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水土保持工作的五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要求,作者认为: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在理论、体制和科技上应不断创新,实行五个转变:①认识上,从传统的以“人是自然主人”向“人是自然成员”转变;②小流域治理观念从小而全的封闭型治理向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因地制宜开放型转变;③水土流失治理方法由以小流域治理、人工治理型为主向生态修复为主,重点治理为辅转变;④水土保持投资体制由单一的国家投资为主向征收水土保持建设基金为主转变;⑤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由重编报方案轻实施的表层、静态管理向以实施为主的深层、动态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庆市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166-166
黑龙江省大庆市按照建设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治水、造林、复草、净气四大工程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其总体战略目标是实现3个转变,即大庆市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3.
达州市探索出了适宜达州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园区水保建设模式 ,它具有规划区域化、措施综合化、投入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开发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等特点 ,实现了由零星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的转变 ,由防护型治理向治理开发型的转变 ,由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的转变。介绍了园区水保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新体制下,如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水保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县基层水利水保站自我发展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丹治"二期工程于2012年启动以来,实现由部门管理向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建设转变,由单一治理向突出以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抓手的综合治理转变,由注重审批向强化监管转变,由部门监管向注重宣传引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转变,有效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猪生产正处在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养猪生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工作重心由城郊转向农村;引导养猪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猪生产正处在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养猪生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工作重心由城郊转向农村;引导养猪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部分渔业基地方式,收集整理重庆市渝北区休闲渔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的发展建议:思路转换,以绿色行动推进休闲渔业发展;产业转型,促进渔业由一产业向一三产业转型;产品转化,促进水产品由大宗型向精品型转化;方式转变,加快渔业由"吃鱼养鱼"向"养水护水"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自治区有各类草地面积8205.19万hm^2,占其土地面积的68.1%,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1/5,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加之受全球气修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藏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层高度降低,草地植被盖度减少,产草量下降,群落优势发生逆变的替,毒杂草增加,鼠虫害日趋严重,研究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草畜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构建设、依法管理草地;固定草地使用权、完善草畜有偿承包责任制;实现草地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调速畜群结构,合理布局牧畜种群;开展草地畜牧业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等6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以来河北省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及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握耕地利用转型脉络是改进耕地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该研究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形态的度量指标,刻画1949-2019年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基于趋势性转折点诊断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期,分析不同转型期耕地转型的诱发路径。结果表明:1)河北省耕地利用形态表现出明显的转型特征。其中耕地利用面积以快速减少转变为缓慢减少为标志发生转型;耕地利用结构以水浇地占比超过50%为标志发生转型,由旱地为主逐渐向以水浇地为主演变;耕地利用强度表现为快速增强后平缓发展的趋势,耕地利用强度达到最高值后开始转型为平衡发展;耕地经营模式受政策驱动,由家庭分散经营逐渐向小农户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规模经营并存转型;耕地利用功能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变趋势,以耕地主导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生产功能转变为标志发生转型。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河北省耕地利用形态相继发生转型。耕地类型结构、功能等形态在1975年和1995年完成转型,早于社会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型;耕地利用面积、耕地经营模式和利用强度等形态转型分别在2011、2002和2008年完成,晚于社会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型。3)人口增长、区域发展政策、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等是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要诱发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