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是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其利用方式一直深受关注。农户作为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效果与效率。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促进关中地区秸秆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方式分析了关中地区农户秸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除技术障碍与制约条件,继续推行秸秆就地还田利用;做好有效顶层设计,积极推行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构建有效的秸秆资源化利用保障机制"等关中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发展循环农业的视角,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当前临沧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提出了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重要的农业作物,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主食之一。目前,水稻秸秆多数都是露天焚烧,会污染环境,可针对水稻秸秆实施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分析了河源市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存在难题,再借鉴其他地区的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在河源市推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升水稻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水稻秸秆焚烧难题,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利用(燃料化、原料化)两大类。在国家层面上,目前的原则为“多元利用、农用优先”,但对于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这三化并没有设立优先原则。本文在比较秸秆农业利用的历史、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自然适应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后,认为在当前农业形势下,秸秆还田是最优、最现实的农用模式。此外,还从秸秆腐解规律及其调控的角度证明了秸秆还田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树立“多元利用、农用优先、还田为主”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原则,并从秸秆还田补贴、农机农艺配套、病虫草害控制及新型秸秆腐熟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秸秆还田政策及技术。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物质资源,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组成部分。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东北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畜禽养殖区,因秸秆和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均属于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它们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对于缓解环境压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法、座谈法、访谈法及新媒体投票法等方法,调研了东北三省生产者对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认知程度和执行意愿,并对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中,90%以上的生产者对秸秆及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比较认可,期待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活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建议加大农业废弃物的技术推广和资金补贴,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以达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资源化利用以及作物增产,本研究从该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功能的纤维素降解菌株。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与吲哚乙酸(IAA)分泌量测定,筛选出1株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促生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普沙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命名为X2。小麦秸秆降解和玉米盆栽初步试验结果显示,X2菌株经液态发酵15d后小麦秸秆降解率为16.1%,较对照显著提升65.4%;接种该菌株后盆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2.7%,植株根系的平均直径、表面积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22.0%、28.6%和33.3%。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的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2菌株在装液量为25 mL/250 mL、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时生长和产IAA能力最优,产酶的最适pH为5.0。综上,所筛菌株X2具有秸秆降解和玉米促生能力,可在砂姜黑土地区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立足姜堰,直观江苏,剖析了秸秆焚烧之害,探讨了秸秆禁烧之策,指出了秸秆利用之路。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大量、就地、高效、简便、安全的秸秆利用方针,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高效化的秸秆利用目标,从思想观念、利用方法、利用机制、管理方法上实现秸秆利用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与巢湖蓝藻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沼气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蓝藻的资源化利用效率,该研究利用玉米秸秆和蓝藻混合厌氧发酵制备沼气。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玉米秸秆或蓝藻发酵过程相比,玉米秸秆和蓝藻混合发酵能够有效促进沼气的生成。当玉米秸秆、蓝藻和接种污泥混合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质量比是2:8:1,产气效果最佳,挥发性固体产气量为687.3mL/g,其中甲烷体积分数达到63.3%。同时该体系液相磷酸盐含量、总碳、总有机碳也最高,表明该系统内发生为了蓝藻的有效降解。研究结果对于农业废弃物和巢湖蓝藻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秸秆基料(基质)化是秸秆"五料"资源化技术之一,明确其定义及内涵有利于秸秆基料化利用的潜力开拓与技术创新。在分析国内秸秆基料化表述的基础上,对秸秆基料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其主要内容包括:食用菌生产栽培基质,植物育苗与栽培基质,动物饲养过程中所使用的垫料,固体微生物制剂生产所用的吸附物料,逆境环境条件下用于阻断障碍因子或保水、保肥等功能的秸秆物料。最后,深入阐述了秸秆基料化利用的潜力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秸秆中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是一种具有稳定产率、可集中处理、可代替木材作制浆原料的生物质材料。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与酵母共培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产物,该研究模拟反刍动物消化玉米秸秆的过程,从羊瘤胃液中分离出厌氧真菌(Pecoramyces sp.)。以玉米秸秆茎皮碎为底物,与厌氧真菌、酿酒酵母菌S1145在39℃进行共培养72 h,分析发酵对秸秆茎皮降解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作用下,添加不同量的酿酒酵母可对代谢产物中乙醇含量产生影响,其中添加5 mL酿酒酵母时产生的乙醇含量最高,占总代谢产物比例为32.09%,相对于未添加酿酒酵母的对照组,乙醇含量提高了23.04百分点。研究表明,在厌氧真菌与酿酒酵母共培养预处理玉米秸秆茎皮的过程中,添加酿酒酵母可提高乙醇产量,为玉米秸秆高效资源化处理和生物质燃料生产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热解技术是实现农业生物质废弃物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概述了热解技术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梳理介绍了生物质热解基本反应与过程和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制约生物质热解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低成本、高效率多技术集成的外热式回转窑热解炭化技术的方法。结合该团队在的技术积累,针对玉米秸秆热解炭化技术需求,通过集成密封进料、连续热解、热解气/油回燃等技术,开发了连续热解炭化联产技术装备,并建成了500 kg/h热解炭气联产示范工程,验证了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展现了良好的技术应用前景,解决了连续热解设备作业稳定性差、换热效率低等问题,实现了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定向调控热解产物的方法,为实现农村生物质多联产轻简化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可有效实现土壤增碳培肥,但同样存在一系列产地环境问题。基于近年相关研究,总结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病虫草害发生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归纳了当前应用较广泛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对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和以"虫害理化诱控-病虫生物防治-杂草生态防控"为核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效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与农业大国的相关国情,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资源化、多级利用以及价值增值等主要的循环利用原则,然后举例说明3种具体的循环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城乡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和城市污泥等资源的利用及研究现状,提出了制约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的若干问题,并从法律保障、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根据青岛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水体中铜离子污染治理及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等问题,以黑曲霉为改性菌剂,采用固态发酵法改性玉米秸秆,制备出复合生物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改性玉米秸秆,同时对吸附剂的投加量(0.05~0.30 g)、溶液初始浓度(10~200 mg·L~(-1))、溶液初始pH(1.0~6.0)以及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黑曲霉固态发酵法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对Cu(Ⅱ)的饱和吸附量为33.6 mg·g~(-1),是天然玉米秸秆的2.65倍。FT-IR和SEM表征结果显示,改性材料表面空隙增多,更为粗糙,更多的活性基团得以暴露,这为吸附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依据。改性玉米秸秆对Cu(Ⅱ)吸附30 min后达平衡,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技术改性玉米秸秆,是一种快速资源化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了目前的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基质化和生态化等利用方式;其次,分别介绍了秸秆、畜禽粪便、农村垃圾、农村污水4种主要农业废弃物的常用处理技术,同时对各项技术的应用特点、发展难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分类利用模式,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叶叶  莫非  韩娟  温晓霞  廖允成 《土壤学报》2021,58(6):1381-1392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肥力的基础与核心,对作物产量、农业环境,甚至地球碳循环意义重大。作物秸秆作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外部补充,其还田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和碳库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激发效应是一种因新鲜有机质输入而导致土壤本底有机质矿化速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不仅涉及到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还直接关系到农田土壤碳库的平衡及其功能,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尽管对外源有机质输入引起的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如何结合最新的理论结果到秸秆还田固碳减排的生产实践中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主要归结于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及其背后的土壤、气候、管理等相关的驱动因子和过程还未完全明确。据此,本文首先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发生的理论研究进展(包括:共代谢理论、氮矿化理论、化学计量比和微生物残体再利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其次,结合已有的研究证据和理论假设进一步概述了秸秆还田过程中影响激发强度和方向的潜在驱动因素,如:秸秆类型和数量、还田方式、水肥管理、土壤属性、气候因子等。最后,从秸秆还田的高效性、农田碳库的可持续和农业环境的友好性出发,对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就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碳库的优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指出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施用量大且不合理、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畜禽粪便产生量大、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等。结合济宁市实际,提出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教育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完善农业环境监控体系和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