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磷锌配施对花生不同生育期磷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植物体内磷–锌复杂的交互关系,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锌配施对花生不同生育期磷锌吸收、积累、分配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和施锌均显著提高了花生地上部干重和产量。相同锌用量下,施磷提高了花生地上部、花生壳和花生仁的磷含量和积累量,但降低了其锌含量、磷锌收获指数和荚果磷利用率。其中,施磷对地上部锌含量的降低程度取决于生育期和锌施用水平。随施磷量的增加,在花生苗期、花针前期及不施锌肥时,花生地上部锌含量显著降低;而在花针后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及施锌肥时,花生地上部锌含量的降低程度逐渐减弱,表明磷-锌拮抗作用在花生生育前期强于生育后期,不施锌肥强于施锌肥。施磷对花生锌积累量的影响取决于锌供应水平和花生生长部位。不施锌肥时,仅适量供磷促进了地上部锌积累,而施锌肥时,适量供磷和高量供磷均促进了地上部锌积累;不同于地上部,高量供磷显著降低了花生壳和花生仁锌积累量。相同磷用量下,增施锌肥对整个生育期花生各部位磷含量和花生生育后期磷积累量无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花生苗期和花针前期地上部及成熟期花生壳和花生仁的磷积累量、磷收获指数和荚果磷利用率。总之,花生体内磷–锌相互作用大小受其生育期、生长部位和锌供应水平的影响,且施磷对锌的影响较施锌对磷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镁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当前镁营养缺乏和磷利用效率低已成为限制我国种植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养分管理问题。镁、磷养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在南方酸性土壤中表现尤为明显。镁-磷营养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肥料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在肥料中的生物有效性;在土壤中,镁-磷互作影响镁、磷养分的固定与释放;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镁-磷互作促进了作物对镁、磷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作物品质。综上所述,镁和磷在肥料-土壤-作物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交互作用,需要系统地认知和理解二者在肥料、土壤和作物中的交互过程及作用机制,为绿色高效肥料产品创新设计和农田养分高效管理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施磷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高产棉花吸收磷养分的特点与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磷肥处理棉株对磷的吸收可以较好地用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来拟合。各处理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的62~99 d内,这一时期棉花吸收磷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50%以上,所以此阶段应特别注重磷的供应。在吐絮期,棉铃中的磷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增加,施磷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但磷素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器官中差异不大。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呈波动曲线,当生育期进行到花铃期时,各处理均达到吸收速率最高峰;此后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育时期OPT(最佳处理)和OPT1处理磷素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提高皮棉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春施磷肥更有利于提高磷肥表观利用率与纯收益,但磷肥施用过量会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和纯收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磷水平(0、0.6 mmol·L-1、3.0mmol·L-1)和3个锌水平(0、3μmol·L-1、30 μmol·L-1)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的磷-锌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小麦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正常磷锌供应比较,磷锌的缺乏与过量均不利于小麦生长,缺磷比过量供磷的抑制程度更大,而过量供锌比缺锌的影响更为强烈,缺磷和过量供锌主要影响小麦幼苗的分蘖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过量供磷时,小麦根部存在明显的磷-锌拮抗,抑制了根部对锌的吸收,但磷的供应却提高了锌在小麦植株体内向地上部的转运;缺锌时,小麦叶片会积累大量磷,而供锌后则会抑制磷在小麦植株体内向地上部的转运.在小麦苗期,磷、锌均处于正常水平时其交互作用有利于锌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但抑制了磷向叶部的转运.此外,磷、锌的缺乏均降低了叶绿素SPAD值,而磷的正常供应和锌的供应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缺磷胁迫时小麦叶片的SOD和POD活性较高,而CAT活性较低;锌缺乏和过量时叶片SOD活性较低,而缺锌时POD和CAT活性较高,供锌后二者活性降低.总之,磷-锌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小麦根部,但在其他器官内也会发生;且不仅在二者配比不合理时发生,即使在配比合理时也会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农户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内陆盐碱地农田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种植方式主要有小麦—玉米轮作、小麦—棉花轮作、西瓜—棉花套种、玉米—大豆间作和春玉米单作5种。这5种种植方式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0.1,60.1,106.2和170.2mg/kg,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显著,西瓜—棉花套种方式的养分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值仅为70.2mg/kg,应适当增施氮肥;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高于作物所需磷含量15mg/kg,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施用;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70.2mg/kg,应根据作物对钾的需求特点,控制钾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1过多使用某种营养元素 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施用,不仅会对作物产生毒害,还会妨碍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例如,施氮过量会引起缺钙;硝态氮过多会引起缺铝失绿;钾过多会降低钙、镁、硼的有效性;磷过多会降低钙、锌、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有机肥对旱地红壤供磷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土壤各种磷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旱地红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机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随其C/P比不同而不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中等活性有机磷是土壤速效磷主要的有机磷源。施用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磷的供应和贮备,并能增加作物的吸磷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旱作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高产施肥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旱作春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先增后减。不同氮、磷、钾用量对穗位叶光合特性3个指标的影响也大体相同,即随施肥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降低的趋势,说明氮、磷、钾养分缺乏或过量均会使光合能力降低。适宜的氮、磷、钾用量(N240kg.hm-2、P2O5150 kg.hm-2、K2O75 kg.hm-2)可明显提高春玉米穗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和遮阳网模拟O3增加和地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磷含量,并分析O3增加和太阳辐射减弱对植株体内磷含量、分配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根、茎、叶和穗中磷含量均比自然光条件下显著增加(P<0.05),根和穗中磷的分配率降低,叶和生育后期茎中磷的分配率增加,植株营养器官中磷的总转运量(P<0.01)和转运率降低(P<0.05);(2)100nL.L-1O3处理(T)会增加根、茎、穗和生育后期叶中磷含量,降低乳熟期-成熟期根和穗中磷的分配率,增大成熟期茎和叶中磷的分配率,极显著降低根、茎、叶和营养器官中的磷转运量(P<0.01),增加叶和营养器官中磷的转运率。(3)O3增加和不同太阳辐射减弱的复合处理均会增加根、茎、叶和穗中磷含量,极显著降低植株根、茎、叶和营养器官中磷的转运量(P<0.01),降低穗和孕穗期-抽穗期根中磷的分配率(P<0.05),增加灌浆期-成熟期磷在茎和叶中的分配率(P<0.05),各复合处理对茎和穗中磷分配率的影响,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乳熟期-成熟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对小麦苗期磷–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技术(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对小麦幼苗植株的磷锌营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磷条件下小麦出现的缺锌黄化与磷中毒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本研究结果支持高磷条件下作物出现的黄化是锌缺乏症状而非磷中毒的观点。与缺磷相比,正常供磷促进了小麦的生长,但过量磷对小麦生长有阻碍作用,而且锌的供应加剧了促进或抑制的程度。正常供应磷、锌条件下,小麦幼苗根系或地上部的磷、锌含量、吸收量及转运率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余各处理则因为磷或锌供应量不适宜而使植株的磷、锌营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磷锌相互拮抗的作用方式及大小程度不同:磷主要影响小麦根系对锌的吸收,而锌对小麦磷营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抑制来实现的;磷对锌的影响要明显大于锌对磷的影响,磷素水平在小麦的磷、锌营养平衡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磷锌拮抗作用只在双方供应不适宜的情况下发生,而且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施磷方式对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与磷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以高产春玉米金山27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在3个施磷水平(P2O5 100、 150和200 kg/hm2)下,不同施磷方式(分层施磷和传统施磷)对其磷素吸收、 转运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分层施磷较传统施磷方式玉米植株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完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磷方式间,茎鞘、 叶片、 穗部营养体各生育时期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差异多数不显著,但完熟期子粒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分层施磷均显著高于传统施磷方式。 同一施磷水平下,叶片、 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中磷素的转运量均表现为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但差异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 转运率及对子粒贡献率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磷肥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偏生产力和利用率均以分层施磷高于传统施磷方式,且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分层施磷方式能促进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可提高磷肥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硫酸铝及氮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的出苗和生长没有明显变化。无论施磷与否,土壤有效磷曲线均随硫酸铝用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改良剂用量不变,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在不断增加。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在不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O—P〉Ca10—P〉Al-P〉Fe—P〉Ca2—P〉Ca8-P,其中Ca8-P是Ca2-P的有效补充;在施用磷肥的条件下,其变化顺序为Ca2-P〉Ca8-P〉Al-P〉O-P〉Fe—P〉Ca10-P,其中Ca8-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在硫酸铝为0.3%,施用不同用量磷肥条件下,其顺序为Ca2-P〉Ca8-P〉Al-P〉Fe—P〉O-P〉Ca10-P,其中Ca8-P、Al-P和Fe—P成为Ca2—P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比对木薯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淀粉工业原材料,被认为是非粮生物质能源的最合适原料。氮、 磷、 钾含量水平显著影响木薯产量,但有关木薯养分阶段性累积特征及其对生物量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本文比较了不同肥料配比情况下,木薯生物量, 氮、 磷、 钾累积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生育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及施肥对其影响。【方法】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为材料,2009年在广东省郁南县丘陵坡地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共设CK、 NP、 NK、 PK、 NPK 5个施肥处理。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和成熟期调查生物量和氮、 磷、 钾含量,得出氮、 磷、 钾累积动态。以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作为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对各时期氮、 磷、 钾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华南205的生物量累积动态呈S型曲线, 生物量在苗期较小,进入块根形成期后快速提高,当进入成熟期后增长逐渐减缓。氮肥对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木薯氮含量的变幅为3.99%~0.93%, 磷含量为0.82%~0.26%, 钾含量为1.39%~0.89%。氮、 磷、 钾含量均在苗期最高,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尤以氮含量降幅最大。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 磷、 钾含量。PK处理的氮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32.96%,NK处理的磷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16.21%,NP处理的钾含量较NPK处理降低了50.37%。氮、 磷、 钾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木薯整个生育期的营养状况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 苗期的钾含量及块根生长阶段的磷含量相关性最大。氮、 磷、 钾的吸收累积量随着木薯生长不断提高,其中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累积量较大,块根形成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的磷累积量较大,块根生长早期、 块根快速膨大期、 成熟期的钾累积量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 磷、 钾累积量对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影响显著,同时,苗期及块根生长早期的氮、 钾累积量对养分累积总量影响也较大。【结论】木薯氮、 磷、 钾含量随着植株生长不断下降,而累积量却不断提高。不同氮、 磷、 钾肥料配比显著影响木薯的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 物质累积及产量形成,其中氮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苗期、 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为氮、 磷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块根形成期、 块根生长早期及块根快速膨大期为钾肥的补充阶段。  相似文献   

14.
黄土旱塬冬小麦磷素含量累积动态与磷肥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植株磷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冬小麦植株体内含磷量的影响呈V型,冬前期最高,随着作物生长逐渐降低,灌浆期达到最小值,随后又有回升。冬小麦磷素累积主要集中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成熟期2个阶段进行,保证这2个阶段磷素供应对小麦的良好生长有重要作用。从磷肥利用效率、产量等指标来看,在施用氮肥90 kg/hm2的情况下,磷肥用量应该控制在45~90 kg/hm2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品种‘正红2号’和‘正红115’为材料,通过2014年和201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低磷土壤条件下,硅磷肥配施对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面积指数,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施硅及硅磷配施的增产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不施磷肥和硅肥)相比,施磷、施硅和硅磷配施处理均可提高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增加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和灌浆期茎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和收获指数,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长,最终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其中施用磷肥增加或降低上述指标的效应明显大于施用硅肥,硅磷配施增加或降低上述指标的效应又明显大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硅和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和配合效应。2014年和2015年玉米籽粒产量均与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施磷肥相比,硅磷配施处理分别增产1 288.57 kg·hm~(-2)(2014年)和1 313.61 kg·hm~(-2)(2015年),且2015年的增幅明显大于2014年,硅、磷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应。综上所述,在四川丘陵低磷土壤条件下,合理进行硅磷肥配施,既能提高玉米生育前期物质生产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又能改善生育后期干物质在玉米各器官中的分配,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潮土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生物量、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碳氮积累量,探讨冬小麦碳氮含量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方法】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施氮磷钾肥及玉米秸秆还田(NPKS)7个处理。在2011 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分别采集越冬、拔节、灌浆、成熟四个生育时期地上部植株样品,利用Euro Vector EA3000型元素分析仪对小麦植株样品的全碳、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NPK、NPKM和NPKS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小麦地上部干重,其中NPKM处理小麦地上部干重在越冬、拔节、灌浆、成熟期分别比CK提高了111%、194%、238%、206%,除越冬期外,等量氮肥条件下,NPK、NPKM和NPKS 3个处理间小麦同一生育期地上部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与秸秆还田这两种措施并不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受不同施肥影响很小,不同生育期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平均值为410 g/kg;小麦成熟期地上部氮含量以N和NK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9.4和18.1 g/kg,其中N处理小麦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52%和66%。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处理小麦氮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中各施肥处理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就使得各施肥处理地上部分C/N比随生育期的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肥下小麦碳积累量差异性和地上部干物质重差异性规律一致,而不同施肥下地上部氮积累量差异性不同于干物质重的差异性,以NP处理最高,达545 kg/hm2,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61%和68%。【结论】施肥方式不能显著改变小麦碳含量但能影响氮含量,因此小麦生物量大小决定了其碳的积累量,相应地,C/N比大小则由氮含量决定。氮磷钾配施、有机无机配施及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从而具有较高的碳氮积累量,这有利于增加农田系统碳、氮积累,提升土壤碳、氮肥力。  相似文献   

1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 磷肥),NPK(施氮、 磷、 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 磷、 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 在施用氮、 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 磷、 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锌水平对苹果幼树干物质和锌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低、中、高3个供锌水平(Zn 0.013、0.254和5.070 mg/L)对苹果幼树干物质和锌积累、分配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过量及缺乏均对果树的生长及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生长初期,苹果幼树根系活动较晚,枝叶的快速生长主要利用根茎中的养分,锌的积累量呈快速增加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低锌处理,除根系明显增加外,其他器官变化较小,根系的锌分配比例明显高于中锌、高锌处理。说明生长后期,低锌、高锌抑制了树体的生长,且低锌处理的树体锌主要分布于地下,上运明显受阻;而中锌、高锌处理,地上部锌含量要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19.
磷钾配施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探明旱砂田西瓜产量、 品质及养分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了3个施钾水平(0、 130、 260 kg/hm2)和4个施磷水平(0、 90、 130、 170 kg/hm2),研究了磷、 钾肥配施对西瓜产量、 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产量和品质均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P170处理的西瓜单瓜重和产量较P0分别显著提高了13.75%和43.79%; 西瓜平均含糖量、 Vc和蛋白质含量较P0分别显著提高了13.75%、 9.48%和11.90%; K260处理的西瓜单瓜重和产量较K0分别显著提高了9.22%和7.54%; 西瓜平均含糖量和硝酸盐含量较K0分别显著提高了5.86%和11.24%。磷钾肥配施对西瓜光合、 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互作效应显著,且均表现出在低钾条件下,各指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或降低; 高钾条件下,则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以磷肥效应较大,钾肥次之,在磷、 钾配施的所有处理中,K260P170处理的西瓜光合速率、 产量和养分利用率均最高。本试验在施用氮肥200 kg/hm2条件下,砂田西瓜的磷、 钾最优施肥量分别为170 kg/hm2和260 kg/hm2,相应的N、 P2O5、 K2O比例为1∶0.85∶1.3。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施用磷肥对湖南稻田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有机磷组分的季节变化及其有效性,以湖南省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田土壤有机磷组分的施磷效应、在植稻期间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使土壤中活性有机磷得到较大的增加,而对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影响较小。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的变化主要是中活性有机磷,而其余3种形态有机磷在水稻生长期间几乎保持不变。不管土壤是否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与有机磷总量总是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磷的确是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源;在早稻生长期间土壤各形态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的大小顺序为: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在晚稻生长期间土壤各形态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一般随水稻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