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玉米霜冻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根据我国玉米霜冻害的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发生频率的地区分布、年际变化趋势、秋霜冻害占的百分数,讨论了霜冻害防御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拉萨露地大白菜霜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高原露地大白菜霜冻指标,并建立了菜地最低温度模拟方程。分析霜冻气候规律,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防御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冬小麦拔节后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3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出现<0℃和<-1.4℃的累积频率,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指数方程来描述。分析了表征方程特点的参数b、<0℃和<-1.4℃基本终止日期的地区分布规律。根据遭遇霜冻温度的累积频率和拔节期,找出霜冻的可能多发区,并讨论了b值在制定防御霜冻对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花生产的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厚瑄  孙楠 《中国农业气象》2000,21(4):10-13,51
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生长季较短,期间常有低温、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除提出防御气象的基本对策外,还针对各类气象灾害提出了多种有效的防御措施,以及对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战略的建议,供研究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607个气象站1958−2019年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气候致灾的角度,对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灾害发生日数、频率、站次比以及致灾危险性进行分析,以了解葡萄主产区春霜冻的分布特征和风险区域,为葡萄主产区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60a来,各葡萄产区春霜冻平均发生日数和频率差异较大,春霜冻发生频率和平均发生日数最高在西北产区和西南高山产区,最低在南方产区;研究期内葡萄主产区春霜冻发生范围呈缩小趋势,且轻霜冻发生范围大于中度和重度春霜冻;春霜冻发生强度区域性明显,其中,轻霜冻强度指数自北向南呈逐渐偏小的趋势,中霜冻和重霜冻强度指数普遍偏小;葡萄主产区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北部普遍高于南部区域,其中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产区和东北中北部产区,无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方产区。  相似文献   

6.
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及其周边地区1981~2000年农业气象资料,导出1个计算小麦拔节后遭遇霜冻温度风险度(F)的经验方程,以F为指标做出黄淮麦区小麦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进而根据F和方程中的参数,评价各类防御措施在各分区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吕梁市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吕梁市13个县(市)1960—2006年46年气象资料分析,得出了吕梁市的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干热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适宜火龙果生长的气候条件,对广西平果县石漠化山区光、热、水等气候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火龙果生长发育,需注意加强霜冻、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作物冷害气候区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出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窕作物冷害指标和霜冻指标。延迟型冷害指标是随各地温度水平不同而改变的动态值,障碍型冷害是以水稻抽前第9天至第11天,日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18℃为指标。霜冻指标是以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终日的80%保证率日期为标准,用日最低气温≤0℃的初日去衡量,后者小于前者时测定义为早霜冻日期。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冷害,将黑龙江省划分为8个不同程序的冷害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西藏主要农区霜冻指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最低气温≤0℃作为霜冻指标,利用西藏9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西藏主要农区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的异常气候变化,以期提高对异常霜冻灾害的预测能力,为有效防御霜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近50a西藏主要农区部分站点具有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所有站点的霜冻日均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1.9 ~9.6d/10a(P <0.05).(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部农区表现为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早、无霜期延长和霜冻日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尤以21世纪初明显.(3)近50a来,主要农区特早初霜冻发生频数为1~5次,以波密最多;特晚终霜冻发生频数为1~6次,仍以波密最多且主要发生在60年代;特短无霜期发生频数为1~7次,以波密最高;特少霜冻日的发生频数为2~10次,主要在21世纪初;特多霜冻日的发生频数为1~7次,多发生在60年代.(4)突变检测表明,拉萨的霜冻日,泽当的终霜日、无霜期和霜冻日以及浪卡子的无霜期和霜冻日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点分别在1992、1991和1998年.(5)根据R/S分析,大部农区终霜日的Hurst指数大于0.5,说明未来终霜日仍将趋于提早,以泽当最为突出;各农区霜冻日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霜冻日仍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审矮抗58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100个田间样点在2013年4月7、10和21日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过程中的冻害状况.依据受冻穗的长短对冻害进行分级,构建残穗指数(DEI)作为总体冻害程度评价指标,比较每百穗中不同冻害级别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异,对每百穗中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冻害级别的变化以及1 m2内穗数和实际产量随残穗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以揭示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每百穗中各级冻害穗数、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均显著低于未受冻穗(P<0.01).冻害级别越高,穗粒数和实际籽粒重越低,穗数呈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态势,千粒重先显著增加而后降低(P<0.01).随着冻害级别提高,每百穗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实际籽粒重分别呈上开口抛物线型、线性函数型、下开口抛物线型和幂函数型降低趋势;残穗指数越大,每平方米内穗数和实际产量越低,二者分别呈幂函数型和线性函数型特点.研究结果对揭示拔节至孕穗期冬小麦霜冻害的影响机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夏霜冻致灾因子指标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宁夏23个气象站1981-2010年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气候致灾的角度,对宁夏霜冻发生范围、频率、强度及致灾因子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a来宁夏霜冻发生范围呈缩小趋势,且轻霜冻发生范围明显大于中霜冻和重霜冻;轻霜冻发生频率普遍较大,各地差异不明显,中霜冻和重霜冻发生频率小且空间差异明显;霜冻发生强度区域性明显,其中,轻霜冻和中霜冻强度指数呈中北部偏小、南部和北部偏大的趋势,重霜冻强度指数普遍偏小;宁夏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南部普遍高于中北部,其中,隆德、兴仁等地是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中北部大部地区处于低或次低危险区。研究结果作为霜冻风险研究的基础,可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Vegetative growth and freezing tolerance of two genotypes of white clover ( Trifolium repens L.) collected at Svalbard (latitude 78°;39' N, longitude 16°;23' E) were studied in a daylight phytotron at controll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or comparison, two genotypes of a new Norwegian cultivar, Norstar, and one genotype of the cultivar AberHerald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genotypes from Svalbard gave higher dry-matter yields than the genotypes of Norstar, and one of them also exceeded the AberHerald genotype in dry-matter production at the temperatures studied, constant 12°;C and alternating 15 9°;C and 12 6°;C (12 12 h). The genotypes from Svalbard were more tolerant of freezing than all the other genotypes. After a successive hardening treatment at 6°;C and 0.5°;C they obtained LT 50 values (temperature for 50% survival) of -16°;C. The origin of these genotypes is not known, but their high productivity and freezing tolerance may make them useful for further breeding of white clover for margin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以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格点化气象数据替代以往研究中站点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内适合格点数据的霜冻辨识阈值、霜冻发生时间及霜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霜冻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日最低气温0℃相比日最低气温2℃作为阈值辨识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2)1961−2018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期推后(1~3d·10a−1),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期增加(1~3d·10a−1)。(3)不同强度的霜冻年累计发生次数在中国北方有微弱增加态势,在南方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晚霜冻不同霜冻强度年发生频次高于早霜冻。(4)以霜冻日期和霜冻发生频数为标准进行中国霜冻灾害区划,全国可分为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5个分区。其中,以青藏高原不同霜冻日期变化最为剧烈。整体上,中国区域的气候变暖对于霜冻灾害的发生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有明显的减弱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安徽省23个典型气象站2003?2017年观测数据,根据无霜日的气象要素阈值条件进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气象站基于Logistic回归的霜自动判识模型,并对模型的霜判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气温、风速和降水量等气象要素阈值,能够有效判定出安徽各站当日无霜现象;(2)各气象站的霜判识模型均入选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相关要素作为判识因子,入选要素的时次多集中在4:00?8:00区间;(3)独立样本检验表明,基于Logistic回归的霜判识模型对安徽地区霜的平均判识准确率、命中率、漏判率、空判率和TS评分分别为89.0%、91.6%、8.4%、15.8%和78.2%,表明模型对安徽地区的霜具有较好的判识能力;(4)与Bayes判别模型对比发现,基于Logistic回归的霜判识模型在准确率、空判率和TS评分方面表现更优,可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现霜的自动化判识。  相似文献   

16.
广西象州县霜冻发生规律及其应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56-2001年45个冬季出现在象州县境内的霜冻日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和分布规律,发现霜冻的形成与环流形势,气象因素,地形具有密切的联系,据此对象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具体的应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雁北地区不同品种玉米的抗霜冻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试验通过对5个玉米品种的霜冻模拟试验和自然霜冻试验,利用目测法和离子外渗法得出:在选定的5个品种中农大108抗霜冻能力最强,陕单931抗霜冻能力最弱;温度越低、霜冻时间越长对玉米危害越大;越接近成熟的玉米植株抗霜冻能力越强。试验结果可为雁北地区玉米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威市霜冻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武威市1960-2009年4个气象站霜冻(最低地温≤0℃)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霜冻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武威市霜冻天气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和沙漠边缘;年、年代霜冻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霜冻主要发生在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各种强度霜冻日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霜冻强度的增强,霜冻日数逐渐减少;霜冻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持续2d以上的霜冻次数占总次数的56.4%~65.1%,强霜冻日大多出现在持续霜冻时段内。运用2003-2007年的5月和9月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最低地温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5月、9月各站最低地温预报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代拟合率为56.7%~66.7%,预报准确率为51.8%~60.0%,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可为当地霜冻预报服务。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了霜冻预报临界值和霜冻预报、预警的级别。  相似文献   

19.
冻融作用下辽西风积土结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的结构性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根本因素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本文分别采用微观观测和宏观力学试验手段,分析由冻胀融沉作用而引起的辽西风积土结构性变化。通过试验发现,土的结构随着冻胀与融沉产生显著的变化,并且在冻融作用后,土的强度明显降低。本论文的研究使该区季节性冻土的结构性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