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庄浪县淤地坝建设与开发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淤地坝坝系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拦蓄径流泥沙、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干旱山区人畜用水困难和交通问题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索和总结了淤地坝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培育淤地坝建设典型、提升坝库管理开发水平等经验,并为庄浪县今后淤地坝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淤地坝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不同侵蚀强度区骨干坝单坝控制面积指标、骨干坝的建坝顺序、骨干坝与中小型坝的配置、旧坝改建与加固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坝系建设的规模推进,淤地坝坝址泉眼封堵直接影响着坝系建设的布局,坝址泉眼封堵技术成为了坝系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通过在庆阳市西峰区淤地坝建设中的施工实践,对黄土高原沟壑区淤地坝坝址泉眼封堵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产粮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效益显著,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现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30多万hm2,累计拦泥210多亿t。黄土高原地区今后在淤地坝建设上,要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布局,加强科研与前期工作,搞好小流域坝系示范,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推动大规模淤地坝建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对淤地坝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回顾,概述了淤地坝坝系规划布设、坝系工程建设、淤地坝效益和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探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建设黄土高原坝系物理比尺模型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仅仅考虑20~30年的拦沙作用是不够的。从地貌演化理论和动力平衡理论出发,阐述了淤地坝建设对沟道和小流域地貌演化的影响,并对当前坝系规划和布局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根据地貌演化特点选择拟建坝系的小流域、加强坝系建设的目标和规模的论证、以地貌演化控制的思想指导淤地坝的合理布局等。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 11万座 ,淤成坝地 3 0多万hm2 ,在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 ,淤地坝建设存在投入少、进度慢 ,缺乏坝系规划 ,设施不配套 ,存在病险隐患等问题。提出了淤地坝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运行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沟壑中筑坝淤地,变荒沟为良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持水土,制止沟浊。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数坝已经淤满,库坝设施老化失修,滞洪拦沙能力大幅度降低,病险状况日趋严重,急需对现有中、小流域的坝系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加固,提高坝系的利用率,增强坝系滞洪拦蓄能力;进一步加强沟道坝系的科学研究,按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指导坝系建设;加强对淤地坝工程的管理、养护,建立坝系发展基金,促进坝系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现状、成效、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共保存淤地坝32771座,其中治沟骨干工程325座、大型坝793座、中型坝26161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7万km~2,对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陕北淤地坝还存在病险坝多、投入不足、沟道坝系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全面推进淤地坝建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前期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进行旧险坝加固配套,加强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1.
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与泥沙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土高原淤地坝在拦沙减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淤地坝拦沙量与减蚀量计算方法、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与效益、淤地坝减蚀作用机理、淤地坝泥沙沉积特征与流域侵蚀产沙关系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其能为更加科学地评价黄土高原淤地坝减蚀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今后的理论研究及生产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梯田、坝地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高原梯田、淤地坝建设规模、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梯田、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粮食安全、生态恢复重建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梯田和坝地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突破口和根本保障。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带动和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而保障国家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建设恢复成果,使得黄土高原走上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退耕还林(草)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文章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的四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1 提高思想认识;④解决好退耕后脱贫;(四)推进东西部合作政策;1/4保证人均一定的农田;1/2实现农林牧业最佳结合;3/4提出合理的措施;⑧健全保障机制;(七)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供同类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为退耕还林(草),搞好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脱贫致富,建设秀美山川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黄土高原几十年的治理成就和经验,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进行再认识,指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不容忽视,乔木林要适度种植,治坡和治沟是互相依存和互相补充的关系,在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从全流域整体考虑,在黄土高原地区应提倡节水型水土保持,并重点治理多沙粗沙区,依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和地带性理论,因地制宜进行林草建设,尽量选择耐旱的林草,少种高耗水量的植被,工程措施中不同规模淤地坝应建有排水设施,做到淤沙排水,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关键措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各阶段特点,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1954—2015年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梯田、造林、种草、封禁、淤地坝等5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结果]各项措施的应用面积均随着治理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以造林措施增幅最快,面积最大。各项措施历年增量比重相对稳定,造林措施增量比重最大为58%,封禁治理措施的面积增量比重逐步上升,梯田面积增量比重逐年下降;淤地坝工程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变化格局与国家政策的指导性与地方治理需求有关,造林是该区域的最为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封禁保护已成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属于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兼具淤地造田之效。以淤地坝为载体,坝地作物种植为核心的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是黄土高原独特的农业系统和农业景观。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对黄土高原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淤地坝的人工修筑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至少已有400余年的历史,1950年代以后得到普遍推广;(2)淤地坝传统的修筑技术和坝地旱作农业耕作技术体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准则和先民智慧的生活理念;(3)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社会价值与科研价值等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域25年(1986—2010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罗玉沟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和水沙关系变化。结果表明:在1986—2010年罗玉沟流域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基本保持平稳,无明显的增减趋势,而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整体呈波动递减的变化趋势,降水与径流相关分析得出,汛期产流产沙对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影响最显著。对不同时期流域水沙变化分析,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主要是梯田、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流域减水减沙作用有限,梯田和林草面积的增加并未明显改变流域水沙关系,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减水减沙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理论基础及方略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观我国古代和现代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认为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以“平治水土”为理论基础 ,其方略为 :尽量级级分散拦蓄和充分利用当地水沙资源 ,缓坡耕地及缓坡土地尽量梯化 ,建设集约经营的基本农田 ,因地制宜实施陡坡还林还草 ,建立农林牧草生产在治理单元内能够协调发展的农林牧草水综合体 ,以开发促治理 ,以治理保开发 ,持之以恒 ,努力实现高标准的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研究科学成熟的淤地坝拦沙淤积监测方法,为精确获取淤地坝拦沙量,实现淤地坝安全运行和拦沙效益发挥提供实践支撑。 [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总结分析淤地坝拦沙淤积监测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拦沙淤积遥感监测方法。 [结果] 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获取淤地坝拦沙淤积量的原理和关键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无人机正射测量、无人机倾斜摄影、无人机载LiDAR等遥感方法的精度、工作量和可行性及在淤地坝拦沙淤积监测中的不同应用场景。 [结论] 相较传统人工调查方式,遥感监测技术在淤地坝拦沙淤积监测中具有较大优势,可满足不同的拦沙淤积监测需求,是未来淤地坝拦沙淤积测量监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