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3种不同造林模式林地的水,土,肥流失表现为“传统型”>“世行型”>“生态型”的规律,用混合型数量化模型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炼山是影响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首要因子,其次是整地方式,套种绿肿,载植点配置,幼林抚育方式等人为营林措施,保留采伐剩余物,套种绿肥等增加林地地表覆盖的措施,均有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并提出改革现行的营林技术,着手研究“生态经济型”的载杉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林地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方乐金  张运斌 《土壤学报》2003,40(2):316-319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主要造林树种 ,绝大部分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中亚热带地区 ,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由于传统的砍灌、炼山、整地、植树的更新方式 ,直接破坏了森林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和表土的物理性质。加之杉木为常绿针叶树 ,叶片含N成分低 ,从造林至主伐的漫长生长过程中 ,林分凋落物少 ,且不易分解 ,因而加剧了地表冲刷 ,林地土壤严重退化 ,导致二代林生产力急剧下降。众多林业科技工作者曾予以高度关注和研究 ,并初步讨论了杉木林地土壤退化的原因[1~ 4] 。然而在杉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 ,尤其是幼林期土壤退化的进程如何 ,可否采取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3.
杉木幼林地水土肥流失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林地喷施草甘膦后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德喜  洪长福  黄龙发 《土壤》1998,30(2):100-102,105
对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杉木幼林场喷施草甘膦后土壤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喷施地比不喷地在根系密集区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喷施地比不喷地土壤容重值下降,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土壤自然含水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土壤PH值喷施地比不喷地微小下降,喷施草甘膦的幼林杉木与用人工除草深翻杉木相比,生长情况相似,但不喷,无人工除草的杉木林长势却明显不如喷施或有人工除草抚育的杉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清理方式下人工幼林地的水土流失规律,为人工林科学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马尾松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林地上,基于2018—2020年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数据,对比研究了炼山和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下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1)林地清理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随炼山后林地恢复年限的增加急剧减小,但炼山后的前2 a,无论是按年、月统计的水土流失量,还是按场次降雨量统计的水土流失量,炼山均显著高于不炼山(p<0.05)。(2)炼山降低了发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且随次降雨量的增加,炼山区域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不炼山区域。[结论]在广西南部皆伐林地,炼山后的前2 a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造林抚育干扰下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幼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8个地表径流小区,以桉树采伐地灌草坡做对照(CK),研究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只施基肥不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A处理),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植苗更新2代林地(B处理)和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萌芽更新2代林地(C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B处理林地的地表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和N,P,K养分流失总量年均值分别为129.35 mm,642.52kg/(hm2·a)和32.923kg/(hm2.a),比A处理的分别高出7.93%,90.03%和46.89%,比C处理的分别高出4.95%,70.82%和49.17%,比CK(对照)的分别高出4.98%,109.93%和50.91%;各试验林地的地表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与降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717~0.853)。[结论]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频繁施肥等人为干扰活动及大量级降水驱动是桉树幼林林地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较为强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分布较广的用材树种之一,栽培区域达16个省(区)。东自浙江、福建沿海山地,西至云南东部、四川盆地西缘,南至两广中部,北至秦岭南麓、桐柏山、大别山,约介于东经102°~122°和北纬22°~34°之间。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亚热带山区水土流失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8.
9.
10.
对桂东南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的水,土,肥流失规律及林木生长进行连续6年的定位观测研究表明,(1)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地的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全垦(1354.8t/hm^2)>带垦(1142.5t/hm^2)>穴垦(1096.8t/hm^2),年平均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n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 ,(2)不同整地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所制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8月占全年流失癖量的78.2%-82.7%,(3)不同整地的林木生产量,以全垦最好,穴垦次之,带垦最差,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则以穴垦量大(2.99),全垦次之(2.57),带垦最小(2.24)。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概念及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流失主体 ,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层的侵蚀和水的流失。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强度指标。我国目前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 ,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 :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贵州省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总面积约17.4万平方公里,山地半山地约占89%,达百亩以上的高原小盆地(当地称坝子)仅占2.39%,除威宁县有少许高原面外,整个地貌景观基本上是岗岭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坡陡土薄、植被复盖率低,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构成贵州大地的岩层主要为沉积岩类,仅在省东部分布有少许变质岩,西部出露有零星的岩浆岩。在广而深厚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冲毁土地,破坏农田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晋西南黄土残塬沟壑区,是我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两种地貌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沟沿线以上的梁峁塬上,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塬面越来越小,耕地越来越少。临汾西部的大宁、隰县、永和等7县,本为比较完整的塬面,现已切割得支离破碎,仅剩下残塬耕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已成为大连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等五个单位,从1989年起,在该地区开展了以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的研究工作。他们用生态经济的规点,把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林果和种草的建设与本区的生态环境区划、地貌类型和林业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合理布局,至2000年,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19%提高到22%,森林面积由目前的796.4万亩增加到922.2万亩,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加速贫困山区的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晋中市的地形土壤、植被、降水等自然因素,分析了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山洪与泥石流等以水力为主的水土流失形式的发生过程.根据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的地貌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强度.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出了全市的水土流失特点:土壤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方式复杂多样,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诱因,年际土壤侵蚀量的大小随暴雨次数的增多、降水强度的增大、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城镇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水土流失是指城市建设、小城镇开发和工矿区生产建设等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其主要原因是人为规划、设计及土、石、沙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因素引起;具治理难度大,环境遭永久性破坏等特点,城镇水土流失的范畴除了土壤侵蚀外,还应包括改变地形地貌等,导致水土保持功能夹失或降低的所有因素,必须加快科研与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宗新 《山地研究》1995,13(2):121-127
这里所说的西南地区指的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位于长江、珠江等江河上游,总土地面积112.51万(km)^2。当地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因子影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水土流失的特征;然后计算了各县的幅员面积侵蚀模数,并根据其大小编制了水土流失强度图;再参照地貌、岩性、人口密度及工矿建设程度等,进行了水土流失区划。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18.
地质构造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段)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集中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带、构造体系的结合部位、互相穿插交汇或复合等部位,特别是沿活动性深大断裂两侧更为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概念及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流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层的锓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版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极标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由于森林过量采伐,植被减少,加之单点暴雨频繁,强度大,降雨持续时间长,许多地方发生山洪、泥石流、塌方等灾害,危及电站。大理州小水电因受到山洪、泥石流的袭击,有的渠道坍塌堵塞,有的厂房被淹没,有的大坝及进水口枢纽工程遭冲毁,致使电站被迫停产、搬迁。据调查,全州126个电站竟有一半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614多万元。这给电站带来压力和困难,老的贷款尚未还清,新的贷款又加之而来,而上网电价又较低,企业难以搞活。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