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降雨变化与径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8年的降雨、径流定位、半定位观测,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及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坊溪小流域年均降雨量为1266.4mm,年均径流量为511.29mm;年降雨量离差系数为0.159,降雨日数离差系数为0.128,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离差系数分别为0.292,0.333,0.283;端坊溪小流域降雨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气候是形成和影响地表水资源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内陆寒区出山径流量的变化对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防汛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以内陆高寒区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天然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假定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降水、气温,然后根据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设置气候情景方案,模拟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从而研究气候变化对寒区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1~2004年连续24a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上游迎河小流域的年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迎河小流域降雨、径流的年际变异程度均较大,离差系数分别为0.28和0.45,显示出区域旱涝灾害出现机率大;降雨年内分配集中,汛期降雨量占年雨量82.1%;典型年份雨次的分析表明,流域次降雨雨型以均匀型为主;年降雨量同年径流量存在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可以用年降雨量对径流量进行预报;径流率与汛期雨量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益加剧的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径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径流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都较大,降雨量与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与径流之间相关性与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与否关系密切,水保措施起到了很好的减水减沙效果。本研究为该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川北紫色土区流域水土流失机理分析以及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揭示淤地坝措施配置对黄丘区小流域暴雨径流形成及演进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小流域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淤地坝措施布设情景下(无坝、单坝、双坝)小流域不同断面径流的水动力、侵蚀动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含沙量整体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大,无淤地坝布设情景下径流量增幅为114.60 cm3/s,双坝情景的径流量增幅仅有70.11 cm3/s;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径流演进过程的影响显著,淤地坝布设后径流流态由主要的紊流-缓流变为以层流-缓流为主,雷诺数Re减小幅度达到12.04%~85.85%;动力参数中径流功率ω和雷诺数Re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好描述不同淤地坝布设下侵蚀产沙的动力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流域暴雨径流过程及成灾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调控径流过程的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坡面产流产沙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坡面径流的因素有降雨量、雨强、植被等诸多因子。在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布设径流小区,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降雨和植被对地表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的关联度最大,各因子对径流量的影响系数排序为:降雨量>最大雨强>雨强>植被覆盖度,对侵蚀量的影响系数排序为:降雨量>雨强>最大雨强>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与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关系为:当覆盖度<25%时,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当其>25%时,径流量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减少;当覆盖度<50%时,随着覆盖度的增加,侵蚀量下降趋势明显;当其>50%时,随着覆盖度的增加,侵蚀量下降趋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对锡林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宏观调控以及合理规划的两个主要因素,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锡林浩特及周边4个国家气象站点,通过设定情景模式与SWA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极端土地利用法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覆被设定不同情景模式,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另外采用最新的气候模式CMIP5的两种RCP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预测了未来气温、降水、径流的变化情形。结果表明:土地变化对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影响较弱,但对于汛期径流量影响显著;研究区径流量对气候表现敏感程度非常显著,未来最低、最高气温均表现出增温趋势且未来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湘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治理前期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黄塘小流域治理前期的气象、实测水文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治理前期小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布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程度 ,降雨强度与产流量量、产沙量之间的关系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治理前期两个试验区产流量与降雨量、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小流域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治理前期产流量与降雨量、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为一元幂函数关系 ,且该关系受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 ,产流量和产沙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9.
WEPP模型在旱地种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PP模型能在农田系统中预测水文和侵蚀过程。2010年美国学者J.D.Williams等人采用WEPP模型预测俄勒冈州东北部旱地小流域常规耕作和免耕下的地表径流和产沙量。研究表明,WEPP模型可很好的评价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及免耕小流域的地上生物量。预测的蒸散量值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的值一致。两小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年侵蚀量的观测值较低,常规耕作和免耕小流域分别只有0.3%和0.03%的降雨量以径流形式输出。土壤参数采用默认值时,WEPP预测没有径流产生;对表层水力传导系数和细沟土壤可蚀性,进行校正后,径流和侵蚀的实测值与模拟值一致。说明经过校正,WEPP可用于评估降雨量较小,气候温和且产流较小情况下的水文、侵蚀及作物生长情况。相信此项研究将对我国相关的研究是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AT模型的小流域非点源氮磷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农业水土环境的重要因素。在GIS平台的支持下,运用SWAT模型,以长江下游岔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氮磷流失时空分布规律,并模拟不同灌溉方式下非点源氮磷流失变化。结果表明:率定后的模型适用于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降雨量与径流及有机氮磷流失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汛期(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6.40%,有机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到64.89%和59.70%;在空间尺度上,有机氮与有机磷负荷空间分布相似,呈现出随地表径流向岔河主河道逐渐汇聚的分布特征,大豆和水稻田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贡献地区;通过情景模拟发现,不同灌溉方式对小流域氮磷流失影响显著,对水稻田实行优化灌溉,采取浅灌高蓄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小流域农业水土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研究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大凌河径流的影响,探索气候变化下大凌河径流响应规律,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通过设定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假定气温±2℃,降水量变化±10%),定量分析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大凌河径流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模型适合于大凌河径流模拟,模型参数率定期和验证期年径流模拟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确定性系数均达到0.8以上;气温升高2℃,流域径流增加5.8%,降雨量减少10%,流域径流量减少4.7%;降雨量增加10%,流域径流量增加4.3%。研究成果对于大凌河应对气候变化下水资源保护以及利用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生态系统退化的研究集中在侵蚀的过程模拟与预测、土壤退化成因和生态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关于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退化生态系统评估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选取朱溪小流域气象数据,结合Spot-5卫星遥感数据和DEM(数字高程模型),构建朱溪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进行朱溪小流域NPP估算。结果表明:1朱溪小流域的NPP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低值水平,平均值仅为24.04 g/m2·mon,标准差高达9.78。2经过近15年的强化治理,朱溪小流域NPP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和东部地区NPP值较大;中部地区NPP显著改善,部分地区仍需强化治理。3NPP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NPP在270~320m呈现较高值区,生态环境较好;NPP在320~470m呈现低值带,生态环境破碎化严重;NPP在470~680m呈现高值区,植被生长良好,生态环境良好。4林地、园地、农田等经济用地的NPP值较高且均匀分布,其中一级土地利用类型NPP值大小顺序为:耕地草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二级土地利用类型NPP值大小顺序为:耕地天然草地有林地苗圃果园茶果间作园疏林地荒草地迹地。人为干预痕迹显著,二级土地类型的空间变异程度:耕地茶果间作果园苗圃有林地荒草地疏林地迹地。  相似文献   

13.
顾海敏  史建桥    邹长新  白淑英    郑雪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35-139,144
利用SWAT模型模拟开都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并采用1990—2009年的水文站点径流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然后设定气候变化情景,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径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较吻合,剔除异常年份(1994年、1995年)后,校准期(1990—2000年)效率系数为0.58,平均相对误差为-5.7%,线性拟合度为0.8;验证期(2000—2009年)的结果与校准期接近,均达到了模型的评价标准,说明SWAT模型在开都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基于此,采用任意情景设置方法,设置了25种气候变化(气温和降水)组合情景,研究了该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降水增加或气温降低均会导致径流量增加,流域未来年均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坡地侵蚀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福建省长汀县径流小区2014-2018年的实测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坡地侵蚀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各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径流量与降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径流量特征不同;年降雨量对各径流小区的年土壤流失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小区的年土壤流失量影响显著;年降雨量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各径流小区的年径流量影响均为显著;年土壤流失量和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均与水土保持措施及径流小区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有关;各径流小区的年土壤流失量与年径流量均呈正相关,即年径流量越大,年土壤流失量越大。研究结果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994~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试验场资料,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区降雨-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和径流深-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一样。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径流是紫色土母质侵蚀区的主要动力因子,产生径流的临界降雨量指标是13.908 mm。径流量与输沙模数成直线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临朐、蒙阴、曲阜三个水土保持试验站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不同盖度条件下径流小区内的不同降雨量、不同降雨强度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相同盖度、不同盖度相同坡度条件下,草本植物径流小区内的降雨量与径流量、降雨量与侵蚀量均呈线性回归关系,降雨强度与径流量、降雨强度与侵蚀量均呈对数关系,径流量和侵蚀量均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出在综合因子影响下的鲁中南山区坡面草业用地径流量预测经验模型和侵蚀量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紫色土区小流域旱地、居民点氮迁移过程的野外监测,研究紫色土区旱地、居民点氮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居民点氮迁移的主要途径,而旱地氮素主要通过壤中流迁移.次降雨事件中居民点氮迁移浓度、负荷变化显著,总氮(TN)、颗粒态氮(PN)、铵氮(AN)迁移呈现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5.0%的径流量携带了37.0%的TN负荷、60.0%的PN负荷和36.0%的AN负荷,而旱地径流中氮浓度、负荷变化较小.居民点氮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旱地氮流失则集中在施肥后初期降水事件.旱地、居民点是紫色土区小流域氮流失的主要“源”,其中旱地、居民点径流中TN年内浓度分别为16.43,14.68 mg/L,TN年内流失负荷分别为41.18,222.0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探讨降雨量与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对流域水土流失预报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但在紫色土区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以鹤鸣观小流域Ⅱ号支沟实测降雨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治理后期,降雨产流量变化率、降雨产沙量变化率均减小,随着降雨的增多,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效应增强;暴雨强度愈小,降雨量愈少,水土保持径流拦蓄作用愈显著;但降雨量愈大,泥沙拦蓄作用愈显著;流域减水量一般在30%~70%,而减沙量都高于90%,减沙量明显高于减水量;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1989年后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较1989年前减少33.11%,多年平均产沙量减少90.50%。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和SCS模型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局地径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类活动对产流的影响是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表面径流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关键问题。以重庆市忠县拔山镇3个村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降雨等信息,应用SCS模型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局地径流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区径流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下垫面单一的水域和裸地所形成的径流量大,而有作物的水田和旱地所形成的径流量较小;研究区径流年内分配相对集中,主要产生在4月至10月,占全年的90%以上,但整体上看,径流与降雨呈现一致性趋势;研究区年际径流量分布不均,呈现丰、枯水年交替变化的现象,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较小。研究结果还表明:SCS模型所需参数较少,并考虑了径流与土壤特性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关系,是一种简洁且实用的径流计算方法;利用GIS软件,可使局地径流数据图像化,这使径流等水文过程更加简明和直观。因此,利用GIS等软件分析研究各个集水区径流的时空变化等规律,可为研究各个集水区内农业水资源布局等提供方法和参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0.
鹰潭小流域季节性降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景元书  张斌  王明珠  Thimm  A  Zepp  H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45-47
降雨是影响低丘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随径流迁移的一个关键因子.利用三角量 水堰自动测量径流量和自动雨量计观测数据,分析了鹰潭小流域的季节性降雨径流特征.小流域降雨主要发生在4~6月,总量达512.4 mm,占观测时段总雨量的70.1%,而旱季7~9月仅为218.9 mm.上游、下游围堰累积径流量随旱季、雨季的变化表明:小流域降雨-径流- 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可分为土壤水补给阶段(4月14日~6月14日)、土壤水饱和阶段(6月15 日~7月28日)和土壤水消耗阶段(7月28日以后).雨季径流量对降雨的响应波动超过旱季 .日累积降雨量与日累积径流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径流小区水样分析结果说明观测期下坡径流小区总氮(TN)、总磷 (TP)浓度高于上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