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四川盆地4362个耕地表层土壤(0~20cm)采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法、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表层土壤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pH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在3.53~8.76之间,平均为6.54,以微酸性至中性为主;变异系数为18.89%,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半方差分析表明,指数模型为该区域土壤pH变异的最佳拟合模型,块金效应为49.97%,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到土壤类型、降雨量、地形和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其中,土壤类型和降雨量分别能独立解释14.6%和11.6%的土壤pH空间变异,是该区域土壤pH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六安地区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安徽省六安-霍山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取得的1295个土壤表层样品(0 ~ 20 cm)的pH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 ~ 20 cm)土壤pH变化幅度为3.97 ~ 8.09,平均值为5.38。90.57%的土壤样品pH值在研究区5.0 ~ 6.5范围内,呈酸性,局部地区土壤的pH值在5.0以下,呈强酸性;少量土壤样品呈中碱性(7.5 ~ 8.5),研究区土壤pH值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全区表层土壤pH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7%,属于弱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 ~ 20 cm)土壤pH的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387,表明受到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pH值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能独立解释研究区19.1%、11.1%、9.3%和2.5%的土壤pH值空间变异。此外,CaO、P、K2O、S元素含量与土壤pH呈弱负相关。因此,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是安徽省六安-霍山地区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泰和县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泰和县耕地中获取的4 029个土壤采样数据,运用半变异分析、自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泰和县土壤各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钾(AK)、有效磷(AP))含量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泰和县耕地土壤中OM、AP、AK、AN含量分别为4.40~58.50g/kg和1.50~62.80,12.00~352.00,29.00~341.00mg/kg,均属中等变异。4类土壤养分因子最适宜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均小于25%,表明各养分因子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各养分因子均显现出显著的聚集特征,其中HH聚集类型多于桥头、灌溪、冠朝等乡镇分布;LL聚集类型多于马市、万合等乡镇分布。根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为地形、成土母质等结构性因素;交通、水利等随机性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剑阁县植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剑阁县植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为弱变异性,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为中等强度变异。基于半方差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程度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有机质、全氮、速效钾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养分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12~201m范围内;进而形成养分指标空间分布图,直观地反映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和丰缺情况,为广元市剑阁县植烟土壤的差异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叶枫  饶磊  郭熙  叶英聪  孙凯  李婕  王澜珂  李伟峰 《土壤》2018,50(4):778-786
准确地获取省域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对土壤碳调控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探讨江西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运用普通克里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比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灌溉能力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江西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22~40.31 g/kg之间,平均值为17.90 g/kg,变异系数为31.01%,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变程为30.6 k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小;块金效应值为12.49%,表明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大于随机性因素。(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萍乡市、新余市、南昌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灌溉能力、成土母质、耕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影响均显著(P0.05),但影响程度不一。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38.9%,是江西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IS等方法,对桑植县耕地土壤耕作层(0~20 cm)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植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1.39 mg·kg-1,属于中高含量水平,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土壤类型差异较大,以黄棕壤最高,红壤最低。各乡镇不同含量等级的分布面积与比例相差较大,沙塔坪乡等7个乡镇处于中高水平,分布面积大,空壳树乡等8个乡镇处于低水平,分布面积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效磷平均增加了7.3 mg·kg-1。  相似文献   

7.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表层土壤(0-10cm)养分空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土壤pH值(CV=5.28%)和速效钾(CV=7.33%),呈弱变异性,其他土壤化学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空间结构比均在25%以上)。克里格法插值估计和各养分属性的等值线图表明,林隙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块状或连续分布的特点,不同的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江叶枫  叶英聪  郭熙  饶磊  孙凯  李伟峰 《土壤学报》2017,54(6):1527-1539
基于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探讨省域尺度下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法分析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比(N/P)在0.28~13.63之间,均值为3.38,变异系数为45.56%,呈中等程度的变异。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或鄱阳湖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成土母质、土壤类型、耕地利用方式、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江西省耕地土壤N/P空间变异影响显著(p0.01),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氮肥施用量能影响27.2%的土壤N/P空间变异,是引起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揭示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壤肥力评价和养分资源精准管理提供指导。利用GPS定位,在山西省洪洞县采集耕地表层土样(0~20 cm)1186个,应用了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洪洞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洞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05 g kg-1和0.82g kg-1,属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6.10%和32.47%,为中等变异程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0.9 km和21.5 km;它们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致呈中部高、东部和西部低的趋势,主要受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不同灌溉方法表层土壤pH小尺度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虞娜  张玉龙  黄毅  邹洪涛  姬景红  白玉  孟庆龙 《土壤》2008,40(5):828-832
基于保护地定位灌溉试验,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以网格取样方式采集不同灌溉方法(沟灌、滴灌、渗灌)表层土壤,研究微尺度下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6年灌溉,沟灌处理pH显著降低,沟灌和滴灌0~5cm土层土壤pH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而其5~10cm和渗灌0~5cm和5~10cm的土壤pH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水分的供给方式和数量影响土壤pH的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在岩性、土壤类型、坡位和居民点影响下的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花溪区高清影像图、高程图(DEM)、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利用ArcGIS 10.2平台,基于其空间叠加分析、数理统计等功能,对多因子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1.07%,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85%,是花溪区主要耕地类型; 在各岩组上,坡耕地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石灰岩组>白云岩组>普通砂页岩组>紫色砂页岩组,其中在普通砂页岩组和石灰岩组上分布较为集中连片,在白云岩组和紫色砂页岩组上分布较为零散; 坡耕地的各土壤类型面积依次表现为:水稻土>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其中黄壤最为集中连片,水稻土则较为分散; 不同坡位区域中,坡耕地面积依次表现为; 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在下坡位区域分布最为集中连片,上坡位区域分布最为零散; 同时坡耕地和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距离居民点越远,坡耕地分布越稀疏。综上所述,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花溪区坡耕地呈现出“西部多东部少”的空间格局,其中普通砂页岩组和石灰岩组上的坡耕地连片区可优先考虑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毕节烟区土壤pH值分布状况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市植烟土壤pH的分布状况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pH平均值为6.39,变异系数为11.87%,pH值处于最适宜范围(5.5~6.5)的土壤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4.83%;各县(市)pH最适宜的土壤样本数占各地总样本的比例由高到低顺序为:金沙(67.44%)>织金(64.29%)>大方(54.84%)>七星关(47.54%)>黔西(36.59%)>威宁(35.19%)>赫章(24.24%)>纳雍(15.38%)。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值高低顺序为:石灰土>紫色土>潮土>黄壤>黄棕壤;毕节烟区土壤pH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硼和有效锌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铵态氮、有效锰、有效铁的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毕节市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硫、铜、锰、铁的含量丰富,但全磷、有效硼、水溶性氯的含量偏低或极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空间格局及与环境因子的空间相关性,为区域耕地土壤施肥管控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湖北省枣阳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5种土壤养分指标,并收集整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pH值、高程(DEM)、地表起伏度、坡度、植被覆盖度指数(NDVI)、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方式10种环境影响因子,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和信息熵原理,分析每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每种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枣阳市土壤缓效钾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全域含量水平较高;其他4种养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信息熵结果表明,5种土壤养分含量空间格局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气候因子相关性均较强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地形因子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pH值与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磷相关性较强。[结论] 枣阳市土壤养分格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强,但相关性指数K值都较低,说明受到人为施肥与农作物消耗以及灌溉排水导致的土壤水化学反应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烟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皆在为喀斯特地区烟草种植的平衡施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田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属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研究区烟田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变异函数的最适模型是球状模型,全磷和速效钾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碱解氮、pH和有机质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磷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pH和有机质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普通克里格插值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表明,研究区域内烟田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布呈现空间连续分布的特点,而全磷、碱解氮和pH、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这主要与喀斯特地区复杂的立地因子和人为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省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s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7年的705个样点分析数据,基于地统计学和ArcGIS分析耕层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陕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耕层土壤pH均值依次为8.25、7.91、6.25,分别为弱碱性、弱碱性和弱酸性;各行政区耕层土壤pH排列顺序为延安榆林铜川咸阳渭南西安宝鸡商洛安康汉中。时间上,与1980s相比,陕北和关中耕层土壤呈碱化趋势,陕南耕层土壤呈酸化趋势;各行政区除榆林、安康、汉中和商洛耕层土壤呈酸化趋势,其余各市耕层土壤均呈碱化趋势。空间上,陕北和陕南耕层土壤pH拟合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线性模型,关中耕层土壤pH拟合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陕北耕层土壤pH空间分布呈零星斑状特征,关中和陕南耕层土壤pH空间分布呈东部高于西部特征。坡向、海拔与陕西省耕层土壤pH显著相关,坡度越小,海拔越高,pH越大,不同类型的土壤pH存在差异。建议陕北和关中地区防治土壤盐碱化问题,陕南地区防治土壤酸化问题,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以线形取样方式测定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表层(0~5、5~10、10~15 cm)的土壤水分,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在坡面特定土地利用结构下(上坡到下坡分布有自然坡地、退耕地和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沿上坡向下具有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坡面纵向和横向土壤水分均呈中等变异,横向上由于特殊的土壤分布和地形地貌特征使得变异程度较纵向强烈,土地利用和坡度因子是造成坡面土壤水分分布和变异的重要因素;半方差分析显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块金效应和较大的基台值,呈中等或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变异结构和空间连续性,因此可以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在该地区开展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17.
索炎炎  张翔  司贤宗  余琼  李亮  余辉 《核农学报》2021,35(4):933-941
为明确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肥力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河南省正阳县砂姜黑土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植前相比,花生成熟期土壤有效硫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0.17%和16.37%,但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pH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18%和6.36%,属弱变异,其余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介于12.58%~44.94%之间,属中等变异。不同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的贡献存在差异,其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植前IFI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变异函数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花生成熟期IFI的空间相关性中等,变异函数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正阳县IFI多集中在0.58~0.72之间,表明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另外,花生种植前IFI低于花生成熟期,且IFI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征。综合分析,在正阳县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应适当减少氮磷用量,增加有机肥和锌肥的施用,尤其是其南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合理施肥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元回归的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河流域羊圈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理论,在土壤水分环境影响因子多元回归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水分空间化模型,并探讨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状态;表层土壤水分与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和地表切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与地表切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以及地形起伏度因子呈负相关;与普通克里格(OK)、反距离加权(IDW)、径向基函数(RBF)和全局多项式(GPI)的土壤水分空间内插方法相比,多元回归+普通克里格方法(MROK)的拟合程度最高,是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化较好模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北部土壤水分含量低,东南部土壤水分含量高。该研究揭示了土壤水分环境因子相关性及空间分异规律,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