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转型中生计资本整合特征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土地流转下异质性农户的生计资本整合特征,该文基于267户流转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稳定型纯农户、非农化纯农户、稳定型兼业户、非农化兼业户和稳定型弃农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差异,并采用雷达图、生计资本扰动指数与生计资本增长指数,剖析了异质性农户生计资本整合的方向、强度及效益。结果表明:1)土地流转前,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在人力资本、生活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上占优势,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在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上占优势;2)土地流转后,非农化纯农户和非农化兼业户侧重整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而稳定型纯农户和稳定型兼业户侧重整合生产资本,稳定型弃农户整合方向不明显。3)生计资本扰动指数非农化纯农户(0.169)非农化兼业户(0.144)稳定型纯农户(0.124)稳定型兼业户(0.105)稳定型弃农户(0.098),生计资本整合强度非农化农户高于稳定型农户;4)生计资本增长指数非农化兼业户(0.135)非农化纯农户(0.120)稳定型兼业户(0.094)稳定型弃农户(0.093)稳定型纯农户(0.088),生计资本整合效益非农化农户亦显著优于稳定型农户。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农户生计资本整合与土地流转互动机制的认识,以期为促进土地顺畅流转实现"失地/得地"农户的生计可持续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户多元化生计选择策略,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3方面构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多样化指数、收入多样化指数、非农化水平及家庭纯收入指标,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流转致使农户自然资本严重减少,家庭生计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变,生计种类显著增加,趋于多元化。2)耕地流转后,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且农户生计资本属性间及各类型农户间的增长率存在分异。耕地流转导致5大资本失调,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降低。3)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水平在流转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强度从大到小表现为非农主导型农户>农业主导型农户>非农型农户>纯农型农户。总之,农户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的内部冲击下,生计资本得以重组,致使农户生计的分化与转型,而多元化生计有助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测度湖北省9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分析了影响农户有效参与的生计资本因素。利用TOPSIS法计算农户有效参与及生计资本综合值,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原工程模式区农户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均优于丘陵工程模式区农户,而丘陵工程模式区农户在农地整治项目中的有效参与度更高;从生计资本综合值来看,非农业型农户(0.367 8)高度兼业型农户(0.352 7)纯农业型农户(0.351 4)低度兼业型农户(0.311 3),从农户有效参与度来看,纯农业型农户(0.448 5)低度兼业型农户(0.425 4)高度兼业型农户(0.402 9)非农业型农户(0.402 4);自然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依次显著影响着丘陵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项目农户参与范围及参与主体,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依次显著影响着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项目农户参与范围、参与深度、参与渠道;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次显著影响着纯农业型农户参与范围和参与效度,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次显著影响着低度兼业型农户参与主体、参与范围和参与效度,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依次显著影响着高度兼业型农户参与范围、参与效度、参与深度和参与渠道,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影响着非农业型农户参与范围、参与效度、参与主体和参与深度。生计资本对农户有效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甄别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子,为促进该地区农户生计策略最优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计算贵州省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简称花江示范区),农户生计资本,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农户生计策略进行分析,探究该地区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结果]①花江示范区农户人力资本指数最高,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指数较低。②示范区内农户以非农型生计策略为主,主要集中在查耳岩村和峡谷村。③人力资本是农户生计策略转化的最大影响因子,对于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型农户的生计策略转换影响较大。④非农业收入和家庭劳动力人数的增多有助于促进农户选择更为多元的生计活动,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地面积及牲畜资本对于生计策略的转化为负向影响。[结论]花江示范区内各行政村受自然条件限制,生计资本存量和生计策略选择存在一定差异,提升人力资本可以有效促进示范区内农户生计策略转型。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夏河县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户的生计资本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并对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及其配置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农户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其中人力资本最高,且差异最小,但人力资本损失严重; 金融资本最低,且差异最大。(2)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比较而言,发展型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优于基本型和缺失型农户。(3)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以处于基本协调水平的农户为主体。比较而言,发展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最高,基本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较高,缺失型农户的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全部为零。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生态保护与贫困治理政策等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及其配置的重要因素。可见,挖掘农户人力资本潜力,提高其金融资本,转变自然资本利用方式是降低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农牧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并对农牧户生计资本的空间分异和生计策略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为降低农牧户的生计脆弱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可持续生计分析理论框架出发,通过入户问卷调查,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甘肃省2017年批准建立的玛曲、民勤、山丹县和凉州区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农牧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转变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农牧户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最为丰富,自然资本最为缺乏,非农型农牧户拥有的生计资本整体优于纯农型。耕地(草地)面积、耕地(草地)质量以及生产工具显著正向影响纯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家庭劳动力数量、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总收入显著负向影响纯农型生计策略的选择。[结论] 应加大封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农牧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鼓励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型,实现生计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完善的农地整治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构建农地整治背景下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运用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①农地整治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没有变化,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变化,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有明显提高。②农地整治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户的生计策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生产制造业生计活动减少,服务业相关生计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农地整治政策的实施会改变农户选择现代农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的相关生计活动的影响因素;农地整治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依然是农户选择传统农业生计活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测算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献率,以三峡库区为例,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把脆弱性生计资本纳入农户生计资本考察范围,从人力、自然、物质、金融、社会、脆弱性6个方面构建三峡库区农户生计评价体系,测算农户生计资本总量。对二者关系进行多项式线性拟合,剖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农户生计资本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再对比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093.65亿元,其中调节服务提供的经济价值最高,文化服务价值最低,且各区县中巴东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2)三峡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为13.117,其中农户金融资本量最多,自然资本量最少,且江津区的农户生计资本总量最多;(3)三峡库区农户资本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越高,农户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农户社会资本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不断引领农户关注和参与库区生态建设,实行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有助于提高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生计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生计策略的反馈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在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方面存在差异:耦合关系方面,4种类型农户的耦合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拮抗阶段,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最高,为0.480 7;耦合协调关系方面,专业农业型农户耦合协调度为0.545 9,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其余3种类型农户耦合协调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专业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高,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小于50%;非农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低,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大于50%。3)专业农业型的生计策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吸引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彬如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3):113-118,124
[目的]研究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生计资本核算和生计策略,帮助保护区居民根据生计资本特点选择生计策略。[方法]选取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特点各具代表性的3个自然保护区农村并分析其社会经济数据,使用可持续生计资本框架的扩展核算这3个村庄的生计资本。[结果]通过核算这3个村庄生计资本的总量和结构,发现自然资本相对优良的中沙村的生计资本总量反而最小,而自然资本相对薄弱的西靖村和李子坝的生计资本总量反而较高。李子坝村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其生计资本中所占比例均较高,说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自然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的作用强度较高。[结论]自然资本对自然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的作用强度较低,信息资本在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总量增长和积累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探索快速城市化扰动下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对中国城市化健康协调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内涵,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家庭劳动力就业率与参保率4个指标构建生计可持续评价体系,以兰州市安宁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研究区失地农户当前生计维持能力及可持续能力,并就其差异性原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大部分失地农户家庭可以实现生计维持目标,但距离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2)生计多样性与家庭劳动力就业率在可持续生计评价中占有较大权重,其中生计多样性是样本区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结果差异性的主要来源;(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增加对生计可持续性的改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是今后提升该地区农户生计可持续程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生计资本为农户的耕种行为提供重要的生计保障,加强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研究,对提高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和生态耕种采纳度变化的基础上,构建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就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稀疏,五大生计资本分值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社会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最低。生计资本总值与各单项资本值会随着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的加深而提高,又以农户社会资本分值变化最大,金融资本变化最小。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始终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变化的关键生计资本,均对其采纳程度的变化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灌溉水源、家庭村里干部与否、姓氏地位、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是否购买养老保险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程度变化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提升农户生态耕种采纳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定市涞水县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的变化,分析退耕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收入效应,探讨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构建农户资本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影响生计资本的诸因素中,退耕对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影响比较明显,对金融资本影响较小,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不明显,农户生计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现实中农户的发展依然处在较低的层次,农户的生计现状会受到耕地多少、现金支付压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需强化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规划和论证工作,加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农户生计多样化,在农户向非农产业转化中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效揭示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子的作用过程以及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致脆机理,为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生态脆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石羊河流域样带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脆弱性函数评估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格局,识别了流域易脆群体,继而揭示了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致脆机理。[结果](1)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为0.644,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并表现出在县城周边区域低值积聚分布的特征;(2)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大小为:传统农业主导型(0.99)>新型农业型(0.80)>传统非农型(0.64)>非农主导型(0.60)>畜牧主导型(0.49),表现出随着非农化程度增加而脆弱性减小的特征;(3)耕地缩减面积、生态治理、邻里冲突、农业市场波动和农业支出压力是影响农户暴露度-敏感性的前5位障碍因子;耕地面积、社会关系网络、经济收入、牲畜资本量和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户适应能力的前5位障碍因子。[结论]总的来说,农户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共同构成生计脆弱性动态循环,决定着脆弱性的演化方...  相似文献   

15.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鉴国际可持续集约化思想理念,从思想缘起、概念内涵、目标设定和理论推演等4个方面厘清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科学问题;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从生计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结果演替等4个方面解构生计转型的客观规律;进而探究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之间的互馈关系。研究发现:1)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具有经营集约化、产出高效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环境不退化和社会可持续五方面内涵,彼此之间存在制衡与协同;通过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优解,使耕地利用的复合效益达到最佳状态。2)农户生计转型是生计环境、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共同作用,渐次演变的结果,生计环境影响早期生计资本的积累,生计资本影响生计策略的选择,生计策略决定生计转型的方向。3)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在耕地依存关系和土地意识、耕地利用水平和行为响应等方面存在互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中部山区Melamchi流域农户类型及其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户生计策略变化为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尼泊尔中部山区Melamchi流域4个典型村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农为主和非农为主型农户生计策略组合较优,生计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生计风险相对较小。不同类型农户在耕作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劳动力投入、土地增产性投入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特征。不同类型农户对改善生计的认识及策略不同,其对土地的作用及影响也有所差异。非农生计活动不仅降低了生计脆弱性和生计风险,同时也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和垦殖率,促进了土地所有权改变和土地再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也增加了土地质量退化和环境污染的风险。针对尼泊尔山区资源环境特点及影响农户生计改善的不利因素,从农户和区域层次分别提出农户生计优化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计资产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感知是养猪户对农村环境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是风险应对行为的基础,而生计资产又是养猪户抵御风险、提高脆弱应对能力的保障。为研究规模养猪户生计资产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系,在对湖北、河南、广东、广西、江西、天津6省(市)规模养猪户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产差异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规模养猪户对环境污染、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感知水平有明显差异。2)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环境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较小。3)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1.784和2.686;自然资本中地形对环境风险感知影响最显著,相关系数为1.813;社会资本中与周围农户的合作以及与周围农户关系的友好程度对环境风险感知有显著负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和?0.973;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则较小,模型估计仅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建立科技示范与培训、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拓宽收入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旨在促进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和环境风险防御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农地流转中农户的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解放剩余劳动力,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模型对河西走廊农地流转中农户的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河西走廊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具有普遍的农地流转意愿,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流转方式对农户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差异;(2)农户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3)不同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均有差异,家庭状况与资源禀赋对转入及转出影响较大,且两者呈相反趋势;(4)农户个人特征中仅文化程度因子有显著影响,农地的重要性对农户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要素结构、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农户生计策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区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多种生计要素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农户调查数据和数理模型,对不同放牧强度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及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①放牧强度增强了农户生计资本可持续性,但对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②中度放牧强度下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最高,生计资本、生计环境、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可持续性较不放牧农户分别增加了37.86%,3.83%,9.92%和30.45%。③从耦合协调度来看,整体呈现出:中度放牧农户>轻度放牧农户>重度放牧农户>不放牧农户的特征,而农户生计耦合度高于协调度,说明黄土丘陵区放牧农户生计系统间作用强度大,且系统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耦合协同发展态势,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户生计转型升级,提高其生计可持续性。[结论] 适度放牧可增加黄土丘陵区农户生计资本,优化农户生计策略,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有利于农户经济增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户分化的村域居民点用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地块尺度探讨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农户层面居民点用地演变特征及其趋势,为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调控方向与模式提供依据。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古泥村为典型案例,从农户家庭收入、就业职业、就业地点3个方面对农户分化类型进行界定基础上,解析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内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存在"农业种养殖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面积最大,"既离土又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人均用地面积最大,"离土不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用地面积和人均用地面积均最小;非农型、农业型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最复杂,就地非农型和农业主导型农户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较为简单,且趋于规整的方形;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紧凑和集约,农业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松散和粗放;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非农型农户土木结构所占比例最大;农户分化对其居民点生产功能占地比例影响不大,农户非农化对其居民点居住功能影响较为显著,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其居民点居住功能越强;农户层面上居民点服务功能比例偏大是造成户均用地偏大和集约利用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管制户均用地规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