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祁连山北坡水热条件对林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祁连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年降水量乔木林年蒸散耗水量,据此确定了洪足乔木林需水的高度带。分析得出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10℃和6℃,分别是乔木林和灌木林生长的下限温度指标。根据祁连山北坡水,热条件的分布,确定海拔2500-3200m中山区适宜发展乔木林,海拔3200-3700m亚高山区适宜发展灌木林,其余山区只能生长草类。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与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立地适应性和密度合理性,在山西省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区,利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0年生华北落叶松2种密度(2600和3500株.hm-2)的人工林生长过程和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林分树高生长量基本相同,几乎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林木直径和立木材积生长过程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的生长状况和密度结构优于高密度林分。2)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系数(Sk)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Sk=0.01,接近正态分布,密度结构基本合理;高密度林分Sk=0.45,偏离正态分布,林木密度偏大。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峰度系数(K)相差不大(分别为-0.64和-0.74),密度因素对林木分化的作用较小。3)低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没有受到密度的影响;高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从6年生开始明显下降。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为10年生时,合理密度约2600株.hm-2;若不考虑10年生之前的间伐利用,可以作为人工造林合理的初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评估实务、数据管理、报表打印等功能。实际林场评估实例表明,系统的实现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和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宁夏读者李新志来信:10年前,我承包了村上的20 hm2荒地植树。承包合同规定,收益的70%归我自己。经过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现在大部分林木已经成材,我打算将属于自己的70%林木砍伐出售,不知能否自行砍伐?宁夏银川市司法局李文成律师回答如下:林木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国家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了制止盗窃、滥伐林木现象,我国刑法规定了盗伐林木、滥伐林木等有关林木方面的犯罪。其中,滥伐林木罪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行为。森林法第23条规定:“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  相似文献   

6.
7.
黄土区土壤水分与植物耗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降水少,蒸发量大的黄土地区,简要论述了黄土区土壤水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林木单株耗水量和应用水量平衡方法的研究,并重点概括了目前较新的几种林木蒸腾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流域由于对土地利用不合理,生产效益低,而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本试图根据当地农,林用要的要求,制定出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表》供利用参考。同时还具体提出综合治理的土地利用意见和林木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林木遮荫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试验表明,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林木行距呈正比,林木行距每增加1m,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3μmol/m2·s和0.2μmol/m2·s,说明林木行距过小,则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通过计算,在该杨树4年林龄条件下小麦取得最大产量的行距为21~22m。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林木的风致振动灾害,该文基于减振控制理论研制了4个套管弹簧减振器,并分别对4株新疆杨试件实施风致减振控制。在自制的简易风洞中模拟自然风环境,进行有、无减振器作用的减振对比试验,得到了风致动态应变、风致动态位移、风致动态速度及风致动态加速度响应特征对比曲线。结果表明:在林木上粘贴的电阻应变计及装设的电荷加速度计能够测得林木的风致动态响应;在林木上安装该文研发的套管弹簧减振器能有效降低林木的应变、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等风致动态响应峰值,并能很好地对林木实施风振控制。该文研发的套管弹簧减振器构造相对简单,造价低廉,耐候性好,适合大面积推广,尤其适合立地条件困难地区的林木风灾保护。应用该文研发的套管弹簧减振器对林木风灾实施保护,开辟了林木风灾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指数作多样性指标,运用扩散系数、扩散指标等聚集度指标对乳源木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物种比较丰富,群落处在以乳源木莲、拉氏栲等为优势种的进展演替中,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乳源木莲在空间上属聚集分布(此分布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乳源木莲正处于成熟种群,可作为天然林更新的主要保护树种。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数量特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立木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对森林的发展与演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面积为4hm2)植被群落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树种组成、径级结构、生物量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分属8个乔木种群,密度为79.25株/hm2,占全部乔木的10.13%;枯立木生物量为18.46t/hm2,占全部乔木生物量的6.88%;山杨枯立木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占全部枯立木的83.60%和90.58%,是样地中枯立木数量和生物量最大的树种;枯立木胸径(DBH)分配以DBH<22cm为主;林分内所有枯立木的平均角尺度值为0.543,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Biological communities differ over time and in space, and in the forest these communities often vary according to trees and tree gaps, mediated by mechanisms that are likely to change over time and as a tree are removed. In this paper we ask the questions: 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tree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oe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hange in the short-term when a tree is removed, and does this change depend on the initial influence of the tree? We us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alysis and a geostatistical approach to study effects of trees and tree removal (thinning)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young boreal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forest. An experiment was setup where half (four) of the included trees were cut and soil was collected prior to (t0) and one month after (t1) tree felling.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long two perpendicular transects originating from each of the eight study trees. A tree influence index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sample point from the distances to neighbouring trees, weighted by tree diameter. We found that individual trees are important in structuring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responded to the gradient in tree influence. Also strong spatial structure was found corresponding to the patch structure induced by trees.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ree felling (t0 and t1) was found to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felled and non-felled trees: samples from felled trees came to resemble samples with a low value of tree influence and samples from below non-felled trees came to resemble samples with a high value for tree influence. We thus found tha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boreal forest is spatially structur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single trees, and tha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es seasonally and is affected by tree removal, in an intricate manner that reflects the initial influence of trees.  相似文献   

14.
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阳梯田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水源涵养林的存在对于梯田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得到元阳梯田水源涵养林的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对元阳梯田全福庄流域4种主要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下的植物物种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规律进行了标准样地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55种,隶属66科,其中,山茶科、禾本科、蓼科植物占有绝对优势,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不同;物种丰富度大小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乔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杂木林>人工水冬瓜林;灌木层: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无灌木层分布;草本层:次生落叶阔叶林>人工水冬瓜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杂木林。植被分布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存在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淳化县人工刺槐林林分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林地的总体多样性、林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研究了陕西省淳化县刺槐林径阶、平均树高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在自然恢复下,共发现灌木12种,分属于7科10属;草本46种,分属于17科37属。林下植物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也增加,灌木层、草本层分层较为明显,草本层在植物多样性和重要值等指数上显示高于灌木层。研究表明,1 000~1 500株/hm2的中等密度刺槐林,坡度小于35°的斜缓坡、阳坡、坡下部更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林分径阶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密度小于1 500株/hm2时,平均树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评价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南亚热带桉树林(2代和1代)和针阔混交林(10~11 a生和5~7 a生)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Ⅰ(10~11 a生)有68种植物,隶属38科62属,桉树林Ⅱ(桉树2代)有41种,隶属26科39属,针阔混交林Ⅲ(5~7 a生)有53种植物,隶属30科48属,桉树林Ⅳ(桉树1代)有55种植物,隶属33科51属。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较大的科为杉科、樟科、金缕梅科、大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楝科,灌木层为五加科和大戟科,草本层以禾本科、鳞始蕨科和乌毛蕨科为主。桉树林乔木层重要值较大的科为桃金娘科、芸香科、樟科、大戟科和漆树科,灌木层为冬青科、樟科、大戟科和芸香科,草本层以禾本科和里白科为主。4种试验林间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显著(P > 0.05)。针阔混交林Ⅰ乔木层和灌木层H’指数、D指数及E指数显著高于草本层(P < 0.05),桉树林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间H’指数、D指数及E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均匀度指数(E)均大于桉树林。与针阔混交林Ⅲ相比,针阔混交林Ⅰ乔木层物种S,H’,DE指数呈上升趋势,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呈下降趋势。与1代桉树林Ⅳ相比,2代桉树林Ⅱ灌木层和草本层S,H’和D指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锥的天然分布与适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锥是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的珍贵乡土阔叶造林树种。在充分论述红锥天然林的分布区域、植被、土壤、生态习性和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红锥的适生生态条件与发展前景,为科学地发展红锥人工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甜槠林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 800m2标准地调查,应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等研究甜槠林9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甜槠林主要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运用5种分布函数模型对福建永春县牛姆林米槠天然林主要树种的胸径和地径进行拟合,以筛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分布函数模型,探索其林分直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米槠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应用正态分布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峭度、偏度和变动系数等特征值可用于描述天然林的生长特点;3正态分布参数可通过较易获取的林分直径实测值来预估,进而预测林分各径阶林木株数、蓄积量及其动态变化,为米槠天然林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区域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大小及分布规律,为地方森林碳汇经营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河北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乔木树种采用方精云建立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灌木和经济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分子式含碳率,对秦皇岛市森林植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运用ARCGIS软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2005年,秦皇岛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4.30×106 t,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1.72t/hm2。全市各区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高,南部平原低"的空间格局,而植被碳密度呈现相反的趋势。林分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6.04%,林分平均碳密度为12.09t/hm2。林分针阔分明,阔叶林碳储量略大于针叶林碳储量,天然林碳储量大于人工林碳储量。全市林分碳储量以中、幼龄林为主,二者各自占林分总碳储量的24.07%和56.31%。[结论]未来秦皇岛市森林植被仍具有较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