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GIS的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构建该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空间主成分分析功能,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对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生态脆弱性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水灾灾因、孕灾环境、农业承灾体和防灾水平等多要素的福建农业水灾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借助数字地图技术,采用福建省水灾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编制了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和水灾年均灾次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东西分异明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辖区以外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福建省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农业承灾体分布一致,还与福建省近35年水灾年均灾次分布相似;依据构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加大区域水灾风险研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大沿海地区防洪工程投入,定时清淤河道等对策,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为福建省农业水灾的防御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庆黄大湖防洪与减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大湖区水灾不断.与50年代相比,雨情偏大、水情恶化、灾情放大.究其原因是由于黄大湖蓄洪调洪功能的脆弱性.采用遥感图像和相关资料数据研究黄大湖的地质历史、气候、水文和地形特征,分析黄大湖的水域动态变化和主要存在问题,指出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是湖域萎缩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症结,讨论了减少水灾的对策和措施:(1)加强江湖关系研究,完善湖区防洪水利建设规划;(2)充分发挥与龙感湖、泊湖的相通优势;(3)建立水情自动预报系统;(4)正确处理蓄洪与建设、河道疏浚以及河道行洪能力关系.从发展渔业和旅游业使湖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得到最优化的利用角度,探讨了黄大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其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利用质心及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的方法,对近25年来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脆弱度高的区域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变得较为分散;(2) 1990—2015年景观格局脆弱度质心不断向北移动,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脆弱度空间分布越发分散;(3)研究区各时期景观格局脆弱度全局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4)研究区景观格局脆弱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在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低值区域呈现空间集聚,且分布范围由相对集中转变为较为分散。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影响汾河流域景观格局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政策导向、社会经济活动等人为因素加速了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信息扩散原理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小样本数据携带的信息,对小区域灾情资料不足的情况较为适用.以安徽省17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水灾灾损率风险测度模型,计算各市遭受水灾不同水平经济破坏的概率估计值及超越概率,完成水灾经济损失的定量风险测度.为使结果更为直观,绘制了灾损率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整体上,淮河流域灾损风险最大,中部沿江地带次之,皖南及皖西大别山区较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指数安徽省强降水灾害近45年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降水事件的频发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危害,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安徽省77个气象站点1973—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全省粮食产量数据,运用降水指标群评估了研究区强降水灾害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基于各站点11个降水指数的多年均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安徽省强降水的极值和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南北梯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2)各站点不同类型降水指数与全省水灾受灾总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极端雨天总降水量(P_(95))是表征雨涝灾害最有效的指标;(3)基于主成分分析,安徽省可以划分为6个呈现不同P_(95)变化情形的子区域,分别为中南部、中北部、南部、西北角、东北角、最北端,其中大部分区域2003年后P_(95)增加态势较为强烈;(4)全省夏、秋量总产量对中北部P_(95)的年际异常更为敏感,特别是近45年来中北部P_(95)的增加趋势给夏粮产量带来了0.72%的减产。研究结果对评估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 ,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 :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沿海向内陆、平原向山区、城市近郊向远郊依次递减 ,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 ,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 ;(3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脆弱性和退化驱动力分析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淮河流域伏牛山区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该地区环境脆弱性,并在同一指标体系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该区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中度、强度和极强度脆弱区占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总面积的2/3以上,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东部地区,而轻度和微度脆弱区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影响该区环境脆弱性的6大驱动力为土地过度垦殖、土壤密度与枯落物量、降雨量、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地形与植被覆盖、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灾脆弱性综合评价及生态减灾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水灾是洪水对农业水灾脆弱性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水灾的脆弱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脆弱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灾害脆弱性可以看成是生态安全性的另一面,故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可以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选取汛期降水、森林覆盏率、农民人均收入等8个指标,对88个县域的农业水灾脆弱性进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脆弱性区划,并提出具体的生态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对屏障区自身生态系统的构建与维护、发挥屏障区对三峡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GIS和RS技术,对屏障区湖北段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脆弱性以轻度、中度和潜在脆弱性为主,占屏障区总面积的74.9%,主要分布在秭归县中部和巴东县北部,严重脆弱区面积占总面积21.7%,主要分布在秭归县南部、巴东县中南部和夷陵区南部;(2)生态环境脆弱性级别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高程800m以下、坡度25°以下、植被覆盖较低、人口密度较大的位置,人类活动是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3)在严重脆弱性区域通过构建农林复合系统,结合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措施,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是解决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为该地区山洪防灾减灾提供相应参考。[方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相关气象、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完成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结果]重庆市山洪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在合川和江津大部地区为高风险区,孕灾环境高脆弱区主要位于长江、嘉陵江沿江河谷地带,承灾体暴露性在重庆市主城区、南川、武隆、涪陵、城口为高暴露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为低防灾减灾能力区。[结论]总体评估而言,重庆市山洪灾害风险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巫溪、东南部的酉阳和彭水、西南部的江津和西北部的合川。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科学评估防洪减灾能力,为地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洪减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由监测预警能力、防洪除涝能力、抢险救灾能力、灾害管理能力构成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的指标模型,并采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和秩比法对传统熵权法进行改进,各指标权重由改进的熵权法来计算,然后用改进熵权法以及云模型来建立评估模型,并用来评估安徽省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结果]淮河流域内的防洪减灾能力处于中下等水平;空间差异分布比较明显,流域北部相对高于南部,流域东部相对高于西部;市辖区的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县域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低;其中肥西县和淮北、蚌埠、淮南、滁州市防洪减灾能力处于高水平;长丰、五河、凤台、萧县和天长、阜阳、六安市属于相对较高水平;肥东、濉溪、砀山、泗县和宿州、界首、明光市为中等水平;其余市县则为相对较低水平。[结论]通过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可以找出流域内各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差异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流域内整体防洪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黄河中下游洪涝灾害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黄河中下游流域水循环多过程发生变化,影响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模式和发展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对黄河中下游流域洪涝灾害现状、降水丰枯周期变化、降水强度和频率等进行了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沙关系和凌汛形成机制,剖析了黄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脆弱性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洪涝灾害发展有如下新形势:黄河流域洪涝灾害整体呈现加重态势;支流和小流域洪涝灾害态势严峻;"小水大灾"频繁发生,损失惨重;凌汛灾情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4.
洪涝灾害是世界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区域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对防洪减灾工作有重大意义。在综合考虑天津地区13个区/县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防灾减灾情况基础上,建立了洪涝灾害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减少评价过程的主观性,采用组合的思路对传统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天津地区洪涝灾害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中。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洪涝脆弱度总体水平较高,地区间脆弱度差异明显。在所有评价单元中以位于东部地区的塘沽、汉沽、宁河、东丽4区县脆弱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今后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开展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河南省洪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是洪水灾害管理的基础。以洪灾频发的河南省为研究区,在综合分析洪水致灾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洪灾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绝对高程、坡度、年均降水量、河网分布、人口密度和GDP密度6个指标构建了河南省洪灾风险评价体系。借助ArcGIS平台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获得了河南省洪灾风险评价图。结果表明:(1)河南省洪灾风险呈现明显地带性,总体来说从南到北逐渐降低;(2)从行政区划上来看,信阳市大部分地区和驻马店中南部处于洪灾高风险区,三门峡、焦作、新乡、鹤壁和濮阳处于低风险区,其他地区皆处于中度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考虑水系演变的湘江流域洪水风险四维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刻画水系演变对洪水风险的影响,该研究区别于传统洪水风险评价方式,着重考虑水系演变的综合定量化研究,以湘江流域为例,构建基于水系演变的洪水风险评价体系,运用有别于主观赋值、具有一定客观性的熵权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洪减灾能力4个维度开展1995-2015年洪水风险评价体系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水系大体呈衰减趋势且各市域之间水系变化差异大,其中河网密度和支流发育系数衰减率最高,分别达30.96%、34.01%,河道趋于主干化,单一化;2)基于水系演变的洪水风险评价表明,期内,区内洪水风险程度逐渐提高,高风险地区发生在上游的永州市南部、郴州市西部、中游的衡阳市以及下游长沙市辖区;3)定量化水系演变的流域洪水风险四维评价体系合理可行,且能更科学和细腻地反映城镇化背景下水系演变对洪水风险的影响,为流域农业生产和区域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淮河洪泽湖洪涝灾害特征与成灾本底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正伟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90-92,273
从介绍洪泽湖概况入手,分析了洪泽湖洪涝灾的特征,即:洪涝时间上的历史延续性与阶段性,洪涝类型的多元性,洪涝成灾空间趋于集中、频度增大,灾害的经济损失日趋增加。从灾害系统的本底特征上探讨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认为:典型洪涝孕灾区的过渡性地理位置是导致洪涝发生的大环境背景原因;流域暴雨降水高度集中的特征是洪涝的触发器;黄河夺淮历史和泥沙淤积而成的“悬湖”和“倒比降”的脆弱性地形地貌是洪涝发生的历史根本原因;下游排洪通道标准低、行洪能力不足以及库容和湖面减小的影响都加重加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和频次。  相似文献   

18.
为识别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高风险地区及其分布特征,基于地形、NDVI、降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集成GIS与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在绘制洪水灾害危险图和易损图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整体风险程度为中等。中风险性地区所占面积比例最高,约为29.2%;较高和高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9.9%,5.7%,低和较低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7.5%,27.7%。(2)洪水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等级均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特征。洪水灾害风险程度为高和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咸阳市、郑州市及榆林市等地区。(3)气候特点、NDVI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决定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风险程度的关键因素,在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综上,洪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南部等地区,与历史洪水灾害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陵山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该区域内洪水灾害频发,使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阻力。本文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构建了适合区域成灾特点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区域洪灾易发,但承灾体脆弱性较低,致使武陵山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全区总体水平较低,高风险区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从东南向西北,依次有:东南部的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隆回县、邵阳县、洞口县、武冈市高风险区;中部的石门-慈利-沅陵-芦溪-辰溪-溆浦-麻阳-芷江一线高风险区,西北部的丰都-石柱西北部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