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川中丘陵区遂渝铁路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对来源于不同植生土类型的岩石边坡人工土壤以及自然边坡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和自然边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细菌数量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土壤容重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岩石源植生土>农田源植生土(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容重相关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20世纪5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形成的路堑边坡为对象,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度、坡长、坡位的空间变异性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坡面不同坡位上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长的增长而减小,最短的10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3.27%,而最长的40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1.78%,最短坡长比最长坡长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84%。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限铁路边坡人工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四川盆地中部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岩石边坡为研究对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就不同年限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整体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1996年边坡2007年边坡;土壤氮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2007年边坡1996年边坡。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5mm,5~3mm,0.25mm 3个团聚体粒级。不同粒级中碳、氮和磷的含量分布都表现为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增加。4种铁路边坡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C/N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磷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差异与土壤质地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以湖南、湖北和江西3省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为材料,应用干、湿筛法比较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以及团聚体破坏率(PAD)的差异,分析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以及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干筛团聚体均以>5mm粒级为主,其次为<0.25mm粒级,而湿筛团聚体则以<0.25mm粒级为主。各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干、湿筛MWD值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并且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不同利用方式下PAD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旱地>果园>水田>茶园>林地,并且PA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湿筛获得的MWD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有机质含量可显著影响不同利用方式下水稳性团聚体粒级分布。>5mm,1~0.5mm,0.5~0.25mm,>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比例均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5~2mm和2~1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则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极大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低表现为水田>林地>茶园>旱地>果园。  相似文献   

5.
道路边坡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世纪5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形成的路堑边坡为对象,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度、坡长、坡位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同一坡面不同坡位上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道路边坡土壤水分随着坡长的增长而减小,最短的10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3.27%,而最长的40 m坡长土壤含水量为21.78%,最短坡长比最长坡长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了6.84%。  相似文献   

6.
以修建遂宁铁路时经液压喷播处理过的路堑边坡为对象,对道路边坡土壤水分在不同坡位、坡向的空间变异性和季节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层面上,道路边坡的土壤含水量10月份坡上最高,达到18.3%,其余3个季度均为坡下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坡上和坡中。在坡向层面上,道路边坡4个坡向的土壤含水量在1月份和10月份差异不显著,但4月份和7月份阴坡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阳坡。在季节层面上,道路边坡3个坡位土壤含水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秋季,土壤含水量在4个坡向上均为1月份和10月份显著高于4月份和7月份。道路边坡的土壤含水量除坡下外,不同坡位、坡向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坡下的土壤含水量只与季节呈显著相关。除季节与各坡向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均为正相关。季节与各坡位之间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密切,而与各坡向含水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伟斌  邓琦  张全发  程晓莉 《土壤》2013,45(3):385-391
应用土壤物理分馏方法和同位素技术,对丹江口库区清塘河小流域林地、灌木地和农田的土壤颗粒组成(>2 mm、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和其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碳氮同位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颗粒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碳氮同位素值均有明显差异。林地和灌木地0~10 cm土层>2 mm土壤颗粒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农田(P<0.05),0.053~0.25 mm土壤颗粒则显著低于农田(P<0.05)。林地和灌木地0~10 cm土层0.25~2 mm和<0.053 mm土壤颗粒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田(P<0.05)。灌木地0~10 cm土层>2 mm、0.25~2 mm和<0.053 mm土壤颗粒,以及10~30 cm土层>2 mm土壤颗粒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农田(P<0.05)。同位素分析显示,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δ13C和δ15N值在各粒径中大小顺序均为:农田>灌木地>林地。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会改变植物碳的输入和土壤分解速率,进而会影响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分形模型,研究陇中坡耕地及其退耕改种成苜蓿、侧柏、柠条、红柳、杏树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各模式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介于2.014~2.153之间,且与>0.25mm粒径的团粒结构含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退耕后,红柳、侧柏地>0.25mm的土壤团粒结构含量较其他模式显著增加,各类退耕地的土壤自然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坡耕地,但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经过1a生态恢复的16个岩质边坡,在坡面没有植被和坡面环境形成交互发展的植被早期恢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45°~52°类型的边坡土壤有效磷含量为坡下>坡中>坡上外,其它3个坡度类型中全氮、全磷、全钾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坡中>坡下>坡上的分布规律。(2)在相似坡度及不同坡位条件下,全氮、全钾、有机质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土壤养分多重比较出现较多差异的是有效态养分。(3)在相同坡位不同坡度条件下,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的土壤养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坡度在30°~52°的情况下,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演替中的土壤养分不会受到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公路边坡不同护坡措施保水效果,以沈抚高速沿线的草皮防护(CP)、挂网喷播(GW)、六角空心砖防护(LJ)和菱形防护(LX)四种典型边坡防护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分测量仪观测不同护坡措施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不同护坡措施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措施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坡下 > 坡中 > 坡上;土壤含水量均值在13日,14日均表现为CP > GW > LJ > LX,而在15日,16日均表现为CP > LJ > GW > LX;在同种护坡措施下,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在各坡位均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规律;在同一坡面情况下,六角空心砖防护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CV)表现为坡上 > 坡下 > 坡中,其余三种护坡措施CV均表现为坡上 > 坡中 > 坡下;护坡措施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随时间变化表现为LX(12.5%) > GW(10.6%) > CP(9.2%) > LJ(8.5%),菱形植草与其余三种措施间差异显著(p < 0.05),挂网植草与六角空心砖防护差异显著(p < 0.05),草皮防护与这两种措施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六角空心砖配合紫穗槐灌木和小火炬草本植被的护坡形式保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边坡生态防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水利枢纽、公路、铁路、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空前增长,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大量次生边坡,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参考国内外对边坡分类的标准,根据边坡治理的特点,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水体边坡三类。介绍了传统的生态护坡技术以及三峡大学针对各类边坡的力学稳定性和生态稳定性特点研发的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地表坡度与薄层水流侵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边坡的生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终点路段边坡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的环境特点,系统介绍了该标段边坡的生态护坡形式及其施工技术,探讨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边坡一般生境条件比较恶劣,边坡高陡、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下,常用锚杆挂网、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结合液压喷播、喷混植生和三维植被网等技术,对边坡实施生态防护。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生态护坡技术,必须加强技术的规范化,并重视乡土植物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研究简介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介绍了国外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目前研究的3种新型生态材料,护坡施工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护坡效果,以便为国内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铜川-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简称铜延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不同防护模式(穴状整地植草模式、挂网喷播植草模式、骨架植草模式)下有代表性的18个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边坡土壤特性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1)铜延高速公路边坡干旱缺水,肥力匮乏,有机质和全氮处于极缺乏和缺乏等级,速效磷处于中等等级,平均含量为16.28mg/kg;2)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植被盖度均表现为阴坡〉阳坡,而土壤密度则是阳坡〉阴坡;土壤水分含量呈现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呈现从上坡位到下坡位逐渐升高,有自上而下累积的趋势,植被盖度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3)3种护坡模式中,骨架植草模式涵养水分能力最强,其次是穴状整地植草模式,最后是挂网喷播植草模式;4)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另外施加有机肥和氮肥,保护和收集表层土,增施磷肥以及合理确定边坡坡度和斜面长对边坡的保水保肥性和稳定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用客土喷播人工土壤进行植被恢复的铁路边坡,对铁路边坡岩石创面人工土壤植被的盖度、高度、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位、坡向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边坡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坡下(87%)>坡上(31%)>坡中(19%).铁路边坡坡位对植被的盖度、高度、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Marg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铁路边坡坡向对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但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以及植被的盖度、高度、平均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各行业和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构建了区域DEM,并借助ArcGIS软件对其进行了坡面姿态地形分析,通过坡度和坡向提取与分析,得到了区域的坡度组成和平均坡度,并实现了区域坡面姿态的制图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度分级系统及地面坡谱对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地面坡度是最重要的地形定量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地面坡度分级体系是对坡度进行科学研究与坡度图制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结了近年来在坡度分级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 ,将坡度分级方法归并为临界坡度分级、等差坡度分级、模糊坡度分级 3种方法。在说明了各种分类方法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应用的适用性。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韭园沟流域为实验样区 ,利用高精度 1∶ 1万比例尺的 DEM数据为信息源 ,建立了栅格数字坡度模型。利用分级统计的结果 ,对各种坡度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地面坡谱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能有效地防治公路工程水土流失,在生境的重建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选择重庆市巴南区及南岸区4种典型的生态护坡类型——裸坡、菱形骨架植草护坡、乔木护坡和植草护坡进行了采样、监测,研究各种边坡土壤侵蚀强度、相对系数、土壤平均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土壤组成成分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4种生态护坡措施中,菱形骨架边坡的护坡效果最好,乔木护坡优于植草护坡,裸坡最差;(2)土壤中组成成分的变化不仅受土壤流失量的影响,而且植被本身也影响到土壤组成成分的增减;(3)植草护坡保持水土效果要略强于菱形骨架生态护坡,但在后期,其覆盖度增长不快,恢复效果差于菱形骨架护坡;(4)对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菱形骨架生态护坡的流失量相对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