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海拔与岩性变异对石灰岩发育土壤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中亚热带区海拔、岩性变异对石灰岩发育土壤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约2 000 m的重庆金佛山山顶区,灰黑色钙质页岩石灰岩发育的黑色石灰土,矿物组成复杂,除伊利石为主外,还有少量蛭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有一定量的母质残留矿物(滑石和滑间皂石);由砂页岩和灰岩互层母质发育的山地黄棕壤,以蛭石为主,伊利石和高岭石其次,有三水铝石和弱结晶针铁矿。在金佛山中下部(600~1 200 m),石灰岩发育的黄色石灰土以蛭石或伊利石为主,有一定量的高岭石,普遍出现针铁矿。湖南怀化盆地海拔200多米,纯灰岩发育的红色石灰土为伊利石、蛭石和高岭石(含埃洛石)组合型,有结晶好的针铁矿和少量赤铁矿。海拔显著影响高岭石含量、针铁矿结晶度,海拔降低时高岭石含量增加,针铁矿结晶度提高。在金佛山山顶区,石灰岩母质岩性和微地形变异对土壤成土过程和黏土矿物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发育的几种红壤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梅茵  杨德湧 《土壤学报》1991,28(3):268-275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由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的理化性质及矿物组成。粘粒中氧化铁的含量都很高,为16.98±0.83%。砖红壤与赤红壤粘粒中高岭石与非晶物质的含量相近,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赤红壤中没有三水铝石,而含有7—11%蒙皂石。红壤粘粒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的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而水云母和蒙皂石的含量较高,也没有三水铝石。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硅铝率、硅铁铝率、铁的游离度和风化淋溶系数等都反映了土壤风化程度上的差异,它与水热条件特别是年均温和积温有关,进一步说明生物气候因素引起的土壤性质及矿物组成变化比其它因素强烈。砖红壤与砖红壤性水稻土的差异是在氧化铁形态上;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相比,后者粘粒中蒙皂石含量略高,水云母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发育于花岗岩之上的一个黄红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对土壤样品的磁化率、等温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对代表性样品进行热磁分析,并结合色度、常量地球化学元素和漫反射光谱参数,探讨亚热带黄红壤的磁性特征,以及在相对湿冷的气候条件下,黄红壤中的磁性矿物具有怎样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亚热带黄红壤中强磁性矿物为亚铁磁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反铁磁性的赤铁矿、针铁矿。随着成土作用/风化作用增强,磁性矿物颗粒变细。母质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区域磁性差异的重要因素,次生磁性矿物(特别是赤铁矿与针铁矿)的含量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在相对湿冷的气候条件下,磁性矿物的转化以强磁性的磁铁矿与磁赤铁矿转化为弱磁性的赤铁矿与针铁矿为主。气温(而非降水)是湿润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上发育土壤中针铁矿和赤铁矿含量以及相对比例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发育于花岗岩之上的一个黄红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对土壤样品的磁化率、等温剩磁、磁滞回线等常温磁学参数进行测量,对代表性样品进行热磁分析,并结合色度、常量地球化学元素和漫反射光谱参数,探讨亚热带黄红壤的磁性特征,以及在相对湿冷的气候条件下,黄红壤中的磁性矿物具有怎样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亚热带黄红壤中强磁性矿物为亚铁磁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反铁磁性的赤铁矿、针铁矿。随着成土作用/风化作用增强,磁性矿物颗粒变细。母质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区域磁性差异的重要因素,次生磁性矿物(特别是赤铁矿与针铁矿)的含量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在相对湿冷的气候条件下,磁性矿物的转化以强磁性的磁铁矿与磁赤铁矿转化为弱磁性的赤铁矿与针铁矿为主。气温(而非降水)是湿润亚热带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上发育土壤中针铁矿和赤铁矿含量以及相对比例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章明奎 《土壤通报》2001,32(3):97-98
在亚热带丘陵河谷地小流域范围内地表物质的迁移常可导致不同沉积区物质组成的变化 .从黄泥土→洪积泥砂土→培泥砂土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 ,其粘粒矿物组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高岭石逐渐下降 ,云母逐渐增加 ,蛭石渐趋下降消失 ,而绿泥石则逐渐形成 ;同时赤铁矿、针铁矿也先后下降消失 .矿物的演化与沉积物所处环境的水分条件及溶液中盐基物质和酸碱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生研究Ⅱ.铁氧化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研究了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不同风化成土年代土壤系列的铁氧化物特征。研究表明,随风化成土时间增加,土壤发生过程中形成的游离铁(Fed)以及铁游离度(Fed/Fet)增大,铁活化度(Feo/Fed)降低。穆斯堡尔谱分析显示风化成土时间从9×104a、64×104a至 181× 104a,土壤黏粒中形成的赤铁矿含量占铁氧化物的比例从16%、25%增至 48%。风化成土时间越短,土壤中针铁矿结晶程度越差。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土壤细土和黏粒中赤铁矿含量与风化成土时间呈正比增加。同时,土壤有磁铁矿含量减少、磁赤铁矿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德湧 《土壤学报》1985,22(1):36-46
在两个红壤剖面中,粘粒部分的矿物组成变化不大,约含有50—55%的高岭石和20%左右的非晶物质和三水铝石,还含少量水云母、夹层矿物和14Å矿物。黄壤的粘粒矿物组成与红壤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含较多的14Å矿物和水云母,而高岭石较红壤要少些。在海拔较高、风化较浅的黄壤粘粒中高岭石含量竟低于15%,而海拔较低、风化较深的黄壤中高岭石含量可高达40%左右。X射线和化学分析表明,黄壤中的14Å矿物是属于蛭石晶层间夹有非交换性羟基铝等聚合物阳离子的14Å过渡矿物。花岗岩半风化体中含有较多的埃洛石,而高岭石极少,并有一定量的三水铝石。有的半风化体中还含少量蒙皂石和方解石。  相似文献   

8.
应卫明  章申 《土壤学报》1988,25(4):366-373
本文探讨了海南岛玄武岩上发育的热带地球化学景观中土壤重金属与机械组成,矿物成分和矿物组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砖红壤粘粒并不富集重金属元素,这与砖红壤各粒级矿物分布特征有关,在其粉粒级和砂粒级中有大量氧化铁矿物,面粘粒级中主要是高岭石和三水铝矿。此外,水稻土随粒径变大,重金属含量减少,这同水稻土随粒径增大,粘土矿物迅速减少,长石、石英增多有关。这和一般土壤重金属在不同粒级中分布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下蜀黄土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友军  马毅杰 《土壤》1993,25(1):11-14
本文研究了下蜀黄土的颗粒、矿物和化学组成,并对下蜀黄土的成因作一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下蜀黄土物质组成以粉砂和粘粒为主,并存有一定量的>0.25mm粗颗粒;粗颗粒中重矿物含量很少,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绿泥石、蛭石、高岭石、2:1/1:1型不规则混层矿物、无定型物质、氧化铁(针铁矿、赤铁矿)和石英,矿物结晶较差。下蜀黄土存在较弱的脱硅富铝化作用(SiO2/Al2O3为3.29±0.19),且有东南部高于西北部趋势。  相似文献   

10.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中南地区几种地带性土壤中的氧化铁类型与钼吸附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粘粒的氧化铁以晶质氧化铁为主,非晶质氧化铁含量低,砖红壤和赤红壤中的晶质氧化铁全为针铁矿;针铁矿的平均晶粒大小一般比赤铁矿的小,而比表面积却比赤铁矿的大;针铁矿型氧化铁全为针铁矿;针铁矿的平均晶粒大小一般比赤铁矿的小,而经表面积却比赤铁矿的大;针铁矿型氧化铁的钼吸附量比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高,  相似文献   

11.
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进行了土壤光谱的主组元分析、模糊聚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作相关性分析,土壤光谱特征分类与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及中国土壤系数分类进行了比较对照。其主要结果表明,华南地区主要的光谱曲线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平直型(玄武岩发育砖红壤类)、缓斜型(水稻土类)和陡坎型(红、黄壤类)三种类型;土壤光谱分类与按母质母岩划分高度一致;应用主组元分析对土壤光谱进行分类,结果与现  相似文献   

12.
皖南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皖南四座山地土壤垂直带中 1 9个土壤剖面 ,研究了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确定供试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自山下到山上依次为湿润淋溶土 (伴有湿润雏形土 )———常湿淋溶土 (伴有常湿雏形土 )———正常新成土亚纲。与不同分类系统中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同时也与福建、江西山地土壤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酸沉降影响下近20年来衡山土壤酸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 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 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特别是土壤酸缓冲性能和土壤酸害容量降低。相比之下,山顶的常湿淋溶土和山麓的湿润富铁土酸化更明显,而山体中部的常湿富铁土酸化进程较慢,山体上部的常湿雏形土酸化进程更慢,表明土壤酸化除了与土壤酸沉降量有关外,还与土壤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Weathering of Soils Derived from Xiashu Lo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neralog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soils derived from Xiashu loess were carried out. The primary minerals of these soils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composed of light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feldspar and mica, with traces of heavy minerals. Clay minerals, more complicate in composition, were dominated by hydromica, accompanied by smectite, vermiculite, chlorite, kaolinite, 2:1/1:1 randomly interstratified minerals and small amounts of quartz, goethite, lepidocrocite and hematite, Clay miner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ow crystallinity and fine particle size. In light of the quartz/feldspars ratio of the 0.01-0.05mm silt fraction, and the clay mineral composition, the freeness of iron oxide, and the silica/sesquioxide and silica/alumina ratios in < 0.002mm clay fra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eathering intensity of these soils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red soil and yellow earth, but higher than that of brown earth, and that the soil allitization, depotassication and hydroxylation of cl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北部山丘地区成土母质对褐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礼煜 《土壤学报》1983,20(3):238-252
北京附近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壤,曾称棕壤[7,13],至五十年代初期始更名为褐土,并沿用至今.褐土,作为一个独立的土类,是由C.A.查哈罗夫于1924年首先提出的.格拉西莫夫(1954,1979)曾对褐土的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6.
许冀泉  杨德涌 《土壤学报》1964,12(3):275-285
西藏高原突起于我国西南,绝大部分地面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为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大致在第三纪开始形成,后来曾受第四纪冰川的深刻作用,高山顶部至今仍是冰川的活动场所[1,2]。高原为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等大山脉所盘踞。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集广东省主要成土母质(玄武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耕地和园地土壤剖面各发生层土壤,测定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玄武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分形维数变幅分别为2.923 9~2.981 2,2.858 8~2.937 7,2.769 3~2.923 1和2.544 6~2.885 6;玄武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与砂页岩发育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相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深层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接近一致。玄武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在不同深度土壤之间变幅较小,砂页岩和花岗岩发育土壤变幅较大。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负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钾、全铁、C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土壤肥力状况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几种土壤的VA菌根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测定土壤中土著VA菌根真菌自然侵染势的方法,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几种类型的潮土和发育于不同母质的红壤中菌根菌的侵染速率和最高侵染率,对通过接种菌根菌产生效益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对影响菌根菌侵染的某些因素及植物对菌根的依赖性等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侵染有迟后现象的土壤上选种对菌根依赖性高的植物,通过接种菌根菌可以提高对磷的利用率,增加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