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许耀祖 《土壤》1959,(7):28-28
浙江省土壤普查,是继1958年春季南方低产田改造工作会议之后,全面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新阶段我国农业、特别是土壤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低产田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低产田"的界定入手,对我国低产田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低产田形成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测算了低产田改良的粮食增产潜力等。我们认为"低产田"可以定义为"在现有的正常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条件下,因为耕地本身存在的障碍或者限制因子,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差,产量较当地高产田低30%以上,且年际间变异大的农田"。我国低产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而且分布相对集中、障碍因子较明显等特征,低产田主要的障碍因子包括:有机质贫乏、养分匮乏或失衡、土壤酸化、土壤盐渍(碱)化、沙化、土壤板结、潜育化、表土大量流失、严重干旱、多因子组合。在此基础上,最后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低产田改良研究的重点及有关政策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中低产田的类型,成因及改良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中、低产田的类型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改善灌溉条件、调剂质地、合理轮作、重施肥料、防除杂草等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引入GIS技术,将江西省303.26万hm2农田分为6等,从空间和属性两方面对江西省低产田信息进行界定。通过对江西省低产田成因分析,提出改造江西省低产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修源 《土壤》1960,3(6):13-13
黑鳅土在我省平原的平地及平缓岗地的下部均有分布,黑土层厚达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但这种土壤所处地形低洼,土质粘重,有发鳅、冷浆等毛病,所以作物产量不高,是一种低产田。根据群众性土壤普查,把农民对这种土壤的特性和利用改良的经验加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8~1992年多时次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了淮北平原夏、秋季作物长势,结合粮食实际产量及下垫面条件等确定了淮北平原低产田遥感判别阈值,实现了淮北平原低产田区划。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氮肥用量(N 0、 60、 120、 180、 240、 300和360 kg/hm2),研究了江西省高产田、 中产田和低产田双季稻最佳施氮量,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产田、 中产田和高产田分别在施氮量为120、 180和240 kg/hm2处理取得高产; 氮肥贡献率在低产田和中产田上大于高产田,且分别在施氮处理为N 120、 180和240 kg/hm2达到最大;土壤氮素依存率为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依存率逐渐降低; 氮肥吸收利用率为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低、 中、 高产田间差异不大。高、 中、 低产田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生理利用率各施氮处理间变化不大。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出,低产田、 中产田和高产田双季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20、 180和240 kg/hm2。  相似文献   

8.
高明  周保同 《土壤与环境》2000,9(3):231-234
对重庆市中低产田土深度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利用有5大结构类型,22种模式,水稻产量以稻-稻+鱼模式最高,平均产量10275kg/hm^2,比冬水田-稻模式增产23.87%,其次是稻-稻+鱼+笋和稻-稻-菜模式,经济收入以草莓+葡萄+菜模式最佳,产值99405元/hm^2,盈利72300元/hm^2,分别是冬水田-稻模式的8.3倍和9.6倍。稻田实行深度开发利用的光能  相似文献   

9.
NOAA卫星AVHRR资料在调查淮北平原低产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8 ̄1992年多时次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了淮北平原夏,秋季作物长势,结合粮食实际产量及下垫面条件等确定了淮北平原低产田遥感判别阈值,实现了淮北平原低产田区划。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方案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等3种对象.水土流失普查,采取宏观遥感调查与地面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侵蚀沟道普查,利用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得到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利用各种基础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类型和数量.  相似文献   

11.
朱兆民 《土壤》1958,1(3):22-23
今年湖南省组织了一个低产田调查工作组,在四个专区的九个县进行了调查工作,我们所常见的低产田泥色主要为鸭屎泥,据了解鸭屎泥不仅在这九个县份中广泛分布,而在全省其他各地亦都可见到。  相似文献   

12.
何文通 《土壤》1961,4(2):14-14
福建闽北山区四周多为高山环绕,山岭重迭,一般山地的坡度多在40度以上,由于这些土地离村庄远、施肥少、耕作粗放、水利条件差,所以产量甚低,属于低产田类型。这一类土壤是红壤发育而成的,群众叫它为黄泥田。  相似文献   

13.
冷浆田是南方分布面积较大的一种水稻低产田,在山地或丘陵谷地水田中普遍存在。农民说:"冷浆田就是冷死田"。通常只能种一季稻。在农业大跃进中,各地群众在改造低产田运动方面、摸索了一套改良冷浆田的经验和方法,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至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资料信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在我国土壤侵蚀普查历史上均创造了多个首次。通过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普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多年来的防治成效,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决策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今后突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大面积生态修复,加大坡耕地和沟道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力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2010-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普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首次运用野外调查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采用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查清了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现将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分省分项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与吨粮田建设关系问题的分析,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在当前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应着重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出效益、恩泽农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侵蚀分级评价中涉及到的年冻融日循环时间、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年均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等6个因子的计算流程、赋值标准和权重,以及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以及科学评价冻融侵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灌区低产田改造与盐碱土改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灌区地处新疆南部,由于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现有耕地中、低产田面积近60%。究其原因,地下水位高,潜水排泄不畅,土地盐渍化。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10%~30%。加速低产田改造,变低产为高产,对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贺豫  童智培 《土壤》1976,8(4):194-198
冷浸田是井冈山地区的一种低产田,全区约有五十多万亩。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也较大的低产田、常规田和高产田整个玉米生长季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由于管理措施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不同,且由于高产田有机肥以及较高氮肥量的投入,在玉米各个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常规田和低产田.而常规田与低产田相比较,前者0-100 cm土体硝态氮的累积总量可以达到后者的1~3倍.对环境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氮肥投入对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