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坡地土壤侵蚀的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碱性坡耕地土壤在降雨过程中的入渗和侵蚀特性,该试验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器方法对两种不同碱度的壤质黄土在不同坡度条件下的入渗和侵蚀进行了调查。试验土壤的可交换钠百分比(ESP)分别为2.8和52.0,土壤表面坡度为5%~25%。试验数据显示,在降雨过程中,土壤的入渗能力随ESP的减小或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土壤的可侵蚀性随土壤ESP或表面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两种ESP的土壤在各种表面坡度情况下的土壤累积侵蚀量随累积降雨量直线增加,并随土壤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土壤坡度大于15%时,高ESP土壤的累积侵蚀量随土壤坡度的增加远大于低ESP土壤的增加。USLE经验公式较好地预测了低ESP土壤的坡度系数,但不能精确计算高ESP土壤的坡度系数。由于土壤细沟侵蚀的发生,WEPP模型低估了两种ESP壤在大坡度情况下的坡度系数。 相似文献
2.
湖南烤烟总糖、还原糖含量与几种土壤养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湖南烤烟177份烟叶样品糖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烟叶糖含量在样品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B2F、C3F和X2F等级的总糖含量分别为22.28±3.32%、24.84±2.91%和24.18±3.49%,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9.69±2.47%、22.10±2.55%和21.33±3.08%;(2)不同等级烟叶中糖含量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但不同等级烟叶中影响糖含量的主导因子不尽一致;(3)对土壤中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进行分组,研究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不同组间的变化,表明烟叶糖含量一般随土壤钾素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氮素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半干旱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指导农业高效用水,近年来,利用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研究高分辨率的水流入渗,已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本文以陇中半干旱区玉米田为例,通过在土壤表面布置电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降雨前后土壤二维剖面进行电阻率数据测量,实现对土壤二维剖面电阻率值和含水量监测,解释不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原因,建立陇中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电阻率和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入渗使得二维剖面土壤电阻率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图像局部电阻值\"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与一次降水过程前后\"干-湿-干\"的循环过程一致。土壤含水量实测值与估计值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R2=0.651 8,n=96)。在0~2.0 m深度范围内,总体估计偏差较小,为0.74%;土壤含水率的估计精度较高,为2.64%。0~0.5 m土层(H1)含水量监测探头分布密集,数据采集较为准确,故H1层估计精度略高于0.5~2.0 m层(H2)。相比之前利用实测工具进行野外测量,ERT测量方法精度较高。本文提供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土壤结构二维分布与水分运移过程的图像,同时为实现精确和高效的农业用水管理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5.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Exp. 1) with three soils, two from Australia and one from Norwa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dissolved BorreGro (a lignosulfonate, produced by Borregaard LignoTech Company, Norway)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 10 and 100 mg C L-1) in soil solutions. A rhizobox experiment (Exp. 2) was also done in a Norwegian clay soil, mixed with four levels of BorreGro-carbon (BG-C) added (0, 2, 20 and 200 mg BG-C kg-1) to test the impact of BorreGro on root growth, rhizosphere chemistry (pH, metal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The BorreGro addition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n du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BorreGro. The BorreGro addition to soil had an indirect bu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hizosphere chemistry and PLFAs. The lowest amounts of added BorreGro facilitated the DOC excretion at plant roots, and thereby increased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biomass, likely as an effect of increased Mn solubility from BorreGro in the root zone. 相似文献
6.
7.
8.
黄酮醇是一类重要的类黄酮类物质,它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饮料和红葡萄酒中.本文对黄酮醇类物质的分类、组成、生物学性质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论述,并对今后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土壤缓效钾是土壤有效钾的一部分,通过对NY/T 889-2004《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测定缓效钾含量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用标准COD消解器消解替代了油浴(或磷酸浴),改进后的方法在精密度方面平行测定最大相对相差均≤8%,在准确度方面标准物质测定的单次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实际样品测定方面,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方法相对相差均≤8%。改进后的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正确度,操作更加安全,消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1.水稻根部的氧化还原电位较根外部者为高。根愈密集,电位也愈高。小麦根部的电位则较根外者为低。水稻根系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随其生理情况而不同。2.在氧化性较强的土壤中生长的萵苣体内的电位较高,在还原性较强的土壤中生长者,电位也较低。3.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低时,萵苣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水稻仍能生长良好。4.叙述了一种甘汞电极的制作方法,用这种电极,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直接用白金电极测定植物体中氧化还原电位时的对照电极。 相似文献
11.
提高半干旱山地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山地水土流失严重,通过生物措施增加山地植被是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半干旱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根本原因是缺水,提出了采取挖水平沟、鱼鳞坑、施用ABT生根粉等措施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强半干旱山地的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昆都仑水库地处半干旱山地,由于库区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库容逐年减少,调洪能力降低。以昆都仓库区为例,对半干旱山地水土流失治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在天然降雨观测基础上,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实测资料揭示暴雨和坡长是导致紫以土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高强度降雨在10m坡长坡耕地上会引起强烈的细沟侵蚀。 相似文献
14.
石质山地不同条件的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通过对影响土壤渗透的多个因素的测定,研究了石质山地不同土壤不同层次的渗透能力,不同水温对渗透的影响,渗透筒不同插入深度对渗透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土壤的渗透能力是由各立地条件的土壤理化性质决定的。影响土壤入渗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土壤的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这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也有很大关系。入渗与水温表现为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含有一定初始溶质的壤土和沙土为试验材料,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土壤溶质的流失特征,考虑到农田在产生地表径流前存在地表积水的过程,进行了室内土壤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既存在地表径流又存在地下排水时,损失的土壤溶质仅有小部分存在于地表径流水中,流失在地下排水中的溶质占损失的土壤溶质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实际田间操作中,当不能同时采用降低地表径流和地下排水的方法来提高土壤溶质的利用程度时,应首先考虑降低地下排水的措施。而在暴雨范围内,降雨强度越小、土壤初始含水率越低、地下排水条件越好、土壤质地越粗等都将导致土壤溶质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排水中流失的质量越大,从而降低土壤溶质的有效利用程度,该成果可以为提高土壤溶质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农业污染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北方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河流泥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减少地表径流和地表水资源量。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水土保持对径流量和泥沙量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在坡面和沟道上梯田、造林、种草和坝地等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并对不同流域尺度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同一区域不同水土保持各单项措施减沙水代价不同;同一措施和综合措施减沙水代价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通过选择减沙水代价较小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和区域配置,可以在减少相同泥沙量的同时,相对增加河流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9.
坡地槟榔根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目前为台湾收益优势作物,在利之所趋情况下继续入侵山坡地已不可避免,因此槟榔对水土保持影响成一热门课题。诸多因子中根系对水土保持影响为重要参考资料,探讨槟榔根系中根系分布、根型、根密度以做为了解槟榔根系对土壤抗剪力研究之用,经选定台中大坑地区槟榔园试验,结论如下:(1)槟榔为浅根系,无论上下坡其根数及根断面积均集中于0~50cm间,根数均以下坡数多于上坡,根直径则随深度之增加而递减。根直径介于0.1~20.5mm间,根系横向扩展亦不高,大约介于30~100cm,横向扩展随土深而增加,无明显主根,根型如团网型(Massive type)。(2)槟榔根系无论于各土层深度分布均以细根及小根所占比例最高,显见槟榔小径根特多,无法分辨明显主根,由于根力与根面积比呈正比,过多之小径根直接影响根力,因此槟榔根力将因小径根所占比例过高而降低根力。(3)槟榔根系密度介于2.403×10-4~9.791×10-4,其中下坡断面根系密度分别为上坡断根系密度2.7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峡库区迎江坡面8种连续经营8年以上的代表性土地单元间农林复合结构模式的土壤水分状况监测,研究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相同土地单元组成的农林复合结构模式,因土地单元的配置结构不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异。林地-经济林-坡耕地、坡耕地-林地-经济林土壤水分状况优于其他结构类型。对三峡库区经济林生产而言,坡耕地-林地-经济林结构模式最优,林地-经济林-坡耕地次之。林地-经济林-坡耕地模式土壤贮水容量最大,林地-坡耕地-经济林模式次之,坡耕地-经济林-林地模式最小。林地中配置坡耕地会显著降低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在暴雨后,48h内1m3表层土壤贮水容量减小2.496t;坡耕地中配置林地能显著增加土壤持水能力,48h内1m3表层土壤持水量增加2.02t;林地开垦比坡耕地上造林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