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嘉陵江流域降水及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域降水与径流演变规律的异同性,可有效表征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基于嘉陵江流域1958—2008年水文、气象资料,探寻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年降水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指数和年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对比演变规律的同步及异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自流域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径流深分别于涪江、渠江上游和流域北部、涪江中游、流域中游干流段出现相对高值和低值。流域年降水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无突变点,把口站北碚站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于1990年产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主周期一致,均为35a和21a,但主周期显著程度不同;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于2002—2008年丰枯状态不同,径流相对于降水呈现强减少趋势。流域自然条件和水利水保措施、城市化等人类活动造成降水与径流主周期显著程度的差异,以及降水与径流趋势性、突变性及阶段性变化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2.
1952-2008年延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延河流域控制站甘谷驿水文站流量实测数据及流域内5个县级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1952-2008年间甘谷驿水文站以上延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Sen斜率估计法对延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和径流量的72%和64%。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径流变化过程基本与降水过程一致,但到了21世纪初期,降水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径流量呈下降趋势。1952-2008年间流域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而冬季降水却以0.18mm/a的幅度显著递增。甘谷驿站汛期径流量以99.25万m3/a幅度显著降低。从径流的季节变化上来看,春季降低趋势不显著;夏秋两季径流分别以83.83万m3/a和26.16万m3/a的幅度显著减少;而冬季径流以15.62万m3/a的幅度显著增加。虽然相关分析表明降水变化与径流变化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富春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从气候变化角度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做出了科学分析。利用该流域1969—2016年实测入库流量资料分析了流域径流的年、月际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流域内18个水文站的降雨资料及8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要素资料等作为分析因子,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径流与降水、气温和蒸发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富春江流域的径流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均经历了两个丰—枯年的转换,目前进入第3个丰水年的阶段。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径流一致,其多雨期与径流的偏丰期对应,少雨期与偏枯期对应。降水量是影响富春江流域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气温因子仅在7—8月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年蒸发与年径流呈显著负相关,对径流的减少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富春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国庆    张建云    李雪梅  金君良    刘翠善    鲍振鑫    严小林    宋晓猛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92-196
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有序聚类等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了近60 a来实测径流的变化及其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实测径流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初步揭示了径流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昕水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65年和1979年为分割点总体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其中,21世纪以来减少尤其明显。不同阶段的年降水、径流关系有一定差异,相比而言,汛期(6—10月份)的月降水量与径流量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关系,非汛期(11—5月份)的月降水径流关系点群散乱。积雪及融雪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存在±5℃阈值,当气温介于该阈值区间,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影响较大。昕水河流域汛期产流受高强度降水支配,非汛期径流量以地下径流和融雪径流为主。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已有的水文资料,分析了流沙河流域42年来降水与径流的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1959~2000年,降水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干季;径流量从60年代开始减小,但在90年代后期又有所增加;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都有减小的趋势,径流的这种趋势更明显。各种迹象表明,除降水量的增减和季节变化外,径流量还受到其他因素(如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呼伦湖流域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效配置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呼伦湖流域阿拉坦额莫水文站1963-2014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结合对呼伦湖流域50a径流和降雨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2个拐点年份,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评估降水对呼伦湖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拐点年出现在1972,1999年,以初始研究阶段T1(1963-1972年)为基准期,不考虑潜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T2(1973-1999年)和T3(2000-2014年)时期的降水量减少对于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0,40.70%.[结论]21世纪年代以后降水与径流明显偏少,年径流量与降水量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降水减少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口增多,畜牧业发展昌盛,也对径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北盘江流域的降雨和径流实测序列进行多尺度时频分析,可为喀斯特地区流域的综合治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电设施设计标准的制定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尤其对解决喀斯特地区的季节性干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北盘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周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盘江流域1956-2000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且径流量的增加速率大于降雨量;降雨和径流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变化,且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同步性;降雨量的主周期依次为23,45,5,12 a,而23 a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24,6,13,40 a,而24 a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  相似文献   

8.
中西河流域降水变化与径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西河流域近40年的降水、径流资料,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为507.68mm,年均径流量为1.86亿m^3,年降水量离差系数为Cv=0.24,径流量离差系数为Cv=0.59。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鄱阳湖流域"五大"入湖河流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探讨了鄱阳湖流域1961—200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对流域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61—2006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更加明显。鄱阳湖流域降水和径流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入湖泥沙总量和径流量、降水量、降水强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和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对流域产沙量和输沙量有促进作用;流域月降水量与月输沙量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流域产沙量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56—2011年辽宁省浑河干流两个水文站年均径流量数据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浑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变化规律,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确定径流变化的基准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期,并利用降水—径流相关模型法估算了浑河流域径流演变的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结果表明:1)浑河干流水文站控制区域降水基本稳定,略呈减少趋势,降水量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和突变特征。2)从总体变化趋势来看,从1956—1980年基本处于缓慢下降过程,1980—2011年受大水年的影响较大,天然径流量出现明显的上升—下降波动过程。浑河干支流区域径流量多在1975年出现突变,从1975年开始,径流量比前期显著减少。3)北口前以上区间降水因素对径流量起增加作用,但是由于人为对洪水的调控,实际径流量却小于基准期;邢家窝棚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减小作用在增加,由1980年代的30.7%增加到2000年代的57.6%,同期人类活动因素作用由69.3%减小到42.2%。  相似文献   

11.
辽河流域铁岭站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趋势回归、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小波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对1964-2004年间辽河流域福德店至铁岭区间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降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 9月份;②多年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下降趋势明显;③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与最小径流量的倍比为11.9倍,21世纪00年代的径流量平均值仅为60年代的24.3%,减少幅度较大;④年降水和年径流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演变特征,分别存在7 a和15a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⑤降水量减少和下垫面条件变化是造成福德店至铁岭区间流域径流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SCS-CN模型在巢湖流域地表产流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文涛  程先富  张群  赵阳  韩平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174-177,187
降雨径流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此预测不同降雨及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量是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应用美国原水土保持局开发的流域水文模型SCS-CN模型对巢湖流域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在ArcGIS 9.2软件支持下,估算2002—2006年巢湖流域地表年径流量并分析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产流状况。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地表降雨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范围为591.323~1 557.136mm。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产流能力依次为:城镇用地>水田>未利用地>旱地>农村居民点>草地>林地>灌木林。  相似文献   

13.
宁夏清水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选取清水河流域出口泉眼山水文站及气象站1989—2019年逐日径流和降水数据,并通过Chapman-Maxwell法对清水河流域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基流分割,并将基流分割的结果应用于径流事件的分离,来探究径流事件对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清水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基流量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经Mann—Kendall检验未发现突变显著的时间点,日降雨量10 mm以下的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年内降水主要分布在5—9月,占比达81.72%。(2)基于日径流时间序列,在清水河流域近30年间共分离出58次径流事件。在旱季降水总量与降雨强度显著相关,在土壤湿度和流域内水量存储条件的影响下,干旱时期的径流过程对事件前期降水响应较为敏感;在雨季,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是径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3)土壤水分对径流事件特征的影响具有阈值的变化,当前10天降水量未达5 mm时,峰值流量对其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SWAT的西苕溪流域降雨一径流关系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WAT模型为工具,对太湖西苕溪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采用1988—2001年范家村水文站逐日、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效率系数均大于0.88,径流相对误差均小于4%。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量平衡。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西苕溪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不明显;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年际分布不均匀;受降雨影响,雨季月径流量和洪峰值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水量平衡分析表明,河道径流、蒸散发、地下水补给量分别占降雨量的54.1%,45.8%,17.3%。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降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离差系数分别为0.292,0.333,0.283;端坊溪小流域降雨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浑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特征及同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预测浑河流域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浑河流域1956—2011年56年的逐月降水与径流资料,借助累积距平、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浑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浑河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7月最大),径流集中在7—8月,且流域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递增,而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程度总体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2)浑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682,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浑河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70年代之前好于70年代之后,丰水年份好于枯水年份。结合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分析得出浑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为浑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在温榆河流域应用SCS模型,对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及不同频率年降雨-径流进行模拟,得出SCS模型在温榆河流域预测径流是可行的,无论哪种前期土壤湿润条件,不同频率降雨的年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大的趋势,相同前期土壤湿润情况下年径流量绝对增量顺序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而相对增量是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相同前期土壤湿润程度及相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城市化水平越高,径流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变化环境下塔里木河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塔里木河近50 a的年径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演变趋势,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因子探讨了其对径流变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塔里木河的径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源流出山口年径流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源流普遍进入丰水期,但河流在出山口后,年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却趋于明显,且沿程递减幅度增大.从影响因素看,以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化是源流径流量总体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气温变化对流域蒸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气温升高使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增长明显;降水增加对各源流径流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可能与径流的补给类型有关.从流域整体看,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性因素.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资源取用量增加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径流过程,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对流域径流恢复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降雨量与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对流域水土流失预报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但在紫色土区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以鹤鸣观小流域Ⅱ号支沟实测降雨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治理后期,降雨产流量变化率、降雨产沙量变化率均减小,随着降雨的增多,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效应增强;暴雨强度愈小,降雨量愈少,水土保持径流拦蓄作用愈显著;但降雨量愈大,泥沙拦蓄作用愈显著;流域减水量一般在30%~70%,而减沙量都高于90%,减沙量明显高于减水量;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1989年后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较1989年前减少33.11%,多年平均产沙量减少90.50%。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1~2004年连续24a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上游迎河小流域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迎河小流域降雨、径流的年际变异程度均较大,离差系数分别为0.28和0.45,显示出区域旱涝灾害出现机率大;降雨年内分配集中,汛期降雨量占年雨量82.1%;典型年份雨次的分析表明,流域次降雨雨型以均匀型为主;年降雨量同年径流量存在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可以用年降雨量对径流量进行预报;径流率与汛期雨量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