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樟子松和油松是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两树种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针对两树种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长势良好,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而且蒸腾强度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是雁北地区的乡土树种,蒸腾强度弱,抗旱性强,也可作为雁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两树种生长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两树种在防风固沙方面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因而,研究两种树种的适生性和生长差异对雁北地区优选造林树种、适地适树、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油松及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应用Richards equation、幂函数模型等树木生长模型对三种树种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树种的林龄、胸径及树高等生长指标与Richards equation和幂函数模型拟舍较好,相关系数达0.95以上,可以用来预测三种树种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生长速度快,具有耐寒、抗旱、适应性强、抗风等特点,是北方地区用作城乡绿化和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樟子松的大面积造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樟子松育苗选地、栽苗、幼苗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造林技术要点,同时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沙地樟子松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及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的生长及分布状况对沙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章古台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对不同深度土壤的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根系状况看樟子松适合于沙地造林,但是纯林中的樟子松到一定年龄后,土壤养分状况有所下降,因此单一的造林方式并不适合于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5.
晋西北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有油松、小叶杨和柠条三种,通过对各树种的生长特性与区位环境适宜性评价认为,油松在该区的适宜栽培立地条件为黄土阴沟坡、黄土梁峁阴坡;小叶杨的适宜栽培立地条件只有沟谷、川滩等低洼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其余大部分地类不适宜小叶杨的生长;柠条是该地区快速绿化、控制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青山南坡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和水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在影响的两个因素,水是生命之源,森林不仅为人们提供木材,林产品,能源,而且维持着生态平衡,大青山南坡属干旱土石山区,50 ̄60年代以来,大规模地开展了试验造林和义务造林,造林地区已基本成林,历年来选择的造林树种达40多种,但从目前中造林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来看,油松,杨树,柠条,山杏表现较好,在干旱阳坡坡度较大地段,油松,柠条生长良好,是该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开成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在自然条件下对毛乌素沙地腹地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生长季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同时探讨了影响樟子松、油松光合速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毛乌素地区油松和樟子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单峰型变化曲线;6月、7月、8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曲线呈下降趋势,上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5月和9月针叶树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W"型曲线,樟子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63μmolCO2/mmolH2O,油松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季均值为3.22μmolCO2/mmolH2O,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始终高于油松。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限制油松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8.
彰武松生长及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彰武松是赤松的天然杂交新变种,经繁殖观察研究表明,其顶芽饱满、长势旺盛,无性嫁接愈合能力强,生长速度快,1年生、2年生彰武松实生苗的地径和苗高均大于同龄樟子松、赤松、油松,2年生苗高分别为樟子松、赤松、油松的136%、151%和133%。彰武松与11年生樟子松树高比为1.82:1,地径比为1.47:1,差异显著。彰武松有较强的抗旱和抗病能力,是“三北”地区很育发展前景的优良造林树种,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油松刺槐混交林蒸腾耗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分蒸腾耗水规律,以位于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密度为2 450株/hm2的16a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在2008年7—10月,应用热扩散探针技术(TDP)对油松和刺槐4个径阶共17株样木进行蒸腾液流野外实地定位连续观测,同时对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连续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条件下,油松和刺槐树干液流速率在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开始快速下降时间和峰值波动范围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树种不同径阶单木日均蒸腾量的大小排序为油松12 cm>10 cm>6 cm>8 cm,刺槐12 cm>8 cm>6cm,呈现出日蒸腾量随胸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油松和刺槐树木冠层蒸腾的主要因子;2008年7—10月油松刺槐混交林月蒸腾耗水量分别为30.8、24.1、26.3和18.4mm,总蒸腾量小于同期降雨量。  相似文献   

10.
土石山区阳坡油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石山区阳坡土层极薄,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树种难以成活或生长不良.据多年造林实践,油松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是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根据油松的生物学特性与土石山区的立地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育苗、整地方法、造林密度、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P inus sy lvestr is var.m ongolica)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钾、钠、钙、镁、铜、锌、锰、铁等水质指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pH逐层降低,经过枯枝落叶层后,水质的酸化得到了缓解,说明樟子松人工林的枯枝落叶层对水质酸化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的COND变化趋势相同,且各月树干径流和枯透水的COND平均值均高于穿透水和大气降水。枯透水各月ORP的平均值明显低于大气降水和树干径流,可见樟子松人工林的枯枝落叶层对ORP值的降低有很好的作用。樟子松人工林对于增强水中微量元素F e和M n含量也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贺俊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110-114,129
[目的]研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樟子松人工林恢复时间的关系,为评价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颗粒特征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自然荒草地为对照,选择不同恢复年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颗粒粒径含量和分形维数,开展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粒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 3种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中细砂粒含量最多,极粗砂粒含量最少,并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细砂粒含量和粗砂粒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黏粒含量、粉粒含量以及极细砂粒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全氮、全磷、有机质以及土壤含水率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林龄下樟子松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范围为2.27~2.71,均值大小顺序表现为50 a>60 a>40 a>CK;全氮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均值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 a>50 a>CK>40 a;全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均值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 a>50 a>40 a>CK。全氮、全磷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分形维数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418,0.522。[结论]樟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从高家堡乡至右卫镇的公路两侧乔木林(小叶杨、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灌木丛(沙棘、柠条和乌柳)及各种乔木、乔灌混交林的土壤化学特征分析,评价了乔、灌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差异显著,混交林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2)灌木沙棘、柠条、乌柳在本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突出,特别是豆科植物柠条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其他非豆科植物;(3)乔木种樟子松、油松,灌木种沙棘、柠条、乌柳耐旱、耐寒,生态适应性强,在本区生态修复中作用明显,可用于本区人工植被恢复的植被重建优先物种;(4)本区土壤洁净,适宜发展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对章古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与健康林相比,出现生长衰退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微生物和酶活性均有显著程度的降低,表明土壤地力已出现严重衰退。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解决当前人工林退化的主要措施是因地制宜进行间伐或轮伐,改善林地微生态条件,尽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建议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防护林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的直径和树高结构均比混交林结构有规律,且符合一般树种的变化规律。在叶层结构中,樟子松纯林和林带的叶层峰值比混交林和油松林带的叶层峰值出现的树高较低,且随着树高的增加而缓慢的减小,构成较厚的叶层。所以该地区应积极发展樟子松片状或带状林的营造建设,提高樟子松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涛  徐慧  方德华  朱教君 《土壤通报》2006,37(2):253-257
为探讨樟子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本文对我国最重要樟子松原产地—红花尔基地区的不同林龄樟子松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均表现出差异。土壤养分、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总体变化趋势是先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到60~70年树龄时达到最大,后随着树龄增大各项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