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棚室蔬菜生产中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棚室蔬菜生产条件下,滴灌、地下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棚室蔬菜生产中土壤水分调控进一步研究应注重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2.
地下滴灌技术节水潜力及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一种用水效率极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少量多次、节水增产的特点,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可降低劳动力和运行管理成本,已成为国内外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重要灌溉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地下滴灌技术的发展研究历程,概述了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今研究的热点。系统对比了多种灌溉方式对作物产量、灌溉量与蒸散量的影响,指出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极高的节水增产减蒸潜力;通过总结室内控制试验与已建立的数学模型,阐明了地下滴灌点源条件下多因素影响的土壤水分及养分运动过程,揭示了其节水增产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指出地下滴灌系统的多种关键技术参数,讨论了地下滴灌灌水设备、灌水均匀度、灌溉定额、灌水频率、滴灌带埋深与间距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现阶段地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难点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地下滴灌技术在水资源节约方面中的潜力及产生机理,为推动地下滴灌技术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面滴灌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全球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面滴灌系统是很重要的节水灌溉系统。本文在分析和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地面滴灌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调亏滴灌对紫花苜蓿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地下滴灌技术是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为了推进地下滴灌技术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2012年在甘肃武威开展了大田试验,通过对建植当年第2茬苜蓿不同生育期设置不同的亏水处理,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紫花苜蓿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亏水程度的加重,紫花苜蓿的产量降低,耗水量减少,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干重茎叶比降低,粗蛋白含量提高,粗蛋白产量降低;全生育期调亏,生育期间的耗水强度呈现现蕾期分枝期分枝前期的规律,并且随着亏水程度的增加,规律愈加明显;分枝期调亏的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复水后耗水强度有明显的补偿效应;与现蕾期调亏相比,分枝前期和分枝期调亏有利于降低茎叶比,提高粗蛋白质量分数和粗蛋白产量。该研究揭示了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调亏处理对紫花苜蓿耗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干旱地区优质、高产、节水苜蓿的生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在果园应用可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本文详I细地介绍了滴灌系统的组成、灌溉制度、施肥、检查、冲洗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干旱荒漠绿洲区葡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葡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于2004~200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绿洲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固定部分根区滴灌和常规滴灌三种灌溉模式对鲜食葡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灌水量较常规滴灌减少1/2,其产量未有显著下降,而且显著提高了浆果V c含量,使果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成熟度明显改善。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滴灌提高了37.36%。采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达到大量节水、提高葡萄品质和成熟度而不明显降低产量的目的,可以作为西北旱区果园有效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色列发展旱地农业,实施节水高效灌溉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全国统筹网络化的科学管理;(二)建立节水高效灌溉农田;(三)最大限度地收集天然降水;(四)推广覆盖耕作技术;(五)建立灌溉设备和滴灌系统。  相似文献   

8.
孝义市是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4.2万hm^2,其中水地1.4万hm^2,发展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节水灌溉发展上,经历了以兴建U型渠道为主的发展期、低压管道输水发展期,喷灌技术发展期以及滴灌、涌泉灌、微喷技术发展期等不同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今后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为:利用现有的低压输水管道发展节水喷灌,大力推广微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积极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用水管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滴灌对北疆复播油葵耗水和生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水和增产是干旱区北疆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采用滴灌与复播油葵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粮油增产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北疆复播油葵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标准农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耗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应,定量分析了灌溉定额、蒸发蒸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滴灌油葵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复播油葵现蕾期和开花期两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超过57%,是油葵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需水关键期,不同灌水定额对油葵株数、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而采用中等灌溉量可以满足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标。滴灌复播油葵节水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286mm,灌水6次,其中苗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均为47.67mm,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水量均为95.33mm。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大田作物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有效压减农业用水量,特别是冬小麦的灌溉用水量,以节水、稳产为目标,开展了冬小麦在地下滴灌模式下的耗水规律试验研究。通过对冬小麦生育期多年降雨量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试验年度的水文年型。在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年型适宜的灌溉制度,为大田作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既具有防负压堵塞性能又具备较佳压力补偿性能的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通过室内试验,对滴头的防负压性、出流均匀性及压力—流量补偿关系等进行测试,并在田间进行实际应用考核。结果表明,这种滴头的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系统负压引起的滴头流道堵塞,同时滴头自身还具有良好的水力学性能。与传统的枣树穴灌方法对比,采用地下滴灌技术可节水约42%,增产26%,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条件和滴灌方式对青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该文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及其不同施肥量对青椒生长的响应。试验设置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2个灌水处理和0、75、150、300 kg/hm2 4个施肥水平,灌水周期为4 d。另外设1个畦灌对照处理。结果表明,2 a中地下滴灌产量均高于地表滴灌,2007年平均高4%,2008年平均高13%。而地下滴灌耗水量低于地表滴灌,2007年平均低6.7%,2008年平均低7.3%。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0~40 cm土层的根系总根长分别是畦灌的2.44和1.46倍,且地下滴灌10 cm以下各层的根长占总根长的百分比,比地表滴灌高7%,这说明地下滴灌不仅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使根系更多的扎入较深土层。地下滴灌150 kg/hm2施氮量为青椒的最优灌溉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田灌溉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农田灌溉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措施。介绍了北京郊区县几种典型节水灌溉方式。提出发展节水灌溉必须坚持水资源的用养结合,粮田要将田间节水作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和果树的节水灌溉,把水管理作为节水灌溉的重要内容,综合节水。  相似文献   

14.
土壤物理特性对地下滴灌毛管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力水头偏差率和滴头流量偏差率是评价微灌灌水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文建立了地下滴灌毛管水力计算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土壤物理特性对地下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分布规律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壤物理特性对地下滴灌毛管滴头流量的制约作用,致使地下滴灌毛管压力水头与滴头流量偏差率比地表滴灌的要小;土壤物理特性对毛管灌水质量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但土质较重、土壤体积质量和初始含水率较大时,毛管压力水头与滴头流量偏差率较小,灌水质量较好。说明地下滴灌毛管灌水质量优于地表滴灌,土壤物理特性有利于毛管灌水质量的提高。计算与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地下滴灌田间管网水力特性及地下滴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滴灌灌水器堵塞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滴灌(SDI)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系统易于堵塞,堵塞问题成为影响地下滴灌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运行8年的地下滴灌系统堵塞的实地调查,迷宫式、微管式和孔口式等3类型的灌水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堵塞率分别达到16.67%、25%和63.89%。分析3类型灌水器的堵塞状况,引起地下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是进入系统的微粒在流道壁的附着和发育。为此,提出加强过滤、定时冲洗和改变滴头流道设计等解决地下滴灌堵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围绕节水灌溉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从我国水资源状况、农业用水需求、灌溉水平、节水灌溉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等角度简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方面的现状,介绍了节水灌溉技术参数合理选择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节水灌溉节水增产指标、渠道防渗率指标、畦田规格等若干重要指标的取值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业用水日趋紧张,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中无公害产品减少,农业节水先进高效的技术由于其昂贵不能在中国广泛推广等问题,首次提出了保墒灌溉的概念,它是将旱作农业中的保墒覆盖技术和灌溉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集成而形成新的节水技术体系。并对我国保墒灌溉的适宜性和节水效益、节肥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保墒灌溉在全国的灌区能推广应用一半的面积,其节水量可达199.98亿m3,相当于南水北调的东线年调水总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重力式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轴对称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Galerkin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试验对比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人渗规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不同灌水技术要素条件下的地下滴灌湿润特征及入渗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下,供水压力与滴孔孔径对湿润圈影响微弱,重力式地下滴灌管道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其影响,但它对滴孔出流量影响较大,而其它因素对滴孔出流量的影响微弱。因此在地下滴灌管道设计时,只需根据田块长度和渗水管损失设计孔径和供水压力,并可选择较小的供水压力;在相同灌水量情况下,管道埋深对湿润圈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应按田间实际进行合理选择,这些结论可为地下滴灌合理的设计及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灌溉节水评价指标与尺度问题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该文探讨了农业灌溉节水的评价指标与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讨论了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指出由于尺度效应的存在,传统灌溉效率指标在节水效果评估及水资源调配决策中的局限性,并对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评述。结合两个实例就评价指标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灌区尺度节水策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灌后通气处理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hizosphere aeration, irrigation with aerated water, and post-irrigation aeration would positively impact crop growth and yiel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4 post-irrigation aeration levels on plant growth, yield, irrigation-use efficiency (IUE), and fruit market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greenhouse cucumber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SDI) and furrow irrigation (FI). The post-irrigation aeration levels were 0.00, 0.50, 0.75, and 1.00 times half the estimated porosity of the plot rhizosphere.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two-faetor split-plo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s with irrigation (FI and SDI) as the main treatments and 4 aeration levels as the sub-treatments. Ridge and furrow main plots (2.4 m ~ 2.4 m) with 4 ridges were replicated 5 times. Each of the 4 ridges (1.44 m2 in area) in the main plots was used as a sub-treatment p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t-irrigation aeration enhanced greenhouse cucumber plant growth, yield, IUE, and fruit market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These parameters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eration levels under both FI and SDI. The aeration effect was generally higher under SDI than FI, and the IUE under SDI was almost twice that under FI. Further investigation would be required to elucidate the plant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soi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