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超声辅助提取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及其物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超声辅助提取对豆渣中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提取效率及物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超声波为辅助,在液料比、超声功率强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等对超声辅助、酸溶碱沉、酶解辅助提取所获得的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产品进行了物理特性表征。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液料比35 mL/g、超声功率强度600 W/g、超声温度50℃、间歇性超声处理累计时间50 min条件下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提取率较高,达92.11%。物性分析结果显示,与酸溶碱沉、酶解辅助提取的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相比,超声辅助提取的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具有更高的持水力、溶胀力、结合水力和结合脂肪能力以及更丰富的空间网状结构。研究结果揭示,超声辅助提取法不仅能够提高豆渣中水不溶性大豆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而且对其加工性能有很好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相结合的工艺,从豆渣中提取膳食纤维。其纯度高,吸水膨胀力好,复水后柔软。可作为食物纤维添加到食品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甘薯渣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高效提取薯渣膳食纤维,本文以甘薯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酶法提取甘薯膳食纤维,探讨料水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酶用量和酶解温度对甘薯膳食纤维得率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并采取正交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甘薯渣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10min,纤维素酶用量3μL·g-1,酶解温度65℃;该工艺条件下膳食纤维得率为39.17%,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3.49%。本研究为甘薯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甘薯膳食纤维的构效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豆渣膳食纤维中可溶性成分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豆渣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微射流均质机高压均质处理和高温蒸煮的方法来提高大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成分含量,研究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处理压力和蒸煮温度以及蒸煮时间对提高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法可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达15%之多,并且在发酵的前6天,SDF含量增长很快,6 d后SDF的含量变化较少;而高压均质处理法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幅度在10%~28%之间,并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高温蒸煮法能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20%,121℃,20 min为较理想的蒸煮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茶叶可溶性膳食纤维(Tea soluble dietary fiber,TSDF)的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五叶、六叶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解温度对TSDF提取率的影响,分析TSDF组分含量和理化特性.结果 表明:各因素对TSDF提取率影响的顺...  相似文献   

6.
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的脉冲超声辅助提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探讨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的脉冲超声辅助提取方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脉冲的工作时间2 s,间隙时间3 s,超声功率800 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20℃,料液比30 mg/mL,料液循环泵转速5 r/s。在最优工艺参数下,藻红蛋白的得率为3.249%、纯度(OD561/OD280)为0.365。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7.
海蜇头糖蛋白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海蜇头糖蛋白提取效果,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以优化此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蜇头目标糖蛋白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处理时间15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糖蛋白实际得率为9.14%,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在3个因素中,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对糖蛋白得率的影响极显著,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且相互之间无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增强大蒜秸秆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采用超声波对大蒜秸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葡萄糖吸附能力为目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大蒜秸秆IDF的超声改性条件,通过胆固醇结合力、吸水性、持油性及膨胀能力等来评价改性后IDF的功能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液料质量比30:1、超声功率700 W和超声时间40 min时,大蒜秸秆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明显提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2.8%,胆固醇吸附力则提高了45.0%(P0.05);超声处理所得IDF的色泽品质和物理化学特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处理和对照IDF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电镜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使IDF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疏松,其表面呈现蜂窝状,有助于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从而赋予大蒜秸秆IDF更强的功能品质和物理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芦笋皮中高活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芦笋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制备高活性膳食纤维。试验结果表明:用0.54%的脂肪酶(100 U/mg)、0.80%的淀粉酶(25 U/mg)和0.80%的糖化酶(20 U/mg)、1.20%的蛋白酶(100 U/mg)可提取出高活性的膳食纤维。所得膳食纤维纯度高,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3.08%,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17.02%,不溶性膳食纤维66.06%。而且生理活性好,持水性和溶胀性分别为886%和4.5 mL/g。  相似文献   

10.
燕麦麸膳食纤维脱色工艺及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燕麦麸膳食纤维色泽,提高产品质量,该文采用双氧水进行燕麦麸膳食纤维的氧化脱色研究,并对产品的营养成份和功能性质进行分析。确定脱色的较佳工艺条件为:4%H2O2、pH11、40℃、4h。在此条件下燕麦麸膳食纤维的白度由5.6%增加到36.2%,效果明显。脱色前后燕麦麸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变化不大,其中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含量略有增高,蛋白质、脂肪含量略有降低。脱色后燕麦麸膳食纤维的膨胀力由2mL/g增加到4mL/g,持水力由3.12%增加到3.77%,结合水力由1.3%增加到2.5%。  相似文献   

11.
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进行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能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上下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36.57%和13.50%,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28.2%和7.2%,从而增强土壤抗干旱能力,总孔隙度较单纯茶园高,容重较纯茶园低。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分布表现为0~20cm的人工生态群落茶园>纯茶园的,而20~40cm纯茶园>人工生态群落茶园,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营养元素有向上富集的趋势,对表层土的肥力水平有提高作用。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水热平衡作用,土壤生物信息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1]。因此,土壤侵蚀的监测研究显得格外重要且十分紧迫。磁性示踪技术作为土壤侵蚀监测研究的一种新手段,具有很多优点[2-3],近年来逐渐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壳聚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当土壤中施入壳聚糖酸溶液后,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渗透系数随壳聚糖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容重、CEC和pH则减小;在EC值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壳聚糖施用量达到0.45‰[对干土平均质量(W/W)]后,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趋于稳定。3种壳聚糖酸溶液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趋势一致,无明显差异。在壳聚糖酸溶液中,酸作为溶剂本身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不大。壳聚糖酸溶液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过程较复杂,表现出是由壳聚糖和酸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溶剂酸是影响土壤pH主要因素,其酸性越强,壳聚糖酸溶液的酸性就越强,处理后土壤的pH就越小。土壤CEC、EC同时受壳聚糖用量和溶剂酸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固体基质研究概况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了国内外固体基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综述了固体基质理化参数、栽培容器及营养液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相似文献   

15.
泥炭对砂基运动场坪床基质理化性质及草坪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力  张志国 《土壤通报》2006,37(2):330-333
研究不同泥炭施用量对砂基运动场坪床根层基质孔隙度、渗透性、pH值等理化性状的影响,以及对草坪草再生速度、成坪时间、生物量等的影响,探讨泥炭的改良效果及合理的施用量。结果表明:(1)泥炭施入能够使坪床基质的渗透性降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大,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的比例趋于平衡,有利于提高坪床保水能力和通气性。(2)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能改善坪床的养分供应状况,增强草坪草再生能力,缩短成坪时间,提高草坪质量。(3)由于泥炭的pH值偏低,过多施用会使坪床基质偏酸,不利于草坪草生长,因此应控制其用量,适宜的用量为10%~15%。  相似文献   

16.
群落配置对滨海围垦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为例,对栽植10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c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l降至2.5 g 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1%含量生物炭(B1)、2%含量生物炭(B2)、3%含量生物炭(B3)四个生物炭水平。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于我国南方两种不同土壤(黄棕壤和灰潮土)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差异及理化性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按土壤质量施加1%、2%和3%的生物炭均能提高两种土壤各有效态钾含量水平,并且在此范围内有效态钾含量有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不同土壤有效态钾增加量有所不同,黄棕壤有效态钾增加量要高于灰潮土。分析认为供试土壤有效钾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炭中所含有的钾素直接带入以及生物炭施入后引起土壤理化性质、解钾菌数量等的变化,间接提高了一部分土壤吸附固定态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惠州山区有机畜禽养殖的土水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铭达  汪泓  陈婧  李峰  张艳  赵春燕  和文龙 《土壤》2011,43(2):299-305
调查和测定了调查区域土壤剖面的基本属性、养分和重金属以及水质pH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发育层次受坡积、残积和洪积物的影响,其发生层差异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重金属Zn、Ni、Cr、Cu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指数P综≤0.7,评价为安全,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1995)一级标准;水质重金属Pb、Cd、Hg、Cr的含量均符合国家(GB/T 19630.1-2005)规定的有机类养殖业畜禽饮用水标准。因此,在惠州山区的调查区域内,利用山区地形推行畜禽养殖的模式,是发展有机畜禽业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