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贺涤新 《土壤》1959,(8):32-34
土壤分类的目的是在于阐明土壤发展规律的纲领,没有完善的分类系统,也就难于从理论上揭发土壤的秘密,为农业生产服务。但是分类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分类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分类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土壤分类也在不断前进。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过去到近现代,叙述了土壤分类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分类经历了早期以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为代表的定性分类时代而进入了近现代以土壤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定量分类时代,开始了新的里程。特别是近期关于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研究成为当前从事土壤分类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壤分类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土壤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的土壤参比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为了土壤信息交流、知识共享 ,作者首先阐述了与世界土壤分类发展相伴随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发展 ,进而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美国土壤分类和WRB方案进行了参比 ,然后着重讨论了它与土壤发生分类之间的参比。今后拟建立土壤参比信息系统以实现计算机自动参比  相似文献   

4.
土壤分类分级中的综合数值分析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兆宏  万洪富 《土壤学报》1982,19(3):283-295
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某些数学方法与土壤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8,9]。然而,在切实解决土壤分类问题方面,特别是土壤性质的分类界限指标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学中有许多方法,各有其适用情况。但就分类精度而言,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优。这在土壤分类中是如此,在遥感信息分类中也是如此[6]。虽然它可以获得比较严密的土壤主成份方程,但是要完满地解决土壤分类问题,单靠它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绘制散点图上类间界线及其数学方法的问题;对于土壤类间理化性质数据的分类界限指标等问题,主成份分析就无法解决。因此,尚须寻找适于土壤分类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汉洁  王秀成 《土壤》1978,10(5):178-179
本文阐述了土壤分类的历史发展,分别对西欧学派、美国学派与苏联土壤学派分类的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发生分类对新采集的68个北京市山区的土壤剖面进行了分类命名,并与剖面点所在土壤普查图上的分类名称进行比较,结果是只有18个剖面的分类名称一致。造成分类名称不一致的原因:1发生分类以区域典型土壤剖面分类命名,而区域内很多土壤不同于典型土壤剖面;2发生分类往往以现代生物气候带为主要分类标准命名区域土壤,而不是根据土壤性质;3分类不一致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制图精度不够。研究认为,土壤分类必须依据土壤性质本身,而不是土壤形成因素;采取野外单土壤性质调查制图,室内叠加单土壤性质图形成多属性图斑,根据分类系统对它们进行综合分类,以提高分类制图精度。  相似文献   

7.
土壤近地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史舟  郭燕  金希  吴豪翔 《土壤学报》2011,48(6):1274-1281
野外快速获取土壤各类理化参数的技术手段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传统土壤理化测试分析向土壤野外实时监测方向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IUSS)在2008年专门成立了土壤近地传感器技术(Proximal Soil Sensing,PSS)工作组,开展有关各类土壤近地传感器原理、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壤近地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按照其设备工作原理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说明,最后指出了当前土壤近地传感器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在太湖地区水稻土物质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多森  徐琪  陆彦椿 《土壤学报》1980,17(4):374-381
近十余年来,数理统计中的多元分析发展很快,并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土壤数值分类,就是多元分析引进土壤分类学的结果.土壤物质分类,可用数值分类为其表达形式.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研究“物以类聚”的数学方法.它属于多元分析的重要分支.数学研究者对聚类分析作过比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土壤学的新分支——计量土壤学(Pedometrics)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舟  RMLark 《土壤学报》2007,44(5):919-924
计量土壤学(Pedometrics)是土壤学一个新兴的分支,是经过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的土壤学家近三四十年的努力,而逐渐发展建立起来的。在2002年第17届国际土壤科学大会后成立了计量土壤专业委员会,与传统的土壤地理、土壤发生、土壤分类等专业委员会并列。本文就国际上计量土壤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技术背景,以及发展过程做一个综合的介绍,对我国在计量土壤学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褐土     
П.  С.  巴宁 《土壤学报》1958,6(4):239-251
本文根据个人几次在褐土分布地区观察及现有的资料,试图就目前阶段这些土壤的基本特性而提出土壤分类的一般概念。  相似文献   

11.
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最新建立的中国 1∶10 0万土壤数据库 ,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我国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为10 5 975 7.8km2 ,分布规律明显 ;与系统分类参比 ,发生分类淋溶土分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4个土纲 ,即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和灰土 ,它们分别占发生分类淋溶土总面积的 72 .8%、2 6 .1%、1.0 %、0 .1% ,其中包含系统分类的 2 5个土类和 4 7个亚类 ,参比关系复杂 ,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分析发生分类某一类型土壤分属于系统分类不同类型的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 ,结果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 ,越易于参比和把握。为了使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更实用、更易于普及 ,深入开展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必要的 ,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 ,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宣郎广岗丘地区40个土壤剖面,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阐述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11个亚类级土壤类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5个土纲,即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亚纲,即水耕人为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15个土类和23个亚类。参比关系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提出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该区土壤分类系统;并讨论了该区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具体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对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龚子同  赵其国  雷文进  徐琪 《土壤》1978,10(5):177-178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前,就有了土壤分类的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4.
孙亚洲  陈杰  吴克宁  李玲  韩杏杏  王海洋 《土壤》2017,49(6):1262-1267
本研究基于《中国土系志·河南卷》中的97个雏形土土壤样本点,根据土壤系统分类标准遴选并确定用于划分雏形土纲中不同层级分类单元的16个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依据这些不同指标的属性特征值和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建立属性数据集。基于此数据集运用模糊k-均值算法模型,确定6个聚类中心土壤,计算样本土壤与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并对研究区97个土壤样本实施数值化分类。研究表明,基于97个样本点与各中心土壤之间的分类距离进行土壤数值化分类,并通过检验数值化土壤分类结果与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单元的一致性,可以评价传统的谱系式层级土壤分类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土壤发生分类类型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海南岛 2 3 7个土壤剖面 ,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逐一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 ,阐述按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 2 8个亚类级土壤类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提出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该岛土壤分类系统建议 ;并讨论了该岛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具体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凤荣  王秀丽  王数  郑重  吴昊 《土壤学报》2013,50(2):419-422
对土壤进行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也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的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ST》)[1]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以下简称《WRB》)[2],我国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CST》)[3]成果.这三个分类体系都是以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多阶层土壤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土壤命名的沿革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国际上几种土壤分类制中土壤命名的沿革及其命名法。联系我国土壤命名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命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林伯群 《土壤》1978,10(5):180-181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理论水平的标志,土壤分类学的发展必须集中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新成就,同时土壤分类学的状况又常影响或限制着土壤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和土壤的农、林、牧业综合利用,因而研究和发展我国的土壤分类学不仅是提高土壤科学理论水平的需要,也是当前发展生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壤调查制图及土壤分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其国 《土壤》1992,24(6):281-284,301
建国以来,我国围绕国土整治与区域治理任务,在各地开展了土壤调查、制图及分类工作,为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土壤信息系统以及制定以诊断层为基础的土壤分类系统作出了贡献。今后应加强遥感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的结合,使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文振旺 《土壤学报》1963,11(3):231-243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的中心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土壤分类、命名的原则和系统。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土壤学研究的水平,特别是反映土壤地理学和土壤发生学的水平。整个土壤学领域内其他分支的研究,也都必须引用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土壤分类的研究既影响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也关系到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