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感知"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该文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家畜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母猪精细饲喂智能装备及种畜(种猪、奶牛)养殖过程数字化监管与云计算平台构建等多个方面,综述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环节、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综述表明,在感知标识层,关于家畜标识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动物管理系列标准ISO/TC 23/SC 19,它负责制订动物管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方面标准,包括ISO 11784/11785和ISO 14223标准,但3个标准内涵的分工不同,而中国的标准包括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企业内部规范,具体包括农业部第67号令,上海地方标准(DB31/T341-2005)和新疆地方标准(DB 65/ T3209-2011)2个动物电子标识规范,以及北大荒及亿利源企业的肉牛内部编码规范。在感知传输层,主要基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家畜舍环境参数(温湿度、光照强度、氨气及CO2浓度等)及体征行为(视频、质量,体表温度等)。在数据传输层,采用无线公网(2G/3G/4G)网络对家畜舍环境数据及个体的行为状态数据实施远程传输,而视频数据及大量的生产过程数据采用有线网络传输到Internet网路数据库;在数据应用层,典型的应用包括通过移动智能手机终端,依据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及预警,对远程的环境控制设备(风机、灯电暖、水泵等)进行智能开启与关闭;其次是奶牛繁殖场及种猪养殖场云计算平台的开发与数据挖掘分析应用,以及基于传感器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的母猪电子自动与精确饲喂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最后,该文从微观到宏观剖析了中国畜牧业物联网当前在技术、产品、应用、政策及认识层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技术与政策建议。综合认为,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也必须在领域的应用中寻找正能量,促进畜牧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福建省漳州市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对漳州内87个重点项目开展了项目监管工作;通过遥感普查、遥感详查、现场无人机调查,逐步掌握重点建设项目48个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明确问题类型和责任对象,以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省、市、县各级联动,动态会商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省级在建生产建设项目项目监管全覆盖,市县重点项目监管初次试点,为福建省漳州市项目监管全覆盖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大型温室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设计工作流中信息不连贯、多平台重复建模、修改图纸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以及预算工程量主要依靠人工提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大型温室设计方法和工作流。依托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有机结合高科技温室的设计工作需求,以Venlo温室为例,研究了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的系统方法,明确了不同功能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构建了基于BIM技术,以Revit为核心的Venlo温室设计、分析、出图和造价分析全体系工作流程,创建了基于中国温室技术特点的Venlo温室BIM族库。实现了从场地形体方案筛选、主体模型搭建、流场分析、结构分析、节点深化、各系统安装及综合检查、图纸明细表生成和效果图制作等全流程的BIM工作流体系搭建。研究结果表明,尽管BIM设计方法需在模型创建阶段投入相对较多时间,但分析工作可以基于BIM模型快速流畅进行,图纸可以借助软件在碰撞检查后快速创建,特别是在设计优化时可以快速地完成图纸的系统修改和完善,显著减少了重复绘图时间工作量,整体上可以较现行设计方法设计效率提升30%。将BIM技术应用在Venlo温室设计中,可以优化设计流程,加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和应用,提高项目设计效率和效益,对设施园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猪养殖业污水排放智慧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生猪养殖业污水的治理过程进行监控和违规排污预警,该文提出了养殖污水实时监管策略,设计并实现了生猪养殖污水治理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通过信息采集模块收集养殖污水排放的实时数据,实现养殖污水实时数据监测、预警分析等功能。其中集中治理的监管是根据安装在槽罐车上的GPS数据和污水集中处理厂的信息,判断污水是否被运送到指定地点排放;工业治理的监管是采用模糊推理理论,以监管因子的浓度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为输入量,相应的污水预警等级作为输出量,对监管因子进行模糊化及逻辑推理,建立相应的模糊监管子系统,生成工业治理监管规则及策略;针对生态治理的监管,构建了相应的监管策略和Ecological数学模型,该模型以监管策略为依据,对实时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实现对偷排漏排、满溢等违规排污现象的判断。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预警准确度为96.17%,平均误差时间为33.22 s,违规排污量平均值为15.77 L,能够满足养殖污水排放监管要求,对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虽然中国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但是饲养设施和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落后。该文提出数字化种猪养殖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猪业效益。整个平台从种猪生产过程和个体信息的管理到数字化监管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并逐一给出平台中各组成子系统的构建方法,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控制、网络传输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完成平台的建设,包括饲料的自动输送和精细饲喂系统、猪舍环境智能化调控及数字化表达、猪只个体信息的数字化表达和猪舍实况的可视化监视、种猪养殖全过程的网络化监管。该平台作为内蒙古科技园区数字化养殖的具体示范实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种猪生产,体现了农牧业生产过程科技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基于RFID/GIS物联网的肉品跟踪及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为了提高肉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文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及电子产品代码(EPC)系统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企业资源平台架构,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肉品销售阶段的信息流程,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销售跟踪及追溯体系,包括跟踪系统和追溯系统。跟踪系统通过在销售节点上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对附有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标签的肉品信息进行跟踪。追溯系统通过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服务器,查出肉品销售相关节点实体标记语言(PML)服务器的地址,进而获得肉品的  相似文献   

7.
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示范总体实施方案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20年)》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方案(2014—2016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2015—2016年实施计划》。为做好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组织编制了《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示范实施方案》。该方案基于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用GIS工具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阐述了开展项目建设扰动遥感识别、建设扰动合规性分析、数据入库管理、信息即时交换与共享的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该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监管示范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监管对象及其主要指标、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8.
崇信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着缺乏本地化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各部门责任边界不清、项目档案尚未统一集中管理等问题,与新时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以工作流引擎为技术核心,建立了崇信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统,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规划设计、前期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管理、项目检查等工作环节,与规划设计、工程治理、工程建设、办公室(财务)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有机串联,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土壤学始于对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剖面发生层的划分与发生层边界特征的描述是土壤调查的基础。实地划分发生层需要丰富的土壤学实践经验,存在主观和缺乏统一划分标准的问题。以紫色土剖面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和图像分割技术,结合图像的颜色特征(CIE Lab色彩空间)和纹理特征(Entropy)识别紫色土剖面发生层边界,并与实地划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CIE Lab色彩空间的a、b通道和Entropy纹理特征,可以划分出供试剖面的主要发生层(A、B、C)和基岩(R);(2)聚类识别的发生层数量和发生层深度与实地识别的结果基本一致;除Z2剖面的C层和Z6剖面的Ap层聚类识别与实地识别的发生层下边界深度相差较大(分别为13 cm和8 cm)外,其余发生层下边界深度相差均在3 cm以内;(3)聚类识别的发生层边界形状更为不规则,明显度更为模糊。K-means聚类和图像分割技术实现了紫色土剖面发生层边界的客观识别,可为土壤剖面智能辨识系统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蔗横向种植机的施肥机构由于肥料潮湿结块易堵塞等问题,该研究对施肥机构进行电液传动与控制改造,构建了一套基于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前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的施肥监控系统。以施肥马达的压力、转速及肥料箱中肥料量为输入参数,将施肥机构的工作状态(空载状态、正常状态、重载状态、堵塞状态)作为输出,通过BP算法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并用PSO算法优化BP算法的权值与阈值,相比未优化BP算法,优化后的工作状态预测准确率由97%提高到99%。以识别施肥机构工作状态响应准确率以及重载状态下堵塞预防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车间试验,结果表明:工作状态响应识别准确率为89%;重载状态下,控制系统控制施肥马达正反转并消除堵塞的概率为87.5%。在田间试验中,监控系统能准确预测施肥机构的重载状态并自动执行防堵控制指令,没有出现堵塞故障。该施肥防堵塞监控系统无需上位机,能够满足复杂多变工况下施肥机构的工况预测及防堵控制要求,可为其他施肥机构的自动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潘赟  王文娟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4):192-200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过程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流程化管理、养殖业务规则不明确、养殖决策效率低、人工经验判断操作失误率高等问题,阐述了工作流技术和规则引擎技术结合应用于水产养殖流程管理的设计思想。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智能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然后在分析和总结出水产养殖业务流程步骤繁琐不明确、受时间限制、多循环、多并发和存在大量养殖业务决策等特点的基础上,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为例,通过Activiti可视化流程设计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进行流程定义和设计,构建水产养殖工作流模型;通过Drools规则引擎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流程业务规则库,制定过程包括养殖规则的分析、定义、设计、编写和触发。最后,将Activiti工作流引擎和Drools规则引擎与当今主流的SSH框架进行整合,开发基于Activiti和Drools的水产养殖自动决策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初期试验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水产养殖全流程业务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养殖关键流程的规则决策,能有效增加养殖产量14.8%,降低饵料系数11.4%,减少人工管理成本30%,使得整体经济效益增加29.3%,初期试验效果良好,为水产养殖信息化过程管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流程化、自动化、精细化养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产生的背景、工作流技术的概念、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及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工程和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体系框架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新要求,亟需土地整治体系顶层设计的指引。该文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体系的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土地整治体系和土地科学体系在内容组成、侧重点和框架层次等差异的基础上,从人类对土地利用和认知的逻辑思维过程出发,将土地整治体系划分为土地整治核心层、土地整治配套层和土地整治准则层3个层次,具体包括技术体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文化体系和法制体系等6个部分。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提出了土地整治体系框架的构建方法和基本原则,并构建了土地整治体系框架。该体系具有系统性、开创性和引导性3个特点,完善了土地整治体系,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科学的体系框架,对中国土地整治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计算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能够较好的反映土壤干湿情况,是土壤湿度检测的重要指标。现有的TVDI计算的实现是针对特定的遥感数据,采用了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运算环境,当出现新的算法和遥感数据时,就需对TVDI计算进行重新编码,因此不能很好的借助已有的信息资源。其次土壤信息本身内容繁杂,尤其在进行海量时序数据分析时,不可能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全部的信息处理。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可重用的土壤信息处理是十分必要的。Web Service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的基础,工作流技术能够很好的对Web Service信息进行组合。以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为工作流建模语言,以武汉地区为例,建立了通用的TVDI计算工作流模型。讨论了在保持原有的TVDI计算工作流模型不变情况下,对不同空间分辨率情况下TVDI工作流模型进行更新,实现了TVDI计算服务的共享。采用工作流实现TVDI计算能够发挥Web Service在网络环境中的作用,提高现有处理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技术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的空间分布,解决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并为相关农业土地政策制定提供动态的空间信息,开展了1∶1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空间调查研究。调查以高分辨率影像分割、合同界址点人为指认判读、GIS勾绘、移动GIS采集为合同地块获取的主要关键技术,最终构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属信息数据库和土地流转数据库。与GPS-RTK测量法、单一的移动GIS测量法和航空影像图解勾绘法获取地块相比,该研究方法更适合于大区域尺度的调查,既能保证精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调查费用。通过研究区的试验示范研究,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与流转空间调查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域的土地经营权属与流转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工作流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模型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明舒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0):247-252
针对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中权重确定方法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将云模型引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以桂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高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0.889,用地供需基本平衡;从土地利用状况而言,其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工业用地水平较强;就用地效益而言,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较好,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较高;从管理绩效来看,截止评价时点,区内无闲置土地,监管成效显著。基于云模型确定权重值的方法具备结果更加客观,算法容易实现的优点,有助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科学评价,为桂林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这一关键问题,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流程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构建了一个以实现认证流程的规范化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通过对认证活动的分析,确立认证流程的两级节点域环境,构建节点域间中心化的分布式拓扑结构,设计分布式环境下的系统功能流程,探讨了关键技术;综合采用元数据、工作流和Web Service技术,开发了面向申报者、检测机构和各级认证管理部门的分布式无公害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系统提供了申报管理、认证工作流管理和认证信息资源服务等功能,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管理。该系统在河南省和农业部试点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达到了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工作和认证信息的高效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抚州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抚州市地籍管理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抚州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原则、设计思想、系统流程图、关键技术路线,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划分为土地登记、地籍图形、综合管理、统计汇总、系统维护、土地规划成果管理、帮助七大模块,并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微观尺度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差异化开展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分类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基于功能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体系,调查了5个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差异,对比分析了其用地微观结构特点。研究发现:生活功能用地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基本结构,生产功能用地为衍生结构,生态功能用地为辅助结构,潜在功能用地为可变结构。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生计类型及政策条件等5维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不同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量结构、类型结构及信息熵差异显著,空间结构则呈现趋同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表现出生活功能用地稳定、生产功能用地增加、生态功能用地减少的趋势。村庄规划应在把握其内部用地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可变影响因素调整,促进用地结构与其发展条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吕晓  徐慧  李丽  赵雲泰 《土壤》2012,44(2):203-207
改良治理盐碱地、促进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是基于生态适宜性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目标,通过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获取盐碱地农业生产力的持续维持与提高。通过回顾盐碱地农业利用的研究进展发现,尽管相关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系统的盐碱地资源调查监测缺乏、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对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可持续性、改良模式可持续性以及管理决策可持续性分别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开展科学的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评价,构建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管理支撑体系对促进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