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省级农用地样地法分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省级样地法分等方案,其核心是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的计算,特点在于“土地剖面”的构建。应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农用地分等的五个试点区县进行了等别划分,共将研究区划分十二个等别。利用1034个调查样点单元的标准粮产量(y)及与之对应的自然质量分(x)进行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0.67。结果表明,样地法分等结果较好的反映了农用地的作物生产水平,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同类区域。  相似文献   

2.
王玥  陶渝  朱德举  胡渝清  黄家林 《土壤》2006,38(6):800-804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对农用地分等中的因素法和样地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虽然两种分等方法在分等原理、计算方法等方面不同,但是其分等结果在等别面积和空间一致性方面差异较小;②因素法分等较复杂,不利于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③样地法分等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但建立跨区域的因素指标体系方法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3.
王有宁  赵丽艳  刘峰贵  杨小龙 《土壤》2009,41(5):821-825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费等的重要依据.MAP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MAP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应用MAPGIS软件针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用地分等工作进行研究,概述MAPGIS支持下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与方法,探讨数据库建立、分等单元划分与属性提取和指数计算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了MAP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以江西省分宜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探讨了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等成果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东北地区为例,测算了区域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划定生产潜力区,为实现区域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一个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结合中国农用地分等和产能核算工作进展,确定了耕地产能监测的相关定义和原则.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理论框架下,设计了耕地产能监测的体系,构建了监测样点与监测样区相结合、重点监测和基线监测相结合的耕地等别及其产能监测流程.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产能监测体系主要解决了监测样点与非监测样点的关系问题,耕地等别及其产能渐变与突变的监测问题和传统监测方法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同时参照分等试点省份的实践工作,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综合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处理、分析技术,在充分体现系统透明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农用地分等过程的自动化。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路线、数据库结构和功能结构,并根据该系统在安徽省明光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实践验证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思想,运行可靠,可以大大提高农用地分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的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LESA方法的基本农田划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划定基本农田既要考虑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又要考虑耕地与社会经济条件的适宜性,基本农田才能具有长久稳定性。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以LESA方法(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为指导,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划定基本农田。结果表明:LESA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将凌源市耕地分5级,其中1级、2级和3级耕地自然质量条件较优,与社会经济条件有良好的适宜性,可划定为基本农田,面积为42 697.69 hm2,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57%。通过分析认为LESA体系继承和沿用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为农用地定级方法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分类法的农用地分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决策树模型、BP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等分类法,对龙川县农用地分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各方法的分等结果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同时利用混淆矩阵探讨了样本数量对3种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数量对模型影响有差异,其中对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模型影响较大,在较多训练样本时,模型的精度较高。在较多样本支持下,BP神经网络精度最高,但训练模型的时间较长,可解释性差;决策树模型既具有较高的精度又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Logistic回归模型表现较差。决策树模型最适合龙川县农用地分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数据挖掘分类法是有效而准确的土地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土地评价的精度和准确性,对农用地分等方法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对采样区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 > Cu > As > Pb > Cr > Hg,Cd,Cu,As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Cr接近或略低于背景值,相比较而言,Cd污染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为滴滴涕。只有1处农田的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量,其余指标均低于二级标准。整体而言,北京地区的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对贵溪冶炼厂周边区域的农田土壤及生产的稻谷进行采样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了监测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贵溪冶炼厂废水的排放及尾矿渣的堆放,与灌溉水源无关;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可知,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土壤污染已处于重度污染等级,单项重金属污染指数表明Cu、Cd的含量已严重超标,并处于重度污染等级,Zn、Pb和As的含量未构成污染;水泉村、竹山村与所生产的稻谷三者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即农田生态系统呈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出发,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通过追踪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报道,指出了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意义;在综述现有重金属含量常规及新的检测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针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现有各种重金属检测手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目前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农产品产地环境中土壤重金属参数获取技术和低成本快速检测装备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对沈哈高速公路两侧农田60个土壤样品Ph、Cu、Zn、Cd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两侧在距路肩0—320m范围内,Cu、Pb和Zn全量和有效态含量总体上呈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的趋势,Cd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高速公路两侧的土壤已不同程度出现重金属富集现象,其中Pb属轻度污染且主要集中在东侧距路肩20m处,Cd属重度污染。受研究地点主导风向的影响,高速公路东侧农田土壤的Ph含量明显高于西侧。高速公路旁土壤重金属以Ph、Cd污染为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15.
苏南村镇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复杂化,通过村镇级小尺度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能更为精确的掌握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助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苏南Y镇土壤表层8种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Pb、As、Hg服从正态分布,其他元素经转换后服从。其中,Ni和Cr经Johnson变换后效果较好。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及结构性变异程度由高到底的顺序为:AsPbCdNiCrHgZn,而Cu的空间相关性非常弱,在区域内具有恒定的变异。总体来看,Y镇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Ni、Cd、Hg的均值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均未超标。溯源分析结果表明,Y镇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主要来自东南部金属加工厂、纺织厂,北部化工厂、机械制造、玻璃厂及西部包装厂等工业污染源,因此应重点对这些排污企业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6.
对巢湖湖区不同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Fe、Cr、Pb、Cu、Co、Zn、Ni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的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由于巢湖西半湖靠近合肥市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道排入巢湖,引起西半湖区中重金属含量高于东半湖区。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巢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中存在Pb、Cu污染,个别地区已相当严重,并呈现沿湖心区至东半湖区逐渐降低趋势。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对人为污染行为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且两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由于重金属元素有很强的毒性,并且能够在食物链中传递,有关部门应及早从流域环境综合规划入手,对重金属污染问题采取有力的控制对策,保护沿湖地区居民免受危害。此外,对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据分析结果判断,巢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Co、Fe、Cr的来源相似,Zn和Cu的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上海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oils in the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were monitor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gradation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o reveal the ways of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oil during rapid urban spraw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ils in this district were commonly contaminated by Pb, Zn and Cd. Evaluated with a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the rate of Pb contamination in soils was 100% with 59% of these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or severe; Zn contamination reached 59% with 6%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or severe; and Cd contamination was over 50%, with one site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and another severe-extremely severe.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oils around the Shanghai metropoli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rame, industrial production, 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improper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 Because of continuing urbaniz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around the metropoli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planned and carefully managed. Also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s in this area should be monitored regularly, with vegetables to be grow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and types of soi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某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沿江某县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99个,分析了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并与GIS相结合评价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d、Pb、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0.302、61.17、87.13、12.89 mg·kg~(-1)以及0.139 mg·kg~(-1),相较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只有Cd的平均值略超标;相较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则全部元素都超出范围;研究区土壤各种重金属元素出现污染的点位占比分别为:Cd 85.43%、Hg 76.38%、Pb 59.30%、As 26.63%以及Cr 19.60%。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PbAsCr;研究区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HgCdAsPbCr,其中Hg和Cd占主导地位;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83.83~6 987.87之间,平均值为250.76,有13.57%的点位处于强或以上风险,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靖边县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Cu、Zn、As、Cd、Pb、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变异性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u、Zn、As、Pb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子分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包括研究区附近石油开采活动、交通运输、无机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工业和居民燃煤等;生态危害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中仅有Cd元素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他Cr、Cu、Zn、As、Pb、Hg 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环境风险,通过田间调查和培养试验研究EDTA在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降解及其残留。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乐昌试验田EDTA施用6 a后,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中均没有检出EDTA残留。佛冈试验田在施用EDTA4个月后,表层土壤EDTA残留量为0.039~0.056 mmol/kg,仅为施入量的2%~5%,施用1a后土壤中未检测到EDTA。翁源试验田在EDTA施用45 d后,表层土壤中EDTA残留量约为施用量的一半,1 a后残留量为施入量的2,6%,深层土壤监测到EDTA残留,但地下水中并没有检测到EDTA,另外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并没有升高。因此,深层土壤对离子态和螯合态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固定能力,可保护地下水免遭重金属的污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EDTA在土壤中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EDTA在赤红壤、褐土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4.6×10~(-3)、1.4×10~(-2)和5.8×10~(-3),其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1、25和53 d。EDTA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之间表现较好的相关性。微生物对EDTA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之,EDTA可在土壤中降解,建议在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可采用EDTA强化修复技术,EDTA的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