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壤调理剂对旱、盐条件下草种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土壤调理剂对草的生长影响,并探讨其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应用调理剂可减轻干旱土壤盐碱的危害,提高出苗率在75%以上。土壤调理剂作种子包衣有较好的抗旱保苗效果,包衣处理的草籽出苗率较对照提高约19%;包衣处理的苗期土壤水分较对照高5%~11%;包衣处理的苗期耗水量较对照降低5%~12%。播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土壤含水量约11%)和20%(土壤含水量约5%)的土壤上,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出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1%~14%和14%~24%;0~20cm土层含水量较对照增加4%~15%。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时,土壤调理剂处理的苗期生物量较对照增加3%~42%,单位耗水量较对照降低9%~3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20%时,调理剂处理的苗期生物量和单位耗水量较对照亦分别表现为增加和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综述了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土壤调理剂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且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主要功能包括改良土壤质地与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盐碱土、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等。在土壤改良过程中,针对不同土壤障碍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土壤调理剂将达到较好的改良效果。然而,土壤调理剂在推广应用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潜在的环境风险、功能定位和认识问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包装标识混乱等,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壤调理剂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壤酸化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在重庆市长寿区开展柑橘酸性土壤追施不同土壤调理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夏氏蓝得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土革、硅钙镁和生石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评价不同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调理剂对土壤p H的提高效果为硅钙镁生石灰土革夏氏蓝得钙镁磷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土壤有害物质的毒害,提高柑橘的产量,改善柑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土壤调理剂配合微生物菌肥或有机质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柑橘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设置普通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常规施肥和等养分肥料+常规施肥4个处理,在胶东酸化果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与普通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容重降低2.72%~4.76%,粉粒含量增加3.12%~5.28%,孔隙度提高1.74%~3.54%;在土壤化学性状方面,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3.74%~10.57%,pH提高0.07~0.45个单位。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苹果产量,相比于普通土壤调理剂,施用全量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增产4.84%,减量15%施用仍增产2.87%,而二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此外,连续两年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苹果的品质,其中总糖含量提高9.35%~15.46%,糖酸比提高21.84%~46.58%。综上,胶东酸化果园(pH4.5)在常规施肥下配施腐植酸土壤调理剂1 275 kg/hm2可作为短期内改良酸化土壤、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理剂进行亲水和疏水处理,探究调理剂不同界面特性对黄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揭示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为不同类型盐碱地改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苏打盐碱土为例,设置土柱试验探究调理剂改性前后土壤中不同盐离子在空间上的运移规律。[结果] 添加未改性调理剂、亲水改性调理剂、疏水改性调理剂后,表层脱盐率分别为79.72%,59.91%和84.79%,远高于未加调理剂的12.64%。较添加未改性调理剂组相比,亲水性处理组含水量提高6.59%,全盐量提高了47.13%;疏水性处理组土壤含水量降低了0.67%,全盐量降低了25.22%;pH值分别从10.5降低至8.08,8.71;表层Na+含量分别降低10.39%和30.46%,K+含量分别降低10.22%和45.93%。[结论] 调理剂的界面特性可显著影响土壤中水盐运移。疏水处理更能提升调理剂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强化盐分随土壤水的下渗对盐碱地改良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万青  胡振民  李欢  李荣林  杨亦扬 《土壤》2019,51(6):1086-109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调理剂与茶叶配方肥配施对茶园土壤性质和茶叶产量品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茶园土壤肥力及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表层(0~20cm)土壤的改良效果要明显好于亚表层(20~40cm)土壤。其中,"亚科丰"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的幅度较高,其次是"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和生物质炭处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肥力以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酸性土壤茶园在施用生物炭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含量,同时也能提高茶叶百芽重和发芽密度以及鲜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2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均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氮)、C(单施土壤调理剂)、FU(习惯施肥)、FC1(习惯施肥+600/300 kg·hm-2土壤调理剂)、FC2(习惯施肥+900/600 kg·hm-2土壤调理剂)、FC3(习惯施肥+  相似文献   

8.
针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研究分析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对促进土壤脱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容重、EC、全盐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a+、K+、Ca2+、Cl-、HCO3-含量降低,有效抑制土壤返盐;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菌肥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趋于增加,尤其是固氮菌和分解有机质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加,土壤有益菌含量的增加对黄瓜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土壤调理剂及其配施微生物菌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表层盐分、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为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缓解盐胁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增施土壤调理剂是改良盐碱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因盐碱土改良调理剂种类繁多,成分差别大,使用尚存争议,为给土壤调理剂在盐碱土改良中的应用及绿洲土壤盐碱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用5种不同成分土壤调理剂,在不改变河西绿洲灌区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研究了增施土壤调理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不同时期后,同土层各处理pH、EC值较不施土壤调理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和EC值总体表现为增施硫黄粉9 000 kg/hm2 > 增施磷石膏30 000 kg/hm2 > 增施腐植酸1 200 kg/hm2 > 增施禾康土壤调理剂45 kg/hm2 > 增施盐地宝盐碱土改良剂45 kg/hm2 > 不施用土壤调理剂。增施磷石膏30 000 kg/hm2、硫黄粉9 000 kg/hm2、腐植酸1 200 kg/hm2均可降低Na+、Cl-含量,增加Ca2+、SO42-含量,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明显。各处理对玉米折合产量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呈现为增施腐植酸1 200 kg/hm2、增施硫黄粉9 000 kg/hm2、增施磷石膏30 000 kg/hm2、增施禾康土壤调理剂45 kg/hm2、施盐地宝盐碱土改良剂45 kg/hm2、不施用土壤调理剂。综合考虑认为,在河西绿洲灌区不改变当地施肥水平和方式的前提下,增施腐植酸1 200 kg/hm2和增施硫黄粉9 000 kg/hm2对河西绿洲灌区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土壤调理剂被大量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修复,目前对调理剂效果的评价以农产品是否达标为主,而关于调理剂对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等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指标变化来评价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结合水稻相关参数对调理剂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粤北Cd污染高风险区施用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土壤中Cd的有效性随土壤pH值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性Ca可能与Cd存在竞争作用;稻米中矿物质元素增加有利于抑制Cd向稻米中转移。综合各调理剂对稻米Cd含量、土壤质量、稻米品质的影响,发现相对其他几种调理剂,调理剂C的综合效果最好。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来评价调理剂的综合效果,对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烟株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干旱地区土壤保水的有效措施,研究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有利于烟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覆膜土壤含水量高于不覆膜土壤,覆膜烟株生长及抗逆性明显高于不覆膜烟株。不同起垄覆膜方式相比较,土壤含水量及烟株前期生长指标及抗逆性表现为,冬前起凹垄。覆膜〉起凹垄,覆膜〉起凸垄,覆膜〉起凸垄。不覆膜,说明提早起垄、垄面为凹形并进行覆膜处理是干旱地区提高烤烟移栽质量,促使烟株早生快发,增强烟株抗逆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改良剂对宁夏地区盐碱土土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玉米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姚伏镇大兴墩村的盐碱土在施用硫磺、有机肥、石膏、PAM等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类改良剂均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空隙度随之增加,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与水分利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当地盐碱土的改良;硫磺的最佳用量确定为在30.45 g/盆,并需要注意土壤通气性,防止发生反硫化作用,对玉米根系产生毒害;综合而言,PAM改良效果最佳.其次是石膏和S3处理.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降雨、土壤水分和苗木成活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量通过影响土壤水分而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为了研究降雨、土壤水分和苗木成活率之间的关系,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降雨、土壤水分和造林成活率相关性进行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降雨对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可用回归方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低于6.3mm的降雨不会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属无效降雨;(2)建立了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成活率的数学模型;(3)对山杏、山桃、沙棘、柠条4种树种而言,土壤含水量分别低于5.1%,6.0%,6.5%,4.6%时其造林成活率为0;满足85%的造林成活率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9%,13.0%,13.8%,12.0%;(4)若以多年春季平均土壤含水量9.8%为本底值,对山杏、山桃、沙棘和柠条而言,只有在降雨量分别高于18.1,24.6,29.7,18.6mm时,造林成活率才能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盐及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提高了旧地膜覆盖田地耕层的土壤水分,降低旧地膜覆盖带耕层土壤盐分,提高旧地膜附近及旧地膜间耕层土壤盐分;地膜再利用对深层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无显著影响。地膜再利用缩短了旧地膜覆盖带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促进了油葵幼苗生长;但地膜再利用延长了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降低了出苗率及存活率,抑制了幼苗生长。地膜再利用种植油葵时应将油葵种植在旧地膜带覆盖带上,不应种植在旧地膜之间。  相似文献   

15.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增加播前地表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临汾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高、缺苗断垄、苗数不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覆盖深松加地表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地表处理对土壤墒情、覆盖率、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是:在覆盖量相同的情况下,动土量越小,土壤保墒效果越好;与保护性耕作原工艺相比,增加地表处理后播种质量改善、出苗率提高;增加地表处理可提高0~50 cm土层水分利用率;增加地表处理使小麦单产在保护性耕作基本处理的基础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试验证明,覆盖深松加地表处理是一项旱地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穴状衬膜客土基盘水盐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地泥质盐化土进行穴状衬膜和配置客土基盘等措施的改造,并对含盐量不同的Ⅰ号、Ⅱ号、Ⅲ号台田穴内穴外水盐动态数据进行收集,研究减少大规模客土绿化,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盐碱地绿化种植模式。结果表明:Ⅰ号、Ⅱ号、Ⅲ号台田穴内含水率值及电导率值与穴外相比,穴内平均含水率值均高于穴外,且靠近苗木根系处20—40cm土层含水率值达到最大;穴内的平均电导率值均低于穴外,且在60—80cm土层由于石砾隔盐层的排盐阻盐作用电导率值最低。研究结果表明:穴状衬膜客土基盘能够有效地减少栽植穴内水分蒸发渗透和穴外土壤盐分的渗入,起到了保水阻盐的作用,为苗木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局部土壤环境。因此,此造林模式可降低土壤含盐量,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单纯客土造林费用低,加之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别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开展了沟施、混施、撒施、穴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干旱的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具有显著作用。幼苗期、三叶期不同施用方式的土壤温度上升缓慢,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拔节期到收获期不同施用方式促进了玉米生长,延长了玉米生长期,提高了玉米产量及生物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和灌溉水产出率。不同施用方式中,沟施的效果相对较好,撒施较差。研究表明,河套灌区玉米生产中施用保水剂应以沟施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Malus pumila)-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豆的关键物候期对间作系统和对照单作的土壤水分、大豆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平均含水量变化显著,苹果树和大豆对土壤水分竞争的空间区域和强度也有明显差异,土壤水分耗用最大的时期为大豆开花期;(2)水平方向上,各个物候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均随着与树行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最低值出现在距离果树行最近的区域;(3)垂直方向上,在大豆的苗期和结荚期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在开花期,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4)当前树龄下,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的水分效应相对于大豆单作,整体表现为负效应,并对间作大豆的生物量和产量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基于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水分在不同物候期的分布特征,建议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缓解种间水分竞争并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