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南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参数的采集,同时间接用于土壤保持量和水土保持价值的计算,结合修改过的USLE模型,对云南省生态系统2001,2002,2003年水土保持价值进行了测算,利用NPP对估算结果进行调整.以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质量差异对水土保持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系统2001,2002,2003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31798.92,117845.5,104176.71万t,对应的价值量分别为:1933.351,1707.579,1566.783亿元。3年中林地(39.01%)、灌丛(23.02%)、草地(18.75%)3类生态系统平均土壤保持量占全省的80.77%,在水土保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西部和南部的林地、灌丛和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从水土保持价值的空间分布来看。基本保持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格局.这与当地植被地带性分布基本一致。3年间云南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是逐年减少的,耕地和城市植被的水土保持价值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林地、灌丛、草地的水土保持价值减少主要是由降水逐年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技术,从1990年和2006年兰州市TM和ETM遥感数据和专题矢量数据中提取了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区16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定量评价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90—2006年兰州市林地增长面积最大,主要来源于草地和耕地的转出,其次为城镇交通用地,主要是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最大的是草地,主要转变为耕地、林地和城镇交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表现为1990年为43594.95万元,2006年为44084.16万元,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华  丁亮  苗苗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192-196
基于2000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从区域和旗县2个尺度定量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景观空间格局,并揭示了景观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景观是科尔沁沙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其面积比例为47.6%,斑块个数比例为29.8%,平均斑块面积高达3.25km^2/个,斑块分离度仅为0.40;耕地和林地景观的面积比例也较大,分别为26.3%和10.2%,流动沙地和盐碱地的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5.8%和3.1%。(2)位于西辽河下游干流或支流沿岸冲积平原上的旗、县,其区域景观格局基本呈现出耕地与草地、流动沙地景观类型镶嵌分布的特征。(3)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区景观斑块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大小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景观破碎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赵晶  高照良  蔡艳蓉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226-231,237
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所导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角度,参照R.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根据选定区域高速公路建设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计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定量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区域的高速公路建设,主要占用沿线的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4种土地类型,耕地、园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林地、草地面积在部分区域有增加,变化幅度为园地>林地>耕地>草地;(2)生态服务总价值,除风沙区子靖高速外,其余4个区域均呈下降趋势。风沙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由建设前的0.86万元/km增加至建设后的5.02万元/km,增幅为484.45%。从其余4个区域的减幅看,黄土丘陵区(靖安)>石质山区(蓝商)>低山丘陵区(商丹)>黄土阶地区(机场);(3)生物控制功能在五条高速区域均呈减少趋势。风沙区气候调节和废物处理功能增加显著,黄土丘陵区各功能均减少,减少幅度为25%~42%。黄土阶地区和低山丘陵区水供应、侵蚀控制功能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368%、268%和170%、162%。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兰州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RS和GIS技术,从兰州市1990年的TM影像和2006年的ETM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区16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角度,定量评价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90—2006年兰州市林地增长面积最大,主要来源于草地和耕地的转出,其次为城镇交通用地,主要是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最大的是草地,主要转变为耕地、林地和城镇交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1990年为43 594.95万元,2006年为44 084.16万元,表明该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流市丰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的新路,截至2005年底,丰村小流域完成营造水土保持林156.9hm^2(含补植127.5hm^2),保土耕作45.4hm^2,封禁治理1027.6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4km^2,治理程度达83.44%,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1678t/km^2.a降低到500t/km^2.a,小流域水保措施蓄水能力71.07万m^2/a,拦泥沙能力达3.55万t/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达81.04%。主要做法是:成立机构、落实专人专管,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制定措施,全面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草植被覆盖率由1983年的7.2%提高到2003年的19.9%,水土流失面积曲原来的10.8万km^2减少到9.3万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保存面积达到4.75万km^2,治理度达到44%。2003年减少土壤流失1.1l亿t,比1983年降低24%,其中减少入黄泥沙0.9亿t。今后要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导入“以大流域为规划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新的发展轨道。介绍了20年来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主攻方向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4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1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区2003年草本的年均径流量为1248m^3/km^2。灌木为843m^3/km^2。乔木为2079m^3/km^2,农田为10672m^3/km^2;草本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6t/km^2,灌木为1.0t/km^2。乔木为2.6t/km^2,农田为169.5t/km^2。2003年乔木的径流年均氮素损失量5.68kg/km^2,灌木为3.32kg/km^2,草本为2.49kg/km^2,农田为10.80kg/km^2,乔木的径流年均P2O5损失量为0.29kg/km^2,灌木为0.22kg/km^2。草本为0.17kg/km^2,农田为0.49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氮素损失量为2.69kg/km^2,灌木为1.18kg/km^2.草本为7.51kg/km^2,农田为139.95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P2O5损失量为1.51kg/km^2,灌木为0.54kg/km^2,草本为2.78kg/km^2,农田为259.25kg/km^2。在本研究区注意发展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另外,乔、灌、草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农田对径流和侵蚀泥沙有很好的养分保蓄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竹林、云南甜竹林、混交林和裸露地的定点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裸露地地表径流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20094.572t/kim^2·a,为剧烈侵蚀,而其他3种林地土壤侵蚀量都在允许侵蚀范围内,不同林分类型具有“上拦下蓄,层层防护”的水土保持功能。在统计期内,不同林分类型增加涵养水源效益值为0.790—0.932万元/hm^2不等;红竹林、云南甜竹和混交林的保肥效益分别为1.470万元/hm^2、0.863万元/hm^2和1.725万元/hm^2;3种林分固持土壤的效益值为0.216万元/hm^2左右,其综合效益分别为2.477万元/hm^2、1.877万元/hm^2和2.874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根据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它辅助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分析了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变化速度和区域差异等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4年间,榆林地区未利用地减少1305.56km^2;耕地、林地、草地分别增加567.11,99.6,616.79km^2;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分别为1.11%及0.91%;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间的转化突出表现为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转化。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soil science in Germany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both geology and forestry.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s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include pedology,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soil 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soil physics, and ecosystem research. Beside this, the Germ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Union) of Soil Science are shortly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2.
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藏自治区水土流失监测地域范围广阔、监测重要性突出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和人员配备缺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PRS/GNSS/G IS/RS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建成后的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可靠、无人值守等优势,能够对自治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动态监测,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为国家、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and culture experiment was to determine how fertilization methods (i.e., fertigation rates of 0.5, 1, and 2?mg Se·pot?1, foliar rates of 5, 10, and 20?mg Se· L?1) and fertilizer type (i.e., selenate or selenite) affected wheat Se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rtigation and foliar treatments both increased wheat Se content. In the fertigation and foliar treatment total Se content of wheat was greatest in the selenate treatments. In the fertigation treatment, the Selenite had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roots, while the Selenate was majority transported to shoot. In the foliar treatment, we found that most of Se was transported to grain. In addition, the organic Se concentration was the most than other Se fractions. In conclusion, selenat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selenite in both the fertigated and the foliar application treatments. And the foliar application was better than fer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位点特异性重组及其在剔除植物筛选标记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遗传转化中筛选标记基因的剔除是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位点特异性重组可用于剔除筛选标记基因.常用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主要有Cre/loxP、FLP/FRT和R/Rs系统.在应用中,可以通过二次转化或与含重组酶的转基因植株杂交来组成性表达重组酶,或利用瞬时表达、诱导性表达、组织特异性表达重组酶来剔除选择标记基因,从而获得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而诱导性标记基因剔除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研究了波动水文情势下,不同水分梯度带小叶章地上构件C,N,P含量动态。结果表明,各构件TC含量随时间波动变化,常年积水带大于无常年积水带;TN和TP含量,总体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且生长季内含量逐渐下降;3种元素含量总体均为叶片含量高于茎和鞘。构件C/N常年积水和无常年积水两种情况下随水分增加呈现不同变化规律;C/P随水分的增加及生长过程的推进而增大;N/P总体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大,生长季内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波动变化。随水分的增加,小叶章质量下降;生长季初期,各水分梯度带小叶章生长均受N限制,而后期无常年积水区生长受N限制,深度积水区则受P限制。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氮素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前人有关缓控释肥料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缓控释氮肥的缓效途径和研究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缓控释氮肥的分类和缓控释机理。此外,对今后缓控释肥料研究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18.
Bambara groundnut has great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crop for improving food security in its production regions and beyon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Field Research Centre of the Crops for the Future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nitrogen (N) fixation and N balance of Bambara groundnut landraces on tropical acidic soils of Malaysia.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three Bambara groundnut landraces (Ex-Sokoto, Kaaro, and NN-1)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eplicated three times. Results obtained revealed that Ex-Sokoto landrace was greater in yield and N fixation, whereas N balance (-haulm) was greater in NN-1 landrace. The results revealed grain yield of 703–2256 kg ha?1 and N fixation from 32–81 kg ha?1 and suggest that Bambara groundnut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a cereal-based cropping system. Ex-Sokoto landrace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for yield and N fixation under Malaysian acidic soi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热带林业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着利用3S技术创建的数字林业综合信息系统体系,主要是以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灾害监测、林地的变化监测以及森林的资源管理等的功能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建立一套基于GIS为平台的林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热带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酿造工艺对毛葡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GC/MS法对秦巴山区野生毛葡萄在两种工艺条件下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工艺及CO2浸渍工艺酿造的毛葡萄酒醇类相对含量最高,其中以苯乙醇、戊醇含量最高。在酯类、酮类、酚类方面,两种工艺酿造的原酒比陈酿6个月的酒种类少,相对含量低;而对于其他香气成分,则是原酒高于陈酿6个月的酒。说明一定时间的陈酿对于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对两种工艺的综合比较发现,传统工艺酿造的原酒香气质量优于CO2浸渍工艺酿造原酒;但经过6个月的陈酿后,CO2浸渍工艺酿造酒香气质量却高于传统工艺的酿造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