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气负离子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空气负离子的发生过程及影响机制已成为生物气象、森林生态和森林康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华北低丘山地栓皮栎人工林为试验对象,在2018年和2019年6−9月森林植被叶面积相对不变期间,定位观测获取人工林冠层空气负离子及微气象参数,采用Python软件筛选出光合有效辐射约为零,温度、风速及颗粒物浓度相对不变条件下的观测数据,分析空气湿度(RH)对空气负离子浓度(NAI)的影响特征,建立基于空气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空气湿度的升高呈现三种变化趋势,在空气相对湿度35%~5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稳定,二者呈稳定常数关系;在相对湿度55%~7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迅速上升,二者呈线性递增关系;在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空气负离子浓度适度下降,二者呈线性递减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分段拟合方程,3个湿度区间分别为NAI=729;NAI=9.396RH+198.994,决定系数(R2)为0.807(P<0.01);以及NAI=−4.849RH+1232.992,决定系数(R2)为0.642(P<0.01)。各拟合函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6.175、7.091、8.213,而RH在55%~75%和75%~95%范围内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6、0.836,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且均方根误差较小。说明构建的分段拟合函数能够准确反映空气相对湿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空气负离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难和生态修复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穴铺建植技术对排土场进行生态修复,并于2012—2015年期间选择4种建植技术对永顺煤炭有限公司矿区排土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基于修复后(2015年)的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改良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段,对不同建植技术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穴铺植生袋建植法(A)、旱梯田坡面建植法(B)、旱坡植生袋建植法(C)和沙柳围护建植法(D)4种不同建植技术中,在植被覆盖度方面表现为A(85%)C(80%)B(73%)D(63%)E(7%,裸地);土壤容重方面表现为A(1.21g/cm3)C(1.27g/cm3)B(1.31g/cm3)D(1.43g/cm3)E(1.52g/cm3);土壤侵蚀模数方面表现为A[3 630t/(km~2·a)]C[6 350t/(km~2·a)]B[7 860t/(km~2·a)]D[15 730t/(km~2·a)]E[26 000t/(km~2·a)],均表明A技术在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质地改良方面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试验区人工建植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和水土流失量大等问题,成功完成了试验区的生态修复。穴铺植生袋建植技术在矿区排土场或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有机碳分子结构角度来揭示气候变化对黑土有机碳(SOC)稳定性的影响,阐明未来气候变化对黑土有机碳稳定性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模拟气候变化开顶箱(OTC)试验为平台,对当前大气温度和CO2浓度(aTaCO2),增温2℃和当前大气CO2浓度(eTaCO2),增温2℃和CO2浓度增为(700±25)μmol/mol(eTeCO2)3个处理条件下0—20 cm黑土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和密度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aTaCO2相比,eTaCO2和eTeCO2均未对全土有机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是eTaCO2使<0.053 mm团聚体和闭蓄态轻组(occluded light fractionation, OF)中SOC含量分别增加了13.45%和52.89%(p<0.05...  相似文献   

4.
王佳  刘斌  肖柏林  李余杰  张田硕  吴璜  张玉婷 《土壤》2019,51(6):1160-1167
探索不同功能区空气降尘中重金属通量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对于了解空气降尘输入对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主城的居住区(JZ)、文教区(WJ)、商业区(SY)、郊区(JQ)、交通区(JT)和工业-居住混合区(GJ)逐月进行空气降尘通量和Cr、Ni、Cd、P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工业–居住混合区的空气降尘通量平均值最高,文教区的最低。6类功能区秋季的降尘量相对较低。Cd、Cr、Ni和Pb的平均降尘量在不同功能区分布存在差异。空气降尘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Cd 2.14 mg/kg、Cr 66.36 mg/kg、Ni 27.69 mg/kg、Pb 98.33 mg/kg。6类功能区降尘中Cd、Cr、Ni和Pb 4种重金属含量一般冬季较高。地积累指数法的分析表明降尘中Cd污染最严重。经推算,以空气降尘的方式向土壤中输入的重金属,使重庆主城区土壤中Cd、Cr、Ni和Pb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累积100a后仍将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增加速度最快为Cd,其次为Pb和Cr,Ni的增长为负值。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幕阜山桂花林场3种森林(苦槠、枫香、檫木)为对象,分析林地土壤不同层次(0-15cm,15-30cm,30-45cm和45-60cm)锰、锌、铜、镉、镍、铅、钴7种重金属含量,并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的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具有相似性,均以锌含量最高,介于20~50mg/kg之间;铜、镍和铅次之,含量在10~20mg/kg之间,镉和钴含量最低,小于10mg/kg。重金属在3种森林土壤不同层次空间分布的特征不同,但在同一林地下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大致相当。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Ⅰ级标准值,且3种森林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生态危害,7种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排序为苦槠枫香檫木。结果表明,3种森林的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模拟2030年福州都市圈不同主体功能区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分布,预测研究区国土空间格局未来发展趋势。 [方法] 基于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遥感监测,OpenStreetMap(OSM),digit elevation model(DEM),夜间灯光及气象等多源数据,利用FLUS-Markov模型基于分区模拟和整体模拟方式分别预测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结构并进行对比,探讨各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强度差异特征。 [结果] ①2020年福州都市圈各主体功能区模拟精度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说明该模型关键参数的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模拟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分布格局; ②与整体模拟相比,分区模拟结果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标相对较优,故分区模拟更适用于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规划。 [结论] 基于分区模拟方式的福州都市圈2030年模拟结果与主体功能区划的发展目标更加吻合,因此,可以结合各功能区发展特点提出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沉积区不同掩埋层位对CO2在沉积剖面中产生和传输的影响,为定量评估黄土高原地区侵蚀-沉积环境下碳源/汇强度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土柱回填控制性试验模拟沉积土层,在12 cm高土柱的顶部(2 cm)、中部(5 cm)和底部(9 cm)分别添加13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并设置3种13C葡萄糖溶液浓度(26,52,104 mg C/kg),对比分析20℃恒温培养10 d期间,不同添加位置和葡萄糖溶液浓度对土柱表观CO2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解析不同有机碳来源对表观CO2的贡献,进而探讨不同掩埋层位对外源输入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1)低浓度葡萄糖添加处理下,外源添加葡萄糖的矿化程度在顶、中、底部分别为38.6%,65.1%,50.9%,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随着葡萄糖添加浓度的升高,各层位间的矿化程度趋于一致。(2)顶部添加葡萄糖后,表观CO2中δ13C峰值最大(376‰,1527‰,3176‰),出...  相似文献   

9.
洛阳是我国工业重地,长期受大气污染困扰。利用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PM_(10),NO_2和SO_2监测数据,分析了洛阳市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日均值变化、月均值变化、年均值以及各污染物浓度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PM_(10),2014—2016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19.4±64.5)μg/m~3,(124.4±68.1)μg/m~3和(129.0±91.2)μ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NO_2次之,而SO_2并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4—2016年,三种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趋势相同,呈现U型变化;PM_(10),NO_2及SO_2三种污染物冬季浓度最大,夏季浓度最低;PM_(10)和NO_2年均污染浓度有增加趋势,SO_2年均污染浓度逐年下降。各种气象要素与大气污染物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风速、气压、气温、水汽压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大气污染物浓度受到了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樟子松固沙林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樟子松固沙林合理栽植密度,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樟子松固沙林水量动态平衡、衰退原因及林分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密度(400,600和800株/hm2)的33a樟子松固沙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了生长季降雨、0—200cm土壤含水量、200cm以下渗漏量,分析了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特征及差异。[结果](1)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30cm为降雨影响剧烈层,60cm以下受40mm降雨影响,降雨结束后均表现蒸渗型水分消退特征,之后转换为蒸散型;(2)0—20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大小为:400株/hm2600株/hm2800株/hm2,且差异显著(p0.05);(3)200cm以下均有水分渗漏,其中800株/hm2最低,为0.4mm。[结论]丰水年3种密度林分基本能够维持水量平衡,但正常降水或极端降水年份会增加土壤蓄存水消耗,可能出现水分亏缺或衰退现象。建议生产中樟子松固沙林适宜密度应控制在4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梯田对河道径流及生态基流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娟  高建恩  张元星  邵辉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5):106-110,116
[目的]定量分析泾河流域梯田建设对河道径流、生态基流的影响程度,为流域梯田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合作开发的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河道径流量。[结果]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在模拟河道径流时可满足模型模拟精度的要求;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河道年径流量减少,生态基流保障程度提高,年、月生态基流不满足天数降低;梯田的年平均减流量为4.25×104 m3/(km2·a);梯田具有蓄洪补枯作用,且对丰水期的调控效果高于枯水期,对河道生态基流的影响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结论]嵌入梯田模块的SWAT模型在该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提高流域内梯田面积是滞洪补枯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  相似文献   

12.
赣南地区稀土矿采矿迹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对其采矿迹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采用环刀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矿迹地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180.37g/kg)>堆积地(170.67g/kg)>挖矿地(86.36g/kg);土壤容重平均值表现为堆积地(1.54g/cm^3)>挖矿地(1.31g/cm^3)>天然林地(1.20g/cm^3);土壤毛管孔隙度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44.08%)>堆积地(37.89%)>挖矿地(35.82%);土壤毛管蓄水量平均值表现为天然林地(440.77t/hm^2)>堆积地(378.94t/hm^2)>挖矿地(358.20t/hm^2)。土壤最大蓄水量的表现与土壤毛管蓄水量相似。不同采矿迹地涵养水源能力天然林地最强,其单位面积蓄水量为(561.34±44.32)t/hm^2,挖矿地最差,其值为(431.65±53.66)t/hm^2。由此可见,天然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强于各采矿迹地,稀土矿区采矿作业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贮水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北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兰州市北山3种人工林地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能力及土壤的水文特征,为揭示干旱地区人工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等研究方法对林地的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土壤的渗透性、持水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林地枯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新疆杨(36.74t/hm~2)侧柏(34.15t/hm~2)刺槐(16.01t/hm~2)。新疆杨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7.36t/hm~2;而刺槐林地最大持水量最小,仅为4.91t/hm~2。3种林地中土壤容重表现为:新疆杨(1.466g/cm3)刺槐(1.403g/cm3)侧柏(1.27g/cm3);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均表现为侧柏刺槐新疆杨。土壤最大持水量为:侧柏(0.731g/cm3)刺槐(0.642g/cm3)新疆杨(0.633g/cm3)。侧柏的初渗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显著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p0.05),且侧柏林地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其渗透性均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结论]在3种人工林地中侧柏林地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生态退化与恢复对三江源区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生态退化与恢复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土地覆被状况等来表征三江源区宏观生态系统变化,定量分析生态系统变化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机制。[结果]三江源地区从2000—2010年的生态系统经历了显著的退化和恢复过程。不同覆被类型下土壤保持能力依次为:林地耕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湿地未利用地。在研究区生态退化及恢复的过程中,2000—2010年的单位面积潜在流失量从1.25×10~4 t/hm~2增加到1.50×10~4 t/hm~2,单位面积实际流失量从2000年的3 200t/hm~2增加到2005年的3 500t/hm~2,至2010年持续增加到3 800t/hm~2。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三江源区高覆盖度草地及湿地面积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三江源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从2000年的9 300t/hm~2,增加到2005年的1.03×10~4 t/hm~2,直至2010年三江源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11×10~4 t/hm~2。[结论]土地覆被类型及植被覆盖程度对土壤保持功能有重要影响,三江源的生态退化与恢复过程与源区土壤保持功能变化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5.
电析土壤微粒悬浮液的维恩(Wien)效应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uspensions and their supernatants from the electrodialyzed clay fractions of latosol, yellow-brown soil and black soil equilibrated with nitrate solutions were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field strengths using a short high-voltage pulse apparatus to demonstrate the Wien effect in soil suspensions and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ffecting it. It was found that Wien effect was much stronger in suspensions with a clay content of 30 g kg-1 from the soils equilibrated with a 1 × 10-4 KNO3 solution than in their supernatants.The threshold field strength (TFS), at which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is equal to 1.05, i.e., the Wien effect begins to be obvious, of the yellow-brown soil suspensions (clay content of 30 g kg-1) equilibrated with different nitrate solutions of a concentration of 1 × 10-4/z mol L-1 , where z is the valence, varied with the type of nitrates, being lowest for NaNO3 (47 kV cm-1) and highest for Ca(NO3)2 (98 kV cm-1). At high field strengths (larger than 130 kV cm-1),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ies of yellow-brown soil suspensions containing different nitrates diminished in the order: NaNO3 > KNO3 > Mg(NO3)2 > Zn(NO3)2 > Ca(NO3)2. The rates and intensities of the Wien effect in the suspensions of the three soils equilibrated with 5 × 10-5 molL-1 Ca(NO3)2 solution were in the order of the yellow-brown soil > the latosol > the black soil. The results for the yellow-brown soil suspensions (clay concentration of 30 g kg-1) equilibrated with KNO3 solutions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re dilute the solution, the lower the TFS, and the larger 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 of the suspensions at high field strengths. The results for yellow-brown soil suspensions with different clay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at as the clay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low fiel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0, also increased, but the TFS decreased, and the Wien effect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6.
若尔盖高寒湿地蓄水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若尔盖3种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蓄水能力,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功能价值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若尔盖高寒湿地三种湿地类型的土壤采样分析,测量其土壤物理特性和土壤最大滞留贮水能力,进而对其土壤蓄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在0—60cm深度范围内,3种湿地类型的土壤容重基本上随着深度的加深呈升高趋势,但草本沼泽在80—100cm处、沼泽化草甸和洪泛湿地在60—80cm处呈现出减小趋势。(2)在0—100cm深度范围内,沼泽化草甸的毛管孔隙度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而草本沼泽和洪泛湿地变化不明显。(3)在0—100cm深度范围内,3种湿地类型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大小表现为草本沼泽(0.46g/cm~3)沼泽化草甸(1.08g/cm~3)洪泛湿地(1.25g/cm~3)。3种湿地类型土壤最大滞留贮水能力的平均值大小表现为草本沼泽(239.40t/hm~2)沼泽化草甸(171.18t/hm~2)洪泛湿地(148.51t/hm~2)。[结论]草本沼泽贮水能力最强。因此在若尔盖区域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时,应将保护区外的草本沼泽分布的区域纳入重点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环境因子对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油污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生态修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陇东适生植物"金盏菊"联合土著石油降解菌剂开展为期285d的场地原位修复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季节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性等环境指标。[结果](1)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TPHs降解率在夏(24.62%±3.96%)秋(29.93%±1.94%)两季明显高于春(3.82%±0.91%)冬(9.24%±0.87%)两季;(2)季节变化和强化处理对油污土壤酶活性和理化特性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土壤pH值、含盐率和有机质含量在秋季明显降低(p0.05),而土壤速效养分均在夏秋含量最高(p0.05);(3)春季土壤微生物群落Evenness指数偏低(p0.05),夏季Richness指数明显增加(p0.05),Shannon-Wiener指数在夏秋两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4)NMDS排序结果显示,夏秋两季分异于其他季节主要与土壤微生物群落Richness指数(r2=0.706 3,p=0.002)和速效磷(r2=0.615 7,p=0.005)有关;(5)低温季节影响土壤TPHs降解率的因素主要是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叠加效应(54%),而夏秋两季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特性三者的共同作用可解释土壤TPHs降解率变异的74%。[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Evenness指数和土壤酶活性偏低是造成春冬两季土壤TPHs降解率偏低,而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Richness指数、速效磷含量和生物强化处理有效化水平是陇东地区夏秋两季土壤TPHs降解率明显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地区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估生态工程的效果。[方法]采用降水贮存量法估算三江源地区林草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结果]1997—2012年三江源地区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在波动中有所提升,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54×1010m~3/a,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430.67m~3/hm~2。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后(2005—2012年)林草生态系统年平均水源涵养量比前期(1997—2004年)增加了15.60%。从空间格局而言,三江源地区林草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能力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澜沧江流域最高,其次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最低。真实气候条件和平均气候状况下,生态工程实施后的区域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均比前期高。前期主要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后期则叠加了生态工程的驱动作用。两种情况下,生态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1.94×10~9和4.64×10~8 m~3/10a。[结论]生态工程对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服务提升的贡献率约为23.98%。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diffusive mobility of fluoride (F) in soil (Entisol heplaquent) has been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F‐concentration gradient. The data on F‐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recorded by determining the F‐concentration profile in horizontally incubated and homogenized soil columns, under vari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volumetric soil water content (θ)=0.12?0.25 cm3 cm?3,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F at source ([F]t=0)=8?32 µM/g, pH=7.6±0.5, incubation time (t)=96 and 384 h, temperature=303±1.2 K). The effects of aluminum (Al) and calcium (Ca) ions, which are known to be strong binders for F in soil, on the F mobility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F diffusion in soils amended with externally added Al and C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 diffusion in soil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θ and [F]t=0. Further, when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Ca, F diffusion was observed to decrease regularly with the increase in Ca amount. In Al‐amended soil, when Al concentration is raised, F diffusion increases, at 96 h incubation time but decreases at 384 h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20.
精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3S技术对土地利用/覆被和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以精河县为研究区,选择2005年、201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对精河县的土地利用/覆被进行了定量的提取,结合近10年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精河县"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评价指标体系,对精河县土地利用/覆被与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4年,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先恶化后改善,总体向好的方面转变,但其分布格局极不平衡;(2)水体、耕地和林草地是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较高的地类;(3)精河县大部分地区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精河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