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昌达 《土壤学报》1964,12(2):164-171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国外土壤调查制图已经开始应用航空象片[1,2],但仅仅作为辅助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摄资料才得到广泛的运用,并且开展了航空象片土壤判读的研究,在室内的象片分析方面,取得不少成果,这样就大大压缩了野外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调查制图的精度与速度。可是国外的工作多半在自然植被保存较好、土壤受人为影响不大的荒漠草原、干草原及森林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地貌及土壤类型均较复杂的低山丘陵区,利用航片在概查后依中地貌为单元进行样区详查的结果.另结合立体观察,分析了各种土壤的定性特征与影响土壤判读的干扰因子.采取的土壤判读方法是从识别地貌、岩性、植被(指示植物)和土地利用类型入手,结合其他环境条件的分析,间接判读土壤至土属一级.经试验,土类、亚类与土属的定性精度依次为98.6%,92.5%及86.3%.定量(图斑界线)精度为75.3%,如扣除在航片上彼此难以准确定界的紫色土(自然土壤)与耕型紫色土图斑,则为86.6%.  相似文献   

3.
卜兆宏  戴昌达 《土壤》1979,11(6):230-233
土壤判读的成果(包括土壤和其他农用要素的界线),是根据单张航片的影象勾绘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袁国映 《土壤学报》1982,19(4):403-408
利用航片的信息特征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可以缩短调查时间,增加内容的详尽度,提高图斑界线的精确性[2].可是国内在荒漠区使用航片调查土壤的实践还比较少.笔者1963年曾在新疆玛纳斯河地区进行土壤调查并用1959年秋拍摄的六万分之一黑白全色航片、二十万分之一镶嵌复照图,进行典型地段航片的土壤判读和制图;1964-1965年又使用航片编绘沙湾、玛纳斯和呼图壁三县二十万分之一土壤图;1975年又使用航片对玛纳斯河地区进行土壤路线调查.现将几次的工作体会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5.
曹锦铎 《土壤》1984,16(5):185-187
为了摸索编制全国1/100万土壤图的经验,我们在江西省吉安地区采用卫片判读和野外路线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吉安地区1:25万土壤图,作为编制典型地段1/100万土壤样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土壤判读竞赛的重要性及其举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生土壤竞赛和首届国际土壤判读竞赛的举办情况。结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新进展,在土壤判读竞赛的知识准备、人员组织以及竞赛的主办与认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土壤判读竞赛的开展将促进相关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长期来看,还能提高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7.
县级土地资源清查,是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遥感资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据我们十几年的实践,遥感技术与常规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保证精度,又缩短了调查周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广泛适用。主要作法是:1、建立资源卫星影象和航空象片解译标志;2、在卫片上判读Ⅰ、Ⅱ级土地类型;3、选择样区进行实地调查;4、航片细部判读与转绘;5、以土地类型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潜力评价;6、量算面积和编写报告。  相似文献   

8.
利用野外拍摄照片判读土壤粗糙度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测算方法。为了克服人工判读处理效率低、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和目前的计算机自动读取结果易受野外杂草影响、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土壤粗糙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在建立神经网络时充分考虑土壤边界线、白板边缘及参考方框的特征选取输入特征向量,消除噪声影响,实现图像边缘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决策树区分白板、土壤、参考方框等信息,完成土壤边界线和比例尺的获取。野外试验中不可避免有杂草和光照的影响,考虑到阴影、土壤和杂草色彩的差异性,决策树判决准则的选择不仅包含了纹理信息而且考虑了色彩信息。试验表明,基于神经网络与决策树的土壤粗糙度测量采用带有简单方框的参考白板能快速高效地从复杂的野外照片中获取土壤粗糙度信息,降低了拍摄要求。自动提取结果与人工判读相比,所得均方根高度的误差在5%以内,相关长度的计算误差在1%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该研究方法为土壤粗糙度实时在线测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摘     
土壤微生物的世界是一个相当惊人的世界,它们几乎可以吞噬所有的东西,象农药抗生物质、氰化钾、铁、塑料等等,并且它们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利用土壤净化的作用再生水的技术,通称为土壤净化法。通过土壤来净化污水能起到丰富地下水源,减轻对水库的依赖,减轻河流和下水道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特性是土壤养分的储存库,土壤养分也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了解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而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喀斯特峰丛洼地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6种坡面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监测样地建设与调查,该文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性,揭示其与土壤养分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碱解氮(available nitrogen,AN)等沿封育、火烧、刈割、刈割除根、种植桂牧1号、种植玉米等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减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各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244.98~1 246.89 mg/kg、土壤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35.44~274.69 mg/kg、土壤微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30.88~64.72 mg/kg,其中,种植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最低,其土壤质量退化现象严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组成影响不同,种植玉米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细菌占绝对优势,而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及封育均以放线菌占绝对优势,真菌的比例很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不同:火烧的土壤TP和MBP、全钾(total potassium,TK)与MBC、TN与放线菌作用最强且均呈正相关,刈割的土壤TN与MBC呈正相关,刈割除根的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与MBN正相关,封育的pH值与MBC、真菌负相关,种植玉米的TN、TK与MBP负相关,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pH值与真菌负相关、与放线菌正相关;聚类分析可以将喀斯特峰丛洼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4类,其中封育和火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