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冬绿肥作物二月兰的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月兰可作为冬季绿肥作物引入华北地区农田种植,与春玉米等作物形成良好的粮肥复种体系,在华北地区有着广阔前景.本试验调查分析了二月兰从返青到成熟的养分含量及累积状况,结果表明,二月兰植株体的养分含量较高,盛花期其干物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99%、0.42%和2.99%,且产量较高.二月兰对氮、钾的累积量大,对磷的累积量较小.盛花期二月兰的养分已累计完成了总量的86.3%~94.0%,是进行翻压的最适宜时期.二月兰的养分累积过程符合Logistic方程y=k/(1 +ae-bx),氮、磷、钾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磷最早、氮次之、钾最晚.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不同播期对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造成二月兰的出苗数、越冬数、养分累积量和产量下降,以9月14日播种为最高,其鲜草产量达到20 925 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51.59、6.95和93.44 kg/hm2,种子产量达到667 kg/hm2;但植株的氮、磷含量有随播期推迟而上升的趋势。播期推迟会导致二月兰生育期延迟,表现为收获时二月兰秸秆和种子的含水量增加。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二月兰在华北地区的最适播期为9月14日。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棉花氮素推荐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棉花氮肥推荐。试验于2006年在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实验站进行,以新陆早24为材料。结果表明,不同叶位的叶片含氮量、SPAD值及叶片不同部位的SPAD值存在明显差异,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单株吸氮量等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倒四叶的叶尖部位适合作为测试部位。盛蕾期、花期、盛花期和铃期倒四叶SPAD值与施氮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各生育期SPAD值与产量也具极显著相关。滴灌条件下最高籽棉产量为4686.5 kg/hm2,对应的施肥量为293.1 kg/hm2;最大利润(经济最佳)施肥量为207.33 kg/hm2,对应的最佳产量为4565.9 kg/hm2。各生育期SPAD的临界值分别为60.5、60.0、60.8和59.1。盛蕾期、花期、盛花期和铃期SPAD值每变动一格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0.81、8.46、13.42和6.29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型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多时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同一株型不同生育期、不同株型相同生育期其结构参数均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了解其变化,一方面有利于区分不同株型结构,进一步提高LAI(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参数的遥感反演精度,另一方面可用于定量作物肥水管理,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该文结合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在北京小汤山试验基地开展两期品种试验,对比分析实测冠层多角度光谱及结构参数,得出通过多角度光谱数据区分株型的最佳波段是红光波段,两期LAI与平均叶倾角(ALA)变化均表明,最佳时期为拔节期;起身期至拔节期所选试验品种均体现直立型品种LAI大于披散型品种。2009年试验表明利用J411 4月底LAI变化趋势差异也可较好的区分作物株型;披散型品种9428特征尺度变化出现“跷板”效应,可以作为株型识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大粒型蚕豆新品种"通蚕鲜8号"在摘心与打顶处理下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和干籽粒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初步表明,蚕豆苗期摘心可显著增加干籽粒产量;盛花期打顶不利于蚕豆生长,使蚕豆生育期缩短,产量显著下降;灌浆期打顶有利于蚕豆生长,与不打顶相比可增加蚕豆产量。  相似文献   

6.
2016/2017年度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度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暖冬明显;全国平均降水量北方偏多、南方偏少;全国平均日照正常,仅长江中游地区阶段性寡照明显.北方冬麦区逐旬平均气温均高于历史同期,大部麦田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返青期比常年偏早3~10d.南方大部冬季光热充足,利于油菜、小麦等作物生长;2月中东部地区遭遇两次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过程,导致部分油菜、蔬菜等受冻;新疆、东北等地多降雪,不利于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气象站1985-2006年的地面气象观测和牧草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当地主要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L.)的生育期持续时间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各生育期开始时间及与前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早熟禾整个生育期持续时间在125~176d,平均为144d,其中草地早熟禾营养生长期持续时间为79~111d,平均为92d,生殖生长期持续39~64d,平均为49d;草地早熟禾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及整个生育期长短与≥0℃的积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而积温是制约其生长季长短的主要因子;草地早熟禾返青期在3月26日-4月16日,展叶期在5月2日-16日,抽穗期在6月30日-7月16日;草地早熟禾返青期提前或推后与前期≥0℃积温的关系不明显,其余生育期开始时间与前期积温有一定关系,前期积温偏小,生育期有推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冬季覆盖作物-春玉米种植模式是减缓华北平原冬小麦减少导致的耕地裸露及其环境影响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但其翻压后对华北平原下一季春玉米生长季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研究鲜见。本研究以华北平原冬闲田-玉米(WFM)为对照,设置毛叶苕子-玉米(VrM)、二月兰-玉米(OvM)以及冬油菜-玉米(BcM)3个覆盖作物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翻压对玉米生长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翻压覆盖作物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以及作物养分吸收量。与WFM处理相比,OvM处理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33.3%和35.5%(P0.05);BcM处理地上部氮、磷、钾和地下部磷素吸收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30.7%、74.7%、57.6%和171.4%。(2)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提高0~10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P0.05)。此外,翻压覆盖作物能显著降低玉米幼苗期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P0.05),范围为0.50~3.52和21.40~33.13mg·kg~(-1)。(3)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覆盖作物翻压处理的SMBC、SMBN和SMBP均显著高于冬闲处理(P0.05)。综合翻压覆盖作物对华北平原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含量的影响,华北平原冬油菜-玉米和二月兰-玉米轮作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锦州地区平均气候状态下玉米最佳播期,同时检验作物模型法和最佳季节法确定最佳播期的适用性,利用辽宁锦州农田试验站3a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在对作物生长模型CERES-Maize进行参数校正与模拟效果检验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模拟不同播期下玉米30a(1981-2010年)的产量,同时应用最佳季节法分析该地区的玉米最佳播期,结合作物模型法的研究结果,提出对最佳季节法的改进办法。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播期玉米的物候期和产量,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小于10.3%,对不同播期下30a的产量模拟结果显示,当播期从4月10日推迟至5月10日,玉米平均产量增加6%,当播期从5月10日推迟至5月30日,玉米产量中值从9112kg·hm-2降至8619kg·hm-2,4月25日和4月30日播种玉米的平均产量与5月10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最佳季节法确定的锦州地区玉米最佳播期较为滞后,与作物模型法的研究结果及实际生产的播期有较大出入,因此,提出了对最佳季节法的改进办法即将灌浆期间的不利气温条件考虑在内,改进后得到的最佳播期与作物模型法研究结果较一致。从30a平均气候状况看,该地区玉米的最佳播期在4月25日-5月10日,作物模型法有较好的适用性,最佳季节法经过改进后也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时序植被指数监测作物物候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是对全国主要产粮县旱地和水田作物的物候期进行遥感监测.在数据预处理中采用最小二乘法和谐函数分解重构方法相结合,去除时序植被指数影像的云噪声影响.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耕地植被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提取区旱地和水田作物生长过程.结合野外观察数据,对一年一熟作物用作物生长过程的最大上升斜率、最大值和最大下降斜率作为作物出苗(返青)期、抽穗期和收获期的遥感识别标志.对一年两熟、多熟县作物物候期依据轮作规律进行了监测.同时进行物候年际间对比和农业灾害监测分析.遥感监测出苗(返青)期和收获期与野外采样照片实测信息有90%的相同率,抽穗期遥感监测与实测信息相同率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