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性、供需状况和入世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探讨了入世后我国小麦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彩色小麦生产,统一栽培标准,规定了彩色小麦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耕作技术、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内容,适用于豫西地区彩色小麦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在该省粮食总产量中占到60%的比重,因此小麦的生产发展情况将会对当地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河南省必须从小麦生产发展的现状出发,对相关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基于此,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的新形势进行简述,并分析当前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小麦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禹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4.6万hm2以上,小麦收成的丰欠对全年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为此该市牢牢抓住小麦生产不放松,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小麦持续增产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张掖市黑小麦的生产,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黑小麦优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沈丘县地处豫东平原,属黄淮平原冬麦区。属于周口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2007-2011年连续6年夏粮超500kg,并且是黄河以南第一个夏粮生产超500kg的粮食生产先进县,小麦生产在沈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的小麦播种时期早而集中,多在10月5~9日,由于墒情足、播量大,小麦出苗均匀、整齐。11月1日调查,基本苗在25万~35万/667m2,  相似文献   

7.
南部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省南部县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危害大.文章根据多年南部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提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建立了我国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评估模型 (WHTMOD) ,该模型由小麦发育期模拟模型、光合生产模拟模型、产量形成模拟模型、土壤水分平衡和N素平衡动态模型等组成 ,综合考虑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同化物在器官中分配等生理过程以及温度、日长、CO2 、水分、N素等因子的影响 ,可模拟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动态 ,反映气候异常对研究区域小麦生产的影响 ,模型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重庆市第一大小春作物和第二口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性转移,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分析重庆市小麦生产现状,针对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加大抗灾减灾投入,稳定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科研育种投入,推广抗性好的高产品种,加大小麦栽培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优质、特色专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加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引入公司化运作,成立专业合作社,引领小麦种植;建立重庆小麦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现代农业技术产业技术体系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沟通与合作;当前小麦生产只能在适度规模上进行"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青岛市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0%左右。在小麦生产上调整品种布局,从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下的品种分布,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小麦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地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更替,可增产5%~10%;反之,则会减产10%以上。为保证小麦品种合理更替,对青岛市8个主要高产优质品种进行了连续试验示范,对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经济产量性状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鉴定,为进一步搞好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河套平原开展了地膜覆盖及穴播量对春小麦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为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精量化播种,促进地膜春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穴播不同量(穴播量分别为8粒,10粒,12粒,14粒和16粒)的露地春小麦为对照,监测穴播不同量的地膜春小麦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从播种至灌浆期不同穴播量间的差异随着春小麦的生长而增大。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土壤水分在孕穗期前高于露地,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整个生长期地膜覆盖的耗水量略高于露地。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盐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低于露地,30 cm土层以下则与露地基本一致。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高于露地,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露地穴播的产量及水分产出率均以穴播14粒的最高,地膜覆盖的产量以穴播12粒的最高,水分产出率以穴播10粒的最高。[结论]地膜覆盖可降低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河套平原地膜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应为当地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至84%,即穴播10至12粒。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原冬小麦深施肥沟播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可借墒播种,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盐巧种,提高出苗率,易遭冻害地区的冬小麦,可降低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减轻因分蘖节受冻害而造成的死苗,死蘖。故在渭北旱原的旱、薄和盐碱地推广此项技术,是经济有效的增产、稳产、增收、低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刚  王亚萍  李超  刘文兆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146-150,156
为研究底墒与施肥组合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黄土塬区王东沟小流域塬面农田开展田间试验。3个底墒水平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其2 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2%,82%,94%;试验年份冬小麦生育期降水301 mm,超过多年平均值的39%。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时,产量因底墒不同差别较大,且底墒过高会造成产量与收获指数的下降,而施肥后冬小麦产量均显著提升,但底墒不同所致产量的差别减小;施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降水利用效率,耗水量虽有增加,但产量提高的程度更大;在试验年份的降水条件下,高底墒会造成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下渗深度可超过5 m。  相似文献   

14.
底墒和磷肥对旱地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与水分消耗的关系,及其产量对底墒和磷肥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南部设3个播前0~100cm土壤底墒水平W1(248mm)、W2(233mm)、W3(205mm)和两个施磷量P1(75kg·hm~(-2))、P2(180 kg·hm~(-2)),调查不同处理下小麦总耗水、土壤水消耗、各生育阶段耗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底墒水平提高小麦返青—拔节和拔节—开花阶段耗水、生育期总耗水、土壤水消耗及其占总耗水比例、产量、穗数、千粒重显著增加,且较W3,W1和W2产量分别显著高14.89%和8.66%。随磷肥增加播种—拔节耗水显著减少,而拔节—开花耗水、产量、千粒重显著增加。底墒和磷肥互作对小麦总耗水、土壤水消耗、播种—返青阶段耗水、拔节—成熟阶段耗水、千粒重有显著影响。通过小麦灌浆方程得,快增期持续时间随底墒的增加而增加、渐增期和快增期持续时间随磷肥的增加而增加、缓增期籽粒增加量及持续时间变异系数达25%。通过小麦水(磷)肥方程得,当0~100 cm底墒为253 mm时获得高产,且同底墒下产量随磷肥增加而提高。可见,旱地小麦拔节—开花阶段耗水对底墒和磷肥敏感,灌浆过程中的快增期持续时间对底墒和磷肥响应较好,缓增期变异对籽粒粒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宽幅匀播技术优化了作物群体结构,使小麦显著增产。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宽幅匀播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以常规条播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的光合效应。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旱地宽幅匀播冬小麦旗叶叶绿素SPAD值较常规条播高3.1~6.3;盛花期较常规条播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提高13.4%、气孔导度(Gs)增加34.84%、胞间CO2浓度(Ci)降低16.05%、蒸腾速率(Tr)提高8.47%。宽幅匀播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冬小麦光合特性,使小麦叶片能更有效利用胞间CO2,提高光合和运输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对稻茬麦旋耕撒播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具体研究,其生长发育具有营养体小、前慢后快、蘖多成穗低、粒少不轻4个特点。提出了栽培指标和邯分87-2小麦“大密度中株型偏穗重型”的高产途径。确定了K和Zn的增产作用,并分析了N、P、K、Zn配合施用促进小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但分蘖骤变型两极分化而不恶化群体的效应。据水分动态提出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冬前积温以及播前土壤墒情是旱作冬麦区播期选择的重要依据,利用模型选择不同降水年型下小麦适宜播期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山西省闻喜县旱作小麦区2009−2014年(2009、2010和2012年为枯水年,2011年和2013年为丰水年)的大田试验数据,对小麦决策系统进行品种参数校验和验证。利用校验过的决策系统模拟分析闻喜地区近36a(1980−2015年)冬小麦最佳播期变化以及不同降水年型下播期随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80−1984年,冬小麦最佳播期主要集中在9月25日前后;1985−1995年,历史最佳播期推迟至9月30日前后;1995−2015年,最佳播期推迟至10月5日前后。(2)研究期内,丰水年和平水年9月30日前后播种小麦平均产量最大,分别为4293.1kg·hm−2和4055.2kg·hm−2;枯水年10月5日前后播种小麦平均产量最高,为3334.5kg·hm−2。因此,随着气温的逐渐增高,冬小麦的历史最佳播期呈现明显后移趋势;丰水年和平水年9月30日前后播种,枯水年以10月5日前后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8.
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技术是密植作物高产栽培新技术,其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了给该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冬小麦普冰151为指示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冬小麦旱地膜侧宽幅匀播、膜侧沟播、常规条播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旱地膜侧宽幅匀播冬小麦产量极显著高于膜侧沟播和常规条播,折合产量为5 902.8 kg/hm2较对照的增产率为24.54%。表明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集雨保墒效果好、抗旱作用显著,又利于密植和高产。  相似文献   

19.
夏玉米地秸秆覆盖的节水调温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夏高温少雨,常影响夏玉米适时播种和苗期生长。试验表明,夏玉米地小麦秸秆覆盖有显著的节水保墒和调温效果,可减少初夏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是一项就地取材,投资小,见效快,一举多得的节水高产技术,宜在河南中北部和华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陇东旱塬冬小麦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新模式,以冬小麦品种陇鉴111为指示品种,采用裂区设计,以宽幅沟播和平作条播为主区,优化施肥和不施氮肥为副区,研究了宽幅沟播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氮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沟播显著影响旱地冬小麦籽粒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传统平作条播平均增产10.3%~24.3%,且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 180 kg/hm2)增产效果明显。与传统平作条播相比,可促进冬小麦植株氮素养分吸收,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增加6.81、4.30 kg/kg,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了9.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5%~19.6宜种植模式,以推荐优化施肥N 150 kg/hm2、P2O5 180 kg/hm2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