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长春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初步探讨了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随机选择长春周边地区不同泌乳期黑白花奶牛50头,按常规挤奶消毒,以被检乳区为单位进行采样。对乳样中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主要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样中分离到3种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67.35%;大肠杆菌占24.49%;链球菌占8.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近1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四环素、痢特灵、红霉素产生耐药性;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Ⅵ和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在治疗奶牛乳腺炎时应尽量交叉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并努力开辟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自然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表达变化,经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了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其感染的奶牛.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后PDQuest 8.0软件检测差异表达蛋白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奶牛血浆中有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6个蛋白点经质谱鉴定为结合珠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等4种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表达量增加.ELISA法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的结果也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血浆结合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结果提示乳房炎奶牛血浆蛋白的变化可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症的应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择某奶牛养殖场的24头奶牛作为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的研究。从研究数据来看,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杆菌。  相似文献   

4.
调查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状况,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牛乳中药物的残留。本研究从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纯化与鉴定出95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并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O血清型鉴定、小鼠(Mus musculus)致病性试验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95株大肠杆菌共鉴定出37种血清型,覆盖了54株分离株,另有2株自凝,39株未鉴定出型,较常见血清型为093和09;大肠杆菌分离株接种小白鼠剖检可见明显病变;95株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8种药物耐药率超过50%,青霉素的耐药率甚至达到100%,同一菌株最多耐药14种,最少耐药2种,耐药6种以上菌株占到51.58%。表明,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比较复杂,且对多种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存在着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和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巢式PCR检测无乳链球菌16SrRN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隐性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和快速的巢式PCR方法用于检测奶样中的无乳链球菌。利用链球菌属(Sgeptococcus)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作为链球菌属的阳性控制,在保守区内的可变区设计无乳链球菌特异的引物。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奶样中无乳链球菌的增菌培养,简便、快速提取DNA和特异性PCR反应,可以检测到奶样中1CFU/mL的无乳链球菌,可以用作牛群中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早期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提高 ,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但牛的疾病防治也是整个饲养环节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奶牛的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这三大常见病 ,一旦感染 ,难以短期内治愈 ,给奶牛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将这 3种常见病的有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奶牛乳房炎1.1 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 ,能有效的预防乳房炎 ,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 :肩部皮下注射 3次(每次 5ml) ,第 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 1针 ,3 0天后注射第 2针 ,并于产后 72小时注射第 3针。1.2 乳头药浴停乳或临产…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可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牛奶品质,给奶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从多方面加强对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高奶业经济效率已势在必行。基于此,综述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各项治疗措施,为提高奶牛养殖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最终目的在于保障奶牛养殖户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与牛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健康养殖的监控重点,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图像的奶牛乳区温度分布测量与乳房炎识别方法。通过现场采集的健康与患病共189头荷斯坦奶牛挤奶前后的后乳区热红外图像样本,提出了左右后乳区自动识别方法,确定了后乳区的特征区域及识别乳房炎的数据最佳采集时间为挤奶前。通过线剖法获取奶牛特征区域内的温度值点,建立乳区温度分布拟合方程,经分析发现91.9%的健康奶牛乳区温度拟合线的斜率小于0,斜率范围为-0.083~-0.001;92.1%的患病奶牛乳区温度拟合线的斜率大于0,斜率范围为0.001~0.093,可根据温度拟合线斜率的正负实现奶牛乳房炎的自动识别。与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健康奶牛左右后乳区的识别准确率均值为76%,患病奶牛的左右后乳区识别准确率均值为75%。该研究提出的方法为牧场奶牛健康管理与乳房炎的快速在线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检测大多是采集奶牛乳汁进行理化性质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环境有着较高要求,且检测周期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奶牛乳房炎的自动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根据数据的传感器类型,从视觉传感器、自动挤奶系统与其他传感器3个方面阐述了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的研究进展。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乳房热红外图像和基于乳汁图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较大程度上保障了动物福利,但检测精度有待提升;基于自动挤奶系统(automatic milking systems, AMS)的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方法利用AMS获取乳汁信息,然后构建乳房炎检测模型,该方法检测误差较小,但成本较高;基于其他传感器的奶牛乳房炎检测方法采用独立研发的传感器获取乳汁数据,预测乳房炎发病情况,该方法操作简便,但使用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检测模型精度差异较大。该文还探讨了目前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领域存在的精度低、实时性差、自动化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展奶牛乳房炎自动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共患性疾病,病原菌感染是大多数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随着我国奶山羊养殖方式逐渐规模化、工厂化,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生对相关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基于此,对奶山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分类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病原学调查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之一。从5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样分离株中挑选了培养和形态典型的六株进行生化试验和传代稳定性试验,进一步研究这六株菌的凝固酶、溶血素等致病性因子和耐药性。对菌体裂解产物进行蛋白电泳图谱分析发现菌体蛋白条带具有很高的相似性,TQ-1株电泳蛋白条带密度较其它几株高。用其中四株生化典型、传代稳定、致病因子较多的菌株免疫兔,制备高免血清,分析全菌抗原的蛋白转印图谱,发现XG-2株在52KD处有特殊保护性抗原条带。综合本文各试验结果,确定以TQ-1和XG-2株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奶牛隐性乳房炎难以防治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检测系统。通过电脑与USB摄像头采集牛奶p H测试纸图像,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特征与形态学处理的分割方法,分割化学反应区并获取RGB值,使用Foss5000牛乳体细胞分析仪得到牛奶体细胞实测值,采取幂回归法建立RGB值与牛奶体细胞数的预测模型,并基于Android技术开发了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牛场实测20组数据试验结果显示,牛奶体细胞数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70,估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67%,标准差为1.88%。系统估测牛奶体细胞数较为准确,可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特性及致病菌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垫料生产方式因工艺差异导致垫料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不利于垫料技术的推广,滚筒发酵具有高温、快速等优势,探讨其垫料生产过程的致病菌变化特征,可为解决产业问题提供支持。该研究以滚筒好氧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培养法对夏季和冬季垫料生产过程中滚筒不同位置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氏菌)数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物料的理化特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夏、冬季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过程中筒仓内温度较稳定,滚筒内部温度可维持在65 ℃以上;成品垫料的含水率均低于45%;链球菌和克雷伯氏菌在垫料成品中均未检出,夏季垫料成品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数量高于冬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理化指标中影响致病菌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滚筒温度,其次为总碳。该研究为滚筒发酵生产牛粪再生垫料的技术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部分先进措施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视频分析的多目标奶牛反刍行为监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奶牛反刍行为与其生产、繁殖和应激行为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现有方法多采用人工观察或可穿戴式装置进行奶牛反刍行为的监测,存在误差大、容易引起奶牛应激反应、成本高等问题。为了实现多目标奶牛反刍行为的实时监测,该研究基于视频分析与目标跟踪技术,在获取奶牛嘴部区域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压缩跟踪算法(compressive tracking,CT)和核相关滤波算法(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KCF)在多目标奶牛反刍监测中的性能。为了验证不同算法对奶牛反刍行为监测的效果,分别用9段视频进行了试验,针对误检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咀嚼次数判定模型,最后与实际的奶牛反刍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多目标监测,KCF算法平均帧处理速度为7.37帧/s,是CT算法平均帧处理速度0.51帧/s的14.45倍;KCF算法平均误差为13.27像素,是CT算法平均误差38.28像素的34.67%。对双目标监测,KCF算法的平均误检率为7.72%,比CT算法的平均误检率18.56%低10.84个百分点;2种算法的帧处理速度分别为10.11帧/s和0.87帧/s;平均跟踪误差分别为22.19像素和28.51像素,KCF算法的平均跟踪误差仅为CT算法的77.83%。试验结果表明,KCF算法具有较低的误检率及较高的帧处理速度,更适合奶牛反刍行为的监测。在此基础上,验证了2种算法在不同光照、不同姿态和不同程度遮挡等影响因素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CT算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甚至丢失目标,而KCF算法仍然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好的适应性,表明将KCF算法应用于全天候多目标奶牛反刍行为的分析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Mastitis, a worldwide endemic disease of dairy cow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creased efficiency in milk production. Early medical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nonreversible losses in milk production caused by this infection. Various diagnostic tests for mastitis are available, including a test measur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ilk (MEC test), the industry standard of somatic cell counting (SCC test), a bacteriological test, and a recently developed test measuring mammary associated amyloid A (MAA test). None of these tests is considered a gold standard, howeve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se tests provides the best results, and at what cos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ilk production. For this study, 25 cows were tested at all four quarters of the udder with each of the aforementioned mastitis diagnostic tests. Based on the data, the disease prevalence as well as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of the four tests were estimated with a Bayesian approach by extending the Hui and Walter model with two independent tests and two populations to a model with four partially dependent tests and one population. This model was further combined with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o estimate the overall test accuracy.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精饲料精确饲喂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奶牛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奶牛精细饲喂是重要的实现途径,该文对奶牛精饲料精确饲喂与配套饲喂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文以个体奶牛为饲养管理单位对200头和500头牛群进行了"TMR(total mixed ration,全混合日粮)+精饲料精确饲喂"饲喂模式的牛舍内和奶厅外饲喂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牛舍内饲喂采用牛颈枷间距1.2 m,装备行进速度0.45 m/s时,识别系统对奶牛的识别率100%,识别准确率不小于96%,抢食率不大于4%,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2 s,每百头奶牛饲喂时间不大于0.4 h;奶厅外饲喂采用牛颈枷间距1.4 m,装备行进速度0.7 m/s时,识别系统对奶牛的识别率100%,识别准确率不小于99%,抢食率为0,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2 s,每百头奶牛饲喂时间不大于0.35 h;同时试验期间比2011年同期传统"TMR+人工补饲精饲料"饲喂模式平均单产提高0.8 kg/d,并减轻了劳动强度。研究结果可为奶牛饲喂与养殖模式相关研究、牛场建设与改造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北京地区奶牛场防暑降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较系统的探讨。文中在评价了奶牛场不同环境的暑热程度基础上,通过三种降温措施的比较,提出了以蒸发降温为主的夏季环境管理方法。并从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通风量的模拟计算、蒸发降温装置的试验设计等方面对该管理方法的实现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