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汉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罗汉果市场份额占有率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对罗汉果的引进和种植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新时期下,提高罗汉果的种植效率及产量,提升罗汉果整体的质量,是我国相关部门和种植户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罗汉果作为广西的特产之一,营养含量十分丰富,在农业中体现出了较高的种植价值和经济效益。就罗汉果园地的选择及优化、罗汉果栽培技术及采收与后熟过程和最后的烘干工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罗汉果生产中施肥次数,达到既减少投工投劳成本,又能满足罗汉果生长全程的需肥量,实现稳产高产目的,本试验选用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方法,与传统多次施肥方法进行简易对比。结果表明,控释肥方法采取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方法可以促进罗汉果开花结果,促进罗汉果茎叶生长,比传统多次施肥方法在罗汉果种植中更具使用价值,对发展壮大罗汉果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永福县罗汉果扦插苗的繁育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广西永福县是我国盛产罗汉果的主要产地之一,罗汉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果农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加快培育和繁殖优质罗汉果苗木,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经济价值。基于此,对快速繁殖罗汉果苗木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促进罗汉果繁育和种植技术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4.
探析运用板蓝根的粗提液对罗汉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室内与大田对罗汉果病毒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板蓝根粗提液防治室内罗汉果病毒病的效果较好,与可卡宁相比,其防治效果达44.65%,但室内防治效果较大田低;且试验结果表明其对罗汉果花叶病毒病的治疗效果不如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度研究罗汉果皂甙的抗氧化活性,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ORAC法对6种不同罗汉果皂甙类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罗汉果皂甙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活性有所差别。其中罗汉果皂甙ⅡA2清除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其次为罗汉果皂甙Ⅴ和罗汉果皂甙Ⅵ,而罗汉果皂甙Ⅲ、罗汉果皂甙Ⅳ、11-氧化-罗汉果皂甙Ⅴ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在的抗氧化体系有关。综上,罗汉果皂甙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本研究结果为罗汉果资源的深度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我国居民喜爱,为了更好地保障罗汉果生长,对罗汉果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十分必要。为此,对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展开探究,总结出科学、合理的罗汉果栽培技术,以期提升罗汉果的产能及果实质量。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是广西永福县的重要水果之一,永福县所产的罗汉果品质佳、产量大,但是肆虐的病虫害严重影响罗汉果的品质和产量。基于此,以永福县罗汉果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以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作为研究内容,发现永福县罗汉果的常见病虫害有根结线虫病、病毒病、蚜虫、家白蚁等,对于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两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罗汉果皂甙的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高含量罗汉果皂甙提取物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孔树脂D101对罗汉果皂甙的分离效果较好,最佳柱分离条件为:上样液pH值9.0,在40℃下依次用pH值9.0的碱水溶液、蒸馏水、30%乙醇及60%乙醇进行洗脱,将60%乙醇洗脱液浓缩,冷冻干燥即得高含量罗汉果皂甙提取物。高效液相分析表明,罗汉果皂甙中几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分离前的罗汉果皂甙水提物,其中罗汉果皂甙V的含量为69.24%,提高了41.12%。  相似文献   

9.
我国罗汉果研究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广西著名特产,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我国罗汉果研究的文献计量、文献来源、作者及文献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情报学角度探究我国罗汉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检测罗汉果鲜果中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在罗汉果鲜果采后贮藏中的变化规律,采用HPLC对罗汉果鲜果中的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建立的HPLC方法分析了室温下贮藏0、7和14d的60日龄罗汉果鲜果种子、果皮和果肉中主要皂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检测罗汉果鲜果中6种罗汉果皂甙化合物的含量的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4.6mm×1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v/v)的磷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0~10min:10%~17%B;10~20min:17%B;20~30min:17%~20%B;30~40min:20%B;40~50min:20%~23%B;50~60min:23%B;60~70min:23%~26%B;70~80min:26%B),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03nm。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R2≥0.9992)、精密度(RSD:0.91%~1.40%)和重复性(RSD:0.97%~3.89%)良好,回收率高(97.99%~102.34%)。此外,罗汉果皂甙主要存在于果皮和果肉中,含量高低依次为:果肉果皮种子。罗汉果鲜果中皂甙ⅡA2含量极少,皂甙Ⅴ含量最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罗汉果中苦甙的含量逐渐减少,甜甙含量逐渐增加。综上,本试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这为合理选择罗汉果贮藏方法、提高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发育、防止UV损伤、抗病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EST测序,获得了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登录号:GU980155)。为了进一步了解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特征,我们将其与46种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均具较高同源性,编码区相似性约为94%。使用PHYLIP和MEGA4分别构建了邻接树、最大似然树和最大简约树,但经bootstrap检验,最优树未能明确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系统发育地位。以紫花苜蓿查尔酮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为参考,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了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发现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具有保守的活性位点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virus,ZYMV)是否能通过罗汉果种子传播。本研究通过取ZYMV阳性的罹病罗汉果植株种子700粒,400粒直接播种于防虫网室中,300粒经表面消毒处理后播种于MS培养基上。最终获得213棵罗汉果实生苗。对所获得实生苗进行生物学鉴定及ZYMV特异性RT-PCR检测,均未检测到ZYMV阳性植株。结果表明ZYMV不能经罗汉果种子传播,或其传播率很低。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是我国南部特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果实中含有低热量的纯天然甜味,是多年生藤本植物、雌性异株,也是大众常用的药材。基于此,以罗汉果的重要作用入手,对罗汉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罗汉果园后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空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在高温季节,稻草覆盖能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降低0.3~5.7℃,棚内空气温度降低1.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值得在罗汉果园中运用的栽培措施;在地膜覆盖条件下,7月份棚下空气温度为34.2℃,7月、8月地表土壤温度分别达到35.2℃和34.3℃,超过罗汉果生长的温度适应范围.地膜覆盖不适于在高温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 甜果中的“明珠”——罗汉果是我国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多年生藤本宿茎植物,其甜味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且维生素C含量丰富,是珍贵药材和高级保健饮料。罗汉果生长发育以至开花挂果,一生  相似文献   

16.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主要生长于广西北部,是一种以果实为重要收获对象的药食两用雌雄异株经济植物。为探讨乙烯信号途径在其性别形成中分子机制,基于罗汉果转录组unigene信息,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和高效交错式热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TAIL PCR)技术,分别从罗汉果总RNA和总DNA中克隆获得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ynthase,ACS)ACS3的mRNA和DNA全长;通过qRT-PCR检测其在罗汉果雄株、雌株和Ag~+处理后的雌株不同时期不同组织部位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mRNA全长为1 954 bp,命名为SgACS3(GenBank登录号:KY705404),该基因全长DNA为2 530 bp,含有3个内含子;qRT-PCR结果表明,SgACS3基因在授粉前雌株叶和花芽中的表达尤为显著,且在Ag~+处理前的雌株的花芽和叶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g~+处理后的雌株(P0.05),表明SgACS3基因广泛参与罗汉果生长发育调节,与雌花芽分化、蕾中雄蕊发育,及其雌花的形成密切相关,并受Ag~+影响负调控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揭示SgACS3在调控罗汉果性别表达和花器官形态建成的中分子遗传机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汉果果实采后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罗汉果鲜果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及其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罗汉果鲜果自然贮藏期限为5~8d。青皮果贮藏的第1~5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至第5天,两者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红毛果则与青皮果不同,从第1~5天,呼吸强度变化不大,乙烯释放量则逐渐增高;第5天后,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呼吸强度则急剧下降。当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后,果实腐烂则很快出现。说明罗汉果果实的衰老与乙烯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用葫芦科不同植物种类作砧木嫁接罗汉果,试验结果表明:栝楼与罗汉果的亲和性明显优于苦瓜、南瓜、丝瓜和葫芦,嫁接成活率最高,达60%;插接具有简单易行、嫁接速度快等优点,劈接和合接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低位嫁接和发枝素处理效果好.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高位嫁接和糖液处理;接种内生菌根(VA)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以地表VA菌根接种的成活率最高,达72.5%。  相似文献   

19.
秸秆覆盖及播种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不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下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为对照,设置4种秸秆带状覆盖模式(①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 cm、单行播种,②种植带和覆盖带各40cm、双行播种,③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cm、单行播种,④种植带和覆盖带各50 cm、双行播种),研究不同秸秆带状覆盖模式对旱地马铃薯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处理与CK相比,马铃薯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分别显著提高34.0%、21.5%,分别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降低31.3%、25.0%;其中40 cm覆盖种植结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50 cm覆盖种植结构分别明显提高4.5%和6.8%,双行播种较单行播种增产4.4%,二者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播种—现蕾阶段的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平均较CK显著降低14.5%、15.2%、15.4%,平均较地膜覆盖显著增加20.9%、19.0%、31.5%;与CK相比,现蕾—块茎膨大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地膜覆盖,则分别平均显著减少20.7%、22.2%、13.9%;块茎膨大—成熟阶段分别平均较CK显著提高51.7%、52.4%、50.0%。同时,相比于CK,单薯重、商品薯率分别显著提高17.3%、31.8%,单株结薯数和小薯率降低7.5%、17.6%。可见,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可通过降低现蕾前的耗水和增加块茎膨大后的耗水,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块茎膨大后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薯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带状覆盖中,单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40 cm︰40 cm最好,双行种植以种植带︰覆盖带=50 cm︰5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了延边地区典型地域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10mm大团聚体含量和0.25~10mm团聚体含量均随着种植年限显著增加,年增长分别为1.28%,0.078%;种植60年时0.25~10mm粒级体所占比例由荒地的80.92%增加到88.10%,分形维数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减小,而明显小于荒地土壤,减小幅度为7.73%。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呈现逐年增大,年增长分别为0.76%,1.10%。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种植年限逐年增加,种植60年时,较荒地增加44.31%,年均增长0.74%;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逐年减小趋势,种植60年时较荒地下降4.65%;水稳性MWD与GMD均明显大于荒地,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大,GMD在种植60年时较荒地增加63.71%;可蚀性K值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逐年减小,种植60年时较荒地减小25.05%。果园土壤5mm,1mm,0.5mm,0.25mm粒级的团聚体破坏率均大于荒地;0.25mm团聚体破坏率逐年减小,种植60年时的团聚体破坏率较荒地减小36.55%,果园土壤容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逐年减小,种植60年时较荒地下降14.29%。果园土壤结构随种植年限增加日趋稳定,增强了抗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