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化学肥料与生物圈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施肥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但化学肥料的施用又与许多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化学肥料对生物圈中土壤圈,水圈及气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生态与生态学、水土保持是什么关系?水土生态保持就是植树造林吗?水土生态保持等同于环境保护吗?水土生态保持有何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水土生态与生态学的关系问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它们与其赖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就其研究对象,可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土整治又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这两大问题互相联系,关系密切,研究、探讨其中有关的战略问题,将有助于拟订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以下仅就有关的战略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1、研究国土整治战略,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这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应当注意的战略思想,也是国土整治的一项战略任务。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创造适宜、优质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应当作为国土整治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阿·布洛科夫和斯·奥斯洛乌莞夫第一次把有目的的生物保护的具体措施称为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就是为了保存生物代表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性能所采取的以生态学成就为基础的综合措施。但作者认为,这种新科学的这一流派只是应该采纳的问题范围的一部分。1987年地球上11%的陆地为人类生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由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1月缔约国在巴哈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1995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29日确定…  相似文献   

6.
赵其国 《土壤》1988,20(1):1-4
土壤是地球上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交界面上的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和陆地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地。土壤的发生、发育和演变过程,既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组成部分,又是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农业集约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特别是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生态农业要处理好"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概念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近期内,土壤质量普查、生态风险评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建议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体内部的深层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灾害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成本、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及生计和福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用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效性,即为衡量生物摄取摄取土壤中污染物的可能性的标准,同时,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或转化等环境行为及其对非靶标生物危害性的重要参数总和。20世纪以来,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问题已成为农业科学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热点研究问题。由此,拟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 我国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工程1979年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尝试应用生物净化原理进行污水处理研究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层次 ) ,并由此提出生态工程概念。此后许多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并形成与生态修复有关的两个领域 :一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 ,二是在农、林、水、自然保护领域内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 80年代后随着土地复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开始相互交叉渗透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工程技术。但同时也导致环境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概念引用上的混乱[3 ,4] 。3 .1 生态修复概念的内…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与演化特点,并站在国际视野上分析了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趋势,着重提出农业生态学正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不断拓展,并把研究引向深入。从宏观层次上讲,农业生态学正从已往的宏观农业生物学层面逐步深入到"三农"的社会学层面,研究水平从以往关注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逐步发展到人们普遍关心的食物系统(food system),即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能物流形成与运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政策法规对食物系统的调控作用。也就是说,现代农业生态学越来越重视人类社会生态觉醒对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环境,促进无污染生产及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代西方国家,许多农业生态学工作者十分重视通过各种社区运动(movement)或行动(action)来促进政府、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接受农业生态学思想,自觉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保证食物生产系统健康高效运行,这已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学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重要内容,涉及科学理论研究实验示范推广各种联盟运动推进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等全过程,体现了现代农业生态学的时代特征。从微观层次上讲,现代农业生态学正进入农业分子生态学时代,它借助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成就,运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分子生态学机制。特别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环境(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未知生物世界的认知,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深层次剖析,使得农业生态学能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系统演化的过程与机制,促进从定性半定量描述向定量和机理性研究推进。客观上要求农业生态学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现代科学研究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促进传统科学向现代科学提升。本文特以例证分析了这一科学发展的必须性和重要性,旨在引发广大同行的反思与共鸣。  相似文献   

11.
土壤磁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果  毛任钊  翟正丽 《土壤》2008,40(2):153-158
土壤磁性作为环境变化指示体,具有诸多易于观察的特征和可以统计测量的属性.本文简述了土壤磁性常用的参数、来源(自然、生物、人为因素);参考最新文献,重点介绍了土壤磁性在土壤污染、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针对多学科相互交叉领域的问题进行讨论:①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探索不同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土壤磁性的空间格局;②通过分析不同时空尺度土壤磁性特征,探索物质组分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作用机制及环境内涵;③结合"3S"与常规地球物理化学分析,建立区域磁数据库,快速简便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变异理论是研究随机变量空间变异性的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地统计学基础之上,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变异性的随机变量.空间变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土壤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资源环境及其存在"空间变异性"的领域.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对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在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在土壤特性中应用的归纳和分析中,指出空间变异理论在理论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变异理论是研究随机变量空间变异性的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地统计学基础之上,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变异性的随机变量。空间变异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土壤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资源环境以及其它存在“空间变异性”的领域。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中应用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在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在土壤特性中应用的归纳和分析中,指出了空间变异理论在理论和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城镇环境绿化的若干生态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城镇绿地规划功能,从生态学原理阐述了物种生态习性、种群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生态入侵、转基因生物及抗污染性等城镇环境绿化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以生态学原理进行城镇绿地规划、指导城镇绿地群落设计是实现城镇环境绿化最佳生态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是治理山河,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根本大计。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这一工作,深谋远虑,作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决定。一、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工作中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去年4川,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加强我国国土开发整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 “旧家建委要同国家农委配合,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建委的任务不能只管基建项目,而且懂该管土地利用,土地开发,综合开发,地区开发,整治环境,大河流开发。要搞立法,搞规划。国土整治是个大问题,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部管这件事,我们可不另设部,就在国家建委设’一个专门机构,提出任务、方案,报国务院审批。总之,要把我们的国土整治好好管起来。”  相似文献   

16.
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逆序组织模式与空间扩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圈保护区通常从内向外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或者外向空间扩张过渡区 ) ;核心区与缓冲区必须明确划定边界 ;过渡区不必划定外围边界 ,被赋予外向空间扩张性。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从内向外划分为过渡区、缓冲区和核心区 ,定义为逆序组织模式。缓冲区边界为内部过渡区设置了空间边界 ,使常规组织模式外围过渡区的外向空间连续扩张性失去意义 ,内部过渡区的空间发展只能采取向内的内部加密方式和向外的跨越空间方式。研究表明 ,内部过渡区跨越外围缓冲区限制的新途径是建立岛国经济外向发展模式 ;经营过渡区要遵循生态 -生产优化原则。阐述的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空间发展战略 ,对天山北麓其他绿洲发展同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地球环境变化条件下预测土壤侵蚀的能力,国际地球──生物圈研究项目(IGBP)中的地球变化与陆地生态核心项目已经建立了一个国际研究网──GCTE。该网络紧紧围绕长期的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的试验处理、土壤侵蚀的3种预测模型等3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开展工作。GCTE有3个分支机构。它的运行依赖于多国协作。GCTE能对现有模型敏感性和灵活性进行测试,并且可以在数据缺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但探讨因地表裸露、土壤结皮和侵蚀造成的反照率的变化,使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与总循环模型相联系,还必须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多种经营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生计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农业生物及其副产品为劳动对象的多种经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利用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依靠生态过程来实现的,因而,生物多样性必然导致经济多样性。换言之,农业生产系统的经济多样性必然要依靠生物多样性来实现或体现。因此,生物多样性可以降低经济风险,增强经济稳定性,这对于承担风险能力不强的小农户具有重要的生计意义。同时,生物多样性可以延长食物链(即经济学上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还可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生产和生活需要。因此,在中国目前总体上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风险较大、劳动力相对富裕的国情下,鼓励农户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发展多种经营具有积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但需要加以科学引导,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以及系统和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点格局分析的林地表层土壤优先路径水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应用于土壤优先路径的水平空间分布研究,采用Ripley’s K(x)函数单种点格局分析及多元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重庆四面山针叶林地、阔叶林地及针阔混交林地10-20cm土壤深度上不同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土壤生物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经Monte-Carlo方法检验,发现优先路径在0-15cm土壤水平剖面半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15cm尺度向均匀分布发展;在不同尺度上与生物活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较小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分布数量随较大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的空间分布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空间点格局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优先路径在土壤水平空间分布的状态,并能从数学空间形态分析角度解释土壤优先路径水平空间分布与生物活动的关系,以及不同影响半径范围优先路径间的分布关系,适用于量化分析土壤优先路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于光远同志7月7日在国土整治战略问题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我们得到他的同意在本刊刊出。后附《关于国土工作的几个问题》,是他1981年9月在一个研究班上的讲话摘要,在此一并发表,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