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稳定性与滑坡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的滑坡灾害严重,本文中分析了滑坡的特征,通过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台塬边坡进行了分类,对具有突发性和短期可变性的滑坡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泾河下游南岸台塬边坡临界平衡边坡和不稳定边坡占80.8%,分布在西段和中段。滑坡发生的概率为多水年〉平水年〉少水年;年内夏雨集中的7月和秋雨集中的9月是易于发生滑坡的月份。灌溉期间的滑坡占68.8%,冬季发生的滑坡主要与灌溉有关。台塬区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根本原因,当地下水位上升与古土壤层重合时极易诱发滑坡。台塬区应根据地下水量平衡额定灌排量,使地下水位逐步下降至第五古土壤层之下是治理滑坡的根本之计。  相似文献   

2.
甘肃东部地区面积约18.26万km2,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区内滑坡等地质灾害非常严重。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甘肃东部地区滑坡的发育程度进行分区的结果为:滑坡强烈发育区面积8 353 km2,发育区面积19 364 km2,中等发育区面积38 741 km2,弱发育区面积63 194 km2,不发育区面积52 948 km2。滑坡强烈发育区、发育区、中等发育区基本构成了甘肃东部滑坡主要分布地区,弱发育区和不发育区构成了甘肃东部滑坡稀疏分布地区,介绍了每个类型区滑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林  张佑礼 《山地研究》1996,14(3):211-214
分析了贵州省毕节地区滑坡,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危害,运用FUZZY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地区划分为4类危害区,根据滑坡,泥石流危害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西常家河滑坡区为研究区,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以及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在分布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滑坡体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明显增大、发育程度增高。研究了滑坡体上黄土洞穴的成因机制,认为黄土滑坡对黄土洞穴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黄土土性、节理裂隙、水力条件以及微地形地貌来实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对黄土洞穴成因、发育特征的认识,而且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前后崩塌和滑坡分布特征与敏感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汶川地震活动断裂龙门山断裂带穿过的12个县(市)为研究区,分析了研究区汶川地震前后崩塌和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统计学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震前震后的崩塌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结合崩塌和滑坡敏感性变化矩阵,分析了汶川地震后崩塌和滑坡敏感性的空间变化特征。震前崩塌和滑坡高敏感区主要沿河谷分布,而震后崩塌和滑坡高敏感区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震前的极高敏感区震后仍表现为极高敏感区,而靠近断裂带的区域,震前的低敏感区转换为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淌里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监测主要采用地表位移GPS监测和滑体深部位移监测等方法。根据多年滑坡变形、库区降雨、库区水位变化等相关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淌里滑坡的空间变形特征,并研究了降雨和库区水位两个因素对滑坡变形的影响。该滑坡变形区呈牵引式变形特征,多年位移监测数据曲线呈阶跃性特征,与降雨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库水位的大幅变动对滑体变形的节奏也产生一定影响。滑体变形对水位下降的情况较为敏感,尤其当水位在一段时间内按一定速率持续宽幅下降时对变形区的稳定性影响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铜川市南塔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滑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对滑坡的稳定性作了较详细的评价。结果认为,此滑坡为一大型的多次滑动的古滑坡,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地层结构和自然因素有关。它是一个相对稳定中包含不稳定因素的滑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强震区滑坡的活动强度演变与敏感性,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12条泥石流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震后4期遥感影像的滑坡解译分析,研究震后滑坡的活动演化特征;同时利用概率综合判别法—层次分析法对滑坡物源进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地震后该区域产生了825个强震滑坡;2009—2017年,在强震滑坡区域外新增376个滑坡,至2017年,仍活动的滑坡数量减少到368个,占滑坡总数的30.6%,同时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多期敏感性评价结果,准确率为75.6%~81.4%,评价效果较好。[结论]强震区震后活动滑坡数量及高敏感性区域面积整体表现降低趋势,表明震后滑坡处于逐步恢复过程,强震区的地质灾害活动但活动强度仍远远高于震前。  相似文献   

9.
甘肃天水浅表层滑坡易发区滑坡分布与植被根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甘肃天水浅表层滑坡易发区滑坡分布特征与植被的关系,选取典型滑坡区域和典型植被类型进行研究。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和锐齿槲栎为研究区内典型乔木类型,针对种间根系分布特征和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无人机获取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分布,统计得到不同林分类型下的滑坡密度;其次,通过剖面法调查0—100 cm土层深度内的根系数量与直径分布,进行了单根抗拉试验测得抗拉强度,并分层量化为根系附加黏聚力;最后,结合林分调查结果和岩土体力学性质,计算不同植被类型边坡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和坡度下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1)在滑坡高密度区和滑坡低密度区,油松×华山松林地的滑坡密度均高于日本落叶松×锐齿槲栎林地;(2)锐齿槲栎根系数量、分布深度和单根抗拉强度显著高于油松、华山松和日本落叶松,其根系垂直分布深度超过100 cm,抗拉强度最大可达(32.551±7.551) MPa,0—100 cm土层深度内提供的平均附加黏聚力达9.364 kPa;(3)当岩土体处于饱和的极端降水条件时,油松、华山松、日本落叶松对坡体稳定的作用效果为负,而锐齿槲栎能有效加固边坡,在当地具有防治浅表层滑坡的良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东部滑坡遥感调查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TM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SPOT图像及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建立了滑坡遥感解译标志,对甘肃东部滑坡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滑坡分布特征,将滑坡分为2个大区8个小区。根据滑坡的密度、规模、危害程度,对以上地区进行了危险度评价并划分出三个等级:Ⅰ级极危险区有兰州—定西滑坡带、临夏—渭源滑坡带、通渭—秦安—清水滑坡带、舟曲—武都白龙江滑坡带;Ⅱ级危险滑坡带有武山—天水滑坡带、礼县—成县嘉陵江上游滑坡带;Ⅲ级危险区有华亭—崇信滑坡带、环县—庆阳滑坡带。  相似文献   

11.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启程活动阶段孔隙流体压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在启程活动阶段由于高速摩擦产生高温 ,使滑带水突然汽化 ,产生巨大的水汽压力 ,并且可能产生水汽垫层。这气垫支持着滑体并产生润滑作用 ,使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有效法向压力显著降低 ,因抗滑力随法向压力的降低而减少 ,滑体可获得一巨大速度。以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为原型通过计算证实了孔隙水汽化的可能性 ,并进一步计算了孔隙水汽化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湿地植被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种类多,种群数量大。调查结果显示:洪泽湖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在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范围、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简要介绍后,分析了影响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重点提出了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加强保护区建设、湖滨生态工程建设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进行了筹划。  相似文献   

13.
蚯蚓非光滑体表形貌与降阻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制备了舒张态、静息态、收缩态3种体表试样。利用OLYMPUS体视显微镜及OLYCIATMM3图像分析系统,对蚯蚓体表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表形貌属于典型的波纹形非光滑结构,体部纹理小而密,非光滑单元密度较大,头部纹理大而稀,非光滑单元密度较小。头部舒张态、静息态、收缩态非光滑结构单元体宽度和高度之比分别为1.65︰1︰0.78和0.23︰1︰1.27;而体部舒张态、静息态、收缩态非光滑结构单元体宽度和高度之比分别为1.65︰1︰0.81和0.33︰1︰1.28。利用微黏附力测试系统,对蚯蚓体表展平试样和钢试样进行土壤滑动阻力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降阻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收缩态、静息态、舒张态;而且,头部比体部降阻效果明显;与钢试样相比,头部和体部收缩态的降阻率分别为39%和29%。该研究可为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研究以及揭示蚯蚓体表形貌和润滑耦合仿生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株心颜色的玉米田间杂草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3~5叶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特征及其株心所具有的颜色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玉米植株的株心颜色特征识别玉米田间杂草的方法。玉米植株叶片的颜色是深绿色,而株心区域的颜色是浅绿色,该特征可由反映颜色深浅程度的饱和度指标表达。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具有最大的饱和度值,该特性可用于在利用绿-红指标分割土壤背景后玉米植株的中心区域的提取。对分割后的绿色植株前景而言,与提取的株心区域相连通的区域是玉米植株,反之,非连通区域为杂草。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和杂草的正确识别率平均为88%和84%,识别一帧720×576象素的图像的平均时间 120 ms。玉米植株的正确识别率主要受中心区域的完整度影响,而杂草的正确识别率主要受玉米和杂草叶片重叠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滑推式开沟器设计与作业性能优化试验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播种深施肥时,播种开沟器回土能力差,导致播种深度难以控制,结合滑推工作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滑推式开沟器。该开沟器具有上宽下窄的结构,易将扰动土推回沟内,具有良好的回土性能,进而容易控制种子的深度。为探究滑推式开沟器的工作性能,在下宽度和滑推高度固定时,以前进阻力、回土量作为试验指标,以滑推角、开沟器上宽度为试验因素,在室内土槽中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表面组合试验(central composite face-centered design, CCF),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得到可信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滑推式开沟器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遗传算法NSGA-Ⅱ对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滑推角对回土量和前进阻力的影响程度均大于上宽度;滑推式开沟器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下宽度为30 mm、上下宽度高度差为150 mm、上宽度为54 mm和滑推角为48°,该条件下的回土量为8.67 g/cm,前进阻力为925.56 N;对最优结构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得到平均回土量为7.6 g/cm、平均工作阻力为935.78 N,与优化结果比,其相对误差分别为14.8%、1.1%,表明优化结果可信。该研究为开沟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固沙植物臭柏的死亡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陕北神木臭柏自然保护区中臭柏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臭柏林沙质壤土表面出现的一层较硬表土层进行了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研究。根据臭柏生长的特性和该区域气候、自然条件等特点 ,对保护臭柏、扩大臭柏的覆盖面积、生物措施、土壤改良和防止土壤沙化等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有利于该地区的固沙、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7.
经实地调查,新滩滑坡的地质条件、滑坡前兆、滑坡特征及其带来的涌浪和危害,总结了它们的规律,提出了涌浪衰减的经验公式。通过滑动面长期强度的力学计算和稳定分析结果证明,新滩滑坡具备了发生滑移的条件,并对该滑坡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作了预测:不久将再次暴发滑坡灾难,要不断地监视,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物料提升机位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一类物料提升机在惯性参数不确定情况下的精确位置控制问题,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控制方法设计了物料提升机的控制器,并将其用于单斗-链式旋臂物料提升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和现有隐式李雅普诺夫函数连续反馈位置控制器相比,所提出的控制器将系统位移响应最大超调量从144%减少为10.6%,调节时间从2.84减少为1.95 s;角位移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从62.8%减少到0,调节时间从2.3减少为2.0 s,有效改善了物料提升机工作过程中的控制品质。该研究为物料提升机的控制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主导航是智能化农机完成收割作业的重要保障。该研究针对多云天气下光照易变化导致单一特征难以应对麦田环境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纹理特征融合的麦田收割边界检测方法。通过构建由图像熵特征和方向梯度特征组成的二维特征向量对麦田收割区域与未收割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根据图像熵特征提取的特点,提出基于滑动窗口的直方图统计方法加速图像熵特征提取速度,较传统熵特征提取方法,本文方法耗时减少49.52%。在提取二维特征基础上,根据特征直方图分布特点,结合最大熵阈值分割算法对麦田图像进行初步分类,然后通过去除小连通区域对误分类区域进行剔除,进而运用Canny算子提取边缘轮廓点,得到分布于收割边界附近的待拟合点。最后,通过Ransac算法对拟合直线进行区域限制,得到较为准确的收割边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基于Adaboost集成学习算法提取收割边界,本文算法处理240像素×1 280像素的图像平均耗时为0.88 s,提速约73.89%;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收割边界平均检测率为89.45%,提高47.28个百分点,其中弱光照下检测率为90.41%,提高46.19个百分点,局部强光照下检测率为88.26%,提高46.00个百分点,强光照下检测率为89.68%,提高49.6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田间农机导航线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田背景干扰、稻株叶冠遮挡主流视觉感知方法难以准确测定苗带区域杂草密度问题,该研究提出触觉感知方法实现杂草密度等级评估。利用自制的触觉感知器获取苗带区域触感数据,联合时域和梅尔频谱倒数对触感数据进行特征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特征维度优选,组建杂草密度评估特征向量,基于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杂草密度等级评估模型。根据水田作业实况,选择触觉感知器与杂草的接触速度和接触部位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茎秆低位接触感测模式下,随机具行进速度增大,杂草密度评估准确率和稳定性降低;叶冠高位接触感测模式下,随机具行进速度增大,评估准确率有所提高,但稳定性下降。当行进速度为0.5 m/s,感测模式为低位茎秆接触时综合性能最优,杂草密度评估准确率为85.33%,变异系数为2.73%。研究结果可为除草剂的定量施用提供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