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3种糯高粱生长及其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镉吸收移除效果。【方法】选用“川糯粱1号”、“兴湘粱2号”和“晋糯梁5号”为实验材料,以休耕为对照,采用“一种两收”种植方式,研究3种糯高粱的生长和镉吸收差异及其对土壤养分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兴湘梁2号的两季秸秆生物量最高(19461.0 kg hm-2),其次为晋糯梁5号(19143.5 kg hm-2),川糯梁1号最低(18982.5 kg hm-2)。兴湘梁2号的两季籽粒产量最高(11887.0 kg hm-2),其次为川糯粱1号(11527.5 kg hm-2),晋糯梁5号最少(10929.5 kg hm-2)。兴湘梁2号秸秆和籽粒镉吸收量分别为15342.0 mg hm-2和186.0 mg hm-2,其秸秆两季镉吸收量显著高于川糯粱1号和晋糯梁5号。3种糯高粱品种头季和再生季植株镉含量、土壤p H值和有效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镉轻度污染农田中,“一种两收”的糯...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生产中我国杂交高粱品种株型差异较大。研究不同株高类型高粱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对氮肥的响应,为高粱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供试作物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年代育成的40个杂交高粱品种。根据株高将40个杂交高粱品种分为矮秆 (<1.3 m)、中秆 (1.3~1.6 m) 和高秆 (>1.6 m),每个品种均设置不施氮 (N0) 和施N 150 kg/hm2 (N150) 两个处理。高粱成熟期调查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高粱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氮吸收与利用效率,测定籽粒淀粉、蛋白质及单宁含量。  【结果】  随株高增加,高粱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明显增加,但对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中秆和高秆高粱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重,而施氮对矮秆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没有显著影响。同一氮处理条件下,高秆和中秆品种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及地上部氮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高秆品种的磷、钾累积量最高,矮秆最低,施氮提高了3个株高品种的磷钾累积量,特别是矮秆品种的磷钾累积量。3个株高品种的氮吸收效率相当,为25.5%~30.4%,但高秆和中秆品种籽粒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矮秆品种。株高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单宁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相同氮处理下,高秆和中秆品种籽粒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相当。施氮降低了所有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且对矮秆品种的影响大于中秆和高秆品种。  【结论】  不同株高类型杂交高粱品种的收获指数和氮吸收效率没有明显差别,高秆和中秆高粱品种具有较高的穗粒数、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及氮利用效率,中秆品种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低于高秆品种。施氮降低了籽粒淀粉含量,提高了中秆和高秆品种的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但矮秆高粱产量及其构成对氮不敏感。综合考虑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满足高粱机械化收获对株高的要求,建议生产中优先考虑株高为1.3~1.6 m的杂交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3.
杂交糯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来说,人们的粮食以及生产饲料的主要来源都是高粱,其中糯高粱是优质白酒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酿造白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高粱具有产量高、再生产力强、抗性好、效益高等多重特点,是高粱产区品种换代、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20%(C1,N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和U1处理最高,C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和C2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处理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11.54%和12.41%。C...  相似文献   

5.
高粱是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高粱产量。分析"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有助于提升高粱种植户产量,增长养殖户经济效益。基于此,从头季高粱与再生高粱两个方面进行栽培技术分析,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7年,开展了蓄留不同节位对再生高粱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随着蓄留节位的增加,再生高粱总发苗数先增加后降低,倒1节发苗数降低,生育进程缩短,生育期最长相差20 d左右。再生高粱产量、穗粒数、有效穗数随蓄留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千粒重随蓄留节位的增加而增加。蓄留倒1节、倒2节有利于再生高粱高产,提高再生高粱植株抗倒伏能力,因此建议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头季高粱在7月20日之前砍秆,均可采用低节位蓄留;如果头季收获较晚,为保障再生高粱安全成熟,可选择高节位蓄留。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高粱的适宜播期,实现优质高效生产,2013—2014年以高粱品种‘辽杂11’和‘沈杂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30日(T1)、5月14日(T2)和5月28日(T3)3个播期,测定两个高粱品种产量及籽粒中的粗蛋白、单宁、粗脂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zer, RVA)对淀粉黏滞性进行测定,并对食用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分析气象要素对高粱营养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可以显著提高‘沈杂5号’的产量,而对‘辽杂11’产量无显著影响。播期推迟高粱籽粒粗蛋白和单宁含量呈降低趋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高粱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膨胀率也均呈增加趋势。‘辽杂11’ T3处理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分别比T1和T2高11.86%~12.81%和6.83%~8.44%,‘沈杂5号’T3处理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分别比T1和T2高6.48%~7.18%和3.33%~4.06%,食味品质综合得分在播期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粗蛋白和单宁含量与食味指标(除冷粥质地外)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食味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与高粱的适口性、滋味、气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适当晚播(沈阳地区在5月28日),可减少高粱的粗蛋白和单宁含量,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增加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从而提升了高粱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汤兰 《南方农业》2010,(1):49-50
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高粱二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与再生高粱二季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高粱的生育期长短也呈负相关,即再生季高粱二季产量和生育期长短随留桩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9.
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与糯恢复系35R配组育成的一个具有高产、抗病、糯质、早熟、再生力强及适于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等特点的突破性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2007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前作为净种小麦的情况下对其开展了播种期、移栽叶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试验以及再生高粱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几点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荣昌县在推广再生高粱种植的同时,总结出"油菜/头季高粱/红薯/再生高粱"丘陵旱地1年4熟的种植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田块选择、品种选择、壮苗培育、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此项丘陵旱地新四熟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推行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促进耕地生产轻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高产高效,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实施33.33 hm2"双季高粱"生产模式示范。示范模式取得667 m2年产值3 269.3元,年纯收入1 921.8元,产投比2.43,比较优势明显。从"机械整地和施底肥,适时播种,及时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几个方面简介高粱栽培技术;从"适时施用促芽肥,收割头季并保留适当桩高,施用发苗肥和追肥,中耕除草和定苗,防治再生季病虫害,适时收获再生高粱"几个方面简介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辽粘3号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以自选糯高粱不育系辽粘A-2为母本,自选糯高粱恢复系辽粘R-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杂交种支链淀粉含量高、糯性遗传完全,农艺性状好,高产、高抗,是优异的特用酿酒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头季稻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组合"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头季施氮量225.0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3种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8:2(N1)、7:3(N2)、6:4(N3)]头季稻-再生季稻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与N1、N2相比,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9.26%、3.54%,头季齐穗期~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转移量分别增加21.47%、6.76%,整个生育期N3处理干物质净积累总量分别增加5.10%、4.78%。N3处理头季产量最高,达12431kg·hm-2,极显著高于N1、N2处理;氮肥利用率达46.44%,比N1、N2处理提高14.81%、5.43%;氮肥农学利用率达20.66kg·kg-1,比N1、N2处理提高14.97%、12.34%。研究结果还表明,头季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对再生稻再生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13—2014年,对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进行良种繁育试验观察,针对产量和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平均单产390 kg/667 m~2,单产幅度在320~472 kg/667 m~2,其增产潜力大;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只要严格隔离、防杂保纯,其品质含量均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再生稻的生理生化机制, 在头季总施氮量为225 kg&#183;hm-2的前提下, 设不同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1为8︰2, N2为7︰3, N3为6︰4), 并以全生育期不施肥为空白对照(N0), 研究再生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规律, 并分析这些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整个再生稻生长周期内,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 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表现为先上升, 在头季稻孕穗期达最大, 然后下降, 到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高峰, 之后又迅速下降;伤流量在头季孕穗期后大幅度下降, 再生季分蘖萌发后伤流量有所回升, 至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小高峰, 随后又逐渐降低。(2)施肥有利于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适当增加再生稻头季中、后期施氮比例, 可显著提高再生稻头季生长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伤流量,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再生稻产量。 关闭  相似文献   

16.
六个生长时期高粱对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莲  王润丰  刘宾  张华文 《核农学报》2020,34(7):1543-1550
为了解高粱不同生长时期对NaCl胁迫的响应机制,以高粱杂交品种济粱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自来水(CK)和0.6% NaCl溶液(T)对萌发期、苗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孕穗期和开花期的济粱1号进行28 d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萌发期开始NaCl胁迫,其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和根干重均差异显著,相对盐害率(RSR)最大,受NaCl胁迫危害最严重。拔节前期NaCl胁迫对穗鲜重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拔节后期和孕穗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和孕穗期开始NaCl胁迫对抽穗期影响均不显著。与CK相比,萌发期、拔节后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开始NaCl胁迫其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与CK相比,6个生长时期进行NaCl胁迫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和根中Na+含量;除萌发期外,NaCl胁迫后,其他5个生长时期叶中K+含量显著高于CK。在6个生长时期,NaCl胁迫根中K+含量以及叶片和根中K+/Na+显著低于CK。因此,萌发期开始NaCl胁迫对高粱幼苗形态建成影响最大,拔节前期NaCl胁迫对穗鲜重的积累影响最显著,在生产上应采取一定的抗盐胁迫措施。本研究揭示了济粱1号在6个生长时期的耐盐特点和耐盐生理机制,为盐碱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抗盐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对再生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揭示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再生稻的生理生化机制, 在头季总施氮量为225 kg·hm-2的前提下, 设不同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1为8︰2, N2为7︰3, N3为6︰4), 并以全生育期不施肥为空白对照(N0), 研究再生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的变化规律, 并分析这些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整个再生稻生长周期内, 头季不同施氮方式下, 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表现为先上升, 在头季稻孕穗期达最大, 然后下降, 到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高峰, 之后又迅速下降;伤流量在头季孕穗期后大幅度下降, 再生季分蘖萌发后伤流量有所回升, 至再生季齐穗期又达到小高峰, 随后又逐渐降低.(2)施肥有利于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适当增加再生稻头季中、后期施氮比例, 可显著提高再生稻头季生长中、后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伤流量,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重庆地区畜牧业对优质饲草的需求,本试验设置3个播期,对引进的4个饲草高粱品种在重庆地区的生长和产量表现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饲草高粱品种及播期。结果表明:1)超级糖王株高、茎粗最小,F10株高最大,大力士茎粗最大,4个饲草高粱品种仅超级糖王有分枝,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对播期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2)超级糖王和青贮大师的生育期最短,大力士生育期最长,4个饲草高粱品种第一季的生育期均随播期推迟而缩短。3)饲草高粱产量随播期的变化因品种而异,超级糖王和青贮大师第一季产量随播期推迟而增加,F10和大力士则随播期推迟而减少。4)茎叶比随播期的变化没有一致规律。5)在本研究播期范围内,4个品种均以播期1(4月4日)为最适播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A3SX-1A为母本、晋光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选育出生物质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号。2017 — 201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94 464.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2%。生育期143 d,株高400 cm左右,茎粗1.84 cm。该品种可以无限生长,晚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宜在山西晋中、甘肃张掖、辽宁锦州、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再生稻的发展现状,从发育遗传和生理生态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采用人工收割高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头季分蘖力相对较弱、再生季再生力强的重穗型杂交籼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而采用机械化收割低留桩栽培再生稻时,选择具强低位芽再生力的杂交籼稻品种或感光性弱的重穗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籼粳交水稻品种(组合)易获高产。头季成熟期至再生季齐穗期根系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再生季产量的高低,再生季稻高产的前提是健壮的头季根系和一定数量新生根系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促进腋芽的萌发成苗、增加每平方米穗数,是再生稻高产增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适时早播、畦栽沟灌、二次烤田、重施促芽肥、适高留桩的人工收割高留桩再生稻栽培技术,并从品种选择、再生季施肥、留桩高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化收割低留桩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及生理生态机制。最后提出了我国再生稻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认为当前轻简化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发展的方向,并对机收低留桩再生稻的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