CaCl2、KCl、NH4Cl溶液培养的黄壤,其Olsen-P、Fe-P、Al-P含量均明显增加,意味着消落带土壤中若施加K、Ca或尿素时,土壤有效磷可能增加,这可导致CaCl2提取磷的增多并影响库区水的含磷量,从而影响库区水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改土物料对苏打碱土中磷(P)素的吸附、解吸及P素形态的影响,为科学改良苏打碱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添加改土物料(CK)和添加有机肥(M)、硫酸铝(Al)、石膏(Ca)、硫酸铝 + 有机肥(Al + M)、石膏 + 有机肥(Ca + M)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改土物料对土壤P素的吸附解吸和P素形态的影响。  结果  有机肥处理会降低苏打碱土对P素的吸附,增加对P素的解吸,其它四个处理均会增加土壤对P素的吸附,降低对P素的解吸,其中以Al和Al + M处理差异较大。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土壤无机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M、Ca和Ca + 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a2-P含量(P < 0.05),以Ca + M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1.43%;不同改土物料处理均可增加缓效态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为1.00%-112.03%,其中Ca、Al、Ca + M和Al + M处理均可显著提高Al-P和Ca8-P含量,增幅为66.37% ~ 250.1%和18.06% ~ 74.36%。与Ca处理相比,Ca + M处理显著增加了Ca2-P含量(P < 0.05),显著降低了Al-P和O-P含量(P < 0.05)。  结论  在苏打碱土中石膏和有机肥配施可减少土壤对P素的吸附,增加土壤有效态P含量,是提高苏打碱土P素有效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巢湖低丘山区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土壤磷形态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龙飞  王晓龙  聂小飞  李恒鹏  胡锋 《土壤》2013,45(4):633-640
以巢湖低丘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5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表层土壤磷素含量与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生马尾松林有机碳、总氮、速效氮、总磷与速效磷均高于其他样地,尾矿裸地养分含量为最低,但酸度最大.5种样地0~5、5~10与10~20 cm 3个土层弱吸附态磷(Ex-P)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均较低,灌木林与次生马尾松林土壤活性态磷[铝结合态磷(Al-P)与铁结合态磷(Fe-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惰性态磷[闭蓄态磷(O-P)、钙结合态磷(Ca-P)与残余磷(Res-P)]则以地上群落结构较稳定的草地和次生马尾松林最高,其中5~10 cm土层残余磷(Res-P)含量则以人工恢复林最高.3个土层尾矿裸地各形态磷含量均显示较低水平,但其Fe-P、Al-P含量在总磷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样地,所以流失危害大.土层间Ex-P、Al-P、O-P、Ca-P与TP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但Fe-P与Res-P含量在土层间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Res-P与其他形态磷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活化磷”,即Ex-P、Fe-P、Al-P三者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磷的各种形态显示了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速效磷与O-P、Res-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3大土类中棕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0.69g kg-1,其次为褐土和潮土;高产农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0.9g kg-1,高于中低产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密切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磷酸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转化难溶性磷的强度均呈正相关,而与磷吸附最大缓冲容量MBC、固磷百分率、解吸能Qm呈负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有机质对棕壤中的中度活性有机磷MLOP、潮土中的Ca2-P、褐土中的A l-P、高产农田中的A l-P,中低产田的Fe-P均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均是高产农田大于中低产田。有机质不仅直接丰富了高产农田的磷库,而且通过提高磷酸化酶的活性,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固定,促进解吸,增加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