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收支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收支分析表明,紫色土丘陵区农田N肥施用量较大,旱地、水田N肥年施用量分别为363.5kg/hm2和161.8kg/hm2,化肥N占小流域农田N素投入的76.65%。除作物收获外,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损失量为129.67kg/hm2,且以气态损失为主,旱地农田通过径流、淋洗和泥沙等途径损失的N素年均44.34kg/hm2。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均盈余66.8kg/hm2,农田N素盈余加剧了N素损失,并已造成小流域农业非点源N污染。  相似文献   

2.
江西红壤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体健  刘倩  赵恒  周静  樊建凌 《土壤学报》2008,45(2):281-287
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进行了为期1a的大气氮沉降的外场观测试验。本文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定量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化物浓度和氮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鹰潭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中NH3、NOx和ON(有机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6、3.54、7.2μgm-3。气溶胶中铵盐、硝酸盐、O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6、4.64、0.92μgm-3。降水中NH4+离子、NO3-离子、O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89、0.73、0.26mgL-1。全年大气氮沉降总量为N6.26gm-2,其中干沉降为N3.19gm-2,占总沉降量的51%;湿沉降为N3.07gm-2,占总沉降量的49%。无机氮沉降为N5.47gm-2,占总沉降量的87.4%;有机氮沉降为N0.79gm-2,占总沉降量的12.6%。与草地、森林、湖泊等其他下垫面相比,江西红壤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氮沉降量相对较大,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监测试验,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2011年4月—2015年3月,河村4年大气活性氮NH_3、HNO_3、NO_2、颗粒态NO_3~-(pNO_3~-)、颗粒态NH_4~+(pNH_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以2011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2014年的最低。2011年4月—2015年3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由此可知,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年雨水中NO_3~-、NH_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以2012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2014年最低,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4年湿沉降中不仅NO_3~--N和NH_4~+-N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说明降雨量对NO_3~--N和NH_4~+-N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牧草生态系统氮素平衡与循环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我国南方典型红壤早地种植牧草马唐,对大气N沉降、氨挥发、径流、淋溶等N素循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唐的生长期内,不同N肥量处理,红壤旱地牧草生态系统通过肥料和大气沉降输入的N素量为26.28~256.28kg/hm2,通过氨挥发、径流、淋溶和牧草吸收输出的N素量为21.95~131.52kg/hm2,N素盈余4.33~124.76kg/hm2.其中,大气沉降N为26.28 kg/hm2, 占牧草生态系统总输入N的10.85%~22.60%; 氨挥发损失N为0.67~5.16 kg/hm2,占施入N的0.74%~2.24%;径流损失N为0.25~0.42kg/hm2,占施入N的0.44%~1.17%;淋溶损失N为0.28~2.86kg/hm2,占施入N的0.91%~1.24%.  相似文献   

5.
对长江上游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N素收支平衡及其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旱地N素盈余相对较多 ,水田基本平衡 ,而林地有较大亏缺。N素收支平衡评价表明其旱地平衡合理 ,水田平衡略高 ,但整个农田N素已由 2 0世纪 6 0年代严重亏缺达到目前的较合理水平 ;大规模造林以及水保耕作措施对农田N素合理分配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化肥施用量剧增已导致农田气态N素释放量增加和水体非点源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红壤区大气氮沉降及其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键  周静  杨浩  何园球 《土壤》2015,47(2):245-251
大气氮沉降作为营养源和酸源,沉降数量的急速增加,将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气氮沉降的概念、来源和研究方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红壤区大气氮沉降的形态、数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红壤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气氮素湿沉降与氮的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对已知的氮素排放数据与收集的氮素湿沉降实测数据对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氮素的排放与湿沉降之间存在稳定的比值关系。根据这些比值关系,估算了1980—2007年中国大陆氮素湿沉降量,并运用GIS技术进行了大气氮素湿沉降强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区域氮素湿沉降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沉降总量由1980年的4.96Tg增长到2007年的11.80 Tg,单位面积通量分别为516 kg N.km-2.a-1和1 128 kg N.km-2.a-1。氮素湿沉降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沉降量较高,广大西部地区较低。化学氮肥的施用、燃料的使用和禽畜养殖规模扩大是导致氮湿沉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减少稻田氮素损失的水肥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和N肥用量对稻田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和湿润灌溉可减少N素损失,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改进施肥方式可少量降低N素损失,而对产量收益影响不大;N肥施用量是影响N素损失和产量收益的首要因素,适当减少N肥用量,既可减少稻田N素损失,又可提高生产效益。并推荐了较优化的稻田水肥管理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农田N素的去向及施肥方法、不同肥料配方对农田N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肥品种对农田N的去向与利用率的影响不同,作物(水稻)对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高于碳铵,施用碳铵的径流与渗漏损失大于尿素;合理的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适当的种植密度及适量的N、P、K肥配合既可提高白菜产量,又可降低径流中N的流失量;不同改性肥料配方可以调控农田径流N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0.
刘鹏  胡文友  黄标  刘本乐  周怡 《土壤学报》2019,56(5):1048-1059
以我国农田土壤-作物-大气系统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大气沉降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大气沉降对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人为活动产生的重金属进入大气后,受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及环境保护政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大气沉降中的重金属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分异来看,大气重金属含量呈现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供暖期高于非供暖期的特点;从空间分异来看,工业发达地区较高,燃煤为主的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城区高于郊区及远郊地区。大气沉降不仅会使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也会对农作物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大气中的重金属会通过气孔进入作物细胞,在细胞壁、液泡中积累,当含量过高时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或引起作物重金属超标风险,不利于农业安全生产。未来的研究应将传统分析方法与空间和地统计技术、多元同位素示踪技术、数学模型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在区域尺度和田间自然条件下开展土壤-作物-大气系统重金属循环过程的研究,为区域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氮锌复合作用对单播和混播牧草氮素来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忠俊  华珞 《核农学报》2002,16(3):179-184
在亚热带中山草地黄棕壤上研究了氮锌复合作用对单播和混播牧草氮素来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氮降低了白三叶前期固氮百分数 ,但低水平施氮显著提高了白三叶后期固氮百分数。在各种施氮水平下 ,施锌 6mg kg之处理 %Ndfa最高。施氮显著降低了氮转移的数量 ,低量施锌促进了氮转移 ;施氮促进了牧草对肥料氮的吸收 ,所有施氮水平下 ,单播黑麦草 %Ndff以施锌 6~ 2 0mg kg较高。在施氮 3 0~ 90mg kg,混播黑麦草和混播白三叶 %Ndff以施锌 6~ 2 0mg kg较低 ;单播和混播黑麦草 %Ndfs随施氮水平增加显著下降 ,施锌对单播黑麦草的 %Ndfs影响不明显。在所有施氮水平下 ,施锌 6~ 2 0mg kg减少了混播白三叶和混播黑麦草对土壤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农田氮磷污染物径流输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段永惠  张乃明  张玉娟 《土壤》2005,37(1):48-51
施肥不当是造成农田地表径流 N、P 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强度、不同施肥时间与方式对土壤地表径流 N、P 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径流 N、P 的流失量与肥料投入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施肥后土壤地表径流中总 P 浓度比未施肥前成倍增加。不同肥料品种以硝酸铵最易增加径流中 N 的含量;通过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相对于其他处理而言,一定量的尿素与普钙配合施用可减少 N、P 流失,同时获得较高的白菜产量;就施肥方式而言,深施或穴施比表施可显著降低径流中 N、P 的流失量。  相似文献   

13.
氮肥管理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肥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氮素化肥的高效利用,连续2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地同一地块利用氮肥梯度带,进行了基于小麦叶片SPAD值的氮素实时管理。结果表明,在基施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但施氮量207kg/hm2(N207)和276kg/hm2(N27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追施区小麦的2个生长季籽粒产量均以不施基肥拔节期追氮207kg/hm2(N0+207)处理最高,分别为7649kg/hm2和7522kg/hm2,基施氮肥207kg/hm2拔节期不追肥(N207+0)处理最低,仅为7318kg/hm2和7388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基施区各氮肥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R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是随着基施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追施区N0+207、N69+138、N138+693个处理的PFP、AE和RE均高于或显著高于N207和N276 2个处理。因此在确定总施氮量的条件下实行基、追肥分施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周边土壤中汞的分布和累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司徒高华  王飞儿  何云峰  俞洁  王昊  蔡武 《土壤》2016,48(3):419-428
汞(Hg)是唯一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的有毒重金属污染物。燃煤电厂作为最重要的人为Hg排放源之一,其释放的Hg可随大气环流运输和转化,并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到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局域、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Hg污染。研究燃煤电厂排放的Hg在大气中的沉降规律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特点,对于深入了解燃煤电厂Hg排放的生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Hg排放污染土壤的途径,分析了电厂周围土壤Hg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了影响土壤Hg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Two humic acids, extracted from widely different soils, have been fractionated with respect to molecular weight by means of gel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ing fractions were assayed for total nitrogen, amino acid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sulphu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were greatest in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s and de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decreasing humic acid molecular weight. The change in nitrogen content was accounted for mainly by the loss of amino acid nitrogen. By contrast, sulphur contents remained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molecular weight range. These changes may reflect part of the process whereby nutrient elements, combined organically within humic acid, are made available for plant growth.  相似文献   

16.
移栽叶龄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15)N-肥料去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叶龄移栽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移栽叶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降低,籽粒与秸秆氮肥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及其残留量也降低,而氮素损失增加。水稻所吸收的氮素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肥料利用率为20.8%~25.7%,氮肥残留率为17.9%~32.2%,有42.1%~61.3%的肥料损失。无论哪种叶龄移栽条件下,肥料主要残留在0~20cm土层中。研究表明水稻早栽能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降低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南方水稻生产中,如何开辟新肥源以改良土壤、增产粮食是个重要课题.增辟肥源途径很多,其中探讨水稻田的养分循环,研究以田养田的技术措施是有价值的.本文拟在讨论水稻田水层的氮素循环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在稻田放养和利用的技术及其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种植大豆对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并对土壤氮素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豆成熟期70.4%~88.6%的氮素转移到籽粒中,大豆氮素收获率很高,导致土壤氮素亏损;秸秆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39.2kg/hm2,秸秆不还田时土壤氮素亏损量平均为49.2kg/hm2;大豆根瘤固氮率与土壤氮素盈亏量呈直线相关,根瘤固氮率越高,土壤氮素亏损量越少;秸秆还田条件下,根瘤固氮率71.5%是土壤氮素盈亏平衡点,秸秆不还田时根瘤固氮率要达到80.9%才能保障土壤氮素盈亏平衡。  相似文献   

19.
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机理及保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少奇  李端 《土壤》2003,35(6):481-484,499
堆肥化是污泥处置中的一种有效的资源回用方法,但是在堆肥化过程中N的损失可大大降低堆肥的农用价值,进而限制了污泥堆肥的使用。本文对污泥堆肥化过程巾,N素的转变与损失机理采用生化反应电子计量学进行了探讨,并且讨论了固定N源、降低N素损失、提高堆肥农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氮素营养对旱作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水分和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其中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到氮素营养的作用强度。氮素营养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作物光合的影响不同,表现在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值、光合受抑部位及冠层结构等有所不同。在干旱条件下,光合速率主要受制于非气孔因素,此时氮素可加剧对叶绿体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物生产上的施肥与耕作等措施都应适宜于当时的田间水分状况,这样才能充分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使作物光合机构运转处于较高水平,以实现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和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