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容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土壤属性,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对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生产管理及土壤改良方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系统采样,测定了毕节市植烟区653个样点的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结果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容重平均为1.20g/cm~3,变异系数为12.4%。在空间上,土壤容重以西部为高,中部略低。土壤母质及土壤类型对土壤容重影响较大,其中,红色风化壳及砂页岩类土壤容重较高,而粗晶岩发育土壤容重最小;土壤类型中,以紫色土容重最高,而水稻土最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P<0.01)。依据植物生长特性,结合土壤质地分级,本研究给出了七星关与威宁的部分地区为土壤容重改良的重点区。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土壤资源的保护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永明  汤宗祥 《山地研究》1993,11(4):251-256
岷江上游土地面积24741平方公里,土壤面积20627平方公里,区内土壤垂直分异显著,土壤类型众多,以林地土壤为主,草地土壤居次,耕作土壤甚微,土壤质量差,土壤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是:加强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精耕细作,增加覆被物,改良土壤,控制林木采伐量和草场载畜量,以促进农林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增禄 《土壤学报》1994,31(2):161-169
本文通过八年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壤区域,地带性土壤类型分布,土壤pH,碳酸盐,有机质等因素对Cd,Cu,Pb,As四种元素土壤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区域分异的影响,其中以土壤pH和土壤类型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Cd和Cu的土壤临界含量,环境容量和土壤pH间呈负相关性,并随土壤类型由北到南的分布而减小。土壤As的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随土壤pH增大和土壤类别由南到北的分布而增大。但它们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螨群落变化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农田土壤螨群落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螨种类与数量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容重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少;长期施用EM堆肥,土壤孔隙多,通气性好,土壤耕层增厚,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螨种类与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5.
杨东伟  姜文莹  王丽丽  陈方园  章明奎 《土壤》2023,55(5):1097-1105
为探讨农旅融合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内选择代表性土壤剖面,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田改制后土壤剖面性态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演变。结果表明:水田改林地后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表层土壤坚实度增加了6.79倍,容重增加了33.7%;土壤颜色亮度和彩度增加,土壤结构体增大;表层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含量增幅分别为7.44%和8.70%;表层土壤活性铁和亚铁含量降幅分别为18.20%和91.56%;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总量下降44.57%,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比值增加92.6%,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下降45.3%。总之,农旅融合背景下水田改林地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对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土壤抗蚀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土壤微形态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的微观特征,用以研究土壤的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发育处于初始阶段,土壤在矿物成分,有机物质,土壤形成物等方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冲积物的特征,土壤微结构差,抗蚀性弱,微生态系统脆弱,土壤经人为扰动后易发生水土流失,由三角洲顶部向河口地区。土壤发育愈来愈差,也愈容易遭受侵蚀,因而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砷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居荣  任燕  刘虹  王力平 《土壤》1996,28(2):101-104,109
通过模拟试验及污染现场调查,研究了砷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综合砷对农作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效应,拟定了土壤中砷的生态基准。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量农田土壤及其生态功能正经受着土壤酸化的严重威胁,而土壤pH深刻影响着土壤中硅、磷养分的移动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土壤磷素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报导,但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区,土壤磷素已大量累积的背景下,磷富集对土壤硅移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选取2种不同有效硅水平的农田土壤(低有效硅土壤LASi:有效硅28.20 mg?kg-1;高有效硅土壤HASi:有效硅253.6 mg?kg-1),通过等摩尔浓度硅磷竞争吸附试验、土壤培养试验等,探究人工酸化与磷添加对土壤硅吸附性能与移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酸化土壤pH在3.5~8.0范围内,当硅与磷等摩尔浓度同时添加时,磷的存在会降低硅的吸附,各相应pH的LASi与HASi 2种土壤对硅的吸附量分别降低26%~74%、31%~84%。这说明,土壤对磷的吸附大于对硅的吸附。设置土壤pH3.5~8.0范围内,降低pH可降低土壤对硅的吸附;磷添加降低土壤硅吸附的效应,在高pH条件下更为显著。土壤酸化与磷添加降低了土壤对硅的吸附,降低了土壤有效硅(HOAc-NaOAc-Si)水平;不同类型土壤移动性硅(CaCl2-Si)水平对酸化与磷添加的响应不同,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策略对土壤入渗特征空间变化的影响,通过对贵州石漠化治理试验区自然草灌木混合林、次生林地、退耕自然生草地、芒果地、坚果地及玉米地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渗透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然植被恢复(草—灌木混合林和次生林地)和秸秆还田种植方式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植被恢复方式和土层深度显著改变了土壤的水分渗透特性,自然植被恢复(草—灌木混合林和次生林地)土壤渗透性能高于人工植被恢复(芒果地和坚果地),主要是因为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扰动小,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的综合效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稳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减小。通过测定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水文特征,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方式及土壤入渗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农艺措施对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土区保护地土壤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的趋势有所加重,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喷施植物抗盐剂、实行土壤隔层等措施能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地温,增加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1.
影响盐碱土持续利用主要环境因子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在山东禹城市多年土壤肥、水、盐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了引黄灌区影响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演变,认为主要环境因子演变经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以前,以水利工程排水抗涝、改良盐碱土为主,配合土壤培肥和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是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第二阶段,1985年以来,主要问题是防御土壤返盐,巩固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土壤耕作是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利用盐碱土的关键是加强土壤培肥和种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城市土壤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正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土壤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烈,许多性质不同于自然土壤。文章就城市土壤形态,物理,化学,生物和污染特性作了详细综述,并提出了城市土壤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茂 《土壤学进展》1995,23(4):37-41,56
土壤日晒是在气温较高时在湿润土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使土壤升温保湿的热-液作用过程。其有效性与土壤颜色、土壤表层平整,湿度,温度,日照时数、强度及塑料薄膜的厚度、透明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土壤日晒过程中,塑料薄膜大大地限制了土壤气体逸散和水分蒸发,导致土温上升,直接或间接控制和杀死了作物病虫害和杂草,所以它是控制土壤有害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土壤日晒能使土壤生物、物理和化学特性发生复杂变化,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以下简称改良剂)施入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进行恒温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盆栽试验玉米的生物量和钾吸收量。结果表明:对于有效钾含量高的土壤,改良剂能促进钾的缓效化,有利于土壤钾的保蓄,防止土壤钾的淋失;对于有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提高土壤钾的有效性;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改良剂都能促进玉米对钾的吸收,有利于提高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铅锌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h、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商则升高,矿区中心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只有对照土壤的72%,而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商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6倍和2.3倍。铅锌矿口附近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较低,对照土壤的各种酶活性最高。其中土壤脱氧酶的活性变化最大,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可见光光谱分析的土壤参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农田原始状态土壤样品的可见光光谱与土壤参数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土壤样品采集于一块水分较低的玉米地和一块水分较高的牧草地,所分析的土壤参数有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pH值,土样的可见光光谱由精密分光光度计测量。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的光谱特性值为反射光谱的一次微分,所有5个土壤参数都可以利用土样的可见光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和检测。对于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pH值,线性模型是有效的;而对于土壤硝态氮含量,则需要利用多元指数模型进行分析或检测。  相似文献   

17.
河田园土壤肥力的退化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田土壤因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养分贫瘠化,土质沙化,土壤协调水肥气热供应能力差,保肥能力弱,土壤生产力低等土壤肥力因素的退化,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加强土壤管理和改善土壤水肥条件等办法,可以培肥土壤,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效举  龚子同  张西森 《土壤》1997,29(1):37-42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并引入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建立了在小戏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的方法,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系统与多时段土壤变化数据库相连,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土壤质量变化编制,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可以使得区域土壤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其变△RSAI可以作为在区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和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依据,本研究为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酸性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晓军  苏达  郑朝元  叶德练  吴良泉 《土壤》2020,52(6):1131-1136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集约化果园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琯溪蜜柚主产区29个果园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的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蜜柚果园土壤磷素累积对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约化蜜柚果园中,土壤磷素累积丰富,随树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上升显著,且土壤磷形态在不同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当全磷含量≤0.5 g/kg时,土壤磷形态主要以有机磷、铁磷为主,随着全磷含量的上升,铝磷含量、占比均显著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铝磷与速效磷相关性最好。果园土壤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磷库,且有效性较高,可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降低土壤磷含量,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绿麦隆在土壤—植物中的物理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叙述了绿麦隆在土壤-植物中的物理化行为。绿麦隆施入土壤后,可被土壤吸附,植物吸收,并可在土壤和植物中进行迁移,转化。绿麦隆这些物理化学行为除受本身性质影响外,还受土壤性质和环境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