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北第四纪红壤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该研究于2011年利用赣北第四纪红壤区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试验数据,分析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有机质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产流产沙为裸露地最高、顺坡耕作和顺坡+植物篱次之,横坡耕作最小,横坡耕作比顺坡耕作减少径流62.71%、减少土壤侵蚀82.9%;坡耕地径流携带的可溶性氮、铵氮、硝态氮、可溶性磷的流失量都表现为裸地最大,横坡耕作最小;坡耕地泥沙携带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流失量表现为裸地最大,横坡耕作最小;坡耕地可溶性氮中以有机氮流失为主,无机氮中以铵氮流失为主,泥沙中磷的流失主要以泥沙结合态流失。该研究可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劣地土壤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测定用径流小区收集的径流和泥沙样品的养分含量以及泥沙的颗粒组成,探讨了被侵蚀的红壤中不同形态的养分随径流和泥沙的迁移规律及其在流失泥沙中的富集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的,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很少,尤其是五氧化二二磷;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富集率大小依次为:速效钾>水解性氮>全磷>全氮>全钾。  相似文献   

3.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73,自引:15,他引:58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雨强较大情况下 ,土壤养分以泥沙形式随径流迁移 ;当雨强较小时 ,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流失量占流失泥沙养分量的比例较高 ,土壤养分流失氮、磷、钾分别达到 5 3.12 % ,2 3.1% ,2 1.5 % ;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流失泥沙中均有养分富集现象 ,但富集率各不相同 ;土壤养分流失量与雨强及泥沙流失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雨季前后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磷、有机质等养分的拦蓄效果,对元谋干热河谷区那能小流域内草地、林地、坡耕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区雨季前后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5个月的雨季,表层土壤(0—30 cm)中,草地和坡耕地全氮含量分别减少0.001、0.089 g/kg,林地全氮含量增加0.057 g/kg;草地与林地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0.466、1.305 mg/kg,坡耕地碱解氮含量减少25.833 mg/kg;林地与坡耕地全磷含量分别减少0.186、0.320 g/kg,草地全磷含量增加0.030 g/kg;草地与坡耕地速效磷含量分别减少1.540、2.186 mg/kg,林地速效磷含量增加2.161 mg/kg;林地与坡耕地有机质含量分别减少0.294、0.702百分点,草地有机质含量增加0.556百分点。②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全氮与有机质、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全磷与速效磷、有机质相关性不明显。③由于人为扰动,坡耕地雨季前后各土壤养分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养分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降雨强度为104.24mm/h时三峡库区5°紫色土坡面的养分流失规律。研究表明:在降雨后坡面表层土各养分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土壤全量养分流失量表现为坡腰>坡脚>坡顶。随土层加深,土壤剖面养分富集现象越明显。侵蚀泥沙养分在产流过程中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特征,泥沙携带全量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有效养分含量大小顺序为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侵蚀泥沙养分与产流历时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幂函数,养分不同函数表达不同,而径流总氮、总磷与产流历时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表达。  相似文献   

6.
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比较了褐土、棕壤与红壤氮磷钾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中褐土径流量及产沙量最小,红壤最大;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随径流流失量占到流失总量的77.27%~99.79%,径流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红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流失总量最大,褐土最小,棕壤与褐土相比高出4.70%~41.01%,比红壤减少0.30%~17.69%。土壤类型及性质不同使土壤养分流失量存在根本差异,有效地改良土壤,控制及减少径流与泥沙流失是防治土壤养分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滇东南岩溶地区两种地类的水土流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畴岩溶地区坡耕地和封山育林地的水土流失测定结果表明:降雨多少和降雨强度对径流影响较大,一般降雨量多的年份或月份,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也较多.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平均每年产生径流170.06 t/hm2,土壤侵蚀模数为162 t/(km2·a).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后,增加了盖度,减少了土地的裸露,植株对降雨有效截留,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径流量比坡耕地减少了37.30%,土壤侵蚀模数为39 t/(km2·a),泥沙的流失量减少75.78%,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封山育林后流失的土壤养分也得到控制,固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有机质51.79%、全氮70.82%、全磷38.85%、全钾75.36%、速效氮72.10%、速效磷10.75%、速效钾70.21%,液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氮34.55%、磷23.16%、钾61.31%.封山育林由于有植被的保护,枯枝落叶及微生物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大多数营养成份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营养成份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红壤坡耕地上营建不同抗旱措施,以顺坡耕作为对照,研究梯田、柱孔和坑穴3种抗旱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坑穴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改良效果优于柱孔和梯田,而柱孔对土壤全钾的改良效果最好,与顺坡耕作相比,梯田没有提高土壤的全磷质量分数;坑穴改良碱解氮和速效磷的能力高于柱孔,而速效钾则相反,坡耕地改为梯田形式后,提高了有效磷质量分数,碱解氮和有效钾的质量分数却在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面积为1 km2的典型性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程度以pH值最小,速效磷最大。速效养分、有机质和pH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它们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或较弱。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逐渐增高的空间格局,与海拔和地形走势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坡位(坡位高低)间的土壤养分差异显著,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呈现随坡位下降而升高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性也有明显的影响,施肥强度大的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施肥中等的旱地,土壤养分最低的是施肥量小或不施肥的果林和桉树林。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壤养分布特征,有机质,全氮、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在王东沟小流域的分布呈现塬面>山坡地>坡台地的趋势,这是由于养分的投入主要分布在塬面,流失的养分在山地富集的结果,流域内土壤K素含量无较大差异,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比较高,流域内有机质含量不高,钾素较丰富,速效养分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林,草地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比农田土壤高,由于没有外源磷素的补充,其全磷,速效磷含量较农田土壤低,且变幅较大,果园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是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中最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