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GM(1,1)模型的前置零后的线性回归解法,就文献中的灰色消解模型进行了改进,实例表明,不仅计算工作量下降了,而且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判别灰色模型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哪一个更适合于降雨量的预测,以山西省寿阳县蔡庄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模拟、无偏灰色模拟、滑动无偏灰色模拟3种模拟方法对研究区40a的降雨量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方法的精确程度。选出最优方法,将精度最高的滑动无偏灰色模型辅以马尔科夫模型,形成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再与灰色模型作对比较,判断其精度。结果表明,灰色模型对于长期预测和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列拟合效果较差,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的波动性,模拟效果更好。因此,在改进灰色模型的基础上辅以马尔科夫模型,形成改进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发挥出灰色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各自的优点,达到了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农机总动力发展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农机总动力的需求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形系统,其发展变化具有增长性和波动性。该文首先在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陈代谢型灰色预测模型群,然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BP网络模型的优缺点,建立了串联新陈代谢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并对中国农机总动力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际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预测法的芜湖市耕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芜湖市耕地预测模型GM(1,1),利用1996-2003年耕地面积建立时间数列,对其求解、检验、预测,可得到今后数年的芜湖市耕地面积数量,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并对灰色系统模型应用于耕地面积预测作了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①灰色模型适合于任何一个无规律到有规律的系统。②耕地数据在主导因素——政府政策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它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灰色数列。③应用灰色模型作耕地面积预测为政府做耕地长期规划提供了一个较精确的预算方案。  相似文献   

5.
植株体内农药含量的灰色建模和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药经茎部进入植株体后在其内输运的特点,着重阐述了植株体内农药含量灰色模型的构造及环境因子与农药含量的灰色关联关系,以此说明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河北省芦台农场进行了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合理化目标的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系统GM(1,6)模型,并根据模型序参量分析系统总体功能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为寻求合理化目标和灰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粮食产量预测精度的方法,该文应用1988-2005年晋城市粮食产量相关数据的分析,对线性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3种粮食产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粮食产最的影响因素作出关联因子排序;其次,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再次,利用灰色GM(1,1)模型得到主要影响因素的预测值,同时,利用原始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将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入值,得到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通过比较这3种粮食产量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得出灰色多元线性回归组合模型最适宜于晋城市粮食产量的预测.该研究可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严重干旱发生年份的GM(1,1)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灰色GM(1,1)模型对稳定序列的中长期预测效果较好,对变化幅度较大的严重干旱年序列的中长期预测效果较差。本文采用中心逼近式灰色GM(1,1)模型,通过调整m值,使模型精度达到要求,从而建立浙江省严重干旱发生年份的GM(1,1)预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预测浙江省下一个严重干旱发生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力侵蚀灰色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重力侵蚀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来反映模型的预测与土壤重力侵蚀观测值之间的关联性,用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为反映土壤重力侵蚀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引入了残差辨识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模型的预报水平,用模型对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的土壤重力侵蚀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为土壤得力侵蚀研究提供了一条定量化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思想,结合经典控制论方法,建立了吉林省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动态控制模型,进而探讨了吉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灰色建模过程中利用残差模型来修正原灰色模型的繁琐工作,提出利用稳健估计理论对灰色建模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筛选,找出数据列中存在的不确定信息,并达到直接建立灰色模型的目的。针对数据中存在不确定信息的实际情况,利用非统计理论对所研究的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对不确定信息中是否含有误差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进而找到一个比较方便而准确的建立灰色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动态模型群法的河流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灰色系统理论 ,构造了一个由 6个 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 ,并运用该模型群对淮河干流枯水期氨氮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 ,灰色动态模型群法能够充分利用近期水质资料信息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 ;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 ,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 ,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 ,预测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思想,结合经典控制论方法,建立了吉林省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动态控制模型,进而探讨了吉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杨政水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190-191
用加权关联度作为灰色米质指数,在介绍其求解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对灰色米质指数在稻米品质综合评判和分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6个籼稻品种综合米质的评判结果表明,如参考数列构造合理,权重系数分配得当,依据灰色米质指数对稻米品质进行综合评判和分级是可行的;虚拟的理想参考数列所建立的评判模型,使评判的适用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徽万佛湖2001-2007年监测资料,采用综合评价法(TLI)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并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构造了3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运用该模型群对万佛湖营养盐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7年万佛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33.537,处于中营养水平,富营养化程度受水期影响较小;(2)运用灰色动态模型群法对万佛湖营养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TN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TP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灰色动态模型群法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能够充分利用近期水质资料信息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预测结果对当地饮用水源保护与淡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物产量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龙江垦区1949-1992年小麦单产资料为例,用灰色系统GM(1,1)动态预测模拟和预测趋势产量,用马尔柯夫链动态预测模型预报气象产量,从而组合一套完整的作特意一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以此模型对黑龙江垦区小麦单进行预测,其结果均怀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用灰色系统模型模拟了土壤—小麦生态系统,土壤和小麦中TC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值。结果表明此模型比二室模型更可靠。  相似文献   

18.
将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与马尔柯夫链相结合,建立玉林市早稻产量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1)模型具有灰色微分动态模型的特点,反映了产量变化的灰色过程;(2)应用马尔柯夫链对该模型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克服了GM模型误差较大等缺点,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3)灰色系统理论与随机过程理论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为统计理论发展开创了新的路径,也为产量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家沟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王家沟流域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和关联度分析法,对反映流域综合治理经济效益指标的代表值-人均年纯收入与农、林、牧、副业各业的产值进行了灰色关闻分析,指出了流域农林牧副各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深流域治理一发,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克森  魏桂良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252-254,256
构建了集雨灌溉工程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模型中的有关计算问题作了探讨。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地处理了各因子权重分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