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实践上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论上研究产业系统单因素的贡献率具有学术意义。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生产率理论和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项目有无比较法进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对全国种植业利润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实践上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论上研究产业系统单因素的贡献率具有学术意义。迄今为止,还没有规范的易于应用的计算方法。该文利用项目评价中的“有无比较法” 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全国种植业的贡献率为18.33%。这一方法在实践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东北农业机械化特点及其对种植业纯收益的贡献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量化效果,在分析东北农业机械化特点的基础上,用项目有无比较法测算了东北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机械化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贡献率为28.74%,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田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的贡献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能够降低农业成本,节约资源,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间接贡献率法以新疆1997—2016年统计数据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对新疆农业经济的总体平均贡献率为52.23%;所选指标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表明新疆农业经济处于报酬递增阶段,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据此得出结论:农业机械化对新疆农业经济有着显著的贡献,但同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现阶段应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以促进新疆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分析、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目前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根据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加权平均得到的;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纳入评价范围,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行修正,可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而根据农业机械作业费用占农业劳动力、畜力和机械作业总费用的比例可得到农业机械化指数。对比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指数可以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由于仅考虑了种植业中的"耕、种、收"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没有反映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不能准确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更适于评价农业机械作业情况。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指数既包含农业机械作业情况,也包含了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真实情况。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在现行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基础上修正而得到的,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率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不仅包含农业机械投入量增减对产出的影响,而且应包括农业机械生产率提高的作用,贡献率大小可用农业机械产出弹性在规模弹性中的比值衡量;机械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小决定于它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大小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农业机械化在某一时期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与由它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成正比,与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成正比,与初期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介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了在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尤其是不同类型区域的技术体系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指导方针。通过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290-290
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幅超过2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九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也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试验进行了分析。该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分为两个系列:全程机械化系列(乘式系列)和半机械化系列(走式系列)。详细分析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系列的各个作业项目的田间作业量、负担面积、作业费用及成本指数等,这些作业项目的内容包括耕地、插秧、除草、植保和收获作业等。同时也分析了每个系列的每公顷机器使用总费用。在分析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作业成本分析表明,中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不能完全照搬日本模式,中国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只能有序列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果园植保是果园管理关键环节,其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为明确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果园的主要种植方式、植保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发展制约的因素,然后重点阐述了管道喷雾、风力辅助喷雾、静电喷雾、循环喷雾、变量喷雾和航空施药等植保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概括分析了上述植保装备的农药利用率情况,最后结合中国果园种植特点提出了推广标准化果园种植方式、发展立体植保施药技术、推广专业化机械植保服务模式和研发智能植保机器人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为了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实施效果,在中国三大稻区安排了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钵苗行栽3种种植方式与常规育秧手工插秧方式比较试验,试验的品种为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采集了不同试验方式的各项成本,测定了水稻产量指标和作业环节消耗工时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南方一季稻区优选种植方式的排序为:机械插秧、机械直播和手工插秧;南方双季稻区机械插秧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北方稻区机械钵苗行栽方式优于手工插秧.其中机械插秧方式平均增产7.53%、平均省工41.44%,平均增加效益46.78%;机械直播方式产量平均下降6.34%,平均省工31.30%,而对效益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机械钵苗行栽方式平均增产8.95%、省工64.29%,增加效益22.57%.  相似文献   

13.
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出并探讨了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关系问题。其目的旨在发展完善农业机械化理论,为科学估算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提供理论参考。该文首先分析指出了用同型号的机组替代种植业劳动力具有线性替代关系,指出了机械化程度具有可分性,并对其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与劳动力需求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不仅能够计算某一地区目前种植业劳动力需求数量,而且通过对未来各种作物机械化程度和播种面积的预测,也可计算出未来各时刻的种植业劳动力需求数量。最后进行了示例计算。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首要任务是科学评价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Th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ESDAM)质量.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该研究通过文献分...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广东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为了加速广东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级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机构,加强领导;必须制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既有长期的战略计划,又有近期的具体目标;必须在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种植、养殖、水产业进行试点,试点应包括产前、产中和产生全过程;必须加强科研队伍的建设,整顿现有各级科研机构,改进管理办法;必须加强农机教育,包括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是马铃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指标,各种环境因子对不同性状的作用有差异,需要在不同的生态区进行品种(系)的筛选与鉴定。为了筛选出广适、高产、稳产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马铃薯品种(系),本研究通过GGE双标图对马铃薯高代品系和国内主栽品种的产量和植株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阐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前期选育的22份高代品系和13份国内主栽品种分别于2020和2021年种植在渭源县、安定区和永昌县三个试点。测量主茎数等8个植株性状和小区产量等9个产量性状,应用联合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水平分析,GGE双标图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以及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评价。应用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株高、绝对株高的基因型效应显著,基因型效应平方和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为66.63%、56.56%;花序梗长、单株大薯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为27.86%、27.05%;分支数、单株产量的环境效应显著,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变异平方和比为55.82%、25.52%。GGE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在不同的年份间,产量和稳定性表现总体较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机械深耕的改土及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土壤耕性变差,限制作物根系下扎、影响土壤生产潜力发挥。为了改善土壤耕层构造,该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改土机械ES-210型深松犁和前置式心土(亚表层)耕作犁进行深耕,以灭茬旋耕(常规耕作)为对照,进行大区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耕层土壤固相率分别降低1.6%~3.3%、2.8%~4.5%,液相、汽相相对增加,三相比更趋于合理化;打破犁底层,降低耕层土壤硬度,其中20~35 cm土层效果更为明显;耕层土壤有效水含量上升1.1%~1.2%、0.9%,束缚水(无效水)含量下降0.4%~1.1%、0.5%~0.9%。2)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比对照根长增长,其中甜菜增长5.1%、2.9%,大豆增长11.5%、13.2%;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甜菜增加2.3%~4.1%、3.1%~4.8%,大豆增加7.8%~10.0%、10.4%~13.6%;3)深松、亚表层耕作处理与对照相比,其中甜菜增产8.5%、12.6%;大豆增产5.0%、6.1%;深松及亚表层耕作改土处理分别比对照增收1003.3、1454.4元/hm2,其中收益大小为亚表层耕作处理深松处理对照。可见,采用ES-210深松犁及心土耕作犁深耕改土,改变了土壤耕层构造,起到扩库增容的效果;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作物产量,为今后农业耕作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变化的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的大小,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和加快农机总动力增长。针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特点,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1986-2013年农机总动力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分解,得到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趋势量,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农机总动力增长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与其相对应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度,进而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结果表明,政府投入、劳均(每个劳动力)播种面积、燃料价格指数、粮食单产、非农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分别为23.89%、23.73%、23.67%、7.13%、7.41%和14.17%,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均产值、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初中文化以上农村劳动力比例4个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不产生影响,只对增长趋势量有影响。该研究成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化肥产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肥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无效养分有效化,二是有效养分高效化。化肥无效养分有效化产品创新,以植物矿质营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以合成氨和湿法磷酸为代表的现代化肥产业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化肥有效养分高效化产品创新,以农业绿色增产为目标,通过多途径调控、多学科交叉、多策略集成,实现产品功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化肥产品创新驱动化肥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使化肥产业经历了初始化肥阶段(化肥产业1.0时代)、低浓度化肥阶段(化肥产业2.0时代)、高浓度化肥阶段(化肥产业3.0时代),不久将迎来绿色高效化肥阶段(化肥产业4.0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