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赣北丘陵区果园不同套种模式对退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丘陵区果园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关系,通过5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果园套种模式对退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果园不同套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不同,百喜草全园覆盖和狗牙根全园覆盖提高土壤含水量效果最好,全园套种狗牙根模式改良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效果最好.套种百喜草和狗牙根果园模式改良果园土壤全氮效果优于套种农作物模式.套种农作物模式改良果园土壤全磷效果、土壤碱解氮能力都明显好于套种不同牧草模式.套种百喜草和套种农作物提高果园土壤速效磷含量,而套种狗牙根与阔叶雀稗草则略为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园顺坡耕作套种相比,横坡套种具有更好的保持土壤养分的作用,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福建紫金山金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并与未被破坏的自然植被群落和植被恢复前的裸尾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降低重金属含量,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性质特征存在差异。与裸尾矿相比,植被恢复后土壤容重最大降幅为9.85%,孔隙度和持水量大幅度提升,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2.23~27.74倍,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2)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毛管孔隙度对土壤物理因子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有机质和速效钾对土壤养分的指示作用更为显著;(3)主成分分析表明,马尾松—枫香—本地河滩模式对尾矿土壤理化性质综合改良效果最好,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次为马尾松—邓恩桉—本地河滩草模式,马尾松—樟树—胡枝子—本地河滩草和马尾松—胡枝子—本地河滩草模式对尾矿土壤综合改良效果不明显,但立地条件均优于裸尾矿。  相似文献   

3.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种植是红壤丘陵区坡地利用的主要模式,传统的清耕与粗放经营,导致果园水土流失严重.为探讨坡地综合开发治理的模式与解决的途径,选择适宜的果园套种措施,通过5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果园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具有很好的蓄水减沙效应,不同草类套种、不同耕作方式蓄水减沙效益不同;与果园清耕相比,套种草类蓄水减沙效应明显高于套种农作物,套种草类覆盖达80%以上时,其减流减沙效率可达92%以上,横坡耕作套种农作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比顺坡耕作套种模式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德安县燕沟小流域坡地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02-2005年)观测试验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内果园不同间套种模式下的径流与泥沙输移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并探讨果园间套种模式下的土壤结构、持水力变化与系统环境协调的内在途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草本间作显著地减少了坡地果园地表径流(80%)和泥沙(95%)运移,其中百喜草种植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泥沙在坡地上的运移;套种农作物模式中,纵坡耕作比横坡耕作增加了20%的径流损失和77%的泥沙运移损失。尽管简易横坡耕作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但其侵蚀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幅度最高(拟合方程线性斜率为2.68),因此在季风气候区暴雨多发的条件下,可能不是红壤丘陵区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最佳选择;降雨量是影响红壤丘陵区坡地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基于降雨资料的预测模型可以为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多种间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对比研究为区域内农林复合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估提供科学的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土壤的降雨入渗性能,对于研究洪水过程、土壤侵蚀、土壤水分以及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试验设计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南方红壤区土壤前期含水率、降雨和不同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度)3种因素对土壤入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雨量和雨强较小时,土壤前期含水率越高则土壤入渗率就越低,但当雨量或雨强较大时,土壤入渗率都较低,这时土壤入渗率主要与降雨因子相关,受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在同一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小区土壤入渗系数大小顺序为百喜草全园覆盖、横坡套种作物、果园清耕、裸露对照。  相似文献   

6.
选取香根草、象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坡进行水土保持成效试验。对不同试验小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径流量与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进行了近3a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香根草和象草相比,五节芒在增加地表覆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拦蓄径流泥沙,改良微地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分布广,种源多,种植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措施中,可以优先选用五节芒。  相似文献   

7.
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功能对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干热河谷地区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功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土壤入渗和理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乡土树种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林下,木豆(Cajanus cajan)+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模式的恢复效果最好,土壤团粒达60%~80%,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对照提高了5.01倍,其入渗率较对照区提高14.43倍,最大吸持贮水量可达633.0t/hm2,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土壤性质的改善也提高了罗望子的生产力水平。其他恢复模式的土壤功能较差,但优于对照模式,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取决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8.
百喜草对坡地果园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许多地区果园采用全园套种水土保持先锋植物进行果园的水土保持.本文研究了闽南花岗岩地区坡地果园改造为山边沟,同时全园套种百喜草的模式,对果园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全园套种百喜草的山边沟果园的治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生物活性,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安太堡露天矿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采煤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损毁及植被的无存。自1989年以来,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矿采煤废弃地开展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已有20余年,现已形成2000hm2不同复垦模式的人工生态林。对安太堡露天矿复垦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和土壤生态肥力评价,为人工诱导和支持下的生态脆弱矿区采煤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类比试验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油松—刺槐混交林土壤肥力最高,人工植被恢复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壤养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幼龄荔枝园种植百喜草改良土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许多地区用种草法进行果园的水土保持。本文研究了幼龄荔枝园种植百喜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全园种植百喜草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生物活性,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受到改善。但如果种植不当,果树植株与草之间存在着相互争肥的现象,从而对幼龄荔枝植株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亏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水分张力计观测研究了江西红壤坡地年内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对比了土壤不同层次、时间和坡位的土壤水吸力变化,以及在百喜草种植、百喜草覆盖、裸露3种处理下红壤坡地土壤水分亏缺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底层>表层>中层。不同土层,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变化范围也不同,各土层年均土壤水吸力表现为:下层>上层>中层,同时上层土壤水吸力变化幅度大,中层、下层变化幅度较小;从不同坡段来看,上坡中坡土壤水分略微亏缺,下坡土壤水分充足。从不同土地利用措施来看,百喜草种植的区域水分亏缺度最大,百喜草覆盖的区域土壤水分亏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2.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果树(枇杷)和“果树+饲草”这4种模式的水土流失状况,并用层次分析法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种草和种“果树+饲草”这2种模式,较作物模式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超过30%,其中“果树+饲草”模式的侵蚀量减少60%以上。同时发现,退耕地如果只种果树,水土流失量反而多于种作物地,揭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地表盖度。效益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式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大小次序是:“果树+饲草”>饲草>作物>果树。  相似文献   

13.
次生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江西省赣县花岗岩区次生马尾松纯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坡面径流小区2010—2011年的降雨产流产沙资料,分析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次生马尾松稀疏纯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年产流系数为0.50~0.60,侵蚀模数在2 700~6 000 t/(km2.a)之间。2)植被恢复可以降低林地土壤侵蚀强度,但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与林冠结构和地表覆盖度密切相关,当形成乔草或乔灌复合层时,可以起到50%~60%的年蓄水效益和65%~70%的年固土效益。3)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亦受植被和降雨类型的影响,百喜草蓄水效益随降雨量先增后减,暴雨是蓄水效益变化的转折点,而胡枝子蓄水效益变化规律不一;植被恢复措施固土效益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大暴雨情景时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根据百喜草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将其种植于果园,并与常年种植的黄花菜和花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能迅速生长并覆盖地面,保土、抗旱、防涝的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改善果树的生长条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选择19种草本植物分别在江西省宁都县的花岗岩侵蚀区和德安县的第四纪红壤侵蚀区进行了3a的定位试验.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平均分蘖数、覆盖度、地上部分浸水容重、根系鲜重、地上部分生物鲜重、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从中优选出百喜草和宽叶雀稗2种草在花岗岩侵蚀区和第四纪红壤侵蚀区都生长良好的草种.研究结果认为,糖蜜草、柱花草、棕叶狗尾草、鸡眼草、马塘草5种草本植物在花岗岩侵蚀区生长良好.画眉草、黑麦草、狗牙根、假俭草和苏丹草5种草本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草本植物混播对公路边坡的防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草本植物混播应用于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具有减少噪音、防冲减蚀和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良好效果。播种当年地表植被覆盖度达89.5%以上,可分别减少径流、泥沙36.5%和82.7%以上,次年地表覆盖度可达95%以上,基本上无水土流失且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明显。其中百喜草(50%)+白三叶(50%)的效果最好,高羊茅(40%)+白三叶(40%)+多年生黑麦草(20%)的效果次之,多年生黑麦草(30%)+早熟禾(30%)+白三叶(40%)的效果居第三。  相似文献   

17.
红壤侵蚀区优良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8种草本植物在江西宁都的花岗岩侵蚀区和德安的第四纪红壤侵蚀区进行了4年的定位试验,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平均分蘖数、覆盖度、枯落物的浸水容量、根系鲜重、地上部分生物鲜重、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百喜草、糖蜜草、柱花草、宽叶雀稗、棕叶狗尾草、鸡眼草、马唐7种草本植物在花岗岩侵蚀区生长良好;百喜草、画眉草、黑麦草、狗牙根、假俭草、宽叶雀稗和苏丹草7种草本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damaged ecosystems by utilizing their self-recovery capacity and artificial measures. It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alleviat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open-pit mining soi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tability of heavy metals and soil bacterial responses in artificially restored soil-plant system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rateg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Dabaoshan mining area, China,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of Cd/Pb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could increase soil cation-exchange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ut not soil pH. The mixture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was most effective for reducing the available Pb content to 33.7% of the content in the control, and the mixture of trees and grasses/herbs was beneficial in reducing Cd to 60.4% of the content in the control. Data showed tha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uld change the quantity,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he soils in which a mixture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were grown had the greatest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bacteria; the abundances of Proteobacteria increased by 12% and Actinobacteria by 5%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Plant coverage, soil available Cd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emerged as major determinant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omising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limiting Cd/Pb mobility in mining areas.  相似文献   

19.
陕北黄土丘陵区新农村植被建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对该区新农村植被建设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农村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着3个主要问题.(1)喜欢选择常绿树种,且多以松类、柏类为主,影响了当地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发展.(2)模仿城市绿化,热衷于修建广场和草坪,导致田园风光、传统文化等乡村特色消失.(3)树种、草种比较单一,多为外来树种,不能反映区域特色,且树种、草种间搭配不够合理,存在着相克现象.建议新农村植被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田园风光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