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我国越来越注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增加耕地面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城乡用地布局的科学化管理。但是,当前实行的土地增减挂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因此,主要通过从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增减挂钩的"再分配"本质等方面,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确认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土地流转交易安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确认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基本手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是国家法定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动力不足、现行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风险担保体制不完善及土地流转缺乏项目带动等方面,并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及组建与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管理是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做好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调整土地关系,还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土地管理的认识不足、操作流程缺乏规范性等,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有效进行。基于此,深入分析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建议,希望能为农村土地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度高的系统工程,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的条件下,在不变更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与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将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某些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给他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因地而论,一般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继承等几种形式。基于对西北欠发达的甘肃省镇原县农地流转的实地调查和思考,指出镇原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产权不明晰、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重大问题,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规等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资部针对城乡统筹政策提出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通过综合治理,解决了当前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进一步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具体实施对策,旨在为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治理、充分发挥土地经济价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是农业之本、民生之源,土地制度既直接关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与工业化、城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根本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撑。一、切实贯彻落实"长久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十九大三农目标的提出、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重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将结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农村土地制度流转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尊重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在分析阿坝民族地区土地流转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四川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土地流转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是实现乡村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分析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化与特色农业发展、释放农村劳动力及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集约化管理农村土地、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及强调土地合法化流转等改善措施,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三权分置"前提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解决土地纷争、开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体系的建立。因此,加强土地确权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对当前重庆市农村土地确权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目前重庆市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确权的对策,为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土地整治信息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土地整治信息体系的特征,指导土地整治信息处理和交换,促进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设,该文在对土地整治信息分类现状、要素构成和分类对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土地整治信息来源多样、结构复杂等特点,分别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生态原理等角度探讨了土地整治信息的组织模式。按照稳定性、系统性、可扩延性、实用性原则,对3种组织模式下涵盖的信息进行了梳理,确定了用于分类的信息要素,结合信息要素的性质,建立了从属性维、信息维和时空维3个维度构建土地整治信息分类体系,并以土地整治规划为例进行了方法论证。研究表明该分类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土地整治的信息全貌,揭示土地整治信息的层次与特征,对促进土地整治信息技术进步和管理方式转型,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度和利用深度等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93,自引:20,他引:9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土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影响;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贡献与影响;土地整理的景观效益表现为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村景观的影响;而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为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进行治理和改良的意义重大.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应用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措施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合理规划布置工程体系,平整土地、种植耐盐碱作物、修建方田、逐步恢复区域生态,实现系统自我调节,水地资源动态平衡.实践结果表明,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效果显著,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依据和实施保障,其过程涉及大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利用GIS技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讨论了利用ESRI的ArcView GIS 8.2软件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对系统的业务流程、总体结构、功能设计、“数字国土工程”数据的转换应用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以山东省龙口市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管理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精度,降低评价成本的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GIS全域空间分析方法为主的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即基于区域"二调"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整治经验等国土数据成果,在现阶段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思想及技术原则下,先确定待整治农用地规模,再测算新增耕地面积,最后计算新增耕地系数,进而进行新增耕地潜力类型区划分。[结果]温州市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测算结果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论]该技术方法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图件数据输入整理、到潜力测算评价、再到成果图表输出的程序化操作,不仅有效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而且紧密衔接于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漳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矢量数据结构模型,以评价因子图层叠加后生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在组件式GIS开发工具SuperMap软件支持下,建立一种可以由用户任意选择进行适宜性评价的农作物对象,确定适宜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适宜性评价咨询系统.系统支持用户事先将不作评价的地物类型剔除,同时可以通过将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农作物生态指标库保存起来,从而使系统在用户的不断参与下更加方便实用.同时系统能够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具有相关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功能,可方便及时地为地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合土壤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开发实践,对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实现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中国土地整治自1997年发展至今,内容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对于实行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该文回顾了近20 a来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认为中国土地整治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正在经历1次新的调整,迈向以生态理念为导向的第4阶段。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土综合整治实践程度较低,资源环境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建设用地整治的实施效果区域差别大,土地生态整治实践水平不高,土地整治资金稳定性不足。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要创新理念,引导土地整治向绿色化为主导特征的方向转变;二要顺应发展要求,重构土地整治新战略,稳定布局、消除障碍、阻止退化、修复污染,分类型、分区域、分程度规划组织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三要重点建设生态良田,使中国高标准生态良田达到6.67×107 hm~2以上;四要依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全面节地战略;五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六要加强示范建设、完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研究是目前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河南省为例,在对整治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配套设施条件等方面入手,分区构建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区间划分和相关分析方法构建河南省整治后耕地质量标准,并应用于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工程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支撑,标准化是联系土地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是标准化的基础,是制定、修订土地利用工程标准的蓝图。该文根据标准体系及土地利用工程实践活动的特点,初步阐述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及其标准体系的内涵;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系统收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的现状及需求;在分析土地利用工程现状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标准层次(基础、通用、专业标准)、专业门类(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保护)、专业序列(综合、调查、评价、规划、建设、工程技术、材料与装备、管理)3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涵盖49项需求标准的标准体系表,为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